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查核盘菌和三叶草核盘菌发生为害的基础上,以核盘菌菌株Rap-1和三叶草核盘菌菌株CMV-2为代表,比较了温度及降雨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在15 ̄28℃下Rap-1菌丝生长较CMV-2快,但在8℃下则相反;Rap-1菌核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期间的温度较CMV-2菌核萌发时温度高,两者菌核萌发呈现出明显的先后秩序。春季降雨的波动导致2种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出现波动。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核盘  相似文献   

2.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 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子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在灭菌胡萝卜片上培育1 个月即可产生大量的成熟菌核,这些菌核在20℃下保湿10~30 d即可形成大量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株Zxd-1的菌核最容易萌发。试验还表明按这一程序获得的子囊孢子长出的菌丝能感染油菜,抗(耐)性品种(中油821)和感病品种(Westar)对接种体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2个核盘菌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菌核萌发及致病力的研究表明:各菌株在生长速度、菌丝扩展方向、菌核排列方式、菌核产量及致病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与各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亦有差异.来自新疆的12号菌株菌丝呈扇形扩展,生长速度最慢,菌核在培养基上零散分布,致病力最弱,不同于其它所有菌株.来自吉林和云南的菌株生长速度快,致病力强.各菌株的致病力与其生长速度趋于一致.对各菌株转代培养物及菌核后代的培养特性比较结果说明它们的分化特性是稳定的.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12个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4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HhaⅠ,MspI,HaeⅢ)酶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酶切图谱基本相同,在供试的向日葵核盘菌菌株中不存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不同因素对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30℃时菌核均能进行菌丝型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时菌核菌丝型萌发后无法形成菌核;酸性条件利于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和菌核形成;光照时间越长越利于菌核菌丝型萌发及萌发后形成菌核,而紫外光照射2 h对其萌发和菌核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菌核的菌丝型萌发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形成菌核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铵;菌核致死温度为70℃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核盘菌菌株致病性研究及其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阿勒泰、大荔2地的向日葵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分离、培养、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产量、菌落形态、致病性强弱及萌发特性等,将2地的向日葵核盘菌分成S 、S 、S 3种类型,其中S 、S 来源于新疆阿勒泰,S 来源于陕西大荔。S 、S 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S 对向日葵、油菜、大豆的致病性强,而S 类仅对向日葵和油菜的致病性较强对大豆的致病性较弱,S 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薄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性均弱。将3类菌株分别在12、18、24和28℃条件下培养核盘菌菌核,再在16、20、24、28和32℃下诱导菌核萌发。结果表明S 、S 类菌株在12~18℃下形成的菌核易在16~20℃下萌发出子囊盘,而S 类菌株则不能萌发,但在24~28℃下形成的菌核于16~24℃下萌发出子囊盘,这说明向日葵菌核的萌发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关系,而致病性与菌株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观察比较营养,温度,干燥,土壤深度等因素对核盘菌萌发子囊盘,形成了囊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DA不适合培养菌核萌发子囊盘;该菌的不同菌株对低温处理和不同温度的反应有所不同;所试菌株经干燥处理后,不能萌发子囊盘;该菌菌核的子囊盘萌发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将油菜菌核病菌 (S .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 ,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 5 2株木霉 ,其中黄绿木霉 (T .aureoviride) 2 5株 ,占总数 48 1% ;钩状木霉 (T .hamatum) 17株 ,32 7%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 7株 ,13 3% ;康氏木霉 (T .koningii) 2株 ,4 0 % ,以及拟康氏木霉 (T .pseudokoningii) 1株 ,2 %。将木霉菌株与核盘菌在PDA平板上的玻璃纸条上对峙培养 ,发现木霉菌丝平行于核盘菌菌丝生长 ,并伸出短枝样菌丝或勾状菌丝紧紧附着在核盘菌丝上 ,最终导致核盘菌菌丝断裂和消解。如果两菌直接在PDA平板上双相生长 ,2 4h后两菌落接触 ,在多数情形下 ,在核盘菌一侧会产生褐色、黄褐色宽窄不等的拮抗带 ,拮抗带中的核盘菌菌丝肿胀、断裂和原生质解体。 2周后有 42个木霉菌落覆盖过核盘菌菌落 ,占供试木霉菌株的 84%。而且核盘菌菌落中形成的菌核数量比对照明显减少 ,有些木霉菌株能完全抑制菌核产生。木霉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核盘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影响。而挥发性代谢产物仅仅对菌核大小有一定抑制作用。将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培养物导入土壤后 ,埋入土壤中的菌核多数将发生腐烂 ,即使未腐烂的菌核其产子囊盘萌发能力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γ-谷氨酰磷酸还原酶是真菌脯氨酸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性酶,本研究旨在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γ-谷氨酰磷酸还原酶编码基因SsGPR1进行沉默,并对沉默转化子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致病力等表型进行研究,为揭示核盘菌的生长发育与致病机理打下基础,并为作物菌核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线索。【方法】通过BLAST进行蛋白同源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蛋白进化树。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SsGPR1在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发育和萌发的各个阶段以及致病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根据RNA干扰原理构建SsGPR1的沉默载体,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将沉默载体转入到野生型核盘菌菌株1980中。利用实时荧光RT-PCR鉴定基因沉默转化子,对沉默转化子的菌丝形态、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成等表型进行观察,并测定沉默转化子在氧化胁迫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将沉默转化子分别接种至活体油菜叶片和拟南芥植株,观察并测量病斑大小。通过酸性茚三酮法对沉默转化子中的游离脯氨酸进行测定。【结果】核盘菌SsGPR1全长1 454 bp,编码449个氨基酸,在氨基酸H~(10)-N~(426)处含有谷氨酰磷酸还原酶结构域。同源比对发现SsGPR1蛋白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BC1G_13183蛋白和白霉病菌(Sclerotinia borealis)的SBOR_2215蛋白相似性最高,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达95%和94%,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三者聚为一个小的分支。SsGPR1在核盘菌菌丝生长时期的表达量较高,在菌核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相近,但均低于菌丝生长时期。SsGPR1在致病时期表达量不断升高,在接种后9 h表达量最高。将SsGPR1基因沉默载体pSIGPR1导入到核盘菌野生型菌株中,并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不同转化子中SsGPR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iGPR1-104和SiGPR1-149为SsGPR1基因沉默转化子。沉默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核数量及均重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性差异,且菌核均能萌发形成子囊盘,但菌丝生长稠密,生长速度显著下降。在含有H_2O_2的培养基中,SsGPR1基因沉默转化子菌丝生长受到更强的抑制,表明沉默转化子对氧化胁迫更加敏感。SsGPR1基因沉默转化子在活体油菜叶片和拟南芥植株上能引起发病,但病斑面积减小,表明沉默转化子致病力减弱。SsGPR1基因沉默转化子菌丝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SsGPR1与核盘菌的生长和菌丝形态相关,且参与核盘菌对氧化胁迫的抵御及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油菜内生拮抗细菌SF4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油菜幼苗中分离出110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筛选,有4株菌对核盘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连续传代10次后,菌株SF4仍具有较高的生防活性。该菌株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在显微镜的观察下,被抑制的菌丝发生畸形,内含物分布不均匀。菌株SF4的挥发性产物及无菌发酵液都能抑制核盘菌的菌丝生长。挥发性产物对菌丝的最高抑制率为33.13%。无菌发酵液的抑制效果随培养时间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96 h的无菌发酵液抑制效果最好。菌株SF4的无菌发酵液可推迟核盘菌菌核形成的时间,减少菌核数目,也可推迟菌核的萌发。在油菜叶片离体实验中,该菌株的菌悬液及无菌发酵液对发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核盘菌菌核以子实体形式萌发是作物菌核病病害循环中关键性的一环,研究菌核子实体萌发分子机理将为菌核病的安全控制提供线索.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核盘菌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RT-PCR对其在菌核子实体萌发阶段的表达进行探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核盘菌中共有12个基因编码假定的几丁质酶,它们均具有GH18结构域,部分蛋白还具有几丁质结合结构域和纤维素结构域;除SS1G_11212外其余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其中10个假定几丁质酶位于胞外,其余2个分别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假定几丁质酶可以分为2大类,其中3个与酵母几丁质酶CTS1归为一类,其余9个与CTS2归为另一类.除SS1G_00773外,其余11个几丁质酶基因在核盘菌菌核子实体萌发过程中表达量均有变化,推测几丁质酶家族蛋白可能参与核盘菌菌核子实体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不同种植区域的白术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株进行不同温度培养,比较菌丝生长、产核量、菌核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种植区域的白术白绢病菌菌株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产核量、菌核萌发率存在较大差异;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菌丝生长速率、产核量、菌核萌发率与培养温度相关;菌丝生长速率、产核产量和菌核萌发率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于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在灭菌胡萝卜片上培育1个月即可产生大量的成熟菌核,这些菌核在20℃下保湿10-30d即可形成大量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株Zxd-1的菌核最容易前发。试验还表明按这一程序获得的子囊孢子长出的菌丝能感染油菜,抗(耐)性品种(中油821)和感病品种(Westar)对接种体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认为,向日葵菌病是由核盘菌属侵染所致的病害。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 ̄28℃,最适PH4 ̄7,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及天门冬酰胺,菌丝生长对缺Cu、Fe最为敏感,菌丝在PDA、PSA等天然、半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而均匀。菌核萌发形成了子囊盘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及湿度,紫外线照射能刺激菌核萌发。子囊孢子在2%葡萄糖溶液中更易萌发,孢子萌发以两端或一端萌发,  相似文献   

14.
细辛核盘菌 Sclerotinia asari Wu et C.R.Wang.在罹病细辛的地上部及整个根部可以形成大量茵核;这些菌核能否直接萌发侵染或形成有性世代借空气传播。这是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中心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细辛核盘菌的菌核在自然条件下难以直接萌生菌丝体而发生侵染;而它的主要萌发形式是产生子囊盘,由于子囊盘的产生对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其萌发机率较低,而且其子囊孢子因受树叶阻隔,也不易放射传播。菌核可在春秋两季萌发,但秋后因天气寒冷,只能形成子囊盘柄,不能出土,春季子囊盘出土起始于4月15~20日,终止于5月20日左右。子囊孢子放射起始于4月26日,终止于5月19日。子囊孢子的寿命为48小时至33天,子囊孢子以在细辛汁液中最易萌发,并只能从叶部伤口侵入,致病力较弱,构成初侵来源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排除有性世代的空气传播,细辛菌核疫病则应确定为捡疫性病害。根据 Adams 和 Ayers(1979)报道,有许多 Sclerotinia SPP 的子囊孢子可以藉风力传播而产生侵染,杨新美(1961)、H.J.Willetts et J.A.—L Wong(1980)等也报道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的主要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而 S.minor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侵染致病。细辛核盘菌能够在病田中产生大量菌核,但它究竟能否萌发产生侵染或产生子囊孢子借空气传播,这是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为弄清这个问题,作者从1979~1984年对细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有性世代的产生及其侵染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方面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旨在明确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向日葵核盘菌菌丝、孢子和菌核为试材,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菌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的核盘菌菌丝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0.2152 μg/mL。随杀菌剂浓度的升高,核盘菌菌丝生长量明显下降,浓度为16.667 μg/mL时,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数量的抑制率达到84.62%,对核盘菌形成菌核总干重的抑制率达到61.07%。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处理后子囊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其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EC50为0.056 μg/mL。在浓度为0.267 μg/mL时,孢子芽管伸长抑制率达到78.15%。啶酰菌胺不仅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子囊孢子的侵入、阻止子囊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在植物组织的继续侵染,有效降低田间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作为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6.
链孢粘帚霉HL-1-1对核盘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菌寄生菌链孢粘帚霉HL - 1 - 1菌株对核盘菌 (Scherotiniasclerotiorum)的抑菌作用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菌株HL - 1 - 1对核盘菌的菌丝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能寄生菌核 ,使菌核腐烂。HL - 1 - 1在含 2 0 %马铃薯 ,0 .3%蛋白胨的培养基上培养 ,pH值为 6,温度为 2 8℃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其产生的孢子最多 ,而且对核盘菌的菌落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肋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子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从中国不同地区采集到的油菜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从陕西大荔采集到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菌核进行单菌核分离、培养、纯化,共获得22个菌株,其中核盘菌12个,灰葡萄孢10个,进一步对两种真菌的菌落扩展速度、菌落形态、菌核产量及其在PDA平板上的分布特征和各菌株对油菜致病性的强弱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和pH下,核盘菌S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灰葡萄孢B;在不同培养温度或pH下,两类菌株菌落的扩展速度虽不相同,但其变化趋势却基本相同,两类菌株均在24 ℃和pH为5时扩展速度最快,pH为3时菌株菌丝体产量最大,在PDA平板上,菌株S和B不亲和,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亲和群,S间或B间以及各菌株自身的营养体均表现亲和;12个核盘菌株S在室内外对油菜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亦存在致病力的分化,其中S1的致病性强于S2,而10个灰葡萄孢菌株B在田间对油菜均不致病,仅在室内对离体叶有弱的致病性,说明灰葡萄孢目前对陕西大荔区油菜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侵染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从采集和分离到80多个核盘菌株,对其中28个代表菌株(种和菌系)进行形态学和培养性■以及菌株间菌丝交接反应研究。两种分类鉴定方法对供试菌株的分类结果完全一致。28株供试菌株共分为5个种,属于核盘菌有4个种,即核盘菌Sclo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 Erikss,细辛核盘菌S.asari Wu ct.C.R.Wang和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有2个菌株属于Botrycis cincrea.  相似文献   

20.
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离体接种法比较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对人参根组织的侵染特性,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中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差异,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和pH值对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产核及分泌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分泌液和菌丝均能导致人参根部产生坏死状病斑,且接种分泌液的病斑出现时间早于接种菌丝,但分泌液持续侵染能力比菌丝弱。分泌液和菌丝中均含有PG酶和Cx酶,分泌液中的PG酶活性高于菌丝,Cx酶活性低于菌丝,PMG酶仅在菌丝中检测到,分泌液和菌丝中均不含β-葡萄糖苷酶。病菌在S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在V8培养基中菌核产生数量最多,在MEA培养基中菌核鲜重和干重最重,在PDA培养基中,供试菌株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蔗糖与葡萄糖为碳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葡萄糖酸钠为碳源时,菌核产量最多,以果糖为碳源时,菌核鲜重和干重值最大,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核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为氮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核产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供试菌株菌丝生长、菌核数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形成最适pH值均为5。综上所述,人参核盘菌分泌液中存在PG酶和Cx酶,可导致参根出现坏死斑。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物质可促进人参核盘菌的不同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