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种RoegneriatenuispicaJ.L.YangetY.H.Zhou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染色体数目为28,四倍体,核型为2n=4x=28=20m+6sm+2sat,2A型,具一对随体染色体。本文还分析了该种和R。pendulina幼根、幼芽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同一器官它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表现在酶带数,酶带迁移率和酶的活性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酶谱相似性系数幼根为0.29,幼芽为0.35。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按形态特征建立R。tenuispica一个新种是合理的,它与R.pendulina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_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l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_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明,13,15~17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之间大一中型C-带居多,18号中-中型,大一中型居多,10,16号染色体有插入C-带。  相似文献   

4.
黑河猪核型,Ag—NORs及C—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s,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1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  相似文献   

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三种带型的观察分析,获得该品种的G、C、Ag-NORs带核型及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岭南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带、C带和Ag-NOR,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 ̄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型、C带和Ag-NOR_s。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_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北方普通牛与南方肩峰牛两大牛群汇合交汇点的南部边缘之一。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6个广亲和品种(WCVs)与4个测验种和7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杂交F1、WCVs间杂交F1及F2的小穗育性.结果表明;6个WCVs与测验种IR36、南京11号、秋光、巴利拉杂交F1的小穗育性都在70%以上,表现亲和;而对7个TGMS的亲和性表现明显差异,不同组合F1的小穗育性为43.1%-88.6%.6个WCVs杂交的15个F1中,有14个F1的小穗育性在75%以上,表现正常,但其F2都分离出不同数量的少数半不育株.组合Varylava1312/轮回422F1的小穗育性为55.2%,F2群体中可育株与半不育株明显分离,表明这两个WCVs具有非等位的广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培养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方法,对来源不同的小白鼠骨髓瘤细胞株(ST、CT)的不同培养代数(5代和12代)细胞进行染色体研究;并对BALA/C小白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瘤细胞(UE_8)的染色体进行分析研究;再把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排列的组型与正常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作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染色体形态看,骨髓瘤细胞(ST、CT)和杂交瘤细胞(UE_8),除在ST细胞中发现1条属中间着丝点之外,其余染色体形态与正常小白鼠细胞染色体相同,都属于端着丝点染色体。从染色体数目看,ST、CT和UE_8细胞染色体均多于正常小白鼠细胞2n=40染色体数,ST、CT和UE_8细胞染色体数最少为60条,最多为88条,其变动范围在60~88条之间,从分析骨髓瘤和杂交瘤9个细胞,每个细胞平均染色体数为69.22,是正常小白鼠2n=40的1.73倍。从染色体倍体看,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倍体呈不规则状态,呈单体或多体。这与正常小白鼠细胞染色体呈规则的2倍体,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麦草属两物种的C-分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两物种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获得清晰的C-分带带型,并对二者带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二者C-分带带型有较大差异。P.juncea的C-分带带纹较P.huashanica丰富,P.huashanica所有染色体均显较强端带。通过二者带型比较,对华山新麦草是否仍应保留在新麦草属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将新麦草和华山新麦草的基因组分别标为Nj和Nh以示区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A plant with four and one with six extra A chromosomes were discovered in a hybrid swarm involving Liatris aspera and Liatris spicata. In each plant, the extra chromosomes formed trivalents with chromosomes of the normal complement. This pairing behavior indicates that of the ten chromosomes in the complement the plants are triplicate for four and six chromosom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禾谷类作物多倍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综述了禾谷类作物的人工诱导、生物学特征特性、多倍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动态变化研究及其潜在价值。建立多倍体诱导的高效性实用技术体系,将有助于尽快获得大量的多倍体材料和新的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多倍体植株具有生长势强、生物学产量高、籽粒大、品质好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通过多倍化途径有可能进一步挖掘禾谷类作物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植物人工染色体:下一代基因工程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多基因转化及转基因安全已经成为其研究的2个重要方面。植物人工染色体可以在一条不含标记基因的附加染色体上提供稳定的多基因表达,是新一代的转基因载体。由于植物人工染色体独立于宿主染色体,为植物育种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研究染色质特殊区域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平台。本文就植物人工染色体的产生、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性别分化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热点问题,而植物性染色体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性染色体起源和演化的机制,因此成为研究植物性别分化的重点领域。对模式种雌雄异株植物番木瓜、白麦瓶草和酸模性染色体研究进展以及性染色体演化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使用小麦纯系尤比拉和黑麦自交系 L155杂交,F_1用0.1%的秋水仙精溶液处理,再用小麦亲本同交,得到 B_2F_1及其自交后代 B_2F_2群体。用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从 B_2F_1和 B_2F_2群体筛选适合的不规则非整倍体植株,即含有一套完整的小麦染包体和一至数条黑麦染色体,或者黑麦的端着丝粒染色体或易位的染色体的植株。比较这些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和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把特定基因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和染色体臂上。使用这种方法,把黑麦的5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定位于6RS 上;引起小麦籽粒皱缩的基因和叶耳色素基因定位于4RS 上;株高基因和叶宽抑制基因定位于2RL 上;而6RL,5RS 上含有叶宽促进基因。本研究证明,使用不规则非整倍体作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棉花体细胞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的根尖为材料,用饱和对氯二苯预处理,固定、酸解、染色,进行染色体制片,观察分析棉花体细胞培养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14 d的胚性愈伤组织在饱和对二氯苯处理3.5 h后制成的染色体涂片具有很好的观察效果;染色体数目变异主要集中在偏向于52条染色体,随着体细胞胚的发生、成熟、植株再生,具有正常染色体数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推测具有非正常染色体的细胞在体细胞胚的发育及植株再生过程中丧失了植株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东北梅花鹿染色体R带核型,为梅花鹿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用RBG显带方法来研究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R带核型。[结果]梅花鹿单倍体染色体显带数目达400条。No1、No2、No3、No4、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R带和高分辨G带几乎完全是相反的;除了No21、No24、No28末端浅染外,其他的末端均为阳性深染带。[结论]RBG显带方法能使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示出典型的R带带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油萝卜(2n=18,9条染色体分别被称作a~i)具有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探索油萝卜携带的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外源的油萝卜染色体在油菜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9个油菜附加系进行自花受粉,分别获得附加系的自交F2代。利用筛选的分子标记检测和原位杂交(FISH)检测附加染色体在F2代中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9个油菜附加系F2代接种甜菜胞囊线虫的2龄幼虫,鉴定携带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结果】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遗传表现不一,5个油菜附加系的F2代中均有2条附加染色体,能稳定遗传;4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表现不稳定,部分后代中无附加染色体。FISH检测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表明:与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相符,并且4个不稳定的附加系中,有的自交后代虽然有附加染色体,但有1或2条。接种甜菜胞囊线虫测定结果表明,含有油萝卜染色体DD的油菜附加系对甜菜胞囊线虫的抗性水平与附加染色体的供体油萝卜相当,而其它8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抗性,与受体油菜相近。【结论】油萝卜的9条染色体分别附加到油菜中后,其遗传稳定性因附加的染色体而异,有的能稳定遗传,有的在自交后代中丢失1或2条;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在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有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麦N带的带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麦N带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分析,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可以消除在显微摄影、照像、测量等过程中造成的误差,还可以消除不同研究者之间人工判断的差异,能够更客观、准确、迅速地得到染色体带型模式图,这些都是人工方法所不及的。染色体图象分析系统还将在植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染色体的分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