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茎尖和试管苗培养的方法,以黄秋葵生长点为材料,进行了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芽的生根和试管苗的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ZT0.2mg·L-1+NAA0.3mg·L-1是生长点伸长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6-BA0.7mg·L-1+AgNO30.8mg·L-1+NAA0.1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ABT0.6mg·L-1+蔗糖10g·L-1+IAA0.4mg·L-1是分化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4.7%;定植成活率为97.4%;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杂种黄秋葵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花芽和冠芽切段为外植体的菠萝离体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花芽和冠芽的切段为外植体对食用菠萝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以MS+NAA 0.5 mg·L-1+BA 5.0mg·L-1为诱导培养基,以MS+BA 3.0 mg·L-1+NAA 0.1 mg·L-1+活性炭1.0%为增殖、生根培养基,可获得较好增殖、生根壮苗效果,同时以椰糠:砂=1:1为基质,移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矮秆一串红的离体快繁技术 .结果表明 :附加 1.5 mg· L-1BA和0 .1mg· L-1NAA的 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 ,诱导率达 90 %以上 ;附加 2 .0 mg· L-1BA和 0 .1mg·L-1NAA的 MS固体培养基为适宜的芽苗继代增殖培养基 ;在附加 1.5 mg· L-1NAA的 1/ 2 MS生根培养基上 ,芽苗 7d后即可生根 .幼苗移栽成活率在 85 %以上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1/2MS和WPM)和不同浓度的NAA和BA组合对三倍体毛白杨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BA0.3mg·L-1+NAA0.05mg·L-1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芽分化率达86.4%,平均芽数达4.4;1/2MS+NAA0.05mg·L-1为适宜的壮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4.1%,平均根数为3.1,平均根长为3.5cm,试管苗平均高度达7.4cm;在移栽过程中发现,带愈伤组织的试管苗成活率高于不带愈伤组织的试管苗,达97.0%.  相似文献   

5.
用洋甘菊种子获得无菌苗,接种在MS培养基上发芽形成植株.然后,将生长整齐一致的茎段接入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MS的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mg·L-1+IBA0.06mg·L-1.洋甘菊易生根,MS培养基中加入0.1~1.5mg·L-1NAA和0.1~1.5mg·L-1IBA都可以诱导出大量的根,生根率可达100%,组培苗移栽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6.
神灯白掌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在不同激素成份及浓度水平下 ,诱导神灯白掌茎尖 ,进行组培试验 .研究表明 :适合茎尖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MS+ 6 - BA1 .5~ 3 .0 mg·L-1+ NAA0 .5~ 1 .0 mg·L-1,诱导率为 90 % ;适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 MS+ 6 - BA 0 .5~ 2 .5mg· L-1+ NAA 0 .5~1 .5mg· L-1,芽年增殖系数达 4.2 1 2 ,适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 1 /2 MS+ NAA 1 .0 mg· L-1或 1 /2 MS+ IBA1 .0 mg· L-1,生根率可达 90 %以上 .选择继代一级芽苗直接移植于基质中 ,进行瓶外发根培养 ,成活率可达 85%以上 ,是加快工厂化育苗速度及降低组培苗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芦荟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库拉索芦荟 (CURACAOALOE)茎尖和茎段作外植体材料 ,在MS培养基附加BA 2mg·L +NAA 0 2mg·L- 1 ,取得很好的分化和增殖效果。月繁殖系数在 8 0以上 ;生根培养采用 1 / 2MS附加IBA 2mg·L- 1 + 0 3g·L- 1 活性炭 ,平均生根数在 8以上 ,经炼苗移栽到珍珠岩苗床 ,成活率达 88 3%。  相似文献   

8.
高精油互叶白千层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精油含量的互叶白千层优良单株(H21、H35、H38)为试验材料,通过茎段离体培养,开展不同单株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3个单株在诱导培养基MS+1.0mg·L-16-BA+0.05mg·L-1NAA上均取得较高的诱导率,但单株间诱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H21、H35、H38在最佳增殖培养基(B1+1.5mg·L-16-BA+0.01mg·L-1NAA)上增殖培养40d,其增殖倍率分别为4.1、5.3、5.6,有效芽苗率高达90%以上;H21、H35、H38在培养基1/2B1+0.5mg·L-1ABT+0.5mg·L-1NAA诱导生根,生根率分别为65%、96%、9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1ABT+0.5mg·L-1NAA;以纯黄心土为移栽基质,炼苗30d,3个无性系平均移栽成活率高达84.8%。  相似文献   

9.
新疆皮亚曼石榴微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新疆南疆的珍稀果树皮亚曼石榴的叶片为试材 ,成功地进行了微繁殖。经试验研究 ,皮亚曼石榴增殖培养所用的基本培养基改良White较MS ,B5为好 ;最适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hite +BA1 .5mg·L- 1 +IBA0 .1mg·L- 1 +GA30 .8mg·L- 1 ;壮苗培养基为改良White +BA0 .2mg·L- 1 +PG1 50mg·L- 1 ;生根培养基 :1 / 2MS+BA1 .5mg·L- 1 +AC1 50mg·L- 1 +PG1 50mg·L- 1 。生根处理中初期暗环境培养对受试品种生根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受试品种试管苗的移栽驯化 ,采用三步法移栽 ,首先采用闭瓶强光炼苗、开瓶强光炼苗 ,并移入温室中上覆开孔塑料薄膜的小拱棚中带电加温线的珍珠岩苗床上培养苗 ;其次再移入温室营养袋中培养 ;最后移栽入田间苗圃中。在移栽中逐渐降低湿度 ,适应外界环境条件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蓬累悬钩子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野生资源和实现人工栽培,以蓬累悬钩子的冬眠芽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冬眠芽伸长生长、分化,伸长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IAA0.1mg·L-1+GA30.5mg·L-1+6-BA0.5mg·L-1是冬眠芽伸长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mg·L-1+ZT1.2mg·L-1是伸长生长芽的茎段分化不定芽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NAA0.1mg·L-1+IAA0.2~0.4mg·L-1是伸长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1.6%,定植成活率为98.2%。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蓬累悬钩子的生物学性状,翌年开花结果。建立起蓬累悬钩子试管苗的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藤本月季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藤本月季"莫扎特"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在4-10月进行了试管苗移栽基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05 mg/L,腋芽萌发率达220%,平均芽高为2.6 cm;增殖培养基以MS+KT0.5 mg/L+NAA0.5 mg/L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4.2,且芽生长健壮;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1 mg/L,生根率可达95%,且根粗壮发达.在移栽试验中,最佳的移栽基质为蛭石,且每年适宜在5、6月和9月进行试管苗移栽,其移栽成活率高达90%~95%.  相似文献   

12.
以中华秋海棠为研究材料,配置22种培养基,分别进行了诱导不定芽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以MS基本培养基外加lAA 0.01 mg/L和6-BA 0. 5mg/L最为适宜;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外加6-BA 0. 2mg/L和l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 /2MS外加NAA0.2 mg/L。中华秋海棠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的处理上表现好,诱导率为28-72%。增殖率为216-352%。增殖后的大苗分割后放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15-20天生根后即可出瓶移栽炼苗。  相似文献   

13.
对日本红枫茎段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灭菌、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红枫外植体经1.0%次氯酸钠灭菌4 min后,成活率达到最高,为78.9%;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宜日本红枫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在MS培养基中附加0.005 mg·L~(-1)TDZ时,可获得最佳的增殖效果,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5g·L~(-1),生根率可达97.8%。幼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西葫芦DH12-11409双单倍体植株自交后代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外植体类型和苗龄对诱导西葫芦不定芽再生以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取5d龄西葫芦双单倍体黄绿色子叶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在MS+30g/L Suc+8g/L Agar+2.0mg/L 6-BA+0.1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90.0%,分化系数为8.5;生根培养基则以MS培养基中添加0.05或0.1mg/L NAA为宜;5~6片真叶再生植株经驯化移栽成活率高达90.0%,为再生植株驯化移栽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赵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44-1344,1346
采用不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葡萄水仙鳞片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鳞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1.5 mg/L+NAA 0.2~0.4 mg/L;不定芽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3 mg/L;蛭石是葡萄水仙试管苗最佳的驯化移栽基质,在该基质中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紫叶酢浆草地下鳞茎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3个技术环节的激素配比以及生 根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初代培养激素配比以6-BA0.5mg/L NAA0.5 mg/L 2,4-D0.1 mg/L为宜,诱导率达83%,增殖系数为2.6;在继代培养中,以6-BA0.5 mg/L NAA0.1 m/L 为宜,增殖系数达3以上;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激素以NAA0.1 mg/L为宜,可使生根率达 92%;生根苗移栽基质为蛭石与细沙按1:1时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7.
大花卷丹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花卷丹为试材,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研究大花卷丹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鳞片组培快繁的最佳取材部位是中层鳞片。大花卷丹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3mg/L+6-BA 1.5mg/L,其分化率可达7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2mg/L+6-BA 2.0mg/L,增殖系数达到4.9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2mg/L,生根率达到96.7%,平均每苗根数可达8.8条。移栽前期最佳的基质配比为河沙∶草炭土=1∶1,成活率达到76.0%。  相似文献   

18.
毛叶枣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毛叶枣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 .证明 3、4月是 1年内采集外植体的最佳时期 ,在此阶段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 ,有效萌芽率最高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合毛叶枣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 ,分别为 :启动培养基MS +6 BA 0 8mg L +IBA 0 4mg L ;增殖培养基MS +6 BA 1 2mg L +IBA 0 5mg L ;生根培养基 1 2MS +IBA 3 0mg L .并阐明了继代次数与增殖系数和生根率的关系 ,提出毛叶枣继代次数以 8代左右为宜 ,8代之后应进行生根培养 .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台湾山苏蕨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探讨适宜台湾山苏蕨离体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材料,建立无菌培养体系,筛选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孢子囊是最佳外植体,在MS及1/2 MS诱导培养基中诱导率高达464%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3 mg/L+NAA 0.1 mg/L或MS+KT 0.9 mg/L+NAA 0.1 mg/L,增殖率可达4.3以上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或ABT 0.5 mg/L),生根率可达95%以上。生根试管苗在纯黄心土与细沙(8∶2)和黄心土与泥炭土(8∶2)2种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当年生台湾过山香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89.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DCR+6-BA 0.8 mg/L+NAA 0.1 mg/L,增殖率达5.24倍,继代周期为35 d,不定芽生长状况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ABT 1生根粉0.4 mg/L,生根率达95.26%;以泥炭土:黄心土:珍珠岩:钙镁磷肥(3.0:2.0:1.0:0.2),移栽成活率达93.7%,且7 d缓苗,茎秆木质化迅速,茎《浓绿,长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