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具有异型雄蕊,大多数种类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该属植物杂交种并探讨野牡丹属异型雄蕊的功能差异,以多花野牡丹( M. malabathricum)为母本,毛菍( M. sanguineum)、地菍( M. dodecandrum)为父本,统计父本异型雄蕊授粉后的座果率、种子饱满率与萌发特性,并采用形态鉴定法比较杂交子代与父母本自交子代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毛菍长花药授粉多花野牡丹所得种子饱满率显著高于毛菍短花药,而地菍长短花药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父本异型雄蕊所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多花野牡丹与毛菍具有更高的杂交亲和性,其中毛菍长花药授粉所得座果率高达100%,所得种子发芽率达到75.33%。杂交后代的叶脉数与母本一致,均为5脉;多花野牡丹与地菍杂交子代株型皆呈匍匐型,叶形指数是其测定的有效指标,变异系数高达47.23%;多花野牡丹与毛菍杂交子代株型均为直立型,株高呈现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超高亲植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2.
16种野牡丹科植物观赏性及适应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充分发掘野牡丹科植物的园林绿化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对16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观赏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蒂牡花、巴西野牡丹、展毛野牡丹、银毛野牡丹、细叶野牡丹的园林绿化价值极高,地菍、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叶底红的园林绿化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affine)和地稔(M.dodecandrum)花粉的纵横径进行测量,并比较其花粉形态特征,旨在为野牡丹属雄蕊的演化规律提供孢粉学证据。结果表明:5种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花粉的极面观、孔沟延伸程度和花粉外壁纹饰差异显著。根据花粉形态的演变规律推断,野牡丹为最原始的进化类型,细叶野牡丹、地稔、多花野牡丹和展毛野牡丹较为进化,异型雄蕊中紫色雄蕊花粉相对原始。  相似文献   

4.
23种野生野牡丹科植物引种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掘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园林绿化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广东省、海南省分布的23种野生野牡丹科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观赏性、适应性、抗逆性3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5个评价因子构成。结果表明,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野牡丹(M.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毛菍(M.sanguineum)、熊巴掌(Phyllagathis cavaleriei)、溪边蜂桑勒(Sonerila rivularis)、虎颜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槠头红(Sarcopyramis napalensis)、叶底红(Phyllagathis fordii)、蜂斗草(Sonerila cantonensis)11种野牡丹科植物具有较强的观赏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5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5种野牡丹科植物的耐荫特性,设置了3个不同的遮荫水平(遮荫度分别为:0、60%和80%)进行耐荫性研究,通过测定比叶面积、最长节间距、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分析其耐荫性能力强弱。结果表明,五峰细叶野牡丹和长泰细叶野牡丹耐荫性较强,展毛野牡丹、银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耐荫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闽南地区野牡丹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园林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是福建省野牡丹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整理、标本查阅等手段,在对闽南地区野牡丹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开发及园林应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筛选了野牡丹、地菍、细叶野牡丹,进行扦插繁殖试验及少量生产,并对它们的园林应用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6种野牡丹科植物在杭州地区的引种栽培与观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6个野牡丹科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及其在杭州地区种植的适应性、观赏性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巴西野牡丹、地菍、多花蔓性野牡丹适应性相对较强,可作为杭州园林应用和盆栽观赏花卉。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中国原产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关系存在的争议,采用叶绿体基因上的rpl16 序列,以野牡丹 科野牡丹属之外的3 个属4 种植物为外类群,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pl16 序列在野牡丹属植物中没有足够的变异位点,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地菍 (Melastoma dodecandrum)形成单独的一支,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整个野 牡丹属植物形成一支;两种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野牡丹科同一个属的植物都可以形成单独的分支。因此, rpl16 序列并不适合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可能比较适合野牡丹科植物属间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可以分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样式可以分为平直-弓形、浅波型和深波型;2)4种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有腺点;3)柳叶红茎黄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缙云黄芩叶片的下表皮无表皮毛分布,其他都具有表皮毛;4)岩藿香叶片的上表皮具有乳突分布,其他都不具有乳突;5)气孔器类型为横裂型、环细胞型、聚环细胞型,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和圆形3种,均出现在下表皮.研究表明,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的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4种植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叶表皮微形态研究也证明了韩信草可作为4种黄芩属植物中较为进化的物种,而柳叶红茎黄芩则表现为较为原始的性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可以分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样式可以分为平直-弓形、浅波型和深波型;2)4种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有腺点;3)柳叶红茎黄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缙云黄芩叶片的下表皮无表皮毛分布,其他都具有表皮毛;4)岩藿香叶片的上表皮具有乳突分布,其他都不具有乳突;5)气孔器类型为横裂型、环细胞型、聚环细胞型,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和圆形3种,均出现在下表皮.研究表明,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的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4种植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叶表皮微形态研究也证明了韩信草可作为4种黄芩属植物中较为进化的物种,而柳叶红茎黄芩则表现为较为原始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地艹念多倍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地艹念无菌试管苗丛芽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对地艹念组培苗丛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经纯化和鉴定后,分析地艹念多倍体的外部形态和叶片气孔特征。[结果]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对地艹念处理14 d的诱导率达28%,明显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对地艹念染色体的加倍率影响显著。采用不定芽技术切取变异株顶芽继代5次后,可得到纯合四倍体地艹念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56。与正常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地艹念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巨大型特征。[结论]采用混培法用0.1%秋水仙素处理地艹念试管苗丛芽21 d,可获得最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完善海罂粟属(Glaucium L.)的系统分类,了解各种之间的抗旱性差别,为新疆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罂粟属(Glaucium L.)3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和叶解剖学特征,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组织结构紧密度等指标.[结果]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和无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波状和深波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下陷,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均以无规则和四分体型为主,偶有不等细胞型;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叶片均为异面叶.[结论]海罂粟属植物气孔器和叶表皮细胞特征在种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新疆海罂粟(G.squamigerum Karelin & Kirilov)的抗旱能力最强,海罂粟(G.fimbrilligerum Boissier)次之,天山海罂粟(G.elegans Fischer & C.A.Meyer)最弱.  相似文献   

13.
地稔为野生多用途植物,摸清地稔的需肥特性是决定地稔人工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研究了在地稔人工栽培中N、P、K三要素对地稔的生长状况及植株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N、P、K均可以有效增加地稔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开花量、结果数和干物量,且以N肥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K和P肥,研究还发现三元素间配合施用具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对促进地稔生长的效果更加明显,且养分配合效果大小依次是NPK>NK>NP>PK。  相似文献   

14.
杉科植物巨杉是美国特有植物.叶片鳞状钻形,双面气孔型.叶面非气孔区的表皮细胞长方形,细胞长轴与叶片长轴的方向一致.叶片远轴面和近轴面各有2条气孔带,每条气孔带由2~5行气孔组成.叶片中部的气孔带最宽,气孔数量最多.叶片顶部近轴面的气孔数量比远轴面的气孔数量明显多,叶片中部远轴面和近轴面的气孔分布和数量近似,叶片基部远轴面的气孔明显比近轴面的气孔多.气孔椭圆形,多数气孔的长轴与叶片长轴的方向一致.保卫细胞肾形,细胞壁加厚.副卫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垂周壁的角度与周围表皮细胞的不一致.巨杉与其近邻北美红杉和中国特有植物水杉相比,巨杉和北美红杉的表皮细胞壁直,水杉的多数表皮细胞的壁明显弯曲;巨杉叶表皮细胞的大小与水杉的近似,而北美红杉表皮细胞的长度明显比巨杉和水杉表皮细胞的长度大;巨杉叶片的远轴面和近轴面都有气孔分布,水杉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远轴面;北美红杉既有类似巨杉的气孔分布方式,又有类似水杉的气孔分布方式;巨杉气孔的形态和大小与北美红杉的更近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稔人工栽培中Ca、Mg、B3种元素对地稔生长的影响,为地稔人工栽培中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野生地稔为材料,试验设Ca、Mg、B肥单独施用、两两配施和3种肥料混施处理,设不施Ca、Mg、B肥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对地稔的生长指标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Ca、Mg、B肥均可有效增加地稔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开花量、结果数和干物量,其中Ca肥、Mg肥有利于地稔地上部茎叶的生长,而B肥有利于提高地稔的开花量、结实率和果实产量.[结论]Ca、Mg、B肥利于地稔的生长,配合施用对促进地稔生长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蚕豆叶饲养朱砂叶螨,观察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单雌产卵量、雌雄性比、世代死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叶正面的产卵量为单雌5.86粒,极显著低于叶反面的单雌15.22粒;叶正面和叶反面卵到成螨历期分别为11 d和10.38 d,差异不显著,性比是1∶1,没有差异。叶正面和叶反面的世代死亡率分别是0.83和0.79,差异不显著。蚕豆叶正面和反面的产卵动态表明,产卵量曲线在前期就呈现下降趋势,在叶正面的产卵期(4 d)明显低于叶反面(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