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类群动态与根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群在不同季节存活量的高峰期与三七病害高发期相吻合,并且根腐病株土壤中的霉菌、放线菌及厌氧菌数高于健康植株土壤,分别增加3.89E4.cfu/g,0.94E4,cfu/g,85.10E6.cfu/g,说明这3种细菌也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群在不同季节存活量的高峰期与三七病害高发期相吻合,并且根腐病株土壤中的霉菌、放线菌及厌氧菌数高于健康植株土壤,分别增加3.89 E 4.cfu/g,0.94 E 4.cfu/g,85.10 E 6.cfu/g,说明这3种细菌也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 didynum、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Phytophthora cactorum、Phoma herbarum、Rhizoctonia 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 didynum、C. destructans、P. cactorum、P. herbarum和R. 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 cactorum和P. 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 destructans为23.5%,两株C. 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 destructans和C. 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有机硫熏蒸剂大扫灭(Dazomet)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Wall.)根围几种主要病原生物:线虫、细菌和真菌的最低灭生浓度(MBC值)分别为≥7.8、≥31.2和≥125μg/mL。4种主要病原真菌: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 solani)、根腐病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t)、镰孢霉(Fusariumspp.)和黑斑病交链孢(Alternaria tenus)的MBC值分别为≥31.2、≥62.5、≥125和≥125μg/mL。钾-威百(K-Vapam)对线虫、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灭生活性与Dazomet相当。连作三七田播种前和移苗前用98%大扫灭粉粒剂20~40 g/m2和35%钾-威百液剂30~50 mL/m2进行耕作层土壤熏蒸处理,对三七出苗和成苗率无显著影响;杂草和线虫发生量比对照分别减少90%~95%。播前处理比对照苗病发生率降低45.0%~82.5%,移苗前处理苗病发生率降低35.0%~50.0%。适当充足的土壤含水量、适时彻底的土壤毒气排除对提高药效和避免残毒对后茬药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是影响三七生产尤其是GAP规范化生产的重要病害,建立三七黑斑病抗性人工鉴定方法是开展三七抗病育种必备环节。分别以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在体叶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的试验,明确了通过针刺叶片接种浓度为1.0×107个/mL的三七黑斑病孢子悬浮液是诱导发病有效途径。室内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对比,同一植株室内离体叶片接种与田间接种的相关系数0.9548**,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个体基因型还有变异的三七栽培群体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三七对黑斑病接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黑斑病抗病性与三七个体遗传特性有关。测定田间接种发病程度不同的三七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发现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与三七植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七黑斑病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七〔Panannotoginseng (BWK .)F .H .Chen〕是我国名贵中药材 ,主产于云南省文山州。由于三七属阴生植物 ,因此 ,栽培中的病害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三七黑斑病 (AlternariatenuisNees)就是七园中一个主要病害。三七的茎、叶、花均可受害 ,被害部初期呈椭圆形浅褐色病斑 ,继成黑褐色 ,病斑向上下扩展、凹陷 ,最后出现茎干或花盘扭折死亡。受害三七轻者产量、质量下降 ,重者减产 90 %以上。对三七黑斑病侵染及发病条件研究 ,有学者做过工作〔1〕,现就黑斑病的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作进一步调查 ,…  相似文献   
7.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一种名贵药用植物,主产于云南文山,性喜温暖阴湿。三七园遮光阴湿的环境利于蛞蝓(Agriolimaxagrestis)生长。本文就三七园蛞蝓发生危害与药剂防治报道如下。1 危害情况蛞蝓以成虫危害三七  相似文献   
8.
三七连作田根腐病复合症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土壤熏蒸剂、枯草芽孢杆菌、选择性杀菌剂复配剂处理种苗和根围土壤为主要方法,对连作田三七根腐病复合症进行了综合治理试验。结果表明:(1)大扫灭(98%含量,30~40 g/m2剂量)、钾-威百(35%含量,40~60 g/m2剂量)和氰氨化钙(60~90 g/m2剂量)对三七连茬病土进行熏蒸处理后,真菌、杂草、细菌和线虫灭生效果达90%~99%,1年生与2年生三七成苗率显著提高,生长季前期3个月内根腐病复合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大扫灭灭生效果突出。(2)土壤熏蒸后,用G3菌剂(枯草芽孢杆菌)与单杀菌剂农利灵、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播前拌种和移苗前沾根处理,其中以菌剂与农利灵组合最好,噻菌灵和扑海因组合次之。枯草芽孢杆菌G3菌剂(2×1010/cfu/g用量3 kg/100 m2)单独施用,在田间温度低于15℃条件下无明显防效。(3)熏蒸 G3 化学杀菌剂复配剂1或2播种前拌种和移栽前沾根处理组合试验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三七黑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报道了三七黑斑病病原学、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的研究结果。该病害是中国三七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病原菌为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 panax Whetzel,主要传播途径是雨水飞溅和空气流动。三七植株各个部位均可受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海拔1300m-1650m三七种植区,在该区域内三七黑斑病发生的主导因子是降雨和园内光照强度。将三七黑斑病年发生周期分为:春末炳原菌的萌动期、夏季三七黑斑病始发病期、秋季至10月发病期和冬季病菌休眠期4个阶段。采用种苗消毒处理、田间卫生、加强荫棚管理、改革传统农事操作和优化施肥技术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三七圆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表面消毒法对三七圆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菌为半知菌丝孢纲(Hyphomycetes)的槭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Hartig) Deighton].目前该病已成为三七地上部分的主要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与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