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旨在分析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毒力、抗菌素耐药性以及重金属抗性特性,为致病性霍乱弧菌流行预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84株霍乱弧菌分离菌株的毒力以及整合接合元件(ICEs)相关基因;采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标准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及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了受试菌株的抗菌素和重金属抗性;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部分受试菌株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受试霍乱弧菌菌株均不携带致病性肠毒素基因ctxA B以及毒素相关基因sto、tcpA、ace、zot;含有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其中19.05%菌株还含有RTX家族毒素基因rtxA;携带SXT-R391家族ICEs保守功能模块部分相关基因(int、traI、traC、setR、attR)。受试霍乱弧菌菌株对六大类十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3.10%,其次是庆大霉素(2.38%);利福平、链霉素、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的中介耐药率为25.00%~1.19%;对四环素、氯霉素、甲氧胺苄嘧啶、复方新诺明均敏感。此外,30%的受试霍乱弧菌菌株对重金属铅、锌具有高度抗性,而对铬、镉、铜、镍、汞、钡敏感;PFGE分子分型可分为5种Not I-PFGE型13种亚型,相似性值为56%~100%。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致病性霍乱弧菌的进化起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耐药性以及整合子携带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0株分离自腹泻犬的大肠埃希菌进行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PCR检测菌株中是否携带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对携带有整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sul1、qac EΔ1基因以及可变区基因盒携带情况。【结果】30株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共产生18种耐药谱,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0.00%、83.33%、66.67%和63.33%;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低于14.00%;11株分离株含有Ⅰ型整合酶基因且均携带sul1和qacEΔ1基因,未检出Ⅱ型和Ⅲ型整合酶基因;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2株扩增出1 879 bp的耐药基因盒:dfrA12+orfF+aadA2。【结论】本次检测的腹泻犬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不同水平的耐药性;基因盒介导的耐药性与菌株的耐药表型存在部分相关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分布特点,分析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从河南等7省份不同猪场采集来的疑似猪链球菌患病猪的脑脊液、关节液、肝等部位分离、纯化疑似菌落,采用镜检、16S rRNA基因方法鉴定猪链球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分离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包括编码核糖体甲基化酶的erm基因ermA、ermB、ermC、ermTR和介导外排泵机制的mefA、mefE及msrD基因)分布情况。最终从573份病料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65株,分离率为28.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8.1%,对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耐药率分别达96.9%、95.1%、94.5%,有153株菌株对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ermTR、mefA、mefE、msrD检出率分别为5.4%、81.8%、13.3%、6.6%、11.5%、7.2%、5.4%,其中ermB检出率最高。除发现有93株菌株仅携带1个耐药基因外,分别有30、17、2、1个菌株分别携带2、3、4、6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检出耐药基因的菌株中有82.5%(118/143)的菌株仅携带erm基因,有13.9%(20/143)的菌株同时携带erm以及mef、msr基因,另有3%(5/143)的菌株仅携mef、msr基因。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中广泛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和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呈正相关。以ermB介导的核糖体23S rRNA甲基化耐药机制占主导地位,由mefA、mefE、msrD介导的外排泵机制亦存在于分离菌株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大熊猫源大肠埃希菌对新型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普多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从大熊猫体液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大肠埃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和普多沙星通过体外逐渐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诱导其成为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诱导耐药菌株的靶位基因gyrA和parC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排泵在体外耐药中的作用。【结果】采用体外浓度递增法可诱导大熊猫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环丙沙星最易产生耐药性,其次是麻保沙星,普多沙星相对较慢。普多沙星诱导的耐药菌首先在gyrA基因发生点突变,随着MIC的升高,靶基因突变位点也逐渐增多。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的4株耐药菌的gyrA基因出现Ala 119Glu突变,而该突变在普多沙星所诱导的突变体中未发现。acrB,emrE和mdfA 3种外排泵基因在所有诱导的耐药菌株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特别是在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普多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3种受试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均随MIC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普多沙星引起的大熊猫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主要由靶基因的点突变和外排泵基因的过量表达所导致。  相似文献   

5.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ERIC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7株黄白痢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为材料,通过Kirby-Bauer法检测细菌耐药表型并用PCR扩增Ⅰ型整合酶基因,进而对不同耐药谱菌株进行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基因分型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聚类.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47株大肠杆菌均呈多重耐药,共9种耐药表型;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检出率为95.7%(45/47);ERIC-PCR扩增出现稳定可重复的基因指纹图谱,耐9~13种药物菌株(85.1%,40/47)的ERIC指纹图谱分别显示出2种主要谱型,各代表1个猪场的菌株类型.聚类分析提示,相同耐药谱的来自同一猪场和不同猪场分离株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68.7%和53.5%,显著高于47株菌的平均相似率37.3%.说明菌株耐药性可能与特定的ERIC指纹图谱相关,ERIC指纹图谱分析可作为考察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特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及该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I、II和III型整合子及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菌株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04株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对氟苯尼考(FFC)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达82.7%;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复方磺胺嘧啶(SD)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93.3%~100.0%。在2013-2018年,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共有20种耐药谱,其中优势耐药谱为SD/SM2/SMM/SMD/SXT/RAD。PCR扩增结果表明,I型整合酶int1基因检出率为64.4%,sul1和qacEΔ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9%。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22.1%。在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中,有6株检出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种类包括blaCTX-M-2-aadA1和blaVIM-60-aadA1-aacA。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I和III型整合酶基因。int1和qacEΔ1基因在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int1阳性菌株对甲砜霉素(TAP)的耐药率显著大于int1阴性菌株,但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头孢拉定(RAD)的耐药表型与blaCTX-M-2和blaVIM-60基因、新霉素(NEO)的耐药表型与aadA1和aacA基因、磺胺类的耐药表型与sul1基因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最高,可考虑将该抗菌药物作为广西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治的备选药物。副溶血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基因盒与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但I型整合子的流行增加了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弧菌整合子—基因盒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致病和耐药机制,为林麝PA感染化脓性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将病原菌分离纯化后,依次进行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群体进化和物种分型分析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与PA相符,命名为FMDP001。药敏试验显示其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多粘菌素B和林可霉素耐药;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9.4×10~5 CFU/mL。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为6 955 100 bp,序列类型为ST1249,与B136-33株同源性最高,且两菌株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值达98.93%;全基因组中共有357个序列编码FMDP001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根据功能分为黏附、铁摄取、胞外毒性蛋白和调控系统;84个序列编码耐药基因,其中多药耐药外排泵为主要成分。【结论】从林麝化脓肺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性较强的PA,并获得ST1249型林麝源PA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显示该菌携带大量药物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哌拉西林等可作为该类型PA感染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方法]该研究从山东省鸡场分离沙门氏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其血清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沙门氏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并且采用PCR技术测定了Ⅰ型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本次分离得到311株沙门氏菌,包括印地安纳沙门氏菌(133株)和肠炎沙门氏菌(178株)2种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普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91.0%(283/311),99%的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PCR测定Ⅰ型整合子结果: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65.0%(202/311),其中多重耐药表型菌株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92.6%,20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6株的携带基因盒dfr17-aadA5。[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沙门氏菌中,并且与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牛乳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昌吉、伊犁、石河子3个地区奶牛养殖场乳腺炎奶样中共分离1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中mecA基因阳性的30株进行了8种不同抗菌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自同一地区牛乳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不同地区牛源MRSA对同一药物的耐药性也存在差别。3个地区分离的牛源MRSA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表现为耐药。此外还发现,伊犁地区的所有菌株均对四环素敏感。该调查显示,新疆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普遍存在,MRSA的分离率可达22.3%,且对当前常用的抗菌素呈现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0.
健康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纯萍  宁宜宝  宋立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578-2583
【目的】四环素作为人类和动物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其耐药性问题一直为全球所关注。健康动物体内的共生性大肠杆菌作为耐药指示菌和耐药基因的贮存库,了解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健康鸡、猪体内分离大肠杆菌,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并用PCR方法对耐药菌株中8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鸡、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总共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269株,其中86.2%的菌株对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健康猪体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健康鸡体内分离株(P0.05)。tet(A)、tet(B)和tet(M)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健康鸡、猪体内的共生大肠杆菌中,所携带比例分别为87.9%、28.4%和15.5%;所有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均携带tet(A)或tet(B)基因,其中25.0%和2.6%的耐药菌株分别携带有2种和3种耐药基因,tet(M)基因与tet(A)或tet(A)+tet(B)基因共存于对四环素耐药的大肠杆菌中;健康鸡、猪体内耐药性大肠杆菌在tet(A)+tet(M)基因携带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鸡、猪体内的大肠杆菌分离株普遍对四环素耐药,四环素耐药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主动外排作用为主,核糖体保护基因在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机制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5—2017年新疆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新疆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的相关数据,为多重耐药病源菌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检测了2015—2017年新疆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携带率。对经选择性培养基和特异性PCR鉴定的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通过琼脂稀释法进行环丙沙星等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同时采用PCR方法测定耐药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从不同动物中共分离获得16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宠物(犬和猫)、猪、羊、牛和鸡;药敏试验显示,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80.0%,未检出对阿米卡星和磷霉素耐药的耐药菌株。从不同动物源分离的162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159株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占98.1%;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均以CIP-AMP-TET-FFC-SMZ 5耐谱型为主。经耐药基因分析,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8%~97.4%,未检出blaSHV、qnrD、rmtB和mcr-1基因。综上,鼠伤寒沙门菌在新疆不同动物中流行率高,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菌株较多且耐药基因携带率高,部分不同动物源菌株间具有相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应加强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而控制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从陕西省部分规模化养鸡场的病、死鸡中经分离鉴定得到15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对4种四环素类药物的药敏性,PCR方法检测3种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的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对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以及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6%、77.2%、87.3%、50.6%,3重以上耐药菌株占78.5%。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的检出率分别为81.4%、20.7%,未检测到tetC基因。结果表明,鸡源致病性E.coli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具有耐药性,且以多重耐药为主;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与其耐药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从湘西黄牛主产区花垣县和凤凰县6个不同规模的湘西黄牛养殖场采集黄牛肛门拭子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引物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5类共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利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16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7类共22种耐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源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乌鲁木齐市某宠物医院分离鉴定的154株宠物源葡萄球菌进行临床常用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并用PCR方法检测葡萄球菌9种耐药基因:喹诺酮类(norA)、大环内酯-林可胺类(ermB)、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mecA、femA)和氟苯尼考类(cfr、fexA和fexB)。耐药性检查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在50%以上,宠物源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集中在4~5类,且耐药谱型多样化。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exA(31.2%)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ermB(26.7%),未检出cfr、fexB和tetA基因。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源葡萄球菌普遍存在耐药和多重耐药情况,其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检出率最高,揭示宠物源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及基因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耐药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血清型、耐药状况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从规模化鸭场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利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试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析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核心基因组遗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168株,血清1、2、3、5、6、7、8、10型均有流行,血清1型的菌株高达54.17%(91/168),其次为2型,占27.97%(47/168)。48株代表性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盐酸环丙沙星表现高度耐药,耐药率均超过80%;对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低于30%。受试菌株对5~12种药物耐药,共有44种耐药谱型。成功获得46株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共检出6种耐药基因,其中,耐药基因erm(F)和tet(X)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3.91%(34/46)和82.60%(38/46),同时携带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95.65%(44...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隐性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采集内蒙古不同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隐性乳房炎乳样,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测试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较敏感。对其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药物为:青霉素G、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阿莫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其敏感性达到90%~100%。该菌株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达77.27%。PCR扩增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K、tetL,结果显示22株无乳链球菌均含有tetM基因,其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其中7株同时含有tetK基因,tetO、tetL基因未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体内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主动外排机制在携QnrS菌株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荧光测定法检测盐酸环丙沙星在QnrS阳性株体内浓度的变化及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菌体内药物蓄积的影响。【结果】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均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其中以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降低最为明显。加入能量抑制剂后,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上升程度明显高于敏感株,但均达不到标准株体内药物浓度水平。【结论】主动外排泵的激活,使受试菌体内盐酸环丙沙星减少并低于有效浓度,从而影响QnrS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the most common etiological pathogen of bovine mastitis. The resistant strains make the disease difficult to c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genetic nature of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S. aureus cultured from bovine mastitis in Northwest China in 2014. A total of 44 S. aureus were isolated fo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related gene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as determined by disc diffus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istance genes were detected by PCR. Phenotype indicated that S. aureus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penicillin(84.09%), erythromycin(20.45%), tetracycline(15.91%), gentamicin(9.09%), tobramycin(6.82%), kanamycin(6.82%) and methicillin(2.27%). 9.09% of the S. aureus isolates were classified as multidrug resistant. In addition, genotype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rifampicin(100%, rpo B), penicillin(95.45%, bla Z), tetracycline(22.73%, tet K, tet M,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erythromycin(22.73%, erm B or erm C), gentamicin/tobramycin/kanamycin(2.27%, aac A-aph D), methicillin(2.27%, mec A) and vancomycin(2.27%, van A). Resistance to tetracycline was attributed to the genes tet K and tet M(r=0.558, P 0.001). This study noted high-level geno- and phenotypi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S. aureus isolates from bovine mastitis cases in Nor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