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超甜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5个超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5~27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指标均值在不同品种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授粉后最佳品质期及最佳品质期时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比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各品种最佳品质期时籽粒含水率多为68%~74%,且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籽粒含水率68%~74%可作为鲜穗适期采收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灌浆结实期籽粒的超微结构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为不同类型玉米的加工利用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超甜2000、糯玉米京科糯2000及普通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及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授粉后10d时,超甜2000、京科糯2000和郑单958的淀粉粒均呈圆球状,随着灌浆进程,京科糯2000淀粉粒被挤压成多面体状和椭圆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多,超甜2000淀粉粒为圆球状,表面光滑,郑单958淀粉粒为多面体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少。授粉后10~20d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增加最快。淀粉粒的排列紧密程度表现为超甜2000郑单958京科糯2000,超甜2000胚乳细胞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郑单958和京科糯2000丰富,且其淀粉粒与基质蛋白的结合更紧密。灌浆结实期,3种类型玉米籽粒淀粉的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授粉后10~20d增长速率最快,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期内,甜玉米淀粉含量始终低于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结论】在灌浆结实期,超甜2000、京科糯2000和普通玉米郑单958淀粉粒的外形、数目及与基质蛋白和可溶性糖结合的紧密程度均存在差异,且随授粉后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淀粉上升的趋势与可溶性糖下降的趋势相吻合,结合籽粒超微结构观察,可初步鉴别玉米品质的优劣及鲜食玉米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发育与品质动态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糯玉米品种和1个甜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种籽粒发育和品质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糯玉米品种的籽粒鲜质量、灌浆速率、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而鲜穗长、鲜穗粗、籽粒含水量、淀粉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且同期含量非常接近。以授粉后24 d为节点,前期糯玉米籽粒鲜质量、淀粉含量增加速度快,灌浆速率高,后期增加速度慢。甜糯玉米同一时期的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糯玉米,淀粉含量低于糯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与糯玉米相近。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9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以授粉后不同时间采收果穗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对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采用显微测微法进行测量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籽粒的3个面的果皮厚度在授粉后灌浆期间均出现相对独立的变化趋势,同时不同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8~22 d出现了最大值,结合两者分析,春季播种的不同熟期超甜玉米适宜采摘期不同,早熟的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18天左右,中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0天左右,迟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2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及采收后立刻检测、放置24 h检测3个糯玉米品种的水分、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品质,并结合口感品尝打分比较。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鲜食口感的关键品质因子;在糯玉米授粉后20~32 d不同采收期籽粒水分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可溶性糖随采收期推后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脂肪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授粉后24 d之前是逐渐增加,24 d以后缓慢降低;鲜食糯玉米品质受多个综合因素影响,各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对鲜食糯玉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申科糯601’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采收研究不同采收期糯玉米苞叶和籽粒水分含量、籽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玉米采后失重与色度变化,旨在为糯玉米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随采收期推迟,水分、可溶性蛋白与抗坏血酸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感官评价与蒸煮品质评价评分先升后降,在授粉后的第22—24天达到峰值;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授粉后22—24 d,玉米感官品质与蒸煮品质最佳,此时水分含量为67.39%—68.47%,可溶性糖鲜重含量为14.96—18.97 mg∕g,可溶性蛋白鲜重含量为1.85—1.91 mg∕g,抗坏血酸鲜重含量为0.16—0.18 mg∕g,淀粉鲜重含量为116.58—139.75 mg∕g,采后失重率最低,此时为该品种糯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气象条件对武汉市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春季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播期推移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播期处理各生育阶段的气象要素敏感性,通过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鲜食甜玉米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春季鲜食甜玉米生育期在100 d左右,全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甜玉米产量与平均气温、有效积温、降水量和日照均有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主要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鲜食糯玉米不同品种授粉后籽粒品质主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试图阐明糯玉米籽粒品质主要成分授粉后的变化动态。【方法】以1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品尝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外观品质、糯性和柔嫩性。灌浆各时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粗淀粉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符合Richards方程,y=K/(1+Ae-Bx)1/N,粗淀粉积累起始增长势高、活跃增长期长、快增期灌浆速率高有利于籽粒粗淀粉积累。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以吐丝后4~12 d较快,12~20 d渐慢,20~24 d又变快,24 d后又转慢,到成熟期降至最低值。蛋白质含量与授粉后天数的变化符合方程Y=a×ebx,b绝对值小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结论】授粉后糯玉米不同品种籽粒品质主要成分分别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方程参数值不同体现了籽粒品质成分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甜、糯玉米鲜食期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通过对2个普甜玉米、2个加强甜玉米、2个糯玉米灌浆期子粒含水率、含糖量、呼吸强度、风味食味的测定,探讨鲜食甜、糯玉米的适采期和采后保鲜技术。结果表明:普甜、加强甜玉米适采期为授粉后24~27天,糯玉米为授粉后23~25天。收获后贮存期间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贮存温度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04**;与呼吸强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42*。贮存温度与呼吸强度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963**。常温下呼吸强度最大,达到76.7CO2mg/kg(鲜重)·h,是-30℃冷冻贮存的12倍。生产上可以通过控制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降低呼吸强度和糖分分解速率,保证鲜玉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粒重不同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积累动态差异及生理机制,为不同用途大豆的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百粒重分别为7.13、20.21和30.54 g左右的小粒大豆、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为材料,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光合速率,分析3种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重、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浓度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结果】 小粒大豆叶片光合高峰持续期短,且高峰期比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提前10 d。鼓粒前期(0~20 d)小粒大豆籽粒所积累干物质达到最终干物质重的82%,而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分别为49%和66%;整个鼓粒期,大粒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大豆和小粒大豆,普通大豆籽粒中蛋白质浓度显著低于小粒大豆和大粒大豆;籽粒发育前期,小粒大豆和大粒大豆的脂肪积累速率明显高于普通大豆。鼓粒前期,3种大豆籽粒干物质重与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后期呈显著负相关;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脂肪浓度与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大粒大豆脂肪浓度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小粒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浓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粒重不同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鼓粒前期是小粒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速期和关键期,对籽粒的物质积累至关重要,而鼓粒后期对普通大豆和大粒大豆的物质积累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SC124、KU50、C4和SC8四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以及四种激素间平衡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四种激素的含量在不同木薯品种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干旱至第10天时,ABA含量在苗期木薯叶片内增加,在根系内含量也增加(KU50除外);IAA在叶片中含量下降,根系内含量因品种不同,变化趋势相差明显,其中SC124和KU50中IAA含量显著下降,而在SC8和C4中含量上升;GA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GA含量在C4和KU50中略有下降而在SC124和SC8中上升;ZR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中ZR含量在C4中上升,SC8中下降,而在KU50和SC124中无明显变化。IAA/ABA,ZR/ABA在根系中比值下降,SC124降幅最大,SC8降幅最小,KU50、C4降幅居中,说明IAA/ABA,ZR/ABA与木薯的抗旱能力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结果解释了苗期木薯根系和叶片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为筛选不同木薯抗旱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冷、暖型小麦幼苗期的抗锈性,以及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与抗病性的关系。【方法】以典型的冷型小麦品种陕229、小偃6号和暖型小麦品种NR9405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抗锈性指标,利用分光光度法和电导仪法测定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结果】所有供试小麦品种在人工接种条锈菌CY29后均表现为感病(反应型3~4),但冷型小麦的抗锈性较暖型小麦强,表现为病害潜育期较长、花斑数较少、产孢期较短、产孢量较少。冷型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较缓慢,细胞膜相对透性较低,细胞膜伤害率低。【结论】不同温度型小麦幼苗期抗条锈性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测定拔节期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光谱、叶绿素含量、覆盖度、苗高和叶宽,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春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阳坡和双面坡地春小麦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均呈正相关,水浇地和阴坡地在723 nm以前相关系数为负,723 nm以后为正。各地类春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各高光谱变量的相关性均较好,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无论在可见光还是近红外波段,水浇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均与倒数之对数lg(1/R)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最大值可达0.98;阴坡地则与一阶微分的相关性最好,最大为0.94;而与阳坡和双面坡地相关性最好的高光谱指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在 各个波段,倒数之对数模型lg(1/R)、一阶微分模型(p′)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N)分别是估测水浇地、阴坡地、阳坡和双面坡地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模型。虽然各模型R2均超过0.90,精确度均大于0.91,但阴坡地、阳坡和双面坡地的模型精确度和准确度略低于水浇地。以上模型的建立可为今后估测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对香石竹切花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采收期分为4个阶段,对不同时期采收的香石竹进行切花寿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收期为第三阶段(外围花瓣2~3片向外倾斜与水平轴成80°角)的切花寿命最长为12.8 d,而且与其它阶段采收的比较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径一直持续增加,到了第3.5 d时,才有下降趋势.而其它阶段采收的花朵花径到了第2.1 d有所下降,而第四阶段采收的花径到第2.1 d时已有萎蔫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5.
几个引进甘蔗新品系的生长前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当家品种T22为对照,对桂糖00-107、桂糖99-181、柳城03-182、桂糖00-122、园林8号、园林9号、台95-2817等7个甘蔗新品系进行前期生长比较试验。综合出苗率、分蘖率、株高、枯心苗率和日均生长速率等各项农艺指标,在生长前期表现优于对照T22的品系有柳城03-182、桂糖00-122和园林8号,与T22相当的品系有园林9号和台95-2817,其余品系生长前期表现略次于照种T22。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崔利国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227-232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准确界定我国农业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科学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首先对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先后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当期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进行了界定,最后提出了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区域协调和布局、促进产学研结合等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大丽花品种盛花期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内外12个优良大丽花品种为试材,研究其盛花期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大丽花品种盛花期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斯温顿叶片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天数的增加均呈双峰曲线。象牙塔、霍莉、塞尔维亚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双峰曲线。亮剑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北极星叶绿素a和b均呈单峰曲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双峰曲线,其它品种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不同大丽花品种叶绿素a/b随天数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甘蔗伸长盛期的株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个甘蔗基因型伸长盛期的株型性状表现以及它们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长是造成叶片披垂的主导因子,选择叶片宽大、平展、不披垂,比叶重、松散度、分蘖性适中的基因型,对后期产量、品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宁夏马铃薯主产区关键生育期气象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宁夏西吉县马铃薯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西吉县马铃薯各个发育期的平均积温,结合气象资料反演出宁夏其他马铃薯主产区历年马铃薯发育进程。依据这些发育期,利用世界农粮组织推荐的适宜度计算公式,计算马铃薯关键发育期平均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以这些适宜度为自变量,历年收歉年为个案标记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马铃薯关键发育期温度、降水、日照气象适宜度阈值,利用木桶原理得出马铃薯关键发育期综合适宜度阈值。结果显示,宁夏马铃薯主产区在播种-出苗期间,歉年、平年、丰年的综合适宜度分别为0.44、0.53、0.74;在花序形成-开花期间,歉年、平年、丰年的综合适宜度分别为0.33、0.56、0.86。用历史资料通过回代检验,准确率在65.6%~91.6%之间,可应用于马铃薯生长期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气流平移步进式烤房,研究了延长变黄时间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时间15 h的处理,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增幅最大,并且与常规烘烤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延长变黄时间18 h的处理,烤烟的类胡萝卜素类、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及其他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延长变黄时间12 h的处理提高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变黄期延长变黄时间,能够提高烤烟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积累量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并改善烤烟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