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未去核卵作受体的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不挑除卵核的移核方法,在鱼类的四种组合中进行了试验,获得了10尾存活了7天以上的幼鱼,其中一尾来去核鲤鲫移核鱼存活两年多。在移核后的胚胎阶段和成鱼阶段进行了染色体和同工酶分析,并与去核移核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去核移核和去核移核一样,能获得2倍体的核质杂交鱼;卵子中未挑去的单倍体被排斥了,从而提示,细胞核移植可以省略去核步骤。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细胞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经济鱼类上进行了细胞核移植,并得到了核质杂交移核鱼。现将这方面工作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核移植是指应用显微操作技术 ,将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去核成熟卵细胞内的精细技术。细胞核移植所得到的杂种细胞称作核质杂种[1] 。它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 ,用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探讨有关遗传、发育和细胞分化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随着此项研究的深入 ,细胞核移植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内得到应用 ,在水产研究中 ,利用该技术进行鱼类杂交种的选育 ,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 ,核移植技术在鱼类和两栖类上的应用已经成熟 ,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显微注射技术在制备鱼类嵌合体和转基因海水鱼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类胚胎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为核供体进行细胞移植构建鱼类嵌合体研究方面,现有的成功报道均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在转基因海水鱼类研究中,显微注射也是最为常用的技术,本实验室在花鲈胚胎干细胞嵌合体构建和外源基因向花鲈胚胎的转移研究中取得的结果也充分证实,显微注射技术是开展海水鱼类细胞移植和转基因研究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核移植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猪细胞核核移植的难度较大,有关猪的报道较少。由于猪胚胎卵裂球脂滴太多,Nagashima等眼2演通过离心处理并用显微操作技术去除细胞内脂滴,再进行冷冻,解冻后将胚胎分成单个卵裂球作为核供体,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高于正常胚胎细胞核移植。猪细胞核移植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移核胚重构后核、质相互作用和细胞同期同步化,受体母猪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移核鱼是由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在已故教授童第周的主持下,用遗传工程方法培育出的一种新鱼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是世界上人工创造出的第一个新鱼种。鲤鲫移核鱼是用鲤鱼和鲫鱼的胚胎通过移植细胞核培育的。该鱼具有多种特点,1.生长发育快,个体大。在长江流域夏花喂养6个月  相似文献   

7.
鱼类亚科间杂交组合的受精生物学如受精率、孵化率、胚胎畸形率,胚胎从受精至孵化出膜所需时间,后代1~2龄鱼的生长情况等以及杂交F1的可育性的研究表明,鱼类亚科间杂种不育不是绝对的。虽然如草鱼♀×长春鳊♂杂种F1为三倍体,其性腺不发育;草鱼♀×团头鲂♂杂种F1有性腺存在,但发育很差,是不育的;草鱼♀×花鲢♂杂种F1,Marian等人从染色体观察是三倍体,性腺不育,但鳙♀×草鱼♂杂种F1近似母本的雌性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并连续进行了3年人工繁殖;红眼鱼♀×拟鳊♂杂种F1部分雌鱼可育,而雄鱼发育很差,但从个别个体可以取得精液,并获得了后代…  相似文献   

8.
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核移植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本文介绍了中国和世界上鱼类细胞核移植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综述了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影响因素,包括胞质受体的准备、核供体的制备、核移植和核质杂种的培养。并对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应用、现存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商品饲料和配合饲料在我市鱼类养殖中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市水产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同时也使养殖鱼类患营养性疾病的情况逐渐增多,而且随着配合饲料养鱼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有加速蔓延的趋势。2004年以来,在笔者接诊的草鱼、团头鲂的病例中,就有12例营养性疾病。因此,为了更好地诊治此类疾病,笔者把诊治12例草鱼、团头鲂患营养性疾病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基本情况一般山塘水库、池塘、库区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只要是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的都患过营养性疾病。最初时,草鱼、团头鲂等外表无症状,仅眼睛…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室自1987年承担农业部04课题研究任务以来,进行了淡水养殖鱼类细胞电激融合实验。使用的仪器由Baekon-2000型电融合仪的电源,自制电极和电激融合槽,以及SV-8型立体显微镜组成。1988年计进行了团头鲂囊胚细胞与团头鲂未受精卵,草鱼囊胚细胞与团头鲂受精卵两个组合,11批电激融合实验。共获得了81个细胞融合原肠胚,并从中孵化出50尾鱼苗。初步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融合鱼多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11.
鲤、鲢、鳙精子低温短期保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鲤(Cyg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精液在2—4℃的短期保存进行了实验研究。筛选出了几种较为理想的稀释保护液配方;确定了精液与稀释液的适宜稀释比例为1:1;研究了抗冻剂二甲亚砜(DMSO)对低温保存条件下精于活力的影响,确定了DMSO的适宜添加浓度为6%左右。鲤精在2—4℃保存10天,活力仍高达70%,少数精子存活时间长达12天;鲢和鳙精子在2—4℃保存7天后活力仍高达60%,达到了生产应用的水平。为水产养殖和鱼类育种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精液短期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12.
鲢、鳙、草鱼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鲢、鳙和草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并对影响摄食节律和摄食强度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三种鱼都有明显的摄食节律。鲢、鳙鱼的饱满指数在每天4时最低,天亮前后开始升高,8时起明显升高,12时至20时是一天中的最高阶段,20时以后逐渐下降,午夜24时后,大约有6小时停食。草鱼的饱满指数也是以每天4时最低,12时和20时分别出现两个摄食高峰,两个高峰之间,即16时左右摄食强度有一个低落的阶段。试验也揭示了这三种鱼的日摄食率,即每天按单位体重的进食量。按日平均饱满指数法测计,鲢鱼日摄食率的最低值为5.6%,最高值为16.8%,平均为11.4%;鳙鱼的日摄食率最低值为2.5%,最高值为16.4%,平均值为6.7%;草鱼的日摄食率的最低值为26.3%,最高值为49.9%,平均值为38.6%。在全年中三种鱼的日摄食率都以在7、8月份为最高,这就是鲢、鳙、草鱼一年中摄食的最旺盛期。  相似文献   

13.
彩鲫、红鲫、银鲫体色发育生物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彩鲫、红鲫、银鲫从鱼苗平游开始共99天的体色观察记录,分析了3种鱼类体色发育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体色演变的过程,初步断定几种鱼的亲缘关系是银鲫→红鲫→金鱼→彩鲫。  相似文献   

1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肝脏蛋白酶活性低于肠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鳜鱼最高,其余依次为青鱼、鲤、鲢、草鱼、鲫。鳜鱼、鲢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而青鱼、鲤、草鱼的则由前肠向后肠递增;鲫则中肠活性最低。六种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因鱼而异。青鱼、鳜鱼、鲤、鲢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低于肠脂肪酶活性(P<0.01);而草鱼和鲫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与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六种鱼肝脏中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鳜鱼>鲢>鲫>草鱼>青鱼>鲤;肠脂肪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鲢>青鱼>鲤>草鱼>鲫。脂肪酶活性与鱼类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组织间淀粉酶活性存在差异。鳜鱼的肝脏和肠均有较高淀粉酶活性,青鱼和鲫肝脏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的;草鱼、鲤和鲢肝脏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肠中的,但差异不显著。六种鱼中鳜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五种无胃鱼,它们的淀粉酶活性顺序依次为鳜鱼>鲢>鲤>草鱼>青鱼>鲫;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鲫>鲤>青鱼>鲢>草鱼。  相似文献   

15.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建鲤与兴国红鲤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技术对鲤鱼的两个品系, 即建鲤和兴国红鲤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 找到了建鲤与兴国红鲤品系间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 为鲤鱼主要品系的保存和保护以及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草鱼、鲢鱼催产前后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草鱼、鲢鱼催产前后血液中GTH含量的变化。催产后草鱼、鲢鱼血液中GTH的含量增加到“排卵阈值”水平,也就是比产卵前增加30-40倍,产卵活动才能实现。由此阐述了鱼类也象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存在着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水产学报》1981,5(4):361-367
三十年来,淮河流域兴建了大批水库和闸坝,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水文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报道了对变化后淮河青、草、鲢、鳙、鳊、秦鱼类产卵场所进行的调查;对鱼卵、鱼苗的流量和成色,产卵场的分布、规模及变迁情况,产卵场的环境和促使产卵的主要外界条件作了介绍。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淮河径流调节后家鱼产卵场依然存在而且分布广泛,特别是蚌埠闸下形成了新的产卵场,对淮河、洪泽湖及运河以西各个湖泊经济鱼类的资源补充起了一定作用。为了保护资源,本文提出应对蚌埠闸、老铁桥下和信家湾——王咀子三处的产卵场规定禁渔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鲤竖鳞病病原及其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利国 《水产学报》1998,22(2):136-142
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鲤竖鳞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经过病原分离,人工感染实验和细菌学鉴定,确定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uiae)是鲤竖鳞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免疫原性较高和生产工艺简单的鲤竖鳞病疫苗,同时,对该疫功的安全性,免疫保护力和效价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口服免疫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20.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3,17(4):330-332
锚头鱼蚤病是国内外流行的常见鱼病之一,该寄生虫对寄主专性寄生[尹文英,1963]。寄生在鲤、鲫上的为鲤猫头鱼蚤(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但它对鲤、鲫鱼的寄生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 作者于1991—1992年研究鲤、鲫等鱼类的种质时,发现它们在种间和种内对锚头鱼蚤的自然感染具有明显差异。现将对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鲫、荷包红鲤、散鳞镜鲤及鲤鲫杂交种(白鲫?×镜鲤?)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