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河南省几种白粉菌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河南省5种植物白粉菌DNA,扩增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寄生于凤仙、豇豆和菊芋的叉丝单囊壳属白粉菌,其ITS序列聚在一支,遗传距离小,亲缘关系近;寄生在大叶黄杨上的冬青卫矛白粉菌和番茄上的新番茄粉孢菌,其ITS序列聚在另外一支。此分析结果与5种白粉菌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说明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为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白粉菌菌株CFSZ5159为材料,通过分子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种的鉴定,旨在建立-种快速有效克隆白粉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的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白粉菌CFSZS159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对rD-NA内的ITS序列进PCR扩增、克隆及测序测定.结果:CFSZ5159菌株ITS扩增片段大小为629 bp,采用GENETYXVersion7软件对序列进行了分析,结合传统方法鉴定确定其为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表明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的特点,适合于白粉菌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3.
对百日上的白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病原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简称ITS)的保守序列并测序,并通过Clustal与MEAG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演系统进化关系,在分子水平鉴定该菌种并比较与其他白粉菌菌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测序的百日菊白粉菌BC180623的ITS序列与发生在土耳其菊芋上的Erysiphe cichoracearum(KF453969.1)相似度达到99%,与其具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以百日菊白粉菌为研究对象,在分子水平鉴定该菌种并分析其进化亲缘关系为本试验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静  陈海伟  侯旭东  乔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04-22205
[目的]建立快速提取及克隆白粉病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以豌豆白粉菌分生孢子为材料,用Chlex-100法快速提取白粉菌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对内转录间隔区Ⅱ(ITS2)序列进行了巢式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Chlex-100法可高效的提取白粉病菌基因组DNA,适用于PCR扩增及相关分析。[结论]为快速有效地对白粉病资源进行大规模分子分类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烟草白粉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且田间很难发现其有性态,故烟草白粉菌是如何进行初侵染还不是很明确。为了解烟草周边寄主白粉菌与烟草白粉菌的相关性,确定周边寄主引起烟草白粉病发生的地位,本研究在贵阳周边的清镇、开阳、修文、贵安新区等烟草基地对烟草周边白粉菌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形态学鉴定,并建立植物白粉病菌的rDNA-ITS系统发育树,确定相互间的亲缘关系。此次共调查了烟田周边白粉菌植物16个科的30种植物,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为8种;其次是豆科植物4种;调查的30种植物中,三叶鬼针草(菊科)、豨莶(菊科)、酸模叶蓼(蓼科)、短序铁苋(大戟科)、朴树(榆科)等5种植物发现有性型,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白粉菌属Erysiphe、白粉菌属Erysiphe、白粉菌属Erysiphe,与ITS(ITS4/5)比对的结果一致;经构建几种白粉菌属植物种间ITS系统发育树表明,所采寄主白粉菌与烟草白粉菌不是同一个种,在分子亲缘关系上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五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方法]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种尼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基因组中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其ITS1基因序列及18S、5.8S部分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片段大小约700bp。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包括完整的ITSI区以及18S和5.8S部分序列。序列长度变异主要在ITS1区,18S和5.8S片段的序列长度没有发生变化。罗非鱼5个种的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别不大。从UPGMA聚类结果上看,尼罗罗非鱼与尼奥罗非鱼聚为一支;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红罗非鱼再与莫-奥聚合。[结论]五种罗非鱼的ITS1及18S、5.8S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尼罗和尼奥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奥利亚与莫桑比克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红罗非鱼可能与奥利亚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口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菌的鉴定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周口地区的大叶黄杨白粉病菌进行了显微形态、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病菌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椭圆形,无支链;ITS序列与来自日本和阿根廷的Erysipheeuonymi-japonici的ITS序列聚在一个进化枝上。表明来自河南周口地区的白粉病属于E.euonymi-japonici,与日本和阿根廷的E.euonymi-japonici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r DNA ITS序列的结构和特点、分析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r DNA ITS序列在果树真菌病害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果树病原真菌的检测以及未知菌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r DNA ITS序列的结构和特点、分析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r DNA ITS序列在果树真菌病害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果树病原真菌的检测以及未知菌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根据番茄白粉菌核糖体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的特异性,设计2对引物OidF1/R1、OidF2/R2,对番茄白粉菌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试验。结果表明:2对引物都可以从番茄白粉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50 bp左右的特异性扩增产物,并具有专一性,只在白粉菌和接种感病组织DNA中有扩增条带,而番茄早疫病菌、叶霉菌以及健康组织DNA中均无特异性扩增片段;引物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含有1 ng的番茄白粉菌DNA。由此证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和灵敏地鉴定和检测番茄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血耳(Tremella sanguinea Y.B. Peng)及其宿主菌的分类地位,利用担孢子弹射法和耳木组织培养法从椴木栽培的血耳中分离得到1株酵母状菌株XE01和1株丝状真菌菌株XE02,分别对这两株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及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XE01在PDA培养基上形成湿润、光滑的白色菌落;细胞为椭圆形,可见芽体;其ITS序列与褐银耳属(Phaeotremella)聚为一支,与P. neofoliaceaP. eugeniae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初步推测为血耳的酵母态型。菌株XE02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菌丝分枝少,有隔,可见单生的球状孢子和锁状联合;培养基中可见红褐色分泌物;其ITS序列与韧革菌属(Stereum)聚为一支,与皱韧革菌(S. rugosum)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初步推测为血耳的宿主菌。研究为厘清血耳及其宿主菌的分类地位及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DNA条形码序列(ITS、psb A-trnH、matK、rbcL和trn L-F)对采自10个不同产区的麦冬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ITS序列变异位点为11 bp且较稳定。叶绿体序列的变异位点较低。本研究构建了ITS及联合叶绿体片段与ITS的系统发育树,4个叶绿体片段各自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不理想,以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为主。广西桂林、贵州贵定与浙江余杭聚为一支;四川什都、四川珙县与广东肇庆聚为一支;云南麻栗坡与云南石林聚为一支;江西庐山与湖南桑植聚为另一分支,位于发育树基部;以上分支均得到G+C含量和遗传距离的支持,种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具有稳定的变异位点和鉴定位点,能够准确的鉴定不同产地的麦冬,基于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能够较好的区分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拮抗试验,萌发试验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对秦巴山区12个天麻萌发菌菌株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个萌发菌菌株分为两大类,其中8103-4、8103-6、8103-7、8103-8这4个菌株与其他菌株拮抗反应明显,并且ITS序列分析显示在同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相近;萌-3、萌-7、萌MD-2、萌发菌、石斛-1、石斛-2、萌-云南此8个菌株拮抗反应不明显,ITS序列分析显示在同一个分支上,8103-3、萌发菌与标准菌种Mycena citrinomarginata亲缘关系相近,萌MD-2、石斛小菇-1、萌-3、萌-7、石斛小菇-2、萌-云南与Mycena purpureofusca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14.
贮藏苹果中展青霉素产生菌的分离及其ITS序列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贮藏苹果中的展青霉素产生菌,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方法】从贮藏库中苹果上分离展青霉素产生菌,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将分离菌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展青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学分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10株展青霉素产生菌,其中1号和8号菌株属曲霉属,其他8株属青霉属。在系统发育关系上,1号和8号菌为一个类群,其他8株菌属于一个类群。【结论】贮藏苹果中分离得到的10株展青霉素产生菌为青霉属或曲霉属菌株,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何刚  徐彪  张利莉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7):1238-1243
[目的]对新疆阿拉尔地区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上发生的白粉病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根据形态观察,附着胞裂瓣形,分生孢子梗直立,无分支,脚胞柱形,直或稍弯曲,上接1~2个细胞,分生孢子单生呈桶-柱形,分生孢子顶端萌发.未发现有性型.病原菌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与来自Genbank中的8条Erysiphe trifolii序列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紧密,且同源性达到99;.[结论]采自阿拉尔地区白车轴草上的白粉菌为E.trifolii.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地区白粉菌进行调查,鉴定出寄生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大青山周围的22科41种植物上的7属24种白粉菌,其中有13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22科41种寄主植物中,有9种寄主为国内新记录,16种为内蒙古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叶片DNA,利用合成的特异引物对其DNA中nr DNA ITS区进行扩增,利用ITS条形码序列,对枸杞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测序得到了17份枸杞属近缘种的ITS条形码序列,整个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03~632 bp,平均为624 bp,整个转录间隔区(ITS1+ITS2)对位排列后总长度为480 bp,有194个变异位点,占40%;保守位点288个,占6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5个大类群。基于ITS条形码序列分析在鉴定枸杞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橡胶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ann)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2种菌源、3种方法提取橡胶树白粉病病原真菌橡胶白粉菌(Oidium heveae BA.Steinmann)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单斑分离法收集还是直接收集橡胶白粉菌菌体,无论采用石英砂振荡破壁法、氯化苄法还是尿素法提取,均能获得满足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要求的基因组DNA;在基因组DNA的提取产率、完整性方面,各种方式之间略有差异,但无显著差别;2种来源菌体的基因组DNA的ITS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在无法进行单斑分离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直接收集的菌体提取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9.
师杨  张帆  郭宁  何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02-13903,13906
[目的]鉴定周口地区番茄白粉菌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显微学对周口地区的番茄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及孢子梗的形态、大小进行观察对比,并分析了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和进化树.[结果]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病菌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椭圆形,无支链;目的序列同来自日本番茄上的O.neolycopersici(AB094991)和来自美国番茄上的O.neolycopersici(AB163915)同源性最高聚为一支,与来自韩国绣球花上的O.hortensiae(JQ669944)等由于寄主植物不同而另聚为一条分支.[结论]不同物种的白粉菌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来自周口地区的番茄白粉菌为O.neolycopersici.  相似文献   

20.
几种钝绥螨ITS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志文  陈芬  夏斌  吴瑜  张宇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945-4951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钝绥螨ITS基因片段,探讨其作为分子手段应用于种类鉴定,同时应用此分子标记来分析钝绥螨的亲缘关系,为研究其系统发育和完善分类系统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江西桔园的尼氏真绥螨、江原钝绥螨、津川钝绥螨和东方钝绥螨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并从GenBank中下载5种钝绥螨的ITS序列,应用软件分析ITS片段长度、A+T%含量、变异位点和进化关系。【结果】得到总长度为644—655 bp的ITS序列片段,序列中A+T碱基比例较高,为58.2%。整个ITS基因片段存在204个碱基变异位点(ITS1:172;ITS2:22;5.8S:10)和32个碱基插入/缺失。真绥螨属的尼氏真绥螨和卵圆真绥螨的分类地位较近,遗传距离为0.013;而小新绥螨属的4个种与钝绥螨属的3个种在构建系统发育树时未能明显地分为2支,其中胡瓜新小绥螨和东方钝绥螨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83。【结论】ITS序列片段分析结果支持尼氏真绥螨和卵圆真绥螨现在的分类地位,而小新绥螨属与钝绥螨属似乎未达到属间差异,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