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给牦牛投喂硫酸头孢喹肟(CEF)、盐酸二氟沙星(DIF)和黄曲霉毒素B_1(AFB_1),并进行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旨在揭示这3种外源性刺激因子对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种类、抗性类型、抗性机制等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微生物抗性组特征和抗性机制具有重要价值。选取15头牦牛,随机分5组。Cef组和Dif组分别根据说明书推荐剂量按体重计算、灌服CEF 1 mg·kg~(-1)和DIF 1 mL·kg~(-1);E1组和E2组分别按采食量投喂AFB_120、60μg·kg~(-1);C组为对照组。处理7 d后,采集瘤胃液,提取DNA,Illumina HiSeq测序,对reads counts进行标准化得到TPM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共获得132种ARGs,分属30种抗性类型,其中,四环素类tetQ和tetW基因丰度较高;Cef组tetW基因丰度增加(P0.05),Dif组tetQ丰度增加(P0.05);Cef组四环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性基因丰度增加(P0.05),Dif组四环素类和氨基香豆素类抗性基因丰度增加(P0.05),E1组氨基香豆素和青霉烯类抗性基因丰度增加(P0.05),E2组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等9类抗性基因丰度均增多(P0.05); Dif组Erm基因23S核糖体RNA甲基转移酶丰度增加(P0.05),E2组中ATP结合盒超家族等3种抗性机制相关基因的丰度增加(P0.05);3种因子均显著增加四环素类ARGs宿主的种类。结论:瘤胃是蕴含丰富ARGs的储藏库,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etQ和tetW是主要的ARGs。不仅CEF和DIF使部分ARGs的种类、抗性类型以及耐药机制相关酶等的丰度升高,增加瘤胃微生物的耐药性,而且AFB_1也具有类似作用,且高剂量AFB_1对抗性类型的影响范围较抗生素大。这3种因子还导致携带四环素类ARGs宿主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增加,从而强化横向转移机制,加快ARGs传播,增强微生物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比较保育舍和育肥舍气溶胶微生物组成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丰度的差异。采集8个保育舍和8个育肥舍的空气样品,用RT-qPCR方法检测特定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结果表明:与保育舍相比,育肥舍气溶胶微生物组中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属、罗伊氏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丰度显著提高(P<0.05),而拟杆菌门、梭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育肥舍气溶胶中TetB、TetH、TetZ、TetO、TetQ和TetW的拷贝数显著低于保育舍(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保育舍和育肥舍气溶胶可按照微生物丰度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丰度进行聚类。由此可见,不同猪舍类型微生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保育舍抗性基因丰度显著高于育肥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结合统计学原理,分析抗生素治疗对腹泻仔猪肠道微生物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影响。在同一栋猪舍同期出生的仔猪中,于10日龄左右随机选取体重3.2 kg左右且连续腹泻2 d以上的腹泻仔猪,采集其粪便样本作为腹泻组。按猪场常规治疗手段对腹泻仔猪用庆大霉素连续治疗3 d,采集治疗后仍腹泻仔猪的粪便样本作为抗生素治疗组。腹泻组与抗生素治疗组各随机选取6个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腹泻组相比,抗生素治疗组仔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拟杆菌属(Bacteroides)、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Butyricimonas等菌属丰度显著升高,普氏菌属(Prevotella)、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等丰度显著减少,tetC、 tetG、tetO、 tetQ基因丰度显著升高,且几种四环素耐药基因与菌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可知,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会导致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并增加菌群的抗四环素基因的丰度。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关系到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为了探讨抗生素对瘤胃微生态的影响,揭示抗生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影响的规律,以牦牛为研究对象,进行二氟沙星(DIF)处理,采集瘤胃液,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DIF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及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的影响。结果显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相对丰度下降,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等增加。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相对丰度下降,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加;CAZy酶类中,CBM17、CBM25等丰度上调(P0.01或P0.05);GH53、CE8、CE13、CBM21、CBM26及对接蛋白(dockerin)等下调(P0.01或P0.05)。结论:DIF影响瘤胃微生物结构,并不同程度改变各优势门、属的相对丰度,抑制部分有益菌的作用;改变CAZy酶中部分家族基因丰度,影响瘤胃微生物对淀粉及果胶的降解作用,降低瘤胃微生物降解植物纤维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对育肥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50±30)kg]接近和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粗饲料以白酒糟、稻草和全株玉米青贮组成,记为白酒糟组(DG组),试验Ⅰ和Ⅱ组分别用发酵菌糠替代对照组50%和100%白酒糟(干物质基础),分别记为白酒糟-发酵菌糠组(DG-FSMS组)和发酵菌糠组(FSMS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60天晨饲前采集各组瘤胃液,提取总DNA后采用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并用Illumina HiSeq平台测序。结果表明:1)3组育肥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 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共获得有效序列1629727条,聚类后得21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3组间的共享OTU有215个。3)微生物组成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3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DG-FSMS组TM7相对丰度显著低于FSMS组(P<0.05);在属水平上,3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DG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G-FSMS和FSMS组(P<0.05)。DG组假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G-FSMS组(P<0.05)。DG组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DG-FSMS组(P<0.01),FSMS组显著高于DG-FSMS组(P<0.05)。4)多样性分析发现,3组间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β多样性仅DG组和DG-FSMS组主成分2(13.48%)差异显著(P<0.05)。5)通过重建未观测状态(PICRUSt)分析发现,在第2层级中有4条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降低了脂类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提高了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其他氨基酸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在第3层级中发现3组共有24条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主要降低了脂肪酸合成、脂肪酸代谢、糖酵解和糖质新生、丙酮酸代谢、丙酸酯代谢、丁酸酯代谢、苯甲酸酯降解、磷酸戊糖途径、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翻译代谢通路、赖氨酸降解、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氯烷和氯烯降解、四环素生物合成和RNA聚合酶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同时提高了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光合作用蛋白、光合作用、硫代谢、氰氨基酸代谢、鞘脂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硒化合物代谢和其他离子耦合转运蛋白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综上所述,饲喂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饲粮对育肥牛瘤胃发酵参数、菌群多样性、优势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均无不良影响,仅影响部分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和非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本研究用发酵菌糠替代50%白酒糟饲喂育肥牛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更小,建议生产中发酵菌糠替代50%白酒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1~28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扬州鹅公鹅46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86%(Ⅱ组)和3.72%(Ⅲ组)微晶纤维素,使Ⅰ、Ⅱ、Ⅲ组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达2.5%、4.3%和6.1%。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Ⅱ、Ⅲ组相比,Ⅰ组22~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而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PCR扩增片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28日龄时,Ⅱ和Ⅲ组的仔鹅盲肠中的微生物条带数分别比Ⅰ组多18.2%和31.8%。3)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Ⅱ、Ⅲ组相比,Ⅰ组盲肠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下降,Simpson指数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属、巨单胞菌属、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Ⅱ、Ⅲ组相比,Ⅰ组盲肠微生物大肠杆菌相对丰度增加(P<0.05),梭菌Ⅳ、梭菌ⅩⅣ、乳酸菌、韦荣球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通过添加纤维素提高饲粮粗纤维水平到4.3%和6.1%,可增加1~28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和潜在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潜在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盲肠微生物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肉鸭生产性能、肝组织结构及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双鬼头肉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4周(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μg/kg AFB1纯品的试验饲粮,记录采食量和增重数据,计算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屠宰,取肝脏样品,分别进行切片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AFB1极显著降低了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鸭末重分别下降了14.67%(P<0.01)、30.38%(P<0.01)和31.83%(P<0.01),且100、150μg/kg AFB1还极显著增加了料重比(P<0.01),显著增加了死亡率(P<0.05);2)随着AFB1添加水平的增加,肉鸭肝脏组织病变程度逐渐增加,肝脏中IL-2和IFN-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00、150μg/kg AFB1极显著下调了IFN-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AFB1可导致肉鸭生产性能下降和肝脏组织结构损伤,并通过下调肝脏中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改变肉鸭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功能谱的影响。试验设E1、E2两个试验组和对照组C,日粮中添加AFB1量分别为20μg·kg-1、60μg·kg-1和0。采集瘤胃液,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AFB1降低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较高水平的AFB1对普雷沃氏菌具有抑制作用。牦牛瘤胃中降解植物纤维素主要的CAZy是糖苷水解酶(GH)和糖基转移酶(GT)。AFB1对CAZy中6类酶以及3种纤维小体构成组分均产生影响,且高水平影响更大。研究揭示,AFB1降低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CAZy功能。研究结果有利于探讨AFB1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机制,为饲料安全使用及牦牛健康养殖和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肉鸡肝组织匀浆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并研究复方中药与硒对AFB1的拮抗效应,将10日龄120只试验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分别为Ⅰ组(对照组)、Ⅱ组(AFB1组:AFB10.2mg/kgBW)、Ⅲ组(AFB10.2mg/kgBW+亚硒酸钠2mgSe/kgDM)和Ⅳ组(AFB10.2mg/kgBW+复方中药20g/kgDM)。分别处理后于17、24、31、38日龄宰杀5只肉鸡,提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口服AFB1(0.2mg/kgBW)后T-SOD、T-AOC和CAT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中药与硒治疗组T-SOD、T-AOC和CAT活性升高(P>0.05或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5)。证实,由自由基增多而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在肉鸡AFB1慢性中毒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方中药与硒均可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头孢喹肟(CEF)对牦牛瘤胃微生态的影响,试验将牦牛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静脉注射CEF 1 mg/kg(按体重),对照组未做抗生素处理。采集各组瘤胃液,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考查CEF对瘤胃菌群多样性及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F可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在属水平上CEF对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具有抑制作用;CEF对CAZy中糖苷水解酶(GH)、糖基转移酶(GT)、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等9类功能酶均产生影响,干扰碳水化合物代谢;牦牛瘤胃微生物中降解植物纤维素主要的CAZy是GH和GT家族。说明CEF可改变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CAZy功能,使瘤胃微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鸡小肠上皮细胞(CSIEC)凋亡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CSIEC细胞分为对照组(C)、AFB1(300 μmol/L AFB1)、AFB1+0.01 Se(300 μmol/L AFB1+0.01 μmol/L富硒乳酸菌,以Se计)、AFB1+0.05 Se和AFB1+0.1 Se组,待细胞长至60%~70%汇合时,AFB1+0.01 Se、AFB1+0.05 Se和AFB1+0.1 Se组培养液更换为含对应Se浓度的培养液,对照组和AFB1组更换为正常培养液,8 h后向含AFB1组加入300 μmol/L AFB1,继续培养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PERK、ATF4、CHOP、GRP78、p53和p21的表达。细胞存活率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CSIEC存活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AFB1组相比,加硒各组存活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LDH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LDH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AFB1组相比,加硒各组LDH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TUNEL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升高(P<0.01),且与加硒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Bcl-2/Bax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Bcl-2/Bax极显著降低(P<0.01),AFB1+0.05 Se组显著升高(P<0.05)。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PERK、CHOP、GRP78和p53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AFB1组相比,加硒各组PERK、GRP78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AFB1+0.05 Se和AFB1+0.1 Se组CHOP和p53的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因此,富硒乳酸菌能够缓解AFB1诱导的CSIEC凋亡。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日粮添加乳酸菌(LAB)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正对照组:无AFB1日粮;负对照组:1~21d:正对照组日粮+40μg/kgAFB1,22~42d:正对照组日粮+80μg/kgAFB1;LAB组:负对照组日粮+1.5×1011CFU/kgLAB;HSCAS组:负对照组日粮+3g/kgHSCAS。试验期42d。试验结果显示,负对照组日粮显著降低了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体增重(P<0.05),显著提高了料重比(P<0.05),添加LAB和HSCAS均明显改善了生产性能,且LAB组的效果优于HSCAS组。1~21d时,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LAB干物质、能量、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9.6%(P<0.05)、9.5%(P<0.05)、10.1%(P<0.05)、15.2%(P<0.05)和18.9%(P<0.05),添加HSCAS能将干物质、能量、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提高9.7%(P<0.05)、6.6%(P<0.05)、6.3%(P<0.05)和17.4%(P<0.05),且LAB组能量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HSCAS组(P<0.05)。LAB组的全净膛率和胸肌率也显著高于HSCAS组(P<0.05)。综上所述,在AFB1污染日粮中添加LAB制剂,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HSCAS脱霉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白藜芦醇(RES)对两种类型底物瘤胃发酵的甲烷(CH4)排放、养分降解以及微生物区系影响,旨在探索RES调控瘤胃发酵、降低CH4排放的机理。本试验为双因素设计,选取3只健康、体重相近((50±2.3) kg)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肉羊做为瘤胃液供体。试验一,在精粗比为68:32(高精料,HC)和28:72(高粗料,HF)的两种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7%、14.3%和25.0%的RES进行产气试验,并选取对照组和14.3%组进行16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试验二,在上述两种底物中分别添加0%、14.3%的RES进行降解率试验。以上试验处理均设置5个重复。试验结果如下:1)两种底物产气量(GP)和CH4产量随RES水平的增加均线性降低(P<0.05);在相同RES处理下,相较HC,HF中GP和CH4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因素对两指标变化存在交互效应(P<0.05)。2)添加RES后两种底物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均显著降低(P<0.05);在相同RES处理下,相较HC,HF中各养分降解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因素对发酵24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存在交互作用(P<0.05)。3)从门水平来看,两种底物中添加RES均引起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著升高(P<0.05);相较HC,HF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另外,在发酵第24小时,HF中添加RES添加导致互养菌门显著降低(P<0.05);发酵第12小时,同一RES处理水平下,相较HC,HF中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降低。从属水平来看,添加RES和改变底物类型均导致Prevotella_1(普雷沃氏菌_1)丰度大幅下降,且在HC (发酵12 h)、HF (发酵24 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RES变形菌门的优势菌属RuminobacterSuccinivibrio均显著增加(P<0.05)。另外,发酵第12小时,在HF添加RES,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均显著上升(P<0.05);相较HC,HF中Prevotellaceae_UCG-001、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第24小时,在HF中添加RES 导致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丰度显著降低(P<0.05),Prevotellaceae_UCG-001、Phocaeicola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Succiniclasticum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和Ruminobacter丰度显著升高(P<0.05);且两因素对普雷沃氏菌_1、SucciniclasticumVeillonellaceae_UCG-001和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的丰度变化存在互作效应(P<0.05)。此结果说明,添加高水平的RES可以有效降低瘤胃环境CH4的排放量,但是抑制了各养分在瘤胃中的降解,这可能与瘤胃菌群中普雷沃氏菌_1的大幅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活性及残留毒性进行检测,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1(alflatoxin B1,AFB1)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耗牛、绵羊等草食性动物粪便和养殖场霉变饲料,以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降解AFB1效率最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取AFB1与适量筛选菌株的发酵液混合,使AFB1的浓度为1 μg/mL,37℃、150 r/min培养,测定培养不同时间AFB1降解率;应用差速离心法分别制取上清液、菌悬液和菌体,将菌体超声裂解后制得胞内液,测定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对上清液分别进行蛋白酶K、蛋白酶K+SDS和热处理,检测处理后上清液AFB1降解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处理上清液,检测AFB1降解率;应用7 ku透析袋对上清液进行浓缩,检测AFB1降解率,从而判断菌株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分布。将鸡肝细胞分为AFB1组、AFB1-菌株组、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鸡肝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i factor alpha,TNF-α)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初筛和复筛,从编号为S1的绵羊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株菌株,其降解AFB1的活性最高,降解率可达60.36%。菌株S1在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2 h,可观察到淡黄色不透明菌落,表面光滑,有隆起,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分析,其序列与LC55966.1的同源性为100%。综合16 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结果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发酵液与AFB1(1 μg/mL)反应4、12、24、48和72 h,降解率分别达到10.98%、25.36%、46.24%和52.65%和80.84%。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菌悬液和胞内液(P<0.05)。热处理后,上清液的AFB1降解活性降低,而经蛋白酶K和SDS处理后降解活性基本丧失。用不同浓度饱和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经透析浓缩后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沉淀蛋白(P<0.05)。在鸡胚胎肝脏原代细胞上,与AFB1组相比,AFB1经枯草芽孢杆菌S1降解后诱导IL-6、TNF-α以及Bax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筛选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S1,其具有较高的降解AFB1的活性,其降解活性主要来自于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质;AFB1经降解后其毒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绿原酸增强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免疫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评价甜叶菊绿原酸增强人工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蛋雏鸡免疫力的作用效果,为功能性抗生素替代品研发提供基础参数支持。本试验随机将1日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健康海兰蛋鸡360只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0)、1.0 g·L-1杜仲素+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D1)、1.0 g·L-1甜叶菊绿原酸+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1)、2.0 g·L-1甜叶菊绿原酸+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2)、4.0 g·L-1甜叶菊绿原酸+大肠杆菌O78处理组(EC4),预饲7 d后开始正式试验。第7天时将大肠杆菌O78通过腹气囊感染蛋雏鸡,饮水投喂药物,每天1次,连用3 d。随后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IgM、IgA、TNF-α水平;RT-qPCR检测空肠和回肠IL-1β、IL-2、TNF-αClaudin-1和ZO-1基因表达;高通量测序分析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种类。结果显示:1)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显著增加了蛋雏鸡死亡率(P<0.05),而甜叶菊绿原酸处理组(EC2、EC4)蛋雏鸡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2)甜叶菊绿原酸对大肠杆菌O78感染蛋雏鸡血清IgA和IgM含量有提高趋势,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其中EC1、EC2、EC4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EC2显著降低大肠杆菌O78感染蛋雏鸡回肠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2、TNF-α的基因表达(P<0.05)。3)甜叶菊绿原酸可促进蛋雏鸡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改善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对肠道屏障的损伤。4)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导致鸡肠道特有OTUs增加,增加肠道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而甜叶菊绿原酸处理组(EC2)蛋雏鸡盲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甜叶菊绿原酸可增强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O78蛋雏鸡机体的免疫功能,抵御大肠杆菌O78对蛋雏鸡的侵袭,其中应用剂量为2.0 g·L-1甜叶菊绿原酸的效果较好。这预示绿原酸具有抗生素替代品的功效,其对大肠杆菌感染蛋雏鸡机体免疫力的积极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相关基因和维持盲肠微生物菌群稳态达到的,但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源日粮条件下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因子分别为蛋白源[豆粕(SBM)、干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nisin (添加水平为0或30.5 mg·kg-1 DM),两两组合,配制4种等氮等能日粮。选取32只体重(23±2) kg的断奶湖羊公羔,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根据体重分为2个区组(低体重组,16只;高体重组,16只),每个区组的湖羊随机分配到4个组并分别饲喂对应日粮,单栏饲喂。试验预饲期1周,正式期9周,试验期结束时每组从高、低体重区组中各随机选取3只湖羊(共24只)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除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和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外,日粮蛋白源与nisin对其他所有测定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数量、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等)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日粮添加nisin对所有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饲喂豆粕湖羊相比,饲喂DDGS湖羊瘤胃乙酸、氨态氮浓度及总支链脂肪酸(BC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qPCR结果显示,饲喂不同蛋白源日粮湖羊瘤胃总菌、真菌及甲烷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但相对于饲喂豆粕湖羊而言,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原虫和嗜氨梭菌(C.aminophilum)数量显著降低(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表明,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细菌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不同日粮处理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均为Bacteroidetes及Firmicutes;在属水平各处理组的主要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 1、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饲喂不同蛋白源湖羊瘤胃细菌在门水平上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14);在属水平上,饲喂DDGS湖羊瘤胃PseudobutyrivibrioRoseburia丰度均显著高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而Butyrivibrio 2以及Ruminococcaceae UCG-005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综上所述,使用DDGS作为日粮蛋白源改变了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原虫和C.aminophilum数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日粮添加30.5 mg·kg-1 DM的nisin对育肥期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通过研究维生素E (VE)对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 cells)氧化损伤及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揭示维生素E对缓解奶牛乳腺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试验设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处理组)、H2O2组和H2O2+VE组。利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奶牛乳腺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紧密连接基因ZO-1、occludin、claudin-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ROS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H2O2组相比,H2O2+20 μmol/L V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ROS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极显著抑制了紧密连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与H2O2组相比,添加维生素E极显著缓解了H2O2对紧密连接基因相对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维生素E不仅能够减轻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还能缓解H2O2对紧密连接基因相对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载锌蒙脱石(zinc-montmorillonite,Zn-MMT)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288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仔鸡。对照组(CK)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40 mg·kg-1 ZnSO4,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和80 mg·kg-1 Zn-MMT(均以Zn含量计算),自由采食饮水,试验42 d,采集肠道和脾组织,并测定脾IL-2、TNF-αIgGIgA基因表达及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结果表明:1)与CK和ZnSO4组相比,Zn-MMT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80 mg·kg-1 Zn-MMT显著降低了1~21、22~42及1~42日龄的仔鸡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P<0.05),且40 mg·kg-1的Zn-MMT显著降低1~42日龄的料重比(feed to gain ratio,F/G)(P<0.05)。2)相比CK组,添加ZnSO4和6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21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且60 mg·kg-1的Zn-MMT提高42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同时,ZnSO4、20和4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42日龄脾IgG的表达(P<0.05)。同时,ZnSO4组显著提高脾IgA的表达(P<0.05)。相比CK和ZnSO4组,2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脾TNF-α表达,添加40、60和8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脾IL-2的表达(P<0.05)。3)与CK相比,Zn-MMT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4)相比CK与ZnSO4组,添加40 mg·kg-1的Zn-MMT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villus height,VH)和绒毛高/隐窝深(villi height to crypt depth ratio,V/C)(P<0.05),且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P<0.05),但对回肠的CD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相比CK组,4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回肠的VH和V/C(P<0.05),但与ZnSO4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ZnSO4对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H、CD、V/C及回肠的VH、C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回肠的V/C(P<0.05)。结果显示,日粮添加Zn-MMT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健康、体重相近((478±13.66)kg)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每头分别添加0 g·d-1(Ⅰ组,对照)、15 g·d-1(Ⅱ组)、25 g·d-1(Ⅲ组)的NCG。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5 g·d-1和25 g·d-1 NCG的公牛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改善6.91%(P<0.01)和7.91%(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5 g·d-1和25 g·d-1 NCG的公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升高了22.91%和15.17%(P<0.01);随着NCG的增加,丙酸浓度显著线性升高(P<0.01),且15 g·d-1 NCG组最高;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上分析,25 g·d-1的公牛甲烷短杆菌属最低,其相对丰度为80.05%;随着NCG的增加,甲烷球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下降(P<0.01);4)添加不同水平的NCG均显著降低了甲烷的排放量,饲喂15和25 g·d-1 NCG公牛甲烷排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44%和10.51%(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NCG能有效调控荷斯坦奶公牛瘤胃发酵,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甲烷排放量。推荐添加量为15 g·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