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和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以及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病菌的抑制特性。结果表明,种子液培养时间为4h与发酵培养时间为84h对病菌的抑制率最高。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_(50)分别为11.10μL/mL和3.02μL/mL。葡萄白腐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较高。其中,苯醚甲环唑对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0.02μg/mL。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和百菌清对病菌抑制活性较高,EC_(50)分别为2.81μg/mL和3.51μg/mL。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与苯醚甲环唑以3∶7的体积比混配毒性比最高,达1.60。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以及发酵上清液与苯醚甲环唑的混配剂对葡萄白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化学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毒力的变化规律以及筛选化学杀菌剂和生防菌发酵上清液混配的增效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化学杀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发酵上清液以及化学杀菌剂与发酵上清液的混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学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20℃时6种供试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均达最高,而30℃时抑菌活性最低。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腈菌唑和福美双,其中咯菌腈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最佳,20℃时的EC_(50)值达0.041μg/ml,26℃时EC_(50)为0.057μg/ml,30℃时EC_(50)为0.141μg/ml;福美双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20℃时EC_(50)为6.152μg/ml,26℃时EC_(50)为8.830μg/ml,30℃时EC_(50)为8.924μg/ml。经毒力倍数分析发现,温度变化对化学杀菌剂毒力的影响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戊唑醇、咯菌腈、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福美双。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对玉米茎腐病菌的EC_(50)为62.23μl/ml(R~2=0.98)。6种化学杀菌剂与gfj-4发酵上清液混配增效作用显著。其中,咯菌腈与gfj-4发酵上清液混配比例为6∶4时毒性比达最大,为1.33;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1∶9时毒性比达最大,分别为1.32和1.40;腈菌唑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5∶5时毒性比最大,为1.36;多菌灵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9∶1和3∶7时毒性比最大,均为1.27;福美双与gfj-4发酵上清液配比为6∶4时毒性比最大,为1.23。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杀菌剂复配剂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抑制活性。文章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接种量、发酵培养时间对抑菌物质的影响及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混配剂的病菌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液最适接种量为0.125%(V/V),最适发酵时间为96 h。生防菌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EC50分别为3.774和0.943μL·m L-1。番茄早疫病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敏感性较高,其中咪鲜胺对病菌EC50达0.095μg·m L-1。发酵上清液和吡唑醚菌酯混配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以8.2比例混配毒性比最高为1.26。研究结果可为番茄早疫病防治措施更新和研制新配方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fj-4发酵上清液及其与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剂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活性以及发酵上清液对温度和紫外线的稳定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发酵上清液和新型混剂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上清液的浓度从40.0μl/ml增至100.0μl/ml时发酵上清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从40.6%增至84.9%,发酵上清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50.7μl/ml(R2=0.95)。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在60℃以下基本保持稳定,但经80℃以上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物质部分发生热分解,121℃高温高压处理15 min后其抑菌活性下降至61.4%;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增加,发酵上清液对病菌的抑制活性逐渐下降,紫外线照射时间为30 min时其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降至74.3%,但30 min后下降速率趋缓。发酵上清液对化学杀菌剂氟吡菌胺具有普遍的增效作用,其中以2∶8(发酵上清液与化学杀菌剂的体积比)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最高,为1.34;发酵上清液与苯醚甲环唑以6∶4、7∶3和8∶2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余则表现为相加作用;发酵上清液与戊唑醇混配表现为相加作用;发酵上清液与咪鲜胺、腈菌唑混配部分配比表现为相加作用,部分配比则表现为拮抗作用。然而,发酵上清液与三唑酮、丙森锌、福美双混配则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SJ06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拮抗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复配的协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峙培养SJ06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率为71.43%;SJ06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0.88μL/mL和0.23μL/mL,吡唑醚菌酯对病菌的EC_(50)值为1.10μg/m L;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毒性比均大于1,说明复配对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为增效作用,其中,复配体积比为4∶6时毒性比为1.21,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梨黑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分离自金水梨园的43个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菌株的EC_(50)。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梨黑斑病菌菌株的EC_(50)分布在0.071 9~1.488 6μg/m L范围内,平均值为0.507 2±0.333 3μg/m L。W检验梨黑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的频次分布呈正偏态分布。菌株主体表现为敏感,但存在敏感性降低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防治苹果蝇粪病的新型低毒高效杀菌剂。方法选择4种三唑类和2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苹果蝇粪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氟硅唑EC50为0.320 0μg·mL~(-1),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硝苯菌酯、抑霉唑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0.410 0μg·mL~(-1)、0.620 0μg·mL~(-1)和0.800 0μg·mL~(-1),再次是四氟咪唑,EC50为6.250 0μg·mL~(-1);吡唑醚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15.000 0μg·mL~(-1)。结论推荐用氟硅唑、硝苯菌酯、抑霉唑和苯醚甲环唑防治苹果蝇粪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菌核净、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代森锰锌对靶斑病菌的生物活性,为防治烟草靶斑病寻找新的高效替代药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醚甲环唑、菌核净、嘧菌酯、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对烟草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抑菌活性,并评价其田间药效。【结果】10%苯醚甲环唑WP、25%嘧菌酯SC、40%菌核净WP和80%代森锰锌WP 4种杀菌剂对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均表现不同抑菌活性。其中,对菌丝生长抑制最强的是菌核净,其平均EC50值为1.72 mg/L,其次为嘧菌酯(15.71 mg/L)和苯醚甲环唑(16.80 mg/L),最弱为代森锰锌。对菌核形成抑制最强的是菌核净,2.5 mg/L处理抑制率达100%,其次为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最弱。40%菌核净WP 120 g/667m2、25%嘧菌酯SC 40 mL/667m2、10%苯醚甲环唑WG 60 g/667m2及80%代森锰锌WP 200 g/667m2处理,9 d后防效分别为90.59%、61.76%、52.12%和13.41%;对病斑抑制率分别为53.55%、75.10%、64.09%和7.31%。【结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可作为烟草靶斑病防控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百菌清、噻菌灵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强,其中咪鲜胺的毒力最高,EC50为0.035 5mg.L-1,而代森锰锌、噁霉灵、福美双、嘧霉胺、井冈霉素、硫酸铜钙和氨基寡糖素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较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按照1∶1的比例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为123.42,表现为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按照8∶5、1∶5、1∶8的比例混配后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CTC分别为164.17、132.91、141.91,也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8∶5混配后增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在甘肃发生危害,造成部分品种植株枯死,严重减产。为筛选防治玉米藤仓镰孢茎腐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12.5%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和70%丙森锌WP对藤仓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12.5%戊唑醇EW,其EC_(50)值为0.0831μg/mL;较强的是10%苯醚甲环唑WG和75%肟菌·戊唑醇WG,其EC_(50)值分别为0.2927μg/mL和0.3914μg/mL;70%丙森锌WP和75%百菌清WP的毒力相对较强,EC_(50)值分别为0.6404μg/mL和0.7487μg/mL;2%春雷霉素AS毒力最弱,EC_(50 )值为45.6161μg/mL。玉米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对75%肟菌·戊唑醇WG、0.3%四霉素AS、80%代森锰锌WP和2%春雷霉素AS的敏感性相对较强,对75%百菌清WP、77%氢氧化铜WP和50%烯酰吗啉WG的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样本同时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沙门菌hut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 kmt1基因和大肠埃希菌23SrRNA基因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3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86 bp、457 bp和652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77×10 、1.99×10 、2.01×10  CFU/mL;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检测出3种病原菌。可见: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昆虫草地贪夜蛾细胞(Sf9)中表达一种能专一阻断昆虫钠、钾离子通道的神经毒素基因RjAa17f。【方法】运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表达RjAa17f毒蛋白,并用蛋白质印迹对其进行检测;测定RjAa17f毒蛋白引起健康棉铃虫中肠膜电位的变化,并对其毒力进行测定。【结果】通过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转染和Western blot检测验证,神经毒素基因RjAa17f的重组Bacmid已经成功转染到Sf9细胞中,且在Sf9中表达出与预测大小一致的RjAa17f目的蛋白;此毒蛋白作用于棉铃虫中肠3~12h后,中肠膜电位与CK相比差异显著,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棉铃虫中肠膜电位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作用9h以后,升高的幅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缓。RjAa17f毒蛋白对棉铃虫的LD50为108.12μg/g。【结论】在Sf9细胞内表达出了有活性的RjAa17f毒蛋白,且该毒蛋白对棉铃虫中肠膜电位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比,双倍体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但可育花粉的比例较低,只有10%~20%。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以形成同源二价体为主,但也有部分染色体形成四价体或六价体。四价体有3种形式:B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及B与AC基因组之间形成的异配四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均等分离的细胞占总数的70%左右,在第2次减数分裂期也观察到非正常分裂如非四分孢子、微核等现象。【结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异常行为可能是导致花粉育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虽然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导致花粉育性下降,但双亲染色体的异源联会可为双亲遗传物质的交换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物学技术来研究C4H基因在山葡萄着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揭示山葡萄果皮着色的分子机理;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山葡萄C4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4H基因在山葡萄8个不同转色时期的表达量,将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了验证山葡萄C4H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表达载体pC C4H并转化农杆菌GV3101.用菌液浸泡花序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在含50 mg/L Kan的培养基上对T_0代种子进行筛选.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 cDNA全长1 735 bp,开放阅读框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57.70 KDa,等电点值9.06.C4H基因在山葡萄果皮转色各个时期均存在表达;该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原核表达成功,拟南芥遗传转化先后得到3个阳性幼苗.对移栽成活的2株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为阳性, 2株叶片颜色均变成紫红色;经花色素苷质量浓度的测定表明其质量浓度比对照组植株高出3倍.在拟南芥中花色素苷质量浓度虽然较低,但还是能少量合成,说明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是开通的,只是积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二色胡枝子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二色胡枝子黄酮(Lespedeza bicolor flavonoids ,LBF)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效果及抑制猪油、菜油和亚油酸的自氧化来研究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二色胡枝子黄酮对清除自由基有显著作用,且清除率随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能够明显地抑制猪油、菜油、亚油酸的自氧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二色胡枝子黄酮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构建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重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将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将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3770和X4550,获得重组疫苗菌株St-Eg95-Eg.ferritin,对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状态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Western blot检测Eg95-Eg.ferritin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表达;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稳定存在,且不影响重组菌的生长状态,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安全无毒性。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将为研究包虫病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烟草互交组合Nicotiana tabacum K326×Nicotiana rustica与Nicotiana tabacum K326×Nicotiana debneyi授粉后花粉管生长部位和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在正交组合中,N.rustica、N.debneyi花粉管大量生长进入Nicotiana tabacum K326花柱离柱头3/4区间后停止生长,在停止生长部位弯曲、膨胀,形成大量不规则胼胝质颗粒;用蒙导法、切割花柱法、已开放花朵授粉及已开花朵重复涂抹授粉等方法均未能有效促进2个父本花粉管在K326花柱中生长,而蕾期授粉花粉管可以生长进入子房,但授粉后没有获得种子;在反交组合中,K326花粉管可以在N.rustica、N.debneyi花柱中大量生长并进入子房,N.debneyi授粉后获得种子,种子萌发率为(49.67±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