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将2012—2017年分离自山东等6省份的194株鸡源和89株猪源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9大类1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鸡源沙门氏菌血清型以肠炎(59.69%)、婴儿(13.61%)和鸡白痢(8.90%)为主,猪源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58.43%)、肠炎(12.36%)、印第安纳(11.24%)和德尔卑(7.87%)为主,两者优势血清型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布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磺胺甲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的问题较为突出,对黏菌素E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猪源菌株比鸡源菌株耐药严重,对11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鸡源菌株。2种来源的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黏菌素E的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猪源分离菌株的耐药问题较欧盟国家突出,与鸡源菌株5耐以上的菌株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和黏菌素E的耐药率差异极显著(P0.01),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份间沙门氏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黏菌素E的耐药率差异极显著(P0.01),对多西环素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肠炎、鼠伤寒分别是我国部分地区鸡、猪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沙门氏菌耐药性与动物来源、血清型和分离年份相关,且鸡、猪源沙门氏菌耐药情况比欧盟国家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禽源大肠杆菌的黏菌素耐药及mcr-1(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基因携带情况并检测耐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分析其多重耐药性,从湖北不同地区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117株,耐黏菌素大肠杆菌的比例为27.35%(32/117),其中mcr-1基因携带率为71.88%(23/32)。23株mcr-1阳性菌株的黏菌素MIC值均介于4~16μg/mL之间,为低水平的耐药。其中22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并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85%),其次是萘啶酸和环丙沙星(73.91%);对阿奇霉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20%);未发现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mcr-1阳性菌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这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株(P0.05)。本研究为mcr-1介导的耐黏菌素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青岛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中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_(NDM)与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流行情况。2018-2019年从青岛地区共采集195份鸡直肠拭子和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目的菌株和16S rRNA菌属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0种常见重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bla_(NDM)与mcr耐药基因并测序。结果共计分离到186株大肠杆菌,其中鸡泄殖腔源98株,鸡盲肠源8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头孢氨苄耐药率均高于90%;多黏菌素81.2%、庆大霉素88.7%、氧氟沙星86.6%和头孢噻肟87.1%,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对替加环素(4.8%)则表现低水平耐药率。进一步分析发现,62.9%的测试菌株对8种以上药物耐药,表现多重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揭示了31.2%(n=58)大肠杆菌携带mcr-1基因,7.5%(n=14)携带bla_(NDM),包括1株bla_(NDM-1)、1株bla_(NDM-9)、12株bla_(NDM-5)。其中6株大肠杆菌株同时携带了bla_(NDM)和mcr-1,包括5株bla_(NDM-5)+mcr-1和1株bla_(NDM-9)+mcr-1。表明山东青岛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bla_(NDM)和mcr-1存在共同传播。  相似文献   

4.
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州地区分离的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情况进行检测,为养殖场今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49株大肠杆菌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对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blaCTX-M、blaSHV和blaTEM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氯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等的耐药率分别达到100%、97.96%、95.92%、89.80%、59.18%和51.02%;而对多黏菌素E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也达到44.90%和32.65%。进一步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SBL耐药基因中blaCTX-M的检出率最高,达到12.24%(6/49);其次为blaSHV,8.16%(4/49);有一株大肠杆菌携带blaTEM基因。其中一株同时携带blaCTX-M和blaSHV。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检出率达到30.61%(15/49),其中4株同时携带blaCTX-M基因。泰州地区分离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及ESBL耐药基因blaCTX-M、blaSHV和blaTEM的广泛分布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存在快速传播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猪场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析了84株鸡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四环素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四环素耐药率为49%(41/84),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仅携带tet(A)基因(23/23),肠炎沙门氏菌和德尔卑沙门氏菌携带tet(A)(8/18)、tet(B)(17/18)或tet(G)(10/18)三种基因,tetC基因在这些沙门氏菌中都没有检测到。该类基因多数位于结合性质粒上,但是不在整合子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地区临床病鸡中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以及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本研究对2014年—2015年送检的121只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鸡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到49株沙门氏菌,包括4种血清型,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41株、鸡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um)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3株和肯塔基沙门氏菌(S.kentucky)1株。分离株对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达93.9%,其次为复方新诺明、萘啶酸、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株占93.7%,分离株最多可耐1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自广西地区送检的病鸡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鸡源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动物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及氟苯尼考耐药株的耐药基因分布,本试验对临床上疑似患沙门氏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细菌的多重PCR鉴定;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氟苯尼考耐药菌株扩增floR、fexA、fexB、cfr和pexA基因。结果显示,共鉴定出61株沙门氏菌,其中肠炎沙门氏菌10株,鸡白痢沙门氏菌1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39株。所有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耐药,90.16%对6种及6种以上抗菌药耐药。floR基因广泛存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氟苯尼考耐药菌株中(8/12,66.67%),未发现其他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鹅源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floR基因主要介导沙门氏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四川地区致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流行状况及阳性菌株多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试验采用含多黏菌素E(2μg/mL)的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筛选多黏菌素E耐药性大肠杆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多黏菌素E耐药基因mcr-1及mcr-1阳性菌株的β-内酰胺酶类、磺胺类、四环素、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等多重耐药基因的共存状况。结果表明:获得的84株多黏菌素E耐药性大肠杆菌中有49株携带mcr-1耐药基因,阳性率为58.33%。49株mcr-1阳性菌株中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检出率为(100%,49/49);氯霉素类耐药基因FLOR检出率为(100%,49/49);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最高(100%,49/49),其次为tetM(63.27%,31/49);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以bla_(TEM)与bla_(CMY)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5.51(37/49)和61.22%(30/49);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以qnrS(87.76%,43/49)、acc-ib-cr(61.22%,30/49)、oqxAB(75.51%,37/49)为主,而qnrA、qnrC、qnrD的检出率均为0。说明携带多黏菌素E耐药基因mcr-1的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以及高水平的传播,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新疆某些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流行株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有发病史的种鸡场进行现场检测,被检的750只鸡中,发现78例疑似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运用沙门氏菌鉴别培养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PCR方法进行确诊,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疑似的78例鸡白痢沙门氏菌中有69例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和病理学特点,PCR成功扩增出invA基因,分离率为9.2%,血清型诊断为D1型;其中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新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和81.2%,而对头孢曲松、克拉维酸和多黏菌素的敏感率达60.0%以上。本研究为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在净化鸡白痢沙门氏菌及临床用药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源沙门菌的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京地区鸡源沙门菌血清型的分布、耐药性以及基因型情况,利用Ribo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仪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5株肠炎沙门菌、1株鼠伤寒沙门菌,沙门菌对利福平、萘啶酸和多黏菌素E的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省鸡源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规律,对分离的56株鸡源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所占比例最高(62.5%),为优势血清型;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为16.1%、10.7%。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56株鸡源沙门菌对呋喃妥因均敏感,对磺胺异恶唑和阿莫西林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大于80%),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4.3%~75%);同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三重以上耐药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6.4%,其中5耐最为严重,占28.5%。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畜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及其毒力和耐药性,为动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从山东、吉林、江西、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采集样本,用国标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血清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最后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健康畜禽和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20.67%(141/682)、6.13%(45/734)。发现4种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分别为德尔卑(42.6%)、印第安纳(26.2%)、肠炎(17.7%)和汤普森(17%)。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检测SPI-1~SPI-5上的5个核心蛋白基因和spv A、B、C、D和R毒力质粒基因,其中健康畜禽样本中沙门氏菌毒力岛上的基因携带率与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携带率基本一致,但发病畜禽中的菌株毒力质粒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畜禽。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除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外,发病动物中的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健康动物中的高。猪源与鸡源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粘杆菌素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对其他抗菌药物略有差异,但不显著。健康畜禽中的多数沙门氏菌株耐药1~2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5.32%;发病畜禽中耐药10种以上的沙门氏菌占分离株总数的44.44%。[结论]发病畜禽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比健康畜禽中的低,但其毒力质粒基因的携带率较健康畜禽中的高,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率高。该分析结果可为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扬州地区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从临床采集具有沙门氏菌病典型特征的样本,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分离得到21株细菌均符合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利用沙门氏菌具有种属特异性的亲膜蛋白基因inv A做PCR鉴别分析,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1株分离菌都为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为新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14.28%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美洛西林耐药,19.05%的菌株对多黏菌素B耐药,23.81%的菌株对头孢曲松耐药,28.57%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42.86%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47.62%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出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江苏部分地区未出壳鸡死胚中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MLST分型对来自13家种鸡场的2 433个未出壳的鸡死胚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和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未出壳鸡死胚沙门氏菌感染率为3.00%,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占50.68%(37/73)、肠炎沙门氏菌占41.10%(30/73),同时分离到少量海德尔堡沙门氏菌、科特布斯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占4.11%(3/73)、1.40%(1/73)和2.74%(2/73);鸡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海德尔堡沙门氏菌、科特布斯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对应ST92、ST11、ST15、ST582和ST19型;分离株对萘啶酸、链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分别达86.30%(63/73)和82.19%(60/73),对头孢他啶、厄他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表现为敏感,且存在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株占71.23%(52/73)。结果表明:江苏省部分养鸡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氏菌感染,尤其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物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从不同动物病料中分离细菌,以PCR方法鉴定沙门菌,结合玻片凝集法和16S rRNA序列测定确定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布,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检测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8株沙门菌,包括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和阿哥那沙门菌等7种血清型,其中鸡群以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为主,肠炎沙门菌次之;水禽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生物被膜测定结果显示51.72%的沙门菌分离株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83.33%的鼠伤寒沙门菌可形成生物被膜.20种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酰胺类、氯霉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耐药,51.72%对4种及其以上抗生素耐药,并出现了1株对所有受试抗生素均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为目前在家禽中分离的优势血清型;同时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多重耐药性的沙门菌将对家禽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带来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泰州地区某规模化孵化场鸡胚源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试验对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死亡鸡胚中的沙门氏菌进行选择性增菌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特异性基因扩增、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株细菌,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均呈现紫色小菌落,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特异性基因扩增鉴定为鸡伤寒沙门氏菌;从6株菌中共检测出15种毒力基因,除均不携带sopE基因外,sipA、sopA、sopB、ssaB、mgtC、misL、siiE、pipC、stn、fimA基因携带率为100%(6/6),sipC、sseL基因携带率为83.3%(5/6),ssaR、spvB基因携带率为66.7%(4/6);6株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仅对多西环素(66.7%,4/6)、林可霉素(100%,6/6)、阿奇霉素(83.3%,5/6)和多黏菌素B(83.3%,5/6)的耐药率高于50.00%,3重耐药率为83.3%(5/6),4重耐药率为66.7%(4/6),5重耐药率为16.7%(1/6),6重耐药率为0(0/6);从6株菌中共检测出5种耐药基因,其中tet(A)、tet(B)...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调查山东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在山东地区规模化养鸡场采集病料,利用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进行沙门氏菌选择增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培养基菌落形态鉴定,利用沙门氏菌属及血清型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进行PCR扩增鉴定,并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中33种毒力基因分布。结果显示,分离菌在LB固体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无色半透明、光滑且边缘整齐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生化试验、培养基菌落形态鉴定、沙门氏菌属及血清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共分离到25株鸡源沙门氏菌,其中肠炎沙门氏菌9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各8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3种毒力基因在25株分离菌中均有检出,其中20种毒力岛基因(invJ、virK、sopA、mogA、hilA、hisJ、ssaB、ssaQ、ssiD、misL、mgtC、orf319、siiE、siiD、bcfA、pipC、sopB、araB、spoBavrA基因)、肠毒素基因(stn基因)及菌毛毒力基因(fimA基因)检出率均为100%;2种毒力岛基因(sipAsodC基因)及4种毒力质粒基因(spvA、spvC、spvDspvR基因)检出率均为96%,spoE基因检出率为68%,fliC基因检出率为36%,gipAspvB基因检出率均为32%,sseL基因检出率为4%;25株鸡源沙门氏菌中,分别携带31种(8株)、30种(1株)、29种(15株)和24种(1株)毒力基因;毒力基因gipAspvB只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检出,且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检出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鸡源沙门氏菌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皆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其中gipAspvB毒力基因只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检出,可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鉴定的备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黏菌素是人类及动物防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2015年底报道的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在革兰阴性菌水平传播,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加剧了人们对耐药性的担忧。论文介绍了mcr-1介导黏菌素耐药性情况、在细菌和宿主的传播、mcr-1阳性菌在全球的传播、耐药机制、mcr-1遗传背景、与其他耐药基因的共存情况以及mcr-1以外的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为黏菌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引起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复杂,到目前为止,大约有2 400多个血清型,而感染禽类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几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环丙沙星抗生素压力下突变频率及在耐药发展过程中靶位基因突变、外排泵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差异。选取临床分离的印第安纳型、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沙门氏菌的敏感菌株,在环丙沙星压力下诱导耐药突变,分别获得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耐药突变株。分别检测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突变株的突变频率、靶位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和外排泵调控基因ramR-ramA突变及外排泵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了母株在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存在情况下环丙沙星药物的蓄积浓度,以确定母株是否存在外排泵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环丙沙星压力下,印第安纳型沙门氏菌较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有更高的突变频率,易获得耐药株;印第安纳血清型菌株耐药性的获得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A发生单突变,协同外排泵外排作用增强而获得高水平耐药;肠炎型沙门氏菌耐药性获得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A发生83和87位双位点突变,并随着gyrB和parC基因的多位点同时突变而获得高水平耐药,耐药性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外排泵作用参与;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抗生素压力下不易发展成耐药菌,耐药性发生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B发生突变,而伴随parC基因突变及微弱的外排泵作用导致耐药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