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2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母带犊饲养工艺的饲养水平,解决好生产工艺如何与牛舍建筑配套的问题,改善母牛与犊牛的福利水平,研究设计了小群饲养带犊母牛舍。该牛舍设计为双坡牛舍、东西朝向,长度为144 m、跨度为30 m、檐高4.5 m,共可饲养192组母带犊牛。每侧屋面通长设置1条6.0 m宽采光带,冬至10:00—14:00光线可直接照射牛体,减缓冬季牛只冷应激;夏季采用遮阳网覆盖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在屋脊处通长设置1.2 m高的钟楼,以满足牛只饲养的通风量标准。舍内分别为母牛与犊牛提供活动区域,母牛卧床采用沙土地面,犊牛栏内铺设垫料,以提高母仔的福利水平,且母仔定时分离,既利于母牛为犊牛提供奶源,又可避免犊牛对母牛过多的损耗。  相似文献   
2.
肉牛场生命周期估计及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生命周期估计(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江西高安某存栏1 800头的肉牛育肥场在整个育肥期间(7个月)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在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臭氧合成方面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系统边界包括化肥生产、农作物种植、饲料运输、肉牛生产和粪便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以CO2当量计)为11 908t,环境酸化气体排放量(以SO2当量计)为84.6t,富营养化气体排放量为(以PO43-当量计)为14.4t,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气体排放量为(以C2H4当量计)为1.68t。其中饲料运输主要影响全球变暖(占总排放量的49.8%)和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占总排放量的54.1%),而粪便处理主要影响环境酸化(占总排放量的70.1%)和富营养化(占总排放量的76.4%),肉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全球变暖(占总排放量的18.1%)和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占总排放量的30.9%)。因此,可考虑通过降低运输距离,改善饲料配方、粪便处理方式等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夏季肉牛的合理饲养密度,在排除群体效应的情况下,试验采用固定动物数量、通过改变栏舍面积控制饲养密度的方法,于夏季选择初始体重在163~277 kg范围内的西门塔尔杂交小公牛32头,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4组,各组间试验牛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设置饲养密度分别为3.0,3.6,4.5,6.0 m~2/头进行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试验肉牛的生产性能、动物福利水平和环境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饲养密度下,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组的料重比最低;试验1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较长,为(11.84±1.07)h/d,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试验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肉牛脏污评分为(2.18±0.62)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4个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内的平均温度、湿度及风速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牛舍中CO_2浓度及NH_3浓度显著高于3,4组(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夏季肉牛饲养密度为3.6 m~2/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在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下,运用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养殖的基础。当前,猪智能化养殖研究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2个环节。饲养管理环节主要包括种公猪、母猪、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智能化养殖,涵盖智能识别、智能精准饲喂、智能称重、智能诊断等多项关键技术;环境控制环节主要包括猪舍环境参数的智能实时采集、分析、反馈和调节以及粪污的智能化处理等。本文对猪生长各个阶段涉及的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环节以及楼房养猪的智能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猪的智能化养殖推广和应用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温对肉牛生长性能影响的冬季恒温饮水系统优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缓解西北地区拴系肉牛在冬季产生的冷应激,提高肉牛生长性能,研究根据连通器原理设计恒温饮水系统,为牛只提供温水。试验选取西门塔尔牛作为试验牛,对饮水器内水温、肉牛的饮水行为、生理以及日增质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恒温饮水系统能为处理组牛只提供17.69℃的温水,处理组牛的日增质量为1.53 kg/(d·头),较对照组提高0.36 kg/(d·头),差异极显著(P0.01)。在处理组中,牛只饮用16~18℃的温水表现出更多的饮水次数和更好的增重效果(日增质量达到(1.69±0.44)kg/(d·头))。饮水后牛只瘤胃处体表温度处理组比对照组高3.29℃,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在拴系肉牛舍中采用这种恒温饮水系统能够有效改善肉牛因冬季饮用冷水造成的冷应激,并能显著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具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程实际,分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墙体容易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GB/T19001—2008标准第8.4条明确要求"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而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只是做到了数据统计,缺乏分析,本文就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牛舍冷风机-风管上置置换通风系统设计及降温效果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且运行成本低的牛舍降温方式,该试验通过设计合理的风管布置和开口,采取上置置换通风的模式对肉牛舍降温。该设计方案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验证其可行性,并通过实际测试设定风机开启和关闭的适宜时间,试验表明:处理舍系统产生的冷风大量流向牛活动区域,温湿度梯度比对照舍明显,达到了局部降温的节能目的。该系统开启后,10:00-18:00期间,处理舍牛的平均热负荷指数(heat load index,HLI)比对照舍降低7.4(P0.01),平均呼吸频率降低12次/min(P0.01),平均日增质量提高0.37 kg/d(P0.01),缓解了肉牛的热应激,提高了肉牛的养殖效益。处理舍由于相对封闭,故牛活动区域平均相对湿度、CO2和NH3浓度分别比对照舍高26.8%、252 mg/m3、0.54 mg/m3(P0.01),但牛舍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试验为冷风机-风管通风降温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参数,有利于该系统的优化,并发挥更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防风墙在不同遮蔽距离的减风效果以及风速对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的40头牛随机平均分布在选定的4个牛栏中,根据牛栏距防风墙的远近分为2组,测定其日增重。同时根据牛场实际条件和天气状况布置测点,对测点的风速、温度等其他环境指标和肉牛的产热进行现场实测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安装防风墙的围栏育肥牛场在墙后1.2 m高度,水平遮蔽距离10倍墙高的范围内,可折减风速40%~70%;防风墙后的最佳遮蔽区域是在距离防风墙2~4倍墙高处、水平遮蔽距离6倍墙高距离范围内,风速折减效果明显,最大折减率可达70%左右;肉牛平均体重为480 kg,在外部风冷指数为-15.61的条件下,安装防风墙的围栏育肥牛场的风冷指数可以降低到-9.00,每头牛每小时可减少热量损失3.31 MJ;由于距离防风墙的远近不同,肉牛日增重相差0.15 kg/(头·d),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