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核酸长度>200 nt、不编码或具有有限编码能力的RNA,早期一直被认为是遗传暗物质,但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lncRNAs被发掘。研究表明,lncRNA作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能在组蛋白修饰、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等方面影响基因表达,几乎参与所有的细胞生物学过程。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虫,入侵机制复杂,对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的互作研究已成为新型抗虫药物的研发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作为一类新型调控因子广泛参与到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包括感染免疫、发育分化和信号传导等细胞生物学过程,既可帮助宿主抵御寄生虫入侵,也可协助寄生虫在胞内增殖发育,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笔者通过对lncRNA的生物学分类及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进行概述,综合近年来lncRNA在以弓形虫、疟原虫和隐孢子虫为主要代表的顶复门原虫的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lncRNA在宿主免疫反应、寄生虫发育分化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顶复门原虫致病机理研究及高效防控技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病原入侵宿主细胞,由宿主细胞肌动蛋白(F-actin)聚集引起的细胞骨架重排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宿主细胞整合素介导的宿主细胞F-actin聚集重排在顶复门原虫入侵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的阐述,对解析顶复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及以此研制新型寄生虫病药物和疫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和隐孢子虫,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而且给全球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宿主通过启动免疫反应、凋亡及自噬等一系列细胞反应清除体内寄生原虫,而顶复门原虫也形成了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识别和清除,如干扰宿主一些重要信号通路、调节宿主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周期及脂代谢等。宿主清除胞内寄生原虫和顶复门原虫逃避机制的能力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PKs)是一类大的蛋白激酶家族,属于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原生动物中,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随着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对顶复门原虫CDPKs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蛋白家族成员参与调控寄生虫入侵、外出宿主细胞、配子形成、宿主体内移行等顶复门原虫生活史的多个重要时期,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或可成为研究抗寄生虫疫苗或药物的候选靶标.本文以疟原虫、弓形虫和艾美耳球虫CDPKs为重点,综述了顶复门原虫CDPKs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展望了顶复门原虫CDPKs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以期为研究顶复门原虫的致病机理及研发抗原虫生物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破损细胞器等来维持胞内稳态的一种平衡机制.近年来在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顶复门原虫不但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自噬并启动天然免疫途径清除寄生虫,亦可进化出独特的机制来抵抗宿主细胞自噬甚至利用其为自身生长提供条件.不同种类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互作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6.
顶复门原虫包括一大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会对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γ-氨基丁酸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顶复门原虫的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主要参与能量代谢,为虫体生长提供短期的能量储备,在虫体适应不同寄生环境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寄生原虫的γ-氨基丁酸代谢明显区别于哺乳动物宿主,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代谢,可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及有性生殖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顶复门原虫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顶复器门原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可以利用蛋白酶抑制剂在宿主中生存,蛋白酶在宿主-寄生虫关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寄生虫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论文介绍了顶复器门原虫主要的内源的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顶复器门原虫的入侵机制及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由顶复门寄生虫——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疟原虫不仅可以感染人,还能够感染家禽、鼠、食蟹猴等多种动物,其中,鸡疟原虫病、鼠疟原虫病对畜牧业影响较大。为完成其复杂的生命周期,疟原虫需要严格的基因调控,而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十分关键。截至目前,ApiAP2 蛋白质家族是在所有顶复门原虫中作为候选转录因子出现的唯一蛋白质家族。论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预测恶性疟原虫ApiAP2 蛋白质家族中未知功能蛋白质的调控机制,并开展对ApiAP2 蛋白质家族发生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功能的展望,为畜牧业研发原虫病疫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巴贝斯虫(Babesia spp.)及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这类原虫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和保守的入侵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入侵过程是由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所介导的,包括微线、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所分泌的相关蛋白等.随着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蛋白分子的研究资料也日益增多.笔者结合最近几年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蛋白因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包括艾美耳球虫、巴贝斯虫、隐孢子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等.此类原虫具有保守的棒状体、致密颗粒以及微线等顶端复合器结构,这些细胞器可分泌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介导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而棒状体蛋白是这类原虫在入侵过程中由棒状体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纳虫...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病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此病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感染率极高,所以建立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检测弓形虫病的技术有多种,其中以免疫学技术为主。虽然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其成本高,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所以并不适宜推广。近年来,通过对弓形虫表面抗原的大量研究,检测弓形虫病的免疫学技术也有了显著提高。从敏感性差、操作复杂到现在的特异性强、快速简便,从单一抗原的检测到现在的多表面抗原的检测,无疑为检测弓形虫带来了新的思路。论文主要对检测弓形虫的ELISA、改良凝集试验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胰岛β细胞具有十分发达的内质网(ER),并且对应激非常敏感。多种原因都会使ER的稳态被破坏,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以及Ca^2+稳态失衡,进一步诱发内质网应激(ERS)。适度的ERS有利于恢复其稳态,过度的ERS会导致ER功能受损,并进一步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介导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生理及病理条件引发的ERS进行分析,探讨ERS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可为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樗蚕蚕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种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与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确定这9种化合物分别为吐叶醇、(3S,5R,6S,7E,9R)-5,6-环氧-3,9-二羟基-7-megastigmene、黄柏酮、neophellamuretin、黄柏苷、赪酮甾醇、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和α-亚麻酸甲酯和叶绿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吐叶醇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50.033μg/mL、54.016μg/mL、94.296μg/mL和47.144μg/mL;黄柏酮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26.811μg/mL和210.305μg/mL。  相似文献   

14.
蛋氨酸(Met)是动物生长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氨基酸,其可参与机体内众多代谢途径,为动物提供甲基,合成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是动物生长和毛发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日粮中必须添加适量的蛋氨酸才能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对毛皮动物,蛋氨酸还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和品质,所以蛋氨酸又被称为"生命性氨基酸"。本文综述了蛋氨酸在动物生长发育及毛发生长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蛋氨酸在畜牧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动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发病率约为10%~20%,已发现IUGR严重影响子代个体生长发育,出生后会引起多种疾病,是国内外家畜繁殖中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IUGR,临床并没有高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产前预防为主。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的游离氨基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牛磺酸对胎儿及新生儿发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孕期补充牛磺酸在预防IUGR患儿脑神经发育方面具有一定成效。论文对IUGR的发生和牛磺酸在各个系统预防IUGR作用与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牛磺酸预防IUGR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Vs)也称作胞外囊泡,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1983年,研究人员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认为外泌体只是细胞代谢废物,但随着对其生物来源、物质构成、运输、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在体液中分布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肿瘤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和扩散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有可能成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在肿瘤治疗方面。随着外泌体功能和生物学特点的深入研究,这种新型药物载体技术也有可能应用到抗寄生虫病,为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其发生与β细胞密切相关,例如β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功能缺陷都会导致糖尿病,并且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所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增加β细胞的数量或恢复其功能。论文对β细胞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β细胞再生的依据,体外和体内已分化的成体细胞的新生,非胰腺细胞的新生以及其他内分泌细胞的转化,旨在为临床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苗隆  谢璐  李群  刘彦群 《蚕业科学》2019,45(2):195-200
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体壁颜色表现出高度多样性。胆绿素还原酶(biliverdin reductase B,BVRB)可催化血红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参与昆虫体色形成。为明确BVRB在柞蚕幼虫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克隆柞蚕胆绿素还原酶基因ApBVRB,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同时调查胆绿素还原酶的活性。ApBVRB编码20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0.67 kD,等电点为5.15。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ApBVRB与家蚕的黄素还原酶(flavin reductase,FR)具有75%的序列相似度。qRT-PCR检测结果表明,ApBVRB在柞蚕幼虫的所有受试组织器官中均表达,除丝腺外,青、黄体色幼虫之间的相对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差异。酶活性检测发现,胆绿素还原酶活性在青、黄蚕的血淋巴和丝腺中有极显著差异,推测可能由于血淋巴中该酶活性的差异而导致柞蚕幼虫表现为青、黄2种体色。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副猪嗜血杆菌thyA基因的遗传特性,针对于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辽宁分离株的thyA基因进行测序,并运用软件对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辽宁株亲缘性较高,其中基因序列与已公布的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5.7%~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2%~100%,预测thyA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现thyA毒力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保守存在,为揭示thyA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自然光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光照时长与光照强度的日光灯照射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豫大1号和辽宁二化性柞蚕品种沈黄1号的蚕茧,探讨不同光照处理对柞蚕蛹滞育解除的影响以及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400 lx、17 h/d的光照组合对豫大1号的滞育解除效果最好,羽化高峰期时间最早,校正羽化率为80.0%;沈黄1号在260 lx、17 h/d的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校正羽化率(89.9%),400 lx、17 h/d为羽化高峰期最早的光照组合。日光灯照射下,豫大1号的平均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低9.1百分点,羽化持续时间长19.16 d,但2种柞蚕蛹都在光照处理50 d左右达到羽化高峰期;自然光照射下,豫大1号的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的羽化率高9.4百分点。无论是在17 h/d日光灯照射还是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豫大1号和沈黄1号滞育蛹的海藻糖含量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豫大1号滞育蛹在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在17 h/d日光灯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沈黄1号滞育蛹的糖原含量在17 h/d日光灯照射和自然光照射下都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糖类物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