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来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水解蛋白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鱼体及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实验设4个等氮等能的饲料处理组,对照组含有30%的鱼粉,通过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替代10%的鱼粉来获得不同类型的实验组饲料,即水解猪血蛋白组、水解豆粕蛋白组和水解酵母蛋白组.养殖实验在近海浮式网箱中进行,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30尾鱼.实验结果显示,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水解猪血蛋白、水解豆粕蛋白及水解酵母蛋白并没有对鲈鱼幼鱼的鱼体、肝脏、肌肉和内脏的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水解酵母蛋白的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鲈鱼幼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水解酵母蛋白替代鱼粉显著提高了鲈鱼幼鱼肌肉中C20:1n-9的含量,而水解豆粕蛋白和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肌肉中C22:5n-3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水解酵母蛋白显著降低了血清中C20:5n-3的含量(P<0.05).在腹部脂肪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极显著提高了饱和脂肪酸、十八碳及十六碳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而极显著降低了C20:1n-9、C20:4n-6、C22:5n-3和C22:6n-3的含量(P<0.01).本研究表明,高植物蛋白饲料中猪血、豆粕及酵母蛋白水解物替代10%的饲料鱼粉并未有效调节鲈鱼幼鱼鱼体、肝脏、肌肉及内脏的脂肪累积,但水解酵母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代谢.水解蛋白对鲈鱼幼鱼脂肪酸组成的调节因水解蛋白的类型及鱼体组织类型而异.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不同类型水解蛋白对养殖鱼类脂肪累积的调节作用,对该领域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共配制了3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使用15%鱼粉提供部分饲料蛋白,2个实验组饲料分别用鱼水解蛋白和鸡水解蛋白替代了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对初始体重为4.16g左右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投喂,研究了其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水解蛋白组(PHf)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较对照组(FM)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鸡水解蛋白组(PHc)(P<0.05);3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3组实验鱼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PHf和PHc组的前肠和中肠黏膜皱襞高度大于FM组,且PHf组较FM组差异显著(P<0.05);3组实验鱼的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的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FM组前肠和中肠的肠壁厚度大于其他2组,且显著大于PHf组(P<0.05).大菱鲆饲料中使用鱼水解蛋白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在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方面要优于使用鸡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共配制了3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使用15%鱼粉提供部分饲料蛋白,2个实验组饲料分别用鱼水解蛋白和鸡水解蛋白替代了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对初始体重为4.16 g左右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投喂,研究了其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水解蛋白组(PHf)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较对照组(FM)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鸡水解蛋白组(PHc)(P0.05);3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3组实验鱼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Hf和PHc组的鱼体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PHf和PHc组的前肠和中肠黏膜皱襞高度大于FM组,且PHf组较FM组差异显著(P0.05);3组实验鱼的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的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FM组前肠和中肠的肠壁厚度大于其他2组,且显著大于PHf组(P0.05)。大菱鲆饲料中使用鱼水解蛋白替代部分鱼粉蛋白在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学结构方面要优于使用鸡水解蛋白。  相似文献   

4.
水解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水解鱼粉及水解大豆浓缩蛋白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粉,投喂体质量(58.50±0.6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56 d,研究水解蛋白替代鱼粉对其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蛋白替代鱼粉降低了试验鱼的生长性能,提高了饲料系数,但对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各组鱼的脏体比、肝体比和肠体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水解蛋白提高了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了粗蛋白含量;水解蛋白提高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降低了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而对血清中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己糖激酶(HK)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水解鱼粉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皮质醇(COS)、丙酮酸激酶(PK)含量,降低了补体3(C3)含量;水解大豆浓缩蛋白提高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降低了去甲肾上腺素(NE)、丙酮酸激酶(PK)含量。研究表明,水解蛋白完全替代鱼粉会降低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造成肝脏功能受损,改变鱼体内分泌。  相似文献   

5.
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3.57、5.61、7.65、9.69 g/kg Mg SO4·7H2O,配制镁含量分别为186、350、542、735、950、1220 mg/kg的6种实验饲料,用于饲养初始体重为(28.0±2.5)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56 d,每组设3个重复,实验在流水系统中进行,水体镁的含量为1220 mg/L。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及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脊椎骨及血清镁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鲈鱼幼鱼可以从海水或基础饲料原料中吸收的镁足够满足自身对镁的需求,因此,不需要在饲料中额外补充镁。  相似文献   

6.
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3.57、5.61、7.65、9.69 g/kg MgSO4·7H2O,配制镁含量分别为186、350、542、735、950、1220 mg/kg的6种实验饲料,用于饲养初始体重为(28.0±2.5)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56 d,每组设3个重复,实验在流水系统中进行,水体镁的含量为1220 mg/L.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及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脊椎骨及血清镁含量无显著影响(>0.05).研究表明,鲈鱼幼鱼可以从海水或基础饲料原料中吸收的镁足够满足自身对镁的需求,因此,不需要在饲料中额外补充镁.  相似文献   

7.
吉红  程小飞  李杰  张建禄  刘超 《水产学报》2012,36(10):1599-1611
为研究蚕蛹替代鱼粉对框鳞镜鲤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配制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CP 36.18%,EE 5.18%)和蚕蛹替代50%鱼粉蛋白的蚕蛹饲料(CP 35.38%,EE 5.06%),饱食饲喂饲养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框鳞镜鲤幼鱼(12.10±0.89)g 61 d,日投喂3次。结果显示,蚕蛹组与鱼粉组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肥满度、内脏指数、脾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指数等生物学性状指标,以及全鱼、肌肉、肝胰脏的一般营养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全鱼Lys水平和肌肉Tyr水平,肌肉C14∶0、C16∶1n-7、C18∶1n-7水平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C18∶3n-3、∑n-3PUFA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肝胰脏C18∶3n-3、C22∶5n-3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促凝血指数(IT)差异不显著(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的前肠和中肠肠道褶皱高度、褶皱密度、褶皱宽度、粘膜下层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蚕蛹组前肠肌层显著较鱼粉组薄(P<0.05),中肠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其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形态,蚕蛹替代框鳞镜鲤日粮中50%鱼粉蛋白对机体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框鳞镜鲤的健康状况,且有促进生长及饲料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8周网箱实验评价了利用豆粕、菜粕和棉粕替代苏氏圆腹鲑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配制了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对照饲料含45%鱼粉,在其余6种饲料中按等量蛋白替代原则分别添加31%或46%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50%或75%,添加20%或40%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或50%,添加19%或39%棉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或50%.实验中所用苏氏圆腹鲑初始体重为11.3 g.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将饲料鱼粉含量从45%降低到23%,添加菜粕或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34%,对鱼成活率、摄食、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饲料蛋白储积率、脏体指数和红血细胞比积(Hct)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添加豆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11%导致鱼摄食、鱼体增重和SGR下降,添加菜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FCR升高和鱼体能量储积率下降,添加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鱼体增重、SGR和Hct下降.上述结果显示可通过添加豆粕将苏氏圆腹鲑鱼种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23%,或通过添加菜粕和棉粕将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34%.  相似文献   

9.
刘修英  王岩  王建华 《水产学报》2009,33(3):479-487
摘要:通过8周网箱实验评价了利用豆粕、菜粕和棉粕作为苏氏圆腹鱼芒 (Pangasius sutchi)饲料中鱼粉替代蛋白源的潜力。配制了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基础饲料含45%鱼粉,按等量蛋白替代的原则,在其余6种饲料中分别添加31%和46%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50%和75%,或添加20%和40%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和50%,或添加19%和39%棉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25%和50%。实验中所用的苏氏圆腹鱼芒初始体重为11.3 g。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将饲料中鱼粉含量从45%降低到23%,添加菜粕或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34%,对鱼成活率、摄食、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饲料蛋白储积率、脏体指数和红血细胞比积(Hct)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添加豆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11%导致鱼摄食、鱼体增重和SGR下降,添加菜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FCR和鱼体能量储积率下降,添加棉粕将鱼粉含量降低到23%导致鱼体增重、SGR和Hct明显下降。上述结果显示,可通过添加豆粕(31%)将苏氏圆腹鱼芒 鱼种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23%,或通过添加菜粕(20%)和棉粕(19%)将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34%。  相似文献   

10.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300尾初始体重为(44.40±0.41)g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用蚕蛹(SP)替代0、25%、50%、75%和100%鱼粉(FM)的5种等氮(32%)等脂(5.5%)的饲料(分别命名SP0、SP25、SP50、SP75和SP100,基础饲料中含8%的鱼粉),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旨在探讨蚕蛹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蚕蛹替代水平上升,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灰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显著下降,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较SP0组,SP100组肌肉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下降3.99%和3.46%。随蚕蛹替代量增加,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显著上升,C18∶2n-6显著下降;SP100组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较SP0组分别上升105.33%和132.72%。结论:蚕蛹替代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含量,有利于生产富含n-3PUFA的鱼肉产品。  相似文献   

12.
双低菜粕对异育银鲫和团头鲂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异育银鲫和团头鲂为生长实验对象,对照组Ⅰ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Ⅱ~Ⅴ实验组分别用16.72%、33.45%、50.17%、66.89%的"华双3号"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25%、50%、75%、100%豆粕蛋白,Ⅵ组以83.66%的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100%的豆粕和鱼粉蛋白。随着饲料中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的提高,异育银鲫和团头鲂鱼体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当双低菜粕蛋白替代豆粕蛋白的比例为100%或替代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鱼粉蛋白时,二者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略有下降,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体质量为(39.84±3.09)g暗纹东方鲀,分为8组,分别饲喂等氮等能的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低鱼粉豆粕组4组实用饲料和添加大豆抗原蛋白的半纯化饲料(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5%、8%和12.5%),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长实验,探讨大豆抗原蛋白对暗纹东方鲀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低鱼粉组,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低鱼粉豆粕组与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半纯化饲料中随着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增加,生长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实用饲料和半纯化饲料对肌肉组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肝脏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丙二醛指标中,低鱼粉豆粕组显著高于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则与低鱼粉组无显著性差异,半纯化饲料系列在8%组出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组。低鱼粉豆粕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低鱼粉组,低鱼粉发酵豆粕组与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半纯化饲料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研究表明,与豆粕替代鱼粉相比,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更能促进鱼体生长;大豆抗原蛋白是影响豆粕替代鱼粉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对生长、抗氧化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则因大豆抗原蛋白的含量与单独存在与否而异。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以6种植物蛋白源(谷朊粉、大豆浓缩蛋白、豆粕、棉籽蛋白、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成复合植物蛋白源,以其替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uer)饲料鱼粉蛋白,共设计9种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粉组(FM)以及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分别为20%(PP20)、30%(PP30)、40%(PP40I、PP40II、PP40III和PP40IV)、60%(PP60)和80%(PP80)组,旨在最大限度替代舌鳎饲料中鱼粉蛋白,而不影响鱼体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肠组织结构形态。以初重为(255.21±0.79)g的半滑舌鳎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9周摄食生长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放养15尾鱼。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后对鱼体粗蛋白和水分含量以及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高比例鱼粉蛋白时,显著降低鱼体粗脂肪和血浆胆固醇含量(P0.05),且肝体比随植物蛋白源的添加而降低,PP30组显著低于FM组(P0.05);另外,4个PP40组相比,PP40III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40%替代组。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不超过60%时,对半滑舌鳎后肠组织结构无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而PP80组后肠绒毛出现严重损伤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复合植物蛋白源可以有效替代80%的鱼粉蛋白而不影响半滑舌鳎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但综合考虑鱼体生理生化和肠道组织结构指标,认为在半滑舌鳎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15.
豆粕替代鱼粉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以豆粕替代鱼粉配置5组等氮(35%)等能(19.00 MJ/kg)饲料,豆粕∶鱼粉替代比分别为0∶1(D1)、1∶2(D2)、1∶1(D3)、2∶1(D4)、1∶0(D5),研究豆粕蛋白对体重(104.64±2.76) g点篮子鱼生长性状、体成分、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点篮子鱼饵料中最佳的动植物蛋白比。试验在室内圆锥形孵化桶中进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49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豆粕含量对点篮子鱼生长有显著影响,特定生长速率(SGR)、增重率(WG)、摄食率(FI)与替代比成负相关,对照组(D1)[11.87(100 g)/d]FI显著高于全豆粕组(D5)[5.81(100 g)/d]。饲料系数(FCR)与替代比成正相关,D5组FCR高达2.97。饲料中豆粕含量水平对肌肉粗蛋白与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全鱼粗蛋白和脂肪影响显著,粗蛋白在D5组取得最小值19.11%。肝脏蛋白含量随饲料中豆粕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高豆粕含量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豆粕组。蛋白替代对点篮子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综合考虑SGR、FCR、FI等指标,点篮子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不宜大于1∶2。但从肌肉营养品质方面考虑,替代比可以达到2∶1。  相似文献   

16.
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白鱼粉与两种豆粕的适宜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种等氮、等能和等脂的饲料,以实验鱼的生长、体组成、饲料效率、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参数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分别替代白鱼粉的可行性和适宜配比。在4水平的去皮豆粕饲料(D1~D4)和酶解豆粕饲料(E1~E4)中,白鱼粉和两种豆粕的配比均分别为45∶5、40∶12、35∶18和30∶25。用上述8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5.32±0.05)g的大口黑鲈,每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8:00和16:00)。结果显示,各组之间实验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当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在饲料中的含量分别高于5%和12%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随着饲料中白鱼粉含量从45%降低至30%,饲料的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显著升高;同时,全鱼、肌肉和内脏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呈显著降低,但脂肪含量却显著升高;肝体比和肝糖含量显著降低;实验鱼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但血清补体活性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红细胞数差异不显著。实验表明,大口黑鲈幼鱼饲料中白鱼粉与去皮豆粕的合适配比为45%和5%,而白鱼粉与酶解豆粕的合适配比为40%和12%;豆粕经酶处理后能去除其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可替代饲料中11%的白鱼粉。  相似文献   

17.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38.80±0.11g的牙鲆Paralichth 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研究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用低分子水解蛋白替代鱼粉对牙鲆生长、饲料利用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分别以不同水解鱼蛋白替代总蛋白的0(FM1为负对照,含豆粕55%、鱼粉19%)、0(FM2为正对照,含豆粕45%、鱼粉25%)、11%(FPH11)、16%(FPH16)、21% (FPH21)、26% (FPH26)制得7组等氮等能饲料.实验结果表明,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替代总蛋白11%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与正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PH11、FPH16、FPH21和FPH26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替代总蛋白11%组的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相等(P>0.05);替代水解蛋白各组的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性高于负对照组(P<0.05),与正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水解蛋白各组的SOD活力都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替代总蛋白11%组显著性高于正对照组;FPH6、FPH11、FPH16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负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8.
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为主要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源,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幼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1、3∶1、2∶1和1∶1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等氮等脂饲料配方,按配方制备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1、D2、D3和D4。牙鲆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设有循环水系统的玻璃钢桶内(900L),每3桶鱼饲喂一种饲料,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达到表观饱食,饲喂期为56d。以增重率(WGR)、饵料系数(FC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指数(HSI)、肥满度(CF)、鱼体成分和饲料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饲料中不同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的饲养效果。通过测定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游离脂肪酸(FFA)、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研究饲料中不同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牙鲆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随豆粕比例的增加,WGR、PER和SGR逐渐降低,FCR逐渐增加,当饲料中豆粕比例在24%以上时差异显著(P<0.05);HSI逐渐增加,且D1组显著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19.
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5,29(4):512-518
将黄颡鱼种放养在网箱中,投喂蛋白质含量30.0%、38.0%或46.0%和维生素C磷酸酯0、500、1000或1500mg·kg-1的半纯饲料。50d的饲养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8%~40%时,鱼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为847、850、994和634mg·kg-1时,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溶菌酶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0%上升到38%时,鱼体蛋白含量由60.95%升到69.86%,脂肪由29.27%降至21.69%;达46%时,鱼体蛋白(64.35%)含量下降,而脂肪(26.06%)含量上升。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时,鱼肌肉中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地低于和显著高于饲料粗蛋白为30%和46%组。后两组鱼肌肉n-3/n-6值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含量为38%时,两个高蛋白饲料组中,鱼肌肉中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30%组。黄颡鱼种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最适含量分别为35.58%~40.60%和600~800mg·kg-1。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5.0±3.0℃下,在以不同比例的玉米蛋白、棉籽粕和豆粕为蛋白源、部分替代鱼粉的饲料中,按鱼粉的必需基酸组成添加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配制成5种等蛋白(37.0%)和等脂类(11.0%)的饲料,在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养平均体质量14.84g,平均体长12.06cm的花鱼种。实验饲料分别含鱼粉28.0%(F0,对照)、21.0%(F1)、14.0%(F2)、7.0%(F3)和0%(F4)。100d的饲养中,花成活率变化在98.67%-100%之间,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却有显著影响。花特殊增重率随饲料中鱼粉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用植物蛋白替代25%(F1)的鱼粉,添加晶体氨基酸,鱼特殊增重率、免疫力和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植物蛋白替代50%(F2)和75%(F3)的鱼粉组鱼的特殊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用植物蛋白全部替代(F4,100%)鱼粉,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根据Excel趋势预测曲线的二次曲线计算,当最大特殊增重率为0.585%时,相对应的鱼粉含量为22.77%,可以替代18.69%的鱼粉。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肌肉中水分和灰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脂肪的含量高于对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