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日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地区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主要分布区,其GIAHS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为东亚地区的农业遗产大国,日本各级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经营模式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在农业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发展进程、遗产保护措施和遗产地产业发展措施3大方面总结了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并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遗产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产核心区一个客栈经营者的访谈,分析乡村旅游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碰撞和冲突,并从遗产整体保护与有序开发、梯田旅游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升级等角度讨论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孙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0-10493,10602
解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专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系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指出其核心思想是"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机制、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探索方面。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方式,分析了其不同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形式的特点,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其重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中梯田类遗产保护和管理难度尤其大。在对我国六个梯田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梳理了其现状和基本情况,针对各遗产地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自觉保护、合力保护的内生动力,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琪  陈柳  冯威 《吉林农业》2014,(8):93-95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农业遗产相关概念界定、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具体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程度,并通过前人的研究,得出该采取何种方式促进保护共同体的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一、会议概况为促进中日韩三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相关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分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地区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推动遗产地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韩国乡村遗产协会(KRHA)、韩国忠清南道锦山郡政府主办,中国农学会农业遗产分会(AHSB-CAASS)、联合国大学(UNU)、日本GIAHS网络协办的"第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遗产地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机制。当前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全国范围内农业文化遗产底数不清、保护制度与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遗产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的遗产地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制定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方案,尽快完成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二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三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四是分类分阶段开展遗产地保护政策制定与项目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动态并提供经验借鉴,在回顾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内涵进行了梳理。国外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以实证研究为主,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内涵、价值和可持续管理等问题;国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研究内容聚焦在概念界定、特征、价值、类型划分以及保护与合理开发模式等,研究视角日趋多元,研究方法从定性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存在理论尚未成熟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尚未构建、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福鼎白茶及茶文化系统作为地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拥有原生古茶树、白茶传统生产技艺、独特的储藏保存方法、丰富的茶文化民俗等文化遗产核心内容,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本文通过对福鼎白茶遗产资源内容的梳理,对遗产自然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结合福鼎社会经济发展定位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有利于促进该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有利于通过遗产保护开发带动当地茶业转型升级和茶业一二三产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静冈茶文化生态式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在地方旅游开发下的生态应用及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生态等突出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十分必要。以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茶道、茶艺、旅游开发等,并以此为鉴,分析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及利用现状,寻找适用于中国茶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开发的方法,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琼 《北京农业》2016,(4):178-18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联合国FAO于2002年发起的,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地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态系统、历史文化及农耕技艺。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在保护遗产地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其经济效益,吸引劳动力、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到遗产地建设中来,实现其自身发展。基于此,试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政府保护GIAHS的原理,并根据国际上现行保护GIAHS的措施,对我国GIAHS保护和发展提出国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7日,农业部在江苏泰兴举办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活动。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出席发布活动并讲话。孙中华指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发掘和保护对于传承农耕文明,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遗产所在地省级农业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文化遗产加强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技艺历史悠久,不同类别茶叶(绿茶、红茶、黑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类型多样;目前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茶文化遗产比重较大,其中作为技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制茶技艺已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对茶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表现为茶叶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文化价值包括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制茶技艺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为制茶技艺遗产传承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恩施玉露,为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授“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称号。该文介绍我国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恩施玉露的主要地理标志特征,探讨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建议:(1)充分利用农业品牌类遗产“恩施玉露”;(2)保护其农业物种类遗产;(3)挖掘侗乡农业民俗类遗产;(4)申报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文献类等农业文化遗产;(6)建立生态博物馆,“活态”保护恩施玉露文化遗产;(7)开发恩施玉露茶文化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农业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但农业遗产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关于农业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尚存在争议,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本文对农业遗产的表述进行了辨析,并从“遗产”角度、“工业遗产”类比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遗产的内涵,以期为农业遗产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东增城市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强区域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日益紧迫。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等途径对增城市农业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增城市农业遗产资源丰富,并具有挂绿荔枝、丝苗米、派潭凉粉草、何仙姑诞、麻车舞火狗、做会等一大批具有"垄断性"的遗产。针对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提高认识,全面整理,加强农业遗产保护制度建设;开展重要遗产系统化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乃至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农业遗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元素。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兴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作为京津冀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北京极少保存下来的皇家贡果产地之一,是典型的永定河流域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农耕民俗文化,具有农业文化遗产开发的独特优势。该区域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皇家贡品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文化旅游业,提升区域形象和文化品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影响,而在遗产开发过程中须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应积极申报"永定河下游皇家贡果文化系统",建设"中国农业文化博览园",打造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保护好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