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和豆梨(Pyrus calleryana)实生树,以及嫁接在杜梨和豆梨2种砧木上的砂梨品种‘丰水’(Pyrus pyrifolia)为试材,利用3种需冷量计算模型,对以杜梨和豆梨为砧木的丰水梨叶芽休眠进程及需冷量变化进行线性回归和正态累积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叶芽的休眠进程与3种模型估算的需冷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7.2℃模型的估计值最大,而犹他模型的估计值最小;≤7.2℃模型计算的离回归标准差(Sy/x)最小,其精度和可靠度均优于0~7.2℃模型和犹他模型;砧木的需冷量与接穗‘丰水’叶芽的休眠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低需冷量砧木有利于加速接穗品种的休眠进程,而高需冷量砧木延缓接穗品种的休眠进程;利用线性回归与正态累积函数估算需冷量的平均差异约为30h,2种统计方法均能较好地减小需冷量估算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2.
桃树休眠特性与温室栽培升温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8年,采用盆栽桃树分批移入温室的方法,在河北省永年县研究了不同桃品种通过自然休眠的日期,需冷量和不同升温期对叶芽,花芽萌发进程的影响并确定了供试品种萌芽所需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3.
石灰氮和水杨酸对油桃金山早红花芽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早红油桃为试材,在花芽自然休眠进程的不同阶段施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和水杨酸后置于温室中进行萌芽培养,并对芽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初休眠期和深休眠期施用水杨酸对油桃破眠无效,后期休眠10%水杨酸对促进油桃破眠有一定效果,萌芽较对照提前8 d,最终萌芽率达100%;在整个休眠期石灰氮处理对破眠无效.②在初休眠期和深休眠期,石灰氮和水杨酸处理的花芽H2O2含量、抗氧化酶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③在休眠后期,芽体的H2O2含量很低,但石灰氮处理的有所升高,而水杨酸处理的则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较低水平上有所升高后再继续下降,但水杨酸处理的活性比石灰氮处理的上升幅度小;石灰氮和水杨酸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水平上升高,幅度大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在较高水平上缓慢下降,但10%水杨酸处理的在培养后期有所回升;石灰氮处理的呼吸速率变化幅度很小,但10%水杨酸处理的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五年生‘玉妃’和‘超红’两个品种桃的休眠枝条为试材,研究温度(高温和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TDZ和GA3)对打破其叶芽休眠的影响,以获得更多有效叶芽。结果表明:‘玉妃’和‘超红’两个品种桃均以高温+200 mg/L GA3处理为最适室内破眠方式。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无核白鸡心和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在休眠期利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赤霉素和硝酸铵对其进行处理,力求找出打破休眠的最好药剂和最适宜浓度。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对打破温室无核白鸡心和户太八号葡萄均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20%的石灰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几个环境因素对晚熟桃秋季落叶(落叶百分率)和春季开花(花芽横径)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均土温和有效日均光期是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与供试材料落叶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t值分别为-7.811 6和-8.096 9,而落叶率与日均气温的t值仅为-3.522 1,说明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比气温下降对桃落叶休眠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关系数之间的假设性测定显示,供试材料秋季落叶与春季开花进程具有受温度和光周期双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在兰州地区,保持有效日均光期不低于12 h,日均气温高于16℃或日均土温不低于10℃,是保证桃设施栽培中果实延后成熟的必要条件和促早开花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硝酸钾和石灰氮打破苹果和葡萄自然休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打破苹果、葡萄的自然休眠。[方法]用浓度为1%、3%、5%、7%和9%的硝酸钾涂抹苹果品种嘎拉的休眠芽,用浓度为2倍液(石灰氮与水的重量比为1∶2,下同)5、倍液和8倍液的石灰氮涂抹葡萄品种巨峰的休眠芽,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钾、石灰氮打破果树自然休眠的效果。[结果]2006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7%的硝酸钾打破嘎拉休眠芽的效果最好,平均萌芽率分别为72.00%和69.33%;2007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的硝酸钾打破嘎拉休眠芽的效果最好,平均萌芽率为78.33%。2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倍液的石灰氮打破巨峰休眠芽的效果最好。[结论]浓度为5%和7%的硝酸钾打破苹果自然休眠的效果最好,浓度为5倍液的石灰氮打破葡萄自然休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桃品种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地区自然条件下若干桃品种打破休眠的时期进行了试验,表明了温度的设置、BA与GA对品种的破眠时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品种在20℃恒温下较早打破休眠,有些品种在25~15℃的变温条件下更早打破休眠。BA200mg/L的水溶液能促使一些桃品种的叶芽破眠,但对花芽的影响不显著。GA200mg/L的水溶液,改变了一些品种的叶芽、花芽萌发时期。  相似文献   

9.
以一年生春捷毛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带叶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集中预冷过程中,带叶休眠解除自然休眠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脱叶,并且带叶休眠对芽休眠的调控效应花芽优于叶芽.带叶休眠与人工脱叶相比,带叶休眠可显著提高花芽贮藏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尤其是贮藏淀粉含量,并且使花期提前且缩短,开花整齐度提高,单花花期延长,雌蕊长度和子房直径增大,座果率提高,平均单果重增加,果实成熟期提前,有效的避免了先芽后花现象.  相似文献   

10.
欧李休眠开始和休眠结束日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  汤志洪  蔡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1-13592
[目的]确定欧李休眠开始和休眠结束日期。[方法]采用摘叶法和水培法研究欧李开始休眠和结束休眠的日期。[结果]摘叶法:"20-03"在7月1日整株摘叶后,枝条能全部萌发,7月10日的萌芽率为25.60%,之后萌芽率不断下降,到9月1日全部不能萌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落叶,"9-8"与"20-03"大致相同。水培法:2个欧李品系花芽和叶芽萌发率均是先下降后上升;"20-03"在10月1日花芽和叶芽萌发率分别为53.0%和50.0%,而在10月5日其萌发率分别为47.0%和45.0%,10月5日~11月10日萌芽率一直低于50.0%,11月15日花芽萌芽率为63.0%,叶芽为51.6%。[结论]在山西太谷,"20-03"进入休眠的日期是10月5日,结束休眠的日期为11月15日;而"9-8"进入休眠的日期是10月10日,结束休眠的日期为11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白藓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白藓种子休眠的原因,本试验从种子形态、透水性、内源抑制物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藓种胚各部位已发育完全,平均胚率为95.3%,不存在形态后熟;完整种子吸水10h后吸水率达到44.09%,满足萌发的生理需求,种皮基本上不存在吸水障碍;种皮内源抑制物质活性高于种胚,强烈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幼苗茎长和根长;离体胚可以萌发,但胚根伸长受到抑制,说明种皮内存在抑制白藓种子萌发的物质,种胚内存在抑制胚根生长的物质。外源GA3浸种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低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苹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碳代谢规律,探讨碳代谢与进入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富士苹果树1年生枝为试材,分析其韧皮部、木质部和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其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休眠期的推进,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果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为韧皮部芽木质部,且任意两者糖组分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进入休眠期前,果树木质部中淀粉含量不断积累,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在休眠期之后,木质部中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树体进入休眠期前后,芽中各酶活性均高于韧皮部;韧皮部和芽中AI活性与蔗糖含量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83**);芽中SPS活性与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9*)。【结论】苹果在进入休眠期前,木质部开始储藏淀粉,随着休眠期的来临,木质部中积累的大量淀粉被分解使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与此同时,各部位的蔗糖含量快速上升,这与SPS活性的升高、AI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芍药破眠和萌芽是截然不同的2个阶段,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外部低温处理对这两者的影响也不同.ABA对上胚轴的休眠萌发影响不大,GA1+3可打破种子休眠,IAA、ZR与上胚轴休眠解除有一定的相关性.芍药种子在24 ℃恒温条件下无法生根,即使在大田已长出胚根的种子移入24 ℃条件下胚根亦停止生长;4周4 ℃低温处理已经能够打破1年生根茎的休眠,经12周4 ℃低温处理植株的茎芽大部分出土萌发.  相似文献   

15.
南京椴种子的萌发与休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南京椴种子具有深休眠习性,自然界一般需要2-3 a才能萌发。通过对离体胚以及擦伤胚乳、去除子叶和胚根部位胚乳种子的无菌培养,探究胚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离体胚培养4 d,发芽率可达81%;划伤或侧面切除胚乳或切除胚乳基部约1/3部分,胚都能正常萌发,发芽率均在75%以上;而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种子始终不发芽;用1 000 mg.L-1GA3溶液处理种子6 h,种子发芽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6.
秤锤树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秤锤树种子基本性状作了测定, 并对种子进行酸蚀、药剂处理和低温层积等实验处理。结果表明, 种皮占种子风干质量的88 % ~94 % , 透水性良好; 种子经浓硫酸处理2 d , 再用500 mg· L- 1 赤霉酸( G A3) 处理后, 在室外低温层积一冬, 发芽率可达4006 % , 对照种子则未萌发。秤锤树种子的休眠, 除了种皮机械束缚和透气性差的原因外, 种胚还需要一段低温的生理后熟过程, 属于综合休眠类型。图2 表3 参9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流苏种子休眠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流苏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自然状态下需要18个月才能萌发成苗.为了解美国流苏(Chionthus virginica)种子休眠的原因,对美国流苏种子进行形态观察、种胚生活力测定、种子透水性测定以及种子各部分抑制物的生物学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流苏种子生活力较高,且各部分提取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白菜籽的抑制作用也增加,胚乳部分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由上述结果推测,美国流苏种子萌发潜力较高,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乳中存在抑制物质;其次是种胚自身具有一定的休眠特性;另外,种壳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对种子对外界环境条件中氧气、水分等的吸收影响不大,且种壳提取液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所以种壳不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苜蓿秋眠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苜蓿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这种特性与苜蓿的耐寒性和生产性能有直接关系.秋眠级别是全美对苜蓿评价和商业化生产的第一评定指标.我国对苜蓿秋眠性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定,在我国苜蓿研究中尽快引入秋眠性概念,按秋眠性对苜蓿进行分类,对我国的苜蓿区划和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打破茄子种子休眠,采用HCl、H2O2、GA3、6-BA及变温处理等技术对采收晒种前及播种前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共计35个组合.试验结果表明,GA3效果最佳,其次为6-BA及H2O2,HCl处理效果也较好,但应注意药剂含量与时间.其中体积分数为0.01的HCl处理0.5h、0.005的H2O2处理0.25h,GA3以80mgL-1处理0.25~0.5h,6-BA以20mgL-1处理0.25h的效果最好,变温处理也有同等效果.总体上看,处理效果以晒种前比播种前好,但两者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