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饲料营养物质消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瘤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是研究瘤胃微生物生长及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瘤胃内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们在瘤胃内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技术的出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出发,阐述RNA-Seq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代谢酶特性、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物新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利用大量纤维性饲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和多组学的发展,调控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稳定性,导致调控技术收效甚微。然而,如果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的早期进行人为干预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规律对科学调控瘤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近年来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与调控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在饲料消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是目前反刍动物的一个研究热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是研究的前提,本文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瘤胃微生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饲粮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索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活动和功能作用,对反刍动物健康和促进饲草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传统瘤胃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组学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对瘤胃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功能进行解释,宏组学联用为系统理解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物质分子机理提供新方式,并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围绕宏组学技术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的效率,微生物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都致力于瘤胃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但是由于瘤胃微生物大多是厌氧性的,很难培养成功,传统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上受到很多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分子技术也开始逐渐渗透到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中来.文章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简要划分为纯培养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并重点阐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16SrRNA/rDNA序列分析在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rRNA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态研究中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动物瘤胃内环境微生物区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方法和手段。笔者综述了rRNA/rDNA序列分析技术应用于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理论依据,以及该项技术在瘤胃微生物区系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存在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瘤胃原虫、瘤胃细菌和厌氧真菌,还有少数噬菌体。从1843年Gubry和Delaford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发现微生物起,到20世纪初,由于受到研究条件和技术的局限性,许多研究工作者主要对微生物的形态分类进行研究(Hungate,1966)。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显微镜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对瘤胃微生物的研究除了可以进行形态观察外,还可对其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环境条件和生长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生长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羯羊,分别饲喂以羽毛粉、玉米蛋白粉、豆粕和鱼粉为蛋白质补充料的4组日粮,进行4×4拉丁方设计的试验,并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技术对嗜淀粉瘤胃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粕组瘤胃氨氮浓度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细菌总数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嗜淀粉瘤胃杆菌的密度及其数量在细菌总数中的比例均以豆粕组最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总之,豆粕饲料适宜于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生长,RT-PCR技术适用于瘤胃微生物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方法很多,人工瘤胃技术是利用体外方法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以及评定反刍动物日粮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从人工瘤胃技术分类、应用及进展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讨论了应用T-RFLP分析技术相对于应用传统方法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优势,总结了应用T-RFLP分析技术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应用T-RFLP分析技术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平  刘吉平 《蚕业科学》2007,33(2):329-334
微孢子虫作为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由于具有许多原核细胞的特征而被广泛研究,且作为人类新发的病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孢子虫蛋白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评述了对微孢子虫蛋白质研究在分类和防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被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但其长期栖居于地下的生活习性难以被人们直接观察,给动物行为学和生态生物学等研究带来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为地下啮齿动物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国外学者已成功将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于对地下啮齿动物洞道系统、活动节律、巢域面积变化以及社群制度等的研究。但国内将其应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研究的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无线追踪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地下啮齿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半乳凝素-3是在鼠发育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半乳凝素-3在鼠骨骼、甲状腺、气管及吞噬细胞等组织细胞中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鼠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正常与否的检测标准。半乳凝素-3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病理学过程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呈现“双刃剑”的作用。文章就半乳凝素-3在动物发育中表达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改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项目组紧密结合地区特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民族地区,集考勤、命题、病例识别、模拟讨论、实验(习)报告撰写于一体的《兽医传染病学》多维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种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之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词汇自如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锌和硒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章概述生命必需微量元素锌和硒对动物免疫器官的结构、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的影响 ;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作用的机制 ;指出当锌和硒不足或过高时对免疫系统的不良作用。同时 ,分析了两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协同与拮抗作用 ,以及二者间交互作用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微量元素间的交互作用的动态角度进一步探讨动物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是营养免疫学研究的新增长点 ,也是揭示营养代谢疾病发病机理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并将为进一步丰富动物营养免疫学理论 ,制定合理的利用微量元素新标准 ,为控制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转录组学作为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内容,在研究细胞生理活动规律、揭示基因表达与生命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猪肉作为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费肉类品种,存在广阔的市场需求,关于猪肉品质的研究也是当前猪遗传育种的重点内容。文章就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猪肉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鉴于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概括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非编码RNA的研究在猪肉质遗传研究中应用现状,以期为猪肉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开发岩画资源发展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昌  杨发林  于钊  辛健 《草业科学》2004,21(12):15-18
我国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荒漠草原区.通过对岩画的研究,从中看到了游牧民族从狩猎到游牧的生存生产方式;以氏族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以自然、图腾和神灵崇拜为主的精神依托方式.触摸到了古代草原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脉搏.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创立,为开发岩画资源,发展草原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