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浆片颖壳化突变体(gll)的鉴定和精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突变体新基因,对了解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和分子信号调控途径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采用田间种植鉴定、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花器官对比、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及基于图位克隆法的基因定位等方法,对自然突变产生的突变体gll的表现型、遗传和基因精细图位开展研究。【结果】表型鉴定认为gll突变体小穗上的颖花变异主要表现为浆片颖壳化和外颖增加。通过杂交F1、F2及F3的表型分离个体χ2测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分离符合1对隐性核基因的比例。配制突变体和日本晴的杂交种及其F2分离群体,在F2和F3群体中获得gll表型株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6对多态性分子标记,检测gll定位群体中的408株突变体表型个体,将GLL定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上SSR标记RM1068和RM348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4.6和2.3 cM。随后检测了4个新的SSR标记,进一步将GLL定位在108 kb的物理距离之内。【结论】水稻gll突变体的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长臂的近下端SSR标记RM6097和RM6827之间108 kb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从转入bar基因的籼稻半矮秆材料9311HR的BC3F2中发现了1株高秆突变体9311HR-T,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野生型9311HR增加60.8%和71.5%,其高秆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以9311HR-T与02428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将9311HR-T高秆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472和RM1387之间,距RM472和 RM1387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6 cM和12.3 cM,该基因暂命名为DT1.  相似文献   

3.
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该研究组已发现的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遗传组成及背景。【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产生T-DNA插入群体。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矮秆突变体。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突变体后代进行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突变体自交后代群体中出现矮秆和正常株高两种类型,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并且矮秆性状的表现与T-DNA插入共分离。利用籼稻品种龙特甫与其纯合矮秆植株进行杂交,杂交F2代的矮秆株与正常株的比例同样呈3:1分离,符合一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SSR等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的第4染色体上。【结论】该矮秆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由T-DNA插入引起,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可作为进一步分离该基因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定位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新基因,了解水稻开花机理,利用闭花授粉基因防止转基因作物花粉漂移。【方法】通过EMS对优良粳稻品种H02进行诱变,发现了一个新的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利用突变体8m30与正常开花授粉材料广恢102配制的杂交种和相应的自交分离群体,采用形态特征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和遗传分析、基于图位克隆的基因定位等技术方法,对突变体8m30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结果】突变体8m30与野生型H02相比,株高变矮,株型变紧,穗着粒密,在整个抽穗授粉过程中,颖花不张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的RM21964和RM23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 cM和0.3 cM,两者间的物理距离为160 kb,与标记RM21971共分离,是一个尚未报道的基因,暂命名为cl7(t)(Cleistogamy 7(t))。【结论】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由位于第7染色体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的RM21964和RM234之间160 kb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22的SSR新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微卫星技术筛选与Sr22紧密连锁的标记,从而应用于分子辅助育种选择与抗性种质基因检测分析。【方法】以抗秆锈病单基因系SWSr22与感病品种McN701为亲本杂交获得F1,单粒F1种子自交获得F2群体,选用中国流行小麦秆锈菌小种21C3CTH接种鉴定,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分离群体集群分析法(BSA)对位于7A染色体的73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再通过SWSr22×McN701的F2抗感群体与F2﹕3家系的植株进行验证。【结果】该单基因系SWSr22对21C3CTH的抗性属于单位点显性遗传,并筛选到2对在亲本及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SSR引物Xwmc790和Xwmc633。通过对F2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这2个标记与抗病基因Sr22紧密连锁,呈共显性,分布于该基因的同一侧,位于远着丝点处,与Sr2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8 cM和10.8 cM。【结论】这2个标记与抗病基因Sr22紧密连锁,经验证可用于小麦抗秆锈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两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2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体进行形态结构与遗传分析,并且初步定位这2个突变基因。【方法】在水稻育种材料中分别发现了一株白色条纹叶突变体和一株黄叶突变体,经多代自交已形成稳定的突变系。对突变体的主要形态特征与叶绿素组分等进行分析,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并以这2个突变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应用SSR标记对突变基因进行初定位。【结果】与其野生型相比,白色条纹叶突变体的单株穗数减少12.86%,生育期延长11.27%,黄色叶突变体的株高降低31.08%,千粒重减少14.55%,生育期延长17.86%,并且2种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低于其野生型。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种突变体的类囊体结构异常,与野生型水稻相比,黄色叶突变体的类囊体片层数变少,白色条纹叶中条纹部分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几乎消失,正常绿色部分的类囊体结构没有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这2种突变性状均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将突变基因暂时命名为st9(t)(stripe)、chl12(t) (Chlorophyll-deficit)。将st9(t)定位到第一染色体短臂最末端,与分子标记RM1331相距9.6 cM,且与标记RM3252等共分离;将chl12(t)定位到第三染色体短臂,与分子标记RM411、RM8208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1.2、5.1 cM。【结论】发现了2个叶色突变新基因,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个水稻短根毛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鉴定和克隆水稻根毛突变体新基因,了解水稻根毛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通过T-DNA插入获得短根毛突变体。采用溶液培养、形态特征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及基于图位克隆技术的基因定位等方法,对突变体Ossrh1的表型、遗传和基因精细定位开展研究。【结果】突变体在苗期表现为根毛长度变短,只有野生型长度的36%左右,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Ossrh1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构建的F2群体对OsSRH1进行基因定位, 发现与第6染色体上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RM3183和RM193连锁,OsSRH1距它们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1.0 cM。通过在两标记间发展3个新的STS(sequence-tagged site)标记,将OsSRH1精细定位于标记T1757和T176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5 kb。【结论】水稻短根毛突变体Ossrh1的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的STS标记T1757和T1768之间115 kb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EMS诱变小麦品种烟农15得到高秆大粒突变体M8008,以M8008为母本与烟农15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了F2及其衍生的F2∶3株系。利用SSR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初步分析位于7B染色体上的Xwmc76和Xwmc426与株高连锁,另有该染色体上的4个标记在优选小群体(PSG)中表现多态性。利用这6个标记分析F2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F2∶3群体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个株高的QTL,位于标记Xwmc76和Xwmc426之间,贡献率为9.33%,其增加株高的效应来自M8008。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水稻类病变突变体C23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通过EMS化学诱变获得类病变突变体。对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组织化学分析,对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C23/浙辐802F2作群体,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突变体植株三叶期开始在叶片上出现近似圆形淡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斑点数量增多,面积逐渐扩大并连成中心枯黄色,边缘黄褐色的病斑,至成熟时病斑几乎遍布整个植株,该类病变发生可能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C23的成熟期株高降低,有效分蘖数和每穗着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C23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SSR标记RM101和InDel标记Ch12-112之间,与这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6和0.73cM,并与该区段内的4个InDel标记Ch12-91、Ch12-92、Ch12-95和Ch12-104共分离。【结论】认为C23的突变基因位点与已鉴定的spl1位点接近,但其植株类病变表型与spl1突变体表型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玉米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ms39,选自川单9号种子太空诱变后代。该突变体为细胞核遗传,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育性分离群体的不育株往往伴随着植株的矮化,旨在探讨该突变体不育性与矮化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太空诱变核不育株(ms39)与自交系B73杂交组配(ms39ms39×B73)F2群体,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支数、雄穗长度进行QTL定位。【结果】共定位到9个QTL,4个株高QTL分别位于1、3、4、10号染色体;2个穗位高QTL分别位于3、4号染色体;1个雄穗长度QTL位于3号染色体;2个雄穗分支数QTL分别位于2、4号染色体。【结论】在3号染色体检测到1个主效株高位点qph3-1,该位点恰好位于不育基因定位区段附近,这对解释该核不育材料常常伴随株高降低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森林植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植物分子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检测其群落、种群、个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详细地综述了DNA水平上森林植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DNA分子标记、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芯片技术的的原理和方法;简要介绍了蛋白质水平上的研究方法:等位酶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要地介绍了RFLP标记、小卫星DNA标记、微卫星DNA标记、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以及其它DNA多态性标记的研究及应用概况,并对遗传标记应用于猪的不同品系或品种的等位基因之组合、核心群内的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其它在猪育种中新用途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应用现状、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植物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标记、染色体标记、生化标记及DNA分子标记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植物遗传标记的进展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来源水稻二倍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几种不同来源的水稻二倍体为亲本材料进行配组,比较其后代之间的差异,从田间观察到分子标记的检测,没有发现这些二倍体之间有什么差别,说明从特异多倍体材料来源的二倍体和生产上常用的二倍体之间没有差别,可以作为亲开进行杂交,特异多倍体当中的遗传特性可以稳定地遗传下去。  相似文献   

15.
鄂西地区青蒿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鄂西野生青蒿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条RAPD和8条ISSR引物分别产生86条和10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53条和62条,分别占总数的61.63%和60.78%.用POPGENE对两种标记方法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355 2和1.370 7,基因多样性为0.2110和0.214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8 8和0.321 6.以Nei氏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聚类分析RAPD和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5 5~0.411 3和0.142 3~0.401 1,平均值各为0.228 8和0.233 8,表明青蒿种质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也说明,尽管Mantel相关性检测两种标记方法相关性较低(r=0.543 9,P0..05).但都可以有效地揭示青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6.
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特别是一些分子育种新技术的出现对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的影响;概括了我国蔬菜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在分子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势,指出了发展我国分子育种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DNA分子标记在植物品种鉴定中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对SSR标记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甘蔗是遗传上最为复杂的作物,它主要是由热带种(2n=80)、割手密(2n=40-128)等种间杂交而来。甘蔗的染色体数很多,在100-130条之间。其中,有5-10%的染色体来自割手密,其余主要来自热带种。由于这种特殊性,人们曾经认为甘蔗不能象其它作物那样进行分子作图。近年来,由于一些主要产糖国联合投入巨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现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本文简要叙述分子标记的主要原理、特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潜势,阐述分子标记在甘蔗上的研究进展,指出甘蔗分子标记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技术在月季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月季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作物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研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度鉴定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