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宁  赵士花  董艳 《农业知识》2023,(10):26-27
<正>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又称梭条斑花叶病,会造成小麦花叶、植株矮化,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发病严重地块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都会降低,近些年在枣庄地区有逐渐加重和扩散的趋势,一般地块减产10%,严重地块可减产50%,甚至绝产。鉴于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与生产示范,在冬前秋种环节采取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改良土壤、科学秸秆还田与深耕作业、适期晚播等五项技术,在春季采取加强水肥管理、进行药剂防治等两项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应用生物菌肥拌种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菌肥拌种有促进小麦出苗和分蘖生长作用,提高了各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穗数,但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化肥用量减少25%~33%的情况下,生物菌肥拌种处理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用化肥,仅用生物菌肥拌种,小麦减产22.0%。  相似文献   

3.
土壤耕作深度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冬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的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深度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小麦冬前基本苗增加0.2万株,春季群体增加2.9万株,单株次生根增加6.32条。从而对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产生影响,平均亩穗数增加1.83万穗,穗粒数增加0.32粒,千粒重提高0.27 g,小麦增产7.44%。由此可见,深耕处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1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化肥用量减少25%情况下,生物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用化肥,仅用生物菌肥拌种,小麦减产22%。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中筋小麦扬麦14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平均增产13.83%;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14%、5.39%和2.7%,增产作用为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FACE处理使小麦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增加5.51%和7.02%,显著增加小麦成熟期生物产量,增幅达12.10%,使小麦经济系数增加8.77%。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能明显促进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增加,且与旋耕存在显著性差异;深耕和旋耕后耙实镇压也能显著提高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和群体数,而翻耕+镇压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其中,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均比翻耕+旋耕多1.75%~9.37%,比旋耕+耙实镇压多9.83%~15.22%,比旋耕多13.61%~21.26%。此外,翻耕和镇压表层土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对小麦亩穗数和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从青稞根际筛选的优良促生菌株制作了7种复合微生物菌肥,采用田间完全区组随机试验,研究其对黑青稞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复合微生物菌肥+半量化肥处理下,黑青稞出苗数、株高、根体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穗长、穗粒数以及粗蛋白、总磷、总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复合微生物菌肥+半量化肥可显著降低黑青稞籽粒粗脂肪含量(P<0.05)。7种复合微生物菌肥中,综合各处理的促生特性,菌肥A和菌肥C的促生效果最好,黑青稞的出苗数分别比CK增加62.85%、10.32%,苗期株高分别增加10.36%、15.72%,抽穗期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42.39%、61.23%,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6.79%、61.72%,抽穗期主根长度分别增加18.38%、30.25%,穗长分别增加17.2%、21.0%,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7.44%、-9.09%,穗粒数分别增加48.48%、20.45%,产量分别增加82.51%、79.74%,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33.85%、16.26%,钾含量分别增加-4.29%、55.24%,磷含量分别增加13.44%、37.50%,锌含量分别增加-28.80%、2.2...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麦全蚀病不同防治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焚烧秸秆、化学药剂剑蚀消、菌肥处理均能明显抑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剑蚀消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发病率分别为5.0%、2.5%,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小麦成熟期,各处理对小麦全蚀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均在38.7%以上,其中处剑蚀消和功能型生物有机肥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7.4%、71.0%,且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处理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增加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见,秸秆焚烧、化学药剂、菌肥处理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秸秆焚烧和菌肥处理,而菌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其中超级高产功能宝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功能型生物有机肥次之。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穴播苗数对小麦产量及其形成特征的影响,以扬麦25号为试材,设置每穴4、6、8、10粒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穴播苗数条件下小麦产量、分蘖发生动态与成穗规律、干物质积累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穴苗数小麦产量以8粒穴播最高,比4粒、6粒和10粒穴播处理分别高14.9%、10.0%和6.4%,这主要是由于8粒穴播处理下穗数多,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亦较高。不同穴播苗数处理下群体茎蘖动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8粒穴播小麦最高分蘖数和茎蘖成穗率均高于4粒、6粒和10粒穴播处理。与4粒、6粒和10粒穴播处理相比,8粒穴播处理在拔节、抽穗和抽穗后20 d的叶面积均较高;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亦呈类似趋势,收获指数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8粒穴播处理下抽穗后20 d植株株高均高于4粒、6粒和10粒穴播处理;上4叶长度也以8粒穴播处理最高,宽度在不同穴播处理下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各时期叶片SPAD值以8粒穴播显著高于4、6、10粒穴播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8粒穴播处理下,小麦茎蘖发生起点高、茎蘖消长动态合理、成穗率高;群体生长速度快,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促进了群体库容充实,最终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扬麦16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 g/L、4 g/L、8 g/L、12 g/L)腐植酸叶面处理对扬花期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灌浆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 g/L腐植酸叶面处理后,扬麦16的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75%和14.9%,宁麦1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分别增加了20.83%、15.07%、15.94%和20.37%,且都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腐植酸叶面处理显著增加了两种小麦的穗质量增加速率,促进了灌浆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腐植酸浓度的增加,小麦千粒质量、穗粒数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8 g/L腐植酸叶面处理后,扬麦16和宁麦13的千粒质量分别增加3.9%和16.29%,穗粒数分别增加4.4%和12.68%,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7.34%和28.18%。说明腐植酸叶面处理能有效提高小麦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产量。因此,腐植酸叶面处理可以作为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促进灌浆进程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国红6号小麦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超高产攻关田和高产攻关田试验,分析其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结果表明,国红6号产量超过9 000 kg/hm~2的群体特征为穗数495万~525万穗/hm~2、穗粒数达44~46粒、千粒重达44~46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为1.1~1.2、高峰苗/最终穗数约为2.0、分蘖成穗率为37.5%~39.0%。  相似文献   

13.
对2011-2012年度黄淮南片小麦预备试验的24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应保持适宜的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产量与群体整齐度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2个冬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收获后分析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群体整齐度。探究有显著差异性状遗传力及群体整齐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结果表明,穗长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与小麦产量及千粒重显著相关。育种过程中,通过提高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整齐度增加冬小麦产量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JEM生物菌肥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JEM生物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JEM生物菌肥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JEM生物菌肥后,氮代谢水平提高,植株代谢水平旺盛,提高了植株的光合强度;菌肥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作用明显,以JEM-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太谷核不育小麦主要性状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太谷核不育小麦基础群体C0(由10个高蛋白亲本及4个丰产亲本的太谷核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进行三轮单性状集团选择。结果表明:百粒重、穗粒数和蛋白质产量的直接选择效应显著,平均每轮比C0分别增加8.2%、10.1%和11.7%。百粒重和穗粒数的选择效应相互抵销,因此,二者的选择均未使单株产量显著增加。株高、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性状的直接选择效应不显著,但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它们的直接选择仍然有效,在某些地区可以考虑用穗粒数和株粒数来间接选择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还表明,蛋白质产量的选择引起单株产量的显著增加,且对蛋白质含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蛋白质产量可能是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改良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研究生物菌肥等量替代15%氮磷钾复合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复合肥)相比,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潮土增产4.72%,莱西砂姜黑土增产1.92%),增加了玉米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增产9.69%,莱西增产25.83%),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莱西小麦收获期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增加12.49%,有效磷含量增加12.93%,玉米收获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23.31%;胶州小麦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6.38%,玉米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3.93%。因此,小麦、玉米生产可以采用适宜生物菌肥等量替代氮磷钾复合肥,这利于实现作物抗逆丰产、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18.
旱地春小麦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麦品种甘春2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密度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小麦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而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小麦的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375万粒/hm~2处理的产量最高,300万粒/hm~2处理的次之,分别比产量最低的525万粒/hm~2处理显著增加了4.12%、2.81%(P0.05)。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3,而籽粒产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97(P0.05)。通过关联分析可知,小麦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产量、株高、小穗数、千粒重、穗长、穗粒数,表明受密度影响最大的性状因子是穗数。虽然小麦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大,说明合理密植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7号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375万粒/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类型控释氮肥在冬小麦上的节肥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设置不施氮(CK)、普通氮肥优化施用(OPT)和5个不同类型控释氮肥(编号A~E)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控释氮肥对冬小麦群体结构、花后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控释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公顷穗数,控释氮肥各处理较OPT处理增加7.5%~10.4%,但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控释氮肥B处理千粒重最高,与控释氮肥C、D、E处理差异显著。(2)施用控释氮肥可以促进小麦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其中控释氮肥A处理冬前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最高,C、D、E处理春季最大分蘖数和单株分蘖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控释氮肥A、B、D、E处理显著提高花后同化物向籽粒输入比例,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与OPT处理相比,花后同化物输入量提高6.9%~13.3%,控释氮肥C对花前花后干物质的运移无显著影响。(4)控释氮肥B处理小麦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OPT增产7.1%;其他控释氮肥处理小麦产量稳定,与OPT无显著差异。(5)与OPT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31.9%~89.0%,土壤氮素依存率降低4...  相似文献   

20.
在旋耕方式下,以施用氮肥300 kg/hm2(CK)为基准值对照,研究了减施总氮肥的10%(RF10)、20%(RF20)、30%(RF30)3个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实现小麦化肥减量施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300 kg/hm2(CK)施用量条件下,氮肥减量10%~30%,有助于增加穗长、茎、根和总干物质累积量;氮肥减量10%~20%,穗粒数增加,群体穗数、千粒质量下降,且减施20%时千粒质量下降显著;氮肥减量30%,群体穗数减少,穗粒数、千粒质量增加,但是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与CK(7 985.6 kg/hm2)相比,氮肥减施10%~20%,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RF10(7 761.3 kg/hm2)、RF20(8 071.3 kg/hm2)处理产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氮肥减施30%则显著降低小麦产量,RF30产量比对照降低1 066.2 kg/hm2。此外,氮肥减施10%~20%(RF10、RF2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对照分别提高0.42,3.17 kg/kg,减施30%(RF30)则下降0.25 kg/kg;减施10%~30%(RF10、RF20、RF3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13,7.01,6.33 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