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野生型金钱吊芙蓉为母本,栽培种红麻青皮三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从F_1起是自交产生各世代。 实验结果:金钱吊芙蓉2n=72,红麻2n=36,F_12n=54的占77.8%,少于2n=54的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分带技术,在植物细胞学、细胞遗传学、植物分类学、染色体工程以及农作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上,正在被更多的研究工作者所应用。植物染色体分带染色,首先是1969后Casperson等利用Q—带技术于蚕豆。此后,1971年Sumner等利用了ASG法染色体分带技术,同年Datrillux等创用了染色体胰酶(蛋白质分解酶)分带技术,1971——1972年白石行正等用6—8M尿素代替胰酶,创用了尿素法染色体分带技术,1972年Sumner等又创用了BSG法染色体分带技术被广泛使用,1974年Fiskesj创用了HSG法染色体分带技术,所有以上方法处理植物均显示C—带。1974年舟木以蚕豆、黑  相似文献   
3.
4.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茼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  相似文献   
5.
1968年瑞典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首先提出了动物染色体萤光分带技术,即Q带。1969年他又成功地把Q带技术用于植物—蚕豆,从而染色体的带型分析补充了组型分析的不足,为细胞学、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开拓了新景。1970年Pardue和Gall发现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分布着最初构成的异染色质与Giemsa染剂能发生特异的分带染色即G带。1972年Vosa等把G带技术用于研究植物染色体。1972年Sumner创用BSG法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先用碱—Ba(OH)_2,再用盐—柠檬酸钠和氯化钠即SSC溶液处理细胞,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华北地区作物农家品种的征集、保存和整理工作,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二月召开了"华北四省作物原始材料座谈会",参加座谈的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有关人员外,农业部,河北、山东农业厅,及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也都派代表参加。座谈会着重研究了华北地区作物农家品种征集和整理保存上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棉花的染色体数目较多且又较小,一般制片观察研究较难,能清楚地观察到随体更困难。最近我们以亚洲棉为材料,观察研究了其染色体及随体。从中获得的制片方法,可作为观察棉花染色体的一般方法,效果较  相似文献   
9.
一粒小麦染色体高分辨显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俊智  朱凤绥 《作物学报》1989,15(2):141-145
AMD 法显带技术对一粒小麦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经过放线菌素 D 预处理、Ohnuki′s 溶液低渗、固定液中捣碎涂片法制片、Wright-Giemsa 染色等显带程序,可以在一粒小麦的所有染色体上成功地显示丰富的高分辨带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配对,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20多条深带,整个染色体组共显143条带纹。这将对一粒小麦染  相似文献   
10.
粳型杂交水稻的核仁和随体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建立,丰富了染色体形态学特征的研究内容,可以更好地区别单个染色体。然而水稻的染色体毕竟太小,染色体核型模式仍难于制定与统一。我们多年实验观察水稻细胞的核仁和随体染色体的数目,水稻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是比较容易鉴别的,用来研究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的细胞学差异和遗传基础,对于配制杂交水稻的组合,测定育性和杂种优势,可能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