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桑天牛成虫肠道菌群结构及优势菌群,获取桑天牛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信息。从桑天牛成虫肠道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27F/1495R和27F/519r+GC进行V3可变区PCR扩增,将长约500 bp的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进行优势条带分析、DNA回收、克隆、测序等,初步得到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菌属(Cit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柠檬酸菌属(Shigella)、泛菌属(Pantoea)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的8个细菌菌株,其中优势细菌为克雷伯氏菌属的细菌菌株,其次是沙雷氏菌属的细菌菌株。将获取的细菌16S rDNA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相似度在97%以上的有6个菌株,其中有5个菌株与传统方法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可用于桑天牛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1例10余岁小熊猫死亡的病因,无菌采集死亡小熊猫的肝、脾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上均有细菌生长,且菌落生长形态相似;分离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各分离菌株特征一致,为肺炎克雷伯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的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鹅的生殖器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试验从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对分离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并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确定该菌为鹅大肠杆菌。动物试验证明,该菌株对雏鹅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4.
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的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鹅的生殖器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试验从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对分离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并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确定该菌为鹅大肠杆菌。动物试验证明,该菌株对雏鹅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鉴定海南某养殖场黑山羊流鼻液、打喷嚏这一临床症状可能的致病菌,试验通过对病羊鼻拭子的无菌采集、病原菌分离培养后,利用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反应、细菌16S r RNA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病羊鼻拭子培养后,得到的菌落形态一致;通过染色发现该菌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进一步鉴定该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可引起海南黑山羊呼吸道疾病,为相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基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了解肺炎克雷伯氏菌在鲤鱼鱼体中的发病机制并筛选防治药物,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准确实验数据。对发病鲤鱼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单菌落特性,进行细菌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对注射菌液后发病的鱼进行细菌再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菌,并且与七叶苷及其它17种指标反应呈阳性,与戊二酰-甘氨酸-精氨酸-AMC及其它11种指标反应呈阴性,注射该菌液48 h后鱼体出现与疑似病例相同病症。分离得到的细菌,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鉴定,确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亚胺培南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本试验首次从鲤鱼体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并得到6种高度敏感的药物,同时阐明了肺炎克雷伯氏菌在鲤鱼中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某一家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同时应用肠杆菌科GYZ-15e编码鉴定管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TH-16S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鉴定其属和种。试验结果确定4株菌种中有大肠埃希氏菌3株,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8.
了解赛马肠道细菌以及与赛马细菌性疾病的关系。本试验对赛马肠道菌(A菌)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菌的菌落和细菌形态、生化特性与阴沟肠杆菌相符,同源性高于97%,即在赛马肠道菌群中存在阴沟肠杆菌。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显示其对目前常用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通过对赛马肠道菌的研究,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鸡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影响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呈常年发病趋势.笔者从新疆玛纳斯某鸡场发病鸡体内分离到4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一系列的鉴定,确定为大肠埃希氏菌.用分离菌做成铝佐剂灭活苗免疫该鸡场健康鸡群,有效控制了该病的流行.现将分离鉴定及预防结果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蜜蜂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荔枝花期(5月)、夏季(7月)和冬季(2月)时,从健康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肠道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得14、9及10株细菌菌株,对这些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的33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变形杆菌属(Prote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泛生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这三个时期,都能分离到芽孢杆菌和柠檬酸杆菌,其中芽孢杆菌分离率最高,是第一优势菌群,部分菌群具有衔接性和梯度性,具有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筛选转BtCry3A基因抗虫杨树741杨对桑天牛有较强抗性的株系,选择741杨试验林中的6个转基因株系,检测外源基因整合的稳定性、可溶性蛋白和毒蛋白的表达量以及抗虫性等,并对6个转基因株系的抗虫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6个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整合稳定,各株系的木质部在整个生长季节均检测到毒蛋白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时间序列规律,均在8-9月份达到高峰期,10月份开始急剧下降,但表达量有差异,其中CC84株系的表达量在7-9月份都明显高于其它株系;6个株系对桑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抗性,其中CC84株系对桑天牛幼虫的致死率达到50%,并表现出较稳定的抗虫性。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初步认为,741杨转基因株系CC84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黑果枸杞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以黑果枸杞根系及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固氮菌与溶磷菌,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并对性能优良的菌株利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根际促生菌数量的分布具有根系表面(RP)根表土壤(RS)根内(HP)的规律,有明显的根际效应;经分离纯化获得71株PGPR菌,其中,固氮菌21株,且7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大于200nmol C2H4/(h·mL);溶解无机磷菌株30株和溶解有机磷菌株20株,13株溶磷量高于300μg/mL的溶磷菌株;综合分析,有6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且均为Bacillus。研究结果为研制生物菌肥提供了优良菌种,也丰富了优良根际促生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粉虫诱集法从不同土壤中分离到球孢白僵菌共9株,分离率为45%,并对桑天牛幼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以Bb00菌株的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100%和86.3%,致死中时LT50为4.13 d,致死中浓度LC50为3.05×106/mL。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某地市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中分离得到8株细菌,经过形态与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型鉴定发现其中的4株为血清3型,其余4株未定型。血清3型WC6株对雏鸭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含茵量约为3×10^9CFU/mL的茵悬液,对10日龄雏鸭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后症状典型,死亡明显;法氏囊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变化则以法氏囊与脾脏出现变性坏死等病变为主,胸腺病变略轻。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稀释培养法从缫丝废水中分离到5株可降解家蚕蛹油的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对家蚕蛹油的降解能力,H73、H23、H1、H5和H43菌株在72 h内对家蚕蛹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6.36%、62.04%、60.58%、53.85%和51.20%。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对各菌株进行鉴定,其中H23、H1和H4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H5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H73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6.
检查了106头屠宰猪的关节液,从25头分离到红斑丹毒丝菌,阳性率为23.6%。对全部分离菌进行了系统鉴定,包括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致病力、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菌系统鉴定的各项指标均较复杂,72.0%的菌株对小鼠有致病力,但多数菌株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获得对复合重金属具有耐受能力且能在本地豆科植物根系内定殖共生的抗性根瘤菌,本研究从贵州省内的锰矿区、铅锌矿区采集野生豆科牧草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71个根瘤菌保存菌株。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7属28种,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4.93%,为优势属,木兰根瘤菌(R.indigoferae)的分布频率最高(15.49%),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尾矿区、不同种类的根瘤菌17株,采用重金属平板法测定各供试菌株对贵州尾矿土分布较多的Pb2+,Zn2+,Cr6+,Mn2+,Cd2+五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发现17个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的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其中HMZT039-6,HSST042-6,HSST042-1,ZHQT052-1和HXTT050-1对5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耐受能力,为筛选出的最优抗性根瘤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省某家养野猪场临诊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扩增分离菌株的16SrRNA并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细菌形态、生化鉴定和PCR鉴定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株家养野猪源Hps分离株(命名为HPJXYZ01),该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菌株序列之闻的同源性为93.1%~99.2%,与本实验室江西省家猪源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4%~92.1%。结果表明,江西省家养野猪中存在Hps感染,分离株与国内外家猪源Hps间的16SrRNA序列差异不大,Hps16SrRNA核苷酸序列比较稳定,其进化不存在明显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