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湖裸鲤与鲤、鲫、草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淡水渔业》2001,31(5):49-51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4 种鲤科鱼类,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 A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鲤亚科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0.8769、0.7145、0.6930)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0.4718、0.52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与鲤、鲫、草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凯 《淡水渔业》2001,31(5):49-51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 4种鲤科鱼类 ,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 ,鲤亚科 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 ,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 (0 876 9、 0 7145、 0 6 930 )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 (0 4718、 0 5 2 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框鳞镜鲤(♀)×团头鲂(♂)杂交及其杂种F_1的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2年6月17日和24日,在进行鱼类远缘杂交时,发现框鳞镜鲤雌鱼与团头鲂雄鱼两亚科间杂交,其杂种表现出很高的成活率.框鳞镜鲤和团头鲂属于鲤科中的两个不同亚科,这两个亚科间的杂交曾报道过鲤♀×团头鲂♂的杂交.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授精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大菱鲆成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精子入卵后,卵子被激动,第二次成熟分裂继续进行,同时发生皮层反应;受精后15min出现精子星光;受精后20min雄原核早于雌原核形成,然后两性原核逐渐靠拢;受精后30min两原核相互靠拢,结合线清晰;受精后40min两原核结合线逐渐消失联合成合子核,之后合子核核膜消失;受精后50min合子核处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60min第一次卵裂完成。[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55—560]  相似文献   

5.
草鱼卵子和三角鲂精子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思阳 《水产学报》1987,11(3):225-232
本实验观察了两种不同亚科鱼——草鱼()和三角鲂()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三角鲂精子能够进入到草鱼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卵子在精子的作用下,继续完成了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最后雌雄原核相互接触而融合。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6.
单环刺螠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以及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熟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生发泡尚未破裂的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在(21±1)℃时,精卵混合后约5 min,精子由卵偏向植物极一侧入卵,受精膜开举起,继而精核发生第1次膨胀.直至受精后约25 min,受精膜完全举起;受精后10~50 min,卵核相继完成二次成熟分裂,分别形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50~70 min,精核卵核分别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进而相向迁移,最后在卵的中央联合形成合子核.受精后70~90 min,受精卵完成第1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卵裂球.单环刺螠受精全过程历时约70 min,略长于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持续时间.本研究旨在为今后单环刺螠人工育苗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彭泽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彭泽鲫(♀)×彭泽鲫(♂)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彭泽鲫卵子受精后,具有与两性生殖鱼类相同的精子入卵过程和排出极体,但精子入卵后精核始终不解凝,也不与雌性原核融合。对精母细胞成熟分裂中期染色体观察表明,彭泽鲫精母细胞在进行成熟分裂时未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全部为单价体形式,其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一次成熟分裂异常;对精子与体细胞DNA含量进行比较,体细胞DNA含量与精子DNA含量比为2.218:1,精子DNA含量发生了减半。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彭泽鲫为雌核发育鱼类。同时,作者对卵核染色体倍性保持稳定的方式及精卵不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刺参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23 ℃、盐度29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12 min,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20 min,大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雌、雄原核开始在卵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受精后8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0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卵裂。刺参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入卵现象。  相似文献   

9.
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缢蛏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精子入卵、减数分裂、雌雄原核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缢蛏成熟未受精卵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梨形,卵径为82~88μ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5~58μm,头部呈保龄球形,顶体前端的顶体杆呈特别细长的花丝状;在水温21~22℃、盐度1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4~6 min,精子的头部已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卵子外形变圆,卵外附着的精子量明显减少;在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先后排出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完成两次成熟分裂;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以后,精、卵核体积迅速膨胀,雄原核的膨胀早于雌原核,核膜重建,在受精后约30 min形成雌、雄原核;雌、雄原核均向卵子中央移动,雄原核旁边的精子星光清晰可见,随后二者在卵子中央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联合核的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0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结果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受精后45~50 min,卵子进行第二次卵裂,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相同,在与第一次卵裂垂直的纵轴方向上发生不等全裂,最终形成3小1大4个卵裂球;受精后60~70 min,胚胎进行第三次卵裂,仍为不等全裂,但自此次卵裂起已开始进行螺旋分裂。此外,对实验中发现的缢蛏极少量多精入卵、多极分离等异常细胞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海洋贝类卵子阻止多精入卵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单精入卵机制,指导中华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华沙塘鳢精子和成熟卵子的形态和精子入卵过程予以观察,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中华沙塘鳢精子和成熟卵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结果显示,中华沙塘鳢精子头部为椭圆形,长轴约为2.25±0.25μm,短轴1.00±0.20μm,颈部较短。成熟卵细胞呈鲜艳黄色,呈圆球形,直径为1.30±0.02 mm,黏性卵,具黏着丝。观察发现,中华沙塘鳢精子能够准确通过成熟卵细胞的黏着丝达到受精孔,整个授精过程平均需要60 s完成,相对于其他科鱼类时间较长。中华沙塘鳢授精15 s,精子开始通过黏着丝;20 s大量精子进入筛网;25 s精子位于筛网孔内部,部分穿过筛网;55 s大量精子通过卵细胞黏着丝;60 s精子入卵;120 s受精孔关闭。  相似文献   

11.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肝脏蛋白酶活性低于肠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鳜鱼最高,其余依次为青鱼、鲤、鲢、草鱼、鲫。鳜鱼、鲢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而青鱼、鲤、草鱼的则由前肠向后肠递增;鲫则中肠活性最低。六种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因鱼而异。青鱼、鳜鱼、鲤、鲢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低于肠脂肪酶活性(P<0.01);而草鱼和鲫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与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六种鱼肝脏中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鳜鱼>鲢>鲫>草鱼>青鱼>鲤;肠脂肪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鲢>青鱼>鲤>草鱼>鲫。脂肪酶活性与鱼类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组织间淀粉酶活性存在差异。鳜鱼的肝脏和肠均有较高淀粉酶活性,青鱼和鲫肝脏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的;草鱼、鲤和鲢肝脏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肠中的,但差异不显著。六种鱼中鳜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五种无胃鱼,它们的淀粉酶活性顺序依次为鳜鱼>鲢>鲤>草鱼>青鱼>鲫;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鲫>鲤>青鱼>鲢>草鱼。  相似文献   

12.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检验了五十尾性成熟鲢鱼的卵巢。从统计学的角度,对鲢鱼的繁殖力同其总体长、体重和卵巢重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发现三者关系均呈线形关系.同时还发现鲢鱼的繁殖力同体重的关系比同其总体长和卵巢重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建鲤与兴国红鲤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技术对鲤鱼的两个品系, 即建鲤和兴国红鲤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 找到了建鲤与兴国红鲤品系间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 为鲤鱼主要品系的保存和保护以及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鲤、荷包红鲤及其杂种血液学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黑龙江鲤、荷包红鲤及其杂交鲤幼鲤的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比溶及血糖、血清总蛋白、胆固醇和总脂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二个亲本和杂交种在上述指标的差异。黑龙江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高于荷包红鲤。杂交鲤的血液指标红细胞数低于双亲,但胆固醇和总脂二项高于双亲而其它指标均低于黑龙江鲤而高于荷包红鲤,从脂类代谢方面反映了杂交鲤适应低温能力。这可能受黑龙江鲤的影响,表现出偏母本效应。  相似文献   

16.
鲤和草鱼杂交中雄核发育子代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鱼类远缘杂交中,有可能自发产生雄核发育子代,但机率很小。stanley等(1976)对以色列镜鲤♀×草鱼♂杂交中雄核发育草鱼的研究,是至今为止通过杂交获得存活的雄核发育子代的唯一报道,国内未见同类报道,只有刘汉勤等(1987)用移核手段获得过泥鳅雄核发育纯合二倍体幼鱼。吴维新等在1978年开始进行的兴国红鲤与草鱼杂交试验中,曾发现过具有草鱼形态的“草鱼型杂种”,但都在  相似文献   

17.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3,17(4):330-332
锚头鱼蚤病是国内外流行的常见鱼病之一,该寄生虫对寄主专性寄生[尹文英,1963]。寄生在鲤、鲫上的为鲤猫头鱼蚤(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但它对鲤、鲫鱼的寄生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 作者于1991—1992年研究鲤、鲫等鱼类的种质时,发现它们在种间和种内对锚头鱼蚤的自然感染具有明显差异。现将对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鲫、荷包红鲤、散鳞镜鲤及鲤鲫杂交种(白鲫?×镜鲤?)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RAPD技术分析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亲本的基因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40个随机引物对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黑龙江野鲤三个品系鱼进行RAPD反应,共扩增出366条带,获得多态性的DNA片段60条。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变异指数分别为0.77和0.90。说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基因组与其亲本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较荷包红鲤具有更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鲤鱼棘头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85-1987年在崇明县新民第三水产养殖场对鲤鱼棘头虫病的病原、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该病可引起鲤鱼自夏花至成鱼大批死亡,全场感染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则感染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60%.病鱼肠壁上形成肉芽肿结节,严重时能使内脏粘连,甚至体壁溃烂和穿孔。病原是崇明长棘吻虫(新种)Rhadinorhynchus chongmingnensis sp.nov.。扫描电镜观察,吻上布满细毛。有吻钩14纵行,每行29~32个吻钩,粘液腺8个。治疗方法为每天每公斤鱼拌饵投喂0.6毫升四氯化碳,连服6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它们各有不同的电泳图谱,杂种一代为双亲的嵌合型,相对而言,MA带偏向母本,MI带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