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以砖红色龙船花花瓣为试验材料,通过花色素类型的定性分析、特征颜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花色素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龙船花花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含黄酮和花色素苷类物质,不含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二氢黄酮醇、儿茶酚、橙酮和查耳酮,可能含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酮醇和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高山杜鹃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山杜鹃花色素种类及其稳定性,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明:该花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查尔酮、橙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溶解性、耐酸碱性、耐光性、耐热性、金属离子试验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不耐高温,日光照射、碱性环境及高价金属离子(Fe3+)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其花色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等,可能含黄酮、花色素及其苷;杜鹃红山茶的红色花色源于花色素及其苷。  相似文献   

4.
梅花花色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明 :梅花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不含查尔酮、噢、儿茶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而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等 ;红、白梅花的花色色素均含相同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 ;梅花的红色花色是源于花色素或 和其苷 ,且红的程度与其花色苷含量成正相关 ;梅花花色差异与总黄酮含量间似乎无明显规律性 .该文可为梅花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分析不同花色杜鹃花的色素成分与稳定性。[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杜鹃花花瓣(浅红、紫色、白色和粉红色)为试材,对其花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检测、特征显色反应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杜鹃不同花色色素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粉色、浅红色和紫色杜鹃花色素主要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化合物组成;白色杜鹃花色素则含非红色的类黄酮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其花色素不具备邻二酚羟基或邻三酚羟基结构,揭示了杜鹃花色呈现差异的内在本质。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素溶液中的花色素种类与含量不同。稳定性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但碱性环境、氧化还原剂以及Fe3+、Al3+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探明了有利于杜鹃花色素稳定的环境条件。[结论]研究可为杜鹃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杜鹃花色素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了分析形成菊花花色的色素成分以搞清楚花色形成的机理,该文对17个菊花品种的花瓣进行了花色表型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发现:菊花不同花色(黄色、白色、红色、紫色和橙色)品种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黄色花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紫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橙色花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色素苷.该项研究为菊花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菊花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花色花瓣色素组成的分析,可以为花色显色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14种不同花色非洲紫罗兰的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非洲紫罗兰花色品种中的色素由类黄酮组成,白色非洲紫罗兰仅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它花色品种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本试验为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  相似文献   

8.
香椿叶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香椿叶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4.2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及鉴别其黄酮种类,为黄皮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等提取参数,同时还对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别。【结果】对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和浸提温度,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固液比1∶2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1.5 h、微波功率160 W、微波时间40 s,该提取工艺条件下,黄皮叶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达3.28%,比常规方法高0.27%(绝对值)。通过颜色反应鉴别,初步确定黄皮叶提取液中黄酮的种类主要为双氢黄酮、查尔酮和黄酮醇等。【结论】以微波辅助提取黄皮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用时短、稳定性好等特点,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花色荷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荷花花色形成机理,以不同类型的14个荷花品种花瓣为材料,进行花色表型测定、花色素成分分析及花色苷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荷花花色素的主要成分为类黄酮物质,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等,不含类胡萝卜素;红莲型和粉莲型荷花花色素含有花色苷类物质;复色莲型荷花含有微量的花色苷类物质,可能分布在花瓣尖部。花色苷稳定性试验显示,温度不超过50℃,花色苷含量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低p H值有利于荷花花色苷的稳定。本研究为阐明荷花花色形成的机理、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花色品种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对虫生真菌天然色素筛选过程中,发现1株珊瑚虫草分离菌株RCEF4022的菌丝体含黄色色素。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从该菌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1种橘黄色物质P-1。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P-1的分子式为C30H18O12。经化学试剂显色反应以及波谱学方法鉴定,确定P-1为羟基蒽醌类色素2,2’,4,4’,5,5’-hexahydroxy-7,7’-dimethoxy-1,1’-bianthraquinone。该色素化合物尚属首次从虫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8种野生百合花瓣的色素成分进行研究,为百合花色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野生百合花瓣(花瓣橙色3种和白色5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分析,采用NaNO2 AlCl3法和比色法测定花瓣中的叶绿色、类胡萝卜素、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8种野生百合花瓣中的单体酚组成及其含量。【结果】白色系和橙色系百合花瓣之间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其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橙色系百合显著高于白色系百合。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及矢车菊素是百合花瓣中主要的花青苷(素),除此之外,还从8种百合花瓣中鉴定出9种其他酚类物质:3种酚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对香豆酸)、2种黄烷醇(儿茶素、表儿茶素)、2种二氢黄酮醇(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和2种黄酮醇(芦丁、山奈酚)。【结论】百合花瓣的橙色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花瓣上的紫黑色斑点是由花青苷(素)富集引起的。叶绿素a和其他多酚类物质对花色的形成可能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太白山汤峪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棕色素的放线菌菌株A 3。该菌株在高氏Ⅰ号培养基上可产生水溶性棕色素,镜检气生菌丝灰白色、呈分枝状,孢子丝直,孢子成链、呈柱状。结合菌落形态及培养特征,初步鉴定菌株A 3属链霉菌属灰褐类群。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spreus,Streptomyces cavourensis等同源性较高。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后,菌株A 3与S. cavourensis 聚在一类。对水溶性、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NaCl、蔗糖、温度、pH和O2等因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OD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但红叶植株下降幅度较快,与花色素苷的变化动态相似。2种植株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花色素苷含量占色素比例较大时,叶片呈红色;反之叶绿素占优势,叶片呈绿色。花色素苷含量与PAL、POD活性均呈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呈不显著相关。【结论】鹅耳枥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叶片色素成分和比例的差异,PAL、POD、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影响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叶片显现红色的重要因素,园林栽培中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内含物含量延长鹅耳枥春季的叶色观赏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3种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呈色生理差异,进一步阐释北美红枫呈色生理机制,为北美红枫引种选择及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特对其叶色参数、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相关酶活性、叶片pH值等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间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北美红枫转色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片pH值等是影响北美红枫转红的重要作用因子.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对色素质量比及色素比例并无明显影响,不是影响其叶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下降是北美红枫转红的原因,但花色素苷质量比迅速增加、m_(Chl)/m_(Ant)值和m_(Car)/m_(Ant)值的迅速降低才是北美红枫转红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可溶性糖质量比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溶性糖过量积累可能会抑制花色素苷合成,进而影响北美红枫叶片转红.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叶片pH值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叶片pH值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根系对色素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的影响,以离体条件下的无根幼苗、不同生根状态幼苗以及无菌种子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茎叶色素腺体密度、棉酚含量以及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根状态幼苗中,色素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与一定范围内生根数呈显著正相关,随后趋于平稳。荧光定量PCR显示,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GhCDN1GhWRKY1表达量在生根数多的无菌苗中显著增高,而对棉酚合成具有反馈调节作用的 GhCYP706B1表达量呈现相反趋势;无根幼苗茎叶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均显著低于有根幼苗,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GhCDN1GhWRKY1 GhCYP706B1表达量反而高于有根幼苗。有根幼苗中根的棉酚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无菌种子苗根系中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说明棉花根系能对棉酚含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影响腺体密度。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根系是棉酚主要合成部位,地上部分也存在少量的棉酚合成,只是不能引起棉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微塑料对蔬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4—9月采用室内盆栽实验,研究聚乙烯微塑料(PE-MPs)在不同浓度下(0、50、500、2 500 mg·kg-1)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不同生长阶段(幼苗期、开花期与结果期)的生长状况、植株养分、光合色素含量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PE-MPs增加了辣椒的根长、鲜质量及植株中碳含量,而对株高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50 mg·kg-1时亦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合成;开花期,PE-MPs对辣椒的根长与碳含量有促进作用,而减少了其株高、鲜质量及磷含量,在浓度为2 500 mg·kg-1时则能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结果期,PE-MPs对辣椒根长、碳含量及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有促进作用,对株高、鲜质量及磷含量有抑制作用; PE-MPs降低了辣椒产量,最多可使每株辣椒减产42.86%。由此可见,PE-MPs对辣椒根长与植株中碳含量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株高与产量,对其生物量未见显著影响,鲜质量、光合色素含量与氮磷含量则与生长阶段和PE-MPs浓度有关。综上,PE-MPs对辣椒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等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微塑料进入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在坛紫菜栽培群体中发现一棵红色块与野生色块相嵌的颜色变异叶状体,在实验室进行红色藻块的体细胞再生克隆培养,获得了纯红色变异体。与野生型相比,红色变异体在叶状体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成熟、藻胆蛋白及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红色变异体的颜色呈铁锈红色,体形宽大,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培养400多天仍不成熟。与野生型相比,它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除各吸收峰的峰值有变化外,第4个吸收峰的峰顶(藻蓝蛋白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了约3 nm,表明其藻红蛋白的结构有可能发生了改变。另外,它的藻红蛋白(PE)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但藻蓝蛋白(PC)的含量有所下降,使得PE/Chl. a和PC/Chl. a的比值较高, 但PE/PC比值较低。培养400 d的红色变异体的体细胞再生体中,正常叶状体和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分别为78.49%和19.81%,根丝细胞苗占1.7%,未见细胞团出现,说明该变异体的不成熟是由叶状体的细胞分化严重延缓所致。  相似文献   

19.
黑加仑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黑加仑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不同的金属离子及介质pH值对吸光度的影响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光、热等较为稳定,对氧化还原剂稳定,可以在pH2~10的介质中使用,性质优良,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从速生树种杨树花中提取的食用天然色素。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该色素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以及蓄积试验对该色素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表明,该提取色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花青素,使用该天然色素具有成本低、可利用价值高,安全、无毒等特点,是食用天然色素中又一优良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