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超高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文献为基础,就超高压处理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报道超高压灭菌技术的基本原理之上,对温度、压力、pH值、食品成分和水分活度等因素对超高压杀菌的效果以及超高压对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遗传物质等造成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列举了实例,展望了超高压在食品灭菌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的酶是导致食品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超高压技术在食品中应用的文献为基础,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对酶的影响,以及超高压钝酶的机制、影响超高压灭酶效果的因素、超高压对品质酶的影响及钝酶动力学研究进行较详尽的阐述。展望了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超高压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原理,其中包括超高压对酶的灭活及激活影响和超高压杀菌的机理。论述了超高压加工食品能激活或灭活食品中食品品质酶,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色泽、香味,保持原有的生鲜风味和营养成分。分析了食品加工领域里超高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对食品中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的酶类是导致食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近几年有关超高压技术在食品中应用的文献为基础,对超高压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报道超高压钝化酶类物质的基本原理之上,对影响超高压灭酶效果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时间、加压方式和介质环境等以及超高压对食品中主要酶类物质和酶反应动力学产生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列举了丰富的实例,展望了超高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对食品中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中的酶类是导致食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近几年有关超高压技术在食品中应用的文献为基础,对超高压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报道超高压钝化酶类物质的基本原理之上,对影响超高压灭酶效果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时间、加压方式和介质环境等以及超高压对食品中主要酶类物质和酶反应动力学产生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列举了丰富的实例,展望了超高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腌制类食品的超高压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腌制是我国早期保存食品的一种方法,具有杀菌、防腐和改善风味的作用。但传统腌制存在速度慢、容易导致微生物感染等局限性。故加快腌制速度,防止微生物感染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超高压腌制技术在杀菌、改善口感、加快腌制时间方面的作用;考察了影响超高压腌制技术的几个重要因素,如腌制时间、超高压压强和腌制温度;同时探讨了超高压腌制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展望了超高压腌制技术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处理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压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非热处理果蔬加工技术之一,从超高压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超高压处理对果蔬中主要微生物、酶活性、色泽、质地、风味和营养活性等的影响,阐述了超高压处理果蔬产品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超高压处理的食品在较好地保持了其原有的天然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前提下,有效地延长了保质期,该技术将从果蔬加工延伸到更加广泛的食品加工,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是指利用100兆帕以上压力,在常温或较低的温度下,使食品中的酶、蛋白质、核糖核酸和淀粉等生物大分子改变活性、变性或糊化,同时杀死微生物以灭菌保鲜,而食品的天然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受或很少受影响,低能耗、高效率、无毒素产生的一种加工方法.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是当前备受各国重视、广泛研究的一项食品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应用超高压技术能使水果中酶的活性降低、杀灭微生物、保留水果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等.该文综述了超高压加工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以及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处理对牛肉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超高压处理对鲜、熟牛肉的感观特性、保藏性和残存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鲜牛肉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可明显延长牛肉的保藏期,但无法完全杀灭牛肉中的微生物;牛肉中残存的微生物主要是革兰氏阳性杆菌,说明牛肉中的某些革兰氏阳性杆菌对超高压具有较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并证明了分块算子矩阵的谱的一些性质,其中表示Hilbert空间中稠定闭线性算子,是自伴算子。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了农民工“二重收入”所反映的本质,揭示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和制约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工资收入远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他们把农业收入作为生活保障底线。从而提出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系统论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动态性原则,以科尔沁沙地为例分析说明了沙漠化系统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沙漠化系统是自然因子系统、人类活动因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因子系统共同作用产生的。在沙漠化系统中脆弱的自然条件是沙漠化的基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沙漠化的扰动因子,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沙漠化的驱动力,这些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沙漠化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的非良性循环,从而导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和风沙危害。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并借鉴中国华西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主体入手,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改变农民精神贫困、依赖懒惰的思想状态,激发、点燃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王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33-5836
通过对有关圆明园濂溪乐处景区现有档案资料的多方查找和研究,对该景区的建筑以及山水地形作了全面的图纸复原工作。结合前人所作过的一系列详实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再加上清代保存下来的工程踏勘平面图,即"地盘画样",此次复原工作更准确地再现了濂溪乐处景区的建筑山水布局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桃树栽培模式——草地桃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三李四梨五年,这是传统果业生产中大冠稀植传统模式下的一种技术写照,一般桃树丰产期都得5-6年或更长,这对于当前农民致富的迫切愿望来说,传统模式是难以实现短、平、快脱贫效果的。再加上变化莫测的市场与人们对果品高品质的要求,桃农们急盼一种投产丰产期早,品种能随市场转的新型栽培模式的出现。源于美国的草地桃园就能实现这一切要求,它可以使桃树栽培做到当年栽当年或次年就丰产,而且能实现品种的快速更新,能够生产出糖度更高色泽更艳的优质果品,能够使果园管理变得更简易、劳动力成本更低,这就是桃的新型栽培模式———草地桃园。  相似文献   

17.
从《白孔雀》的环境景物描写、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结论 :劳伦斯的《白孔雀》受到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转基因棉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宏  高国庆  刘标  崔中利  曹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59-20561,20599
[目的]研究转基因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方法]采用直接法提取转基因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进行部分酶切,回收2.0~4.0 kb大小的片段插入到pUC19/BamHI脱磷载体上,转化到DH5α高效感受态细胞,构建宏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10个克隆序列测序,并通过NCBI预测可能存在的开放式阅读框和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该文库的外源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2.4 kb,90%以上克隆都含有插入片段,10个序列中存在着多种功能的开放式阅读框,包括一些水解酶、脱氢酶、脂解酶、修饰酶、抗生素及与电子传递链相关的酶类。[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转基因棉大面积野外种植以后的生态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茶树大树移植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提高茶树大树移植成活率.[方法]通过在不同季节移植、采用预先断根处理、带土球移植、覆盖遮阳网、碱性水改良等试验研究,探讨茶树大树移植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晚冬移植、预先断根处理后再移植、带大土球保护根群、采用遮光率80%的遮阳网遮阴防护、施用硫磺有机酸性肥料来保持土壤的酸性环境,可提高茶树大树移植成活率.[结论]移植成活率与不同季节和不同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近20 a来财政支农资金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对农业增长及农民增收的作用.认为非生产性支出增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在保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性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