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槭菌刺孢红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槭菌刺孢红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并针对柠檬酸、柠檬酸钠、苯甲酸钠、抗坏血酸和蔗糖等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槭菌刺孢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强碱(pH〉9)、强光照对槭菌刺孢微生物红色素有不良影响外,对其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槭菌刺孢红色素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虫生资源调查,作者发现5种侵染蜘蛛的病原真菌,它们分别是新几内亚刺束梗孢,紫色野村菌,大别山虫壳,大别山球束梗孢(无性型为刺孢层束梗孢)和粉拟青霉,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了采自热带自然保护区内的煤炱科(Meliolaceae)寄生菌6个,它们都是丝孢纲真菌.其中2个种属狭孢菌属(IsthmosporaFLStevens),另外4个种属绒落霉属(SpiropesCiferri).这两个属及其种在国内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三个国内新记录种和一个云南新分布种。即生于落毛杜鹃(RhododendrondetonsumBalf.f.)叶上的双形孢单毛孢菌MonochaetiadimorphosporaYokoyama,生于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Schott.)叶上的萨卡多盘单毛孢菌Monochaetiasaccardiana(Vogl.)Sacc。和生于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Sm.)茎、叶上的角豆树盘单毛孢菌Monochaetiaceratonia(SousadaCamera)Sutton,。在云南的一个新分布种,其寄主也是新记录种,该种是生于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Franch.)叶上的盘革毛孢菌Monochaetiamonochaeta(Desm.)Allesch.。这些种分别作了描述,并以图示之。  相似文献   

5.
真菌病毒是指寄生于各种真菌中的病毒,其中部分弱毒相关病毒可使寄主真菌致病力发生衰退,甚至导致病原群体致病力下降,是一种具有生防潜能的微生物资源.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可引起植物严重的炭疽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归纳总结了刺盘孢菌中真菌病毒的种类和特征:仅有9种刺盘孢菌中存在真菌病毒,且病毒基因组类型均为dsRNA;绝大部分病毒为直径25~50 nm的球状病毒颗粒,另有目前唯一一例线状真菌病毒;序列已知的6例刺盘孢菌病毒中有2例为双分病毒、2例为产黄青霉病毒、2例还未确定归类.通过分析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发现不同病毒对刺盘孢菌表型、生长、产孢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但仅有2例为能使寄主致病力衰退的弱毒相关病毒.弱毒相关病毒的发现为植物炭疽病的生防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但由于存在真菌病毒数量不足、真菌病毒分离鉴定进展缓慢、真菌病毒传播效率低及病毒与刺盘孢菌间的互作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刺盘孢菌应用于田间炭疽病的防治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采用宏转录组等技术鉴定和发掘更多的真菌病毒;通过遗传转化手段或挖掘可利用的化学物质或传播介体提高病毒的传播效率;建立刺盘孢菌遗传转化体系及病毒反向遗传转化系统、结合多组学手段深入研究病毒与寄主真菌互作,为刺盘孢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及真菌病毒的生防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田间分离的三七圆斑病病原菌——槭菌刺孢,在室内进行最适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该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木糖,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牛肉膏。其菌丝生长范围为1~28 ℃,最适温度20 ℃。菌丝在pH为3~11均可生长,以pH 6为最适。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新病害细辛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报道了细辛叶枯病病原学、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的研究结果。该病是一种毁来性新病害。病原菌为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Hartig)Deighton),属中国真菌新记录种,采用菌块切害水滴保湿产孢法解决了病菌人工培养不能形成分生孢子的难题。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病菌可以产生经色素。越冬分生孢子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为病害初侵染提供大量菌源。低温高湿强光加速病害流行。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采集的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获得 ST2-1、ST2-2、ST2-3、ST3-1、ST3-2、ST3-3、ST4-1、ST4-2和 ST4-3 等 9 株沙田柠檬炭疽病病原菌。分别采用针刺和喷洒接种的方法测定上述菌株的致病性,并分别克隆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β 微管蛋白(TUB2)、钙调蛋白(CAL)、肌动蛋白(ACT)、核糖体大亚基(LSU)、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GAPDH)和几丁质合成酶 1(CHS1)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多基因联合鉴定。【结果】ST2-1、ST2-2、ST2-3、ST3-1、ST3-2、ST3-3、ST4-1、ST4-2 和 ST4-3 均 具 有 较 强 致 病 性, 其 中 ST2-1、ST2-2 和 ST2-3 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树表明它们属于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ST3-1、ST3-2和 ST3-3 属于兰花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liviicola),ST4-1、ST4-2 和 ST4-3 属于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结论】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引起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病原菌有暹罗刺盘孢菌、兰花刺盘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其中暹罗刺盘孢菌仅分离自沙田柠檬发病的果实,兰花刺盘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分离自沙田柠檬发病的叶片,其中兰花刺盘孢菌能在柑橘类植物上引起炭疽病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槭菌刺孢色素产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槭菌刺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浸提剂、料液比为1:8、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5h、pH值为7.0时的提取效果最好,并在此综合条件下浸提2次.正交试验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属级分类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发疽菌属及其有关属的关系,确认炭疽菌属是唯一的正确属名,庞杂的盘圆孢属GloeosporiumDesm.etMont.、丛刺盘孢属VemiculariaTode:Fr.等10个属名都应废弃或作为炭疽菌属的异名属。对现代概念的炭疽菌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4种园林花卉植物上12种真菌病害,其中国内新记录5种,国内新寄主植物2种,省内新寄主植物6种,全部种有描述,新记录种附病原图,全部病害按病名、学名、寄主、发病期、分布为害、症状与病原叙述,以供科研、教学、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2.
6种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有表皮毛;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下表面中脉上均有锥形和鳞片形2种形态的表皮毛,不同之处在于野牡丹为长锥形,多花野牡丹则为短锥形;细叶野牡丹和毛菍中脉上的表皮毛均为锥形,但细叶野牡丹表皮毛基部后延,毛菍则不后延;展毛野牡丹中脉上的表皮毛为长鳞片形。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细叶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野牡丹、毛菍和地菍则与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各自聚为一类。结合花期观察结果,推断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为2个不同种,该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表面特征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29种对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呼吸疾病有治疗作用生长在中国的药用植物,通过MABA (Microdilution alamar blue assay) 药敏实验方法检测了这些药物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结核分支杆菌M. tuberculosis H37Rv的敏感性。筛选到金银花、大蓟、小蓟和水车前等有显著的抗结核活性,为进一步考查其单体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glycines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soil-borne pathogens in soybean production. However, the researches were limited in China due to lack of an effective pathosystem. In this study, we screened 21 legume Medicago plants in both Medicago truncatula and Medicago sativa to obtain candidate model plants for establishing a new pathosystem for legume-H. glycines interactions. The nematode infection of tested plants was assayed with Race 3 and 4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two dominant H. glycines inbred races in China soybean producing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legume plant M. truncatula A17 failed to allow Race 3 of H. glycines to complete its life cycle, in contrast, it provided the Race 4 population to form several cyst nematodes, however, the female index(FI) value was approximately 1.6. Three M. sativa cultivars, including Xunlu, Aergangjin and Junren, provided either Race 3 or 4 of H. glycines to develop into mature cysts with their FI value below 5 as well.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egume plants in both M. truncatula and M. sativa were not likely to be a model plant for H. glycines because of an extreme high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的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的分布和危害进行概述。到目前为止,分布我国14个省、区、市100余种药用植物受到5种根结线虫的危害,这5种根结线虫是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印度根结线虫(M.indica),从现有资料看,北方根结线虫分布最广,危害重。文中所提及植物均在《中药大辞典》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16.
沼液对三七圆斑病、三七根腐病、除虫菊菌核病菌、除虫根腐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单独运用紫茎泽兰液或将紫茎泽兰液与沼液混合,同样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地区花卉植物根结线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种植物的调查表明:其中9科11种植物有根结线虫为害。对受害严重的5种植物病原线虫进行了鉴定。观赏石榴(Punica granatum var.nigra Hort.)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害;连翅(Forsythia suspensa)、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被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为害;紫珠(Callicarpa dichotoma)、豆瓣黄杨(Buxus sinica)被北方根结线虫(M.hapla)为害。除连翅为国内北方新记录外,其它均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吉林省叉丝壳属的8个种,其中吉林省新纪录种3个,即:双盾木叉丝壳Microsphaera dipellae Yu & Lai;叶底珠叉丝壳M.securimegae Tai & Wei;费氏叉丝壳M.fresii Lv.前2个种是东北地区新记录种;同时明确了前人记载中对吉林省是否存在互有矛盾和不确切的3个种:小檗叉丝壳M.berberidis(DC.)Lv.var.berberidis;锦鸡儿叉丝壳M.caragamae Magn和粉状叉丝壳M.alphilodes Griff.Maubl.并增补了部分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海南省3种新记录外来入侵植物.它们是紫花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DC.)Urban、大翼豆M.lathroides(L.)Urban和南美山蚂蝗Desmodium tortuosum(Sw.)DC..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