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向日葵核盘菌菌株致病性研究及其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阿勒泰、大荔2地的向日葵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分离、培养、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产量、菌落形态、致病性强弱及萌发特性等,将2地的向日葵核盘菌分成S 、S 、S 3种类型,其中S 、S 来源于新疆阿勒泰,S 来源于陕西大荔。S 、S 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S 对向日葵、油菜、大豆的致病性强,而S 类仅对向日葵和油菜的致病性较强对大豆的致病性较弱,S 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薄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性均弱。将3类菌株分别在12、18、24和28℃条件下培养核盘菌菌核,再在16、20、24、28和32℃下诱导菌核萌发。结果表明S 、S 类菌株在12~18℃下形成的菌核易在16~20℃下萌发出子囊盘,而S 类菌株则不能萌发,但在24~28℃下形成的菌核于16~24℃下萌发出子囊盘,这说明向日葵菌核的萌发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关系,而致病性与菌株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莠去津、百草枯、农达、2.4-D丁酯和灭草松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和菌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学除草剂均不抑制或促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核盘菌在含有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的莠去津、农达和2.4-D丁酯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含有推荐使用浓度的百草枯和灭草松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受到极显著的抑制;推荐浓度的农达、莠去津和百草枯不影响菌核成熟,推荐浓度的2.4-D丁酯完全抑制菌核生长,而推荐浓度的灭草松部分抑制菌核生成。认为在杂草综合治理中,若使用核盘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可以配合使用农达和莠去津。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2个核盘菌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菌核萌发及致病力的研究表明:各菌株在生长速度、菌丝扩展方向、菌核排列方式、菌核产量及致病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与各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亦有差异.来自新疆的12号菌株菌丝呈扇形扩展,生长速度最慢,菌核在培养基上零散分布,致病力最弱,不同于其它所有菌株.来自吉林和云南的菌株生长速度快,致病力强.各菌株的致病力与其生长速度趋于一致.对各菌株转代培养物及菌核后代的培养特性比较结果说明它们的分化特性是稳定的.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12个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4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HhaⅠ,MspI,HaeⅢ)酶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酶切图谱基本相同,在供试的向日葵核盘菌菌株中不存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不同因素对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30℃时菌核均能进行菌丝型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时菌核菌丝型萌发后无法形成菌核;酸性条件利于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和菌核形成;光照时间越长越利于菌核菌丝型萌发及萌发后形成菌核,而紫外光照射2 h对其萌发和菌核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菌核的菌丝型萌发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形成菌核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铵;菌核致死温度为70℃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6.
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于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在灭菌胡萝卜片上培育1个月即可产生大量的成熟菌核,这些菌核在20℃下保湿10-30d即可形成大量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株Zxd-1的菌核最容易前发。试验还表明按这一程序获得的子囊孢子长出的菌丝能感染油菜,抗(耐)性品种(中油821)和感病品种(Westar)对接种体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观察比较营养,温度,干燥,土壤深度等因素对核盘菌萌发子囊盘,形成了囊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DA不适合培养菌核萌发子囊盘;该菌的不同菌株对低温处理和不同温度的反应有所不同;所试菌株经干燥处理后,不能萌发子囊盘;该菌菌核的子囊盘萌发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核诱捕法从源于湖北省40个县市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及鉴定同腐烂菌核相关的真菌。结果表明:重要的菌核寄生菌盾壳霉在湖北省分布于西北及西南部高海拔山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除核盘菌,质壳霉还可寄生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盾壳霉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光对孢子的产生具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分生孢子萌发需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观察并比较采自湖北省咸宁市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与春季萌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9个秋季萌发菌株(aSs-1至aSs-9)和9个春季萌发菌株(sSs-1至sSs-9)在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大小和对油菜的致病力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室内和田间菌核的萌发均受菌核形成温度和诱导菌核萌发温度的影响,高温形成的菌核易于萌发;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和春季萌发菌株在菌核萌发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莴苣菌核病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湖北省42个县市莴苣菌核病的发生情况,根据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核盘菌在调查地有发生,鄂西部分市除核盘菌之外,还存在小核盘菌,二者可能出现在同一株发病莴苣上。小核盘菌菌丝长生的最适温度25℃,在15-30℃范围内,菌核产量和温度呈负相关,菌核大小同菌核产量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荒漠化与沙漠化概念的争议及学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荒漠化、沙漠化及风沙化等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争议,提出了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并依此说明这些概念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土壤中重金属及F含量的表/底土比可大致反映这些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试验表明,3种菜园土对Cu,Zn,Cd,Pb,Cr,F的富集顺序为灰菜园土>菜园红土>潮菜园土,在各污染元素中,3种菜园土对Pb,Zn的富集作用最强;Cu,Cd次之;Cr,F最弱。蔬菜与土壤Cu,Zn,Cd,Pb含量的比值(菜/土比),也可大致反映出各种蔬菜对它们的吸收富集情况。试验表明,大多数蔬菜对Cd的吸富集作用最强;其次是Zn;对Cu,Pb的吸收富集较弱。在各种蔬菜中,叶菜类对上述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大于果菜和根菜类,在叶菜中又以莴笋、苋菜、小白菜最强,包菜最弱。  相似文献   

16.
香蕉叶片每月生长数与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长短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穗重、果指重与花芽分化初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旬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果指重及可食率与≥15℃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还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水湿条件较好的果园,香蕉生长发育与降雨量的关系不显著。建立了上述各相关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香蕉生长发育状况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与肌酸激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互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TX-100)与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DS和DTMB对C.K.和SOD的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TX-100,在浓度较低时,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尤其是SDS在0.01~0.1mmol/L时,可提高SOD的活力70%以上,SDS与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结合后,可引起蛋白质沉淀,利用表  相似文献   

18.
L—刀豆氨酸及其与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刀豆氨酸是一种非蛋白性氨酸,自发现以来有六十余年,一系列有关它在植物界的分布,作用以及与昆虫的关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目前有将其应用在害虫防治上的试图;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了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