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品梗丝中不同长度梗丝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差异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长度梗丝中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中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叶的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线性升高趋势,挥发性致香物质及两类挥发性化学物质总量呈逐渐升高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关键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烤烟品种成熟过程中木质素及保水性变化,为揭示烤烟品种特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秦烟96、K326和中烟100中部烟叶为材料,测定了打顶后不同成熟时间烟叶的木质素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香豆酸3-羟化酶(C3H)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以及烟叶的保水力和相对含水量变化。【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打顶后成熟过程中保水力及相对含水量各时期均表现为K326最高,秦烟96次之,中烟100最低;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打顶后成熟过程中的木质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基本表现为K326含量最高,秦烟96次之,中烟100最低;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打顶后成熟过程中的PAL活性呈先缓慢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4H、4CL和CAD活性呈先降低后缓慢升高而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C3H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烟叶木质素含量与保水力和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AL、C4H和CA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CL和C3H活性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较高的PAL和CAD活性是木质素含量增加的酶学基础,烟叶木质素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衡量烤烟品种烟叶保水能力强弱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打叶复烤后不同尺寸片烟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卷烟工业配方模块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5个浓香型烤烟模块打叶后片烟为研究对象,从常规化学成分、糖类物质、多酚类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打叶后大片烟(直径(D)25.40 mm)、中片烟(12.70D≤25.40 mm)、小片烟(6.35D≤12.70 mm)、碎片烟(2.36D≤6.35 mm)、碎末烟(D≤2.36 mm)以及混合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结果】(1)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氮碱比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随着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升高。(2)葡萄糖、果糖、糖类物质总量和蔗糖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前三者随着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升高。(3)绿原酸含量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差异,芸香苷、莨菪亭和多酚类物质总量在不同尺寸片烟间无显著性差异,绿原酸含量随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升高。(4)苹果酸、2,4-庚二烯酸、柠檬酸、油酸和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不同尺寸片烟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苹果酸、柠檬酸和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随着片烟尺寸的增大而减少。(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片烟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碎末烟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低,内在化学品质较差。(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尺寸片烟分为3类:混合片烟和小片烟聚为一类,大片烟和中片烟聚为一类,碎片烟和碎末烟聚为一类。【结论】打叶后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片烟和中片烟具有较好的品质,可以作为中高档卷烟产品的原料;碎末烟的烟叶质量特性相对较差,可作为烟草薄片;聚类分析聚为一类的烟叶,质量特征具有相似性,可解决部分原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蒸汽爆破条件对烟梗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烟梗在卷烟生产中的可用性。【方法】以制丝线上膨胀前烟梗(汽梗)为研究对象,设定维压压力为0.8,1.0和1.2 MPa,保持时间为30,60,和90 s,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试验设计进行蒸汽爆破处理,测定蒸汽爆破处理(T1~T9)后烟梗的常规化学成分、总细胞壁物质、致香物质含量,检测烟梗色度和膨胀度,分析不同汽爆条件对烟梗色度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经蒸汽爆破处理后,烟梗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而烟碱含量增加,其中T5、T6处理烟梗的糖碱比和两糖比接近于优质烤烟质量,氮碱比相对较低,含氮化合物转化及化学协调性较好,其果胶质含量较汽梗分别降低7.71%和14.59%,半纤维素含量较汽梗分别降低23.95%和18.46%,总细胞壁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相对较低。与汽梗相比,蒸汽爆破后烟梗的亮度(L)、黄度(b)明显降低,红度(a)和色差值(ΔE)均显著增加,饱和度(C)总体降低,其中T1、T3、T4、T5、T7处理烟梗色度同烟叶较为接近;蒸汽爆破后烟梗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显著降低,而美拉德反应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和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明显升高,其中T5处理烟梗致香物质总量最高,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物的产生,烟梗膨胀度较高(达到153.02%),膨胀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蒸汽爆破维压压力和维压持续时间与烟梗主要内在品质具有显著相关性,色度与部分化学品质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蒸汽爆破维压压力为1.0 MPa,维压时间为60 s时,烟梗膨胀度达到153.02%,汽爆后烟梗的色度和内在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豫中地区烤烟品种NC297与豫烟5号在物理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上对施氮量的响应,为豫中地区浓香型烤烟品种施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NC297、豫烟5号2个烤烟品种为材料,设置施氮量梯度(0,22.5,45,67.5和90kg/hm2)试验,分析2个品种在物理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上对施氮量的响应趋势,提出2个品种的最优施氮水平。【结果】在施氮量0~90kg/hm2时,叶长、叶宽、叶面积、单叶质量、叶质重与施氮量呈线性相关;叶片厚度、含梗率与施氮量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厚度先升高后降低,含梗率先降低后升高。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与施氮量的关系均为二次曲线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逐渐上升,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NC297、豫烟5号获得最大产值时的施氮量分别为42.92和44.34kg/hm2;均价最高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7.81和29.43kg/hm2;上等烟比例达到最大值时的施氮量分别为40.62和37.91kg/hm2。NC297、豫烟5号均以施氮量22.5和45kg/hm2处理化学成分最为协调,致香物质含量以施氮量45kg/hm2处理最高。【结论】NC297、豫烟5号的最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7.81~42.92,29.43~44.34kg/hm2。2个品种均属于低氮高效品种,可在豫中地区推广种植,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会理烟区海拔高度与烤烟质量、风格特征和代谢物的关系。【方法】在会理烟区海拔1550~2300 m范围内,以云烟87为研究材料,研究会理烟区不同海拔高度对烤烟的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较高海拔更有利于烤烟总糖、还原糖和石油醚提取物的积累,而烟碱和总氮则与之相反,糖碱比与海拔极显著相关,呈强正相关;随着海拔升高,烤烟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增多、杂气增加、清甜香型风格更典型,但劲头有所降低;通过OPLS-DA模型共筛选出2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低海拔地区烤烟的烟碱和与其关系密切的烟酸、麦斯明表达量较高,中海拔地区烤烟的壬酸、己酸等有机酸类物质含量最丰富,高海拔地区烤烟的苯甲醇、苯乙醇、麦芽醇等醇类物质和新植二烯、二氢大马酮、大马酮、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脂等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相对含量最高;差异代谢物被注释到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萜类和聚酮化合物代谢等6条B级代谢通路,其中,海拔高度的变化对烟叶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最显著。【结论】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醇类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升高是高海拔地区烤烟感官质量改善、风格特征更彰显的重要原因,因此...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中上部叶片结构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组织结构的生长发育特点,明确光照强度对烤烟叶片物理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设计了4种不同光照强度,对4个不同时期的烤烟中部和上部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了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结果】随着光照强度减弱,烤烟中部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烤烟上部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在圆顶期和成熟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中上部叶的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及叶面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含梗率、拉力值和平衡含水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烤烟种植合理区划和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原味型斗烟原料烤烟、白肋烟、百里科、东方烟草、拉塔基亚、黑板烟的特性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为原味型斗烟的配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6种斗烟原料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6种斗烟原料及其按1∶1组成的7种配方斗烟(烤烟(对照)、烤烟/白肋烟、烤烟/东方烟草、烤烟/拉塔基亚、烤烟/百里科、烤烟/黑板烟、烤烟/东方烟草/拉塔基亚)进行感官特性分析,研究原料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种斗烟原料中烤烟的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高、氮碱比低;白肋烟总糖、还原糖含量低,烟碱含量高;拉塔基亚总氮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东方烟草(土耳其AG级)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高;黑板烟烟碱含量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低。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白肋烟具有坚果香味,可使配方劲道力量、层次变化和室韵嗅香得分升高;东方烟草香气芳香,可使配方层次变化得分升高;百里科刺激性稍大,可使配方劲道力量、层次变化和室韵嗅香得分升高;黑板烟具有焦糖风味,可使配方层次变化得分升高;拉塔基亚具有焚香风味,可使配方室韵嗅香得分升高,但会降低层次变化得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与劲道力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碱比与劲道力量呈显著负相关;钾含量与层次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与层次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与室韵嗅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白肋烟、百里科的烟碱含量高、氮碱比低,可使配方劲道力量变强;黑板烟、白肋烟的加入可丰富配方的层次变化;烤烟、东方烟草的总糖、还原糖、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相对较高,要设计室韵嗅香较浓的配方应减少这2种原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品种烟叶的霉烂特性,为优质烟叶生产、防止烘烤期间烟叶霉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116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烘烤中烟叶水分含量(自由水和束缚水)、主脉硬度、淀粉、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品种烟叶霉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呈S型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烟叶水分含量、主脉硬度及化学成分含量各指标在烘烤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且各指标变化幅度也存在一定差异;K326具有较高的霉烂率和病情指数;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与烟叶自由水含量、主脉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叶自由水含量、主脉硬度、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可作为研究烟叶霉烂的有效参数,对研究防治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烤烟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烟叶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探索烟叶分切加工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烤烟原料的分切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浓香型初烤烟叶为材料,从叶尖到叶基分切成10段(HN-1~HN-10),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研究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基于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不同区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烟叶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平均为12.43 mg/g,变幅为9.01~20.56 mg/g,各组分平均含量表现为:亚麻酸(5.59 mg/g)棕榈酸(2.83 mg/g)亚油酸(2.04 mg/g)油酸(1.02 mg/g)硬脂酸(0.89 mg/g)十五酸(0.06 mg/g)。棕榈酸、亚油酸以及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不同区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区位(HN-1→HN-1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从叶尖到叶基,亚油酸和亚麻酸呈逐渐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棕榈酸和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基于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不同区位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区位聚为3段,第1段叶尖部(HN-1~HN-5)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83 mg/g,第2段叶中部(HN-6~HN-8)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30 mg/g,第3段叶基部(HN-9~HN-10)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1.61 mg/g。【结论】不同区位的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从叶尖到叶基呈规律性变化;烟叶HN-2~HN-5区位工业可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素对烟叶主脉特征、烘烤特性的影响及烟叶主脉特征与烘烤特性的关系,为优化在合理施氮范围内烟叶的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试验材料,设75 kg/ha(低氮)、105 kg/ha(正常)和135 kg/ha(高氮)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脉硬度、木质素含量和水分变化,烟叶叶片水分、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统计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低氮< 正常< 高氮。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少,其中在定色期(48~96 h)失水速率为0.07%/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大,主脉硬度较小且变化缓慢,木质素含量较低;正常施氮量的烟叶主脉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22%/h,束缚书/自由水比值、硬度和木质素含量均居中;高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多,其中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35%/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小,主脉硬度较大且变化速率较快,木质素含量较高。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多,其中变黄期(0~48 h)失水速率为0.20%/h,叶绿素降解量为89.47%,降解速率为1.24%/h,表明易烤性较好,PPO活性较高,表明耐烤性较差,烤后烟叶杂色烟比例达12.47%;正常施氮量的烟叶叶片水分散失量居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13%/h,叶绿素降解量为87.35%,降解速率为1.21%/h,表明易烤性中等,PPO活性居中,表明耐烤性中等,烤后烟叶上等烟率达31.27%;高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少,其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08%/h,叶绿素降解量为85.64%,降解速率为1.19%/h,表明易烤性较差,PPO活性较低,表明耐烤性较好,烤后烟叶青烟比例达14.5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氮烟叶主脉硬度与叶片PPO活性呈显著相关外(P< 0.05),其他各施氮量烟叶主脉指标与叶片烘烤特性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 0.01)。【结论】氮素对烟叶质地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105 kg/ha的烟株,其烟叶主脉发育及保水力均较好,在烘烤过程中主脉调节叶片水分散失效果较好,使烟叶变黄和失水较协调且耐烤,可为适宜施氮范围内不同施氮量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腐殖酸有机肥和芽孢杆菌对提升烤烟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陕南烟区土壤改良的有效途径。【方法】以K326为材料在陕西汉中烟区展开大田裂区试验,研究増施不同量腐殖酸有机肥和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烟叶钾营养、烤后化学成分和产质量的差异。【结果】増施不同量腐殖酸有机肥和芽孢杆菌生物菌肥较常规施肥方式均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降低烤烟烟碱和淀粉含量,提高其总氮、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协调烤后化学成分;且中上等烟比例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结论】常规施肥配施900 kg/hm~2腐殖酸有机肥和6 kg/hm~2芽孢杆菌菌肥的综合效果最好,适宜陕西汉中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清香型不同生态区烟叶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变化,制定烟叶采收成熟度标准,分别测定清香型5个亚区相同品种(K326)、相同栽培技术、相同部位、相同叶位的不同成熟度档次烟叶的颜色、腺毛数量、茎叶角度、初烤烟叶关键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的表观颜色、主脉颜色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呈深绿色向黄绿色变化趋势;随成熟度的提升,烟叶颜色变浅。不同成熟度烟叶腺毛密度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而增大,随烟株部位的升高而增大;高海拔有利于烟叶腺毛密度的增加。不同成熟度烟叶的茎叶角度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或成熟度的提升而增大;适熟烟叶的茎叶角度在40°~50°之间。不同成熟度初烤烟叶淀粉、蛋白质、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烟叶的关键化学成分含量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随烟叶成熟度提升呈减少趋势。石油醚提取物和初烤烟叶评吸质量,随生态区海拔的升高,呈抛物线变化。清香型不同生态区烟叶在成熟过程中的性状具有明显的变化或区别,应该抓住这些特征或变化节点,保证烟叶适熟采收,彰显清香型烟叶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打叶后片烟的分类复烤、醇化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水平、均质化水平和纯净化水平。【方法】以2018年云南石林红大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稳定生产的条件下,对各级打叶风分单元(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测定其常规化学成分、多酚类化合物和致香成分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打叶单元及风分口片烟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变化趋势;一级打叶单元片烟的总氮、莨菪亭及醛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二级打叶单元片烟的糖类、总植物碱、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三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醇类、酮类和酯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四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钾、氯及酸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2)三类化学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的片烟样品可以聚成三大类,分别为一级和二级打叶单元、三级打叶单元以及四级打叶单元。【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的片烟内在化学品质存在明显的分类现象,可以为分类复烤和差异性醇化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物质对烤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中确定合理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烟株打顶后喷施不同外源物质(植物生长活性剂1~7号,即处理T1-T7)对烤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打顶后喷施外源物质,烤烟上部叶的含梗率、单位面积质量及叶片厚度(T3除外)降低,单叶质量变化不大,但烟丝填充值均有所提高,而平衡含水率的变化比较复杂;烟碱及氯含量降低,钾含量有所提高,总糖、还原糖及总氮含量变化不同;新植二烯占香气物质总量的比例较大,不太利于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的形成(除T4外),但较有利于非质体色素香气物质的产生(除T5外);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升高,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及美拉德反应产物变化趋势不同。【结论】综合比较认为,植物生长活性剂3号对烟叶品质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不同烤烟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特征,筛选适宜豫中烟区种植的优质烤烟品种,为品种区域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烟1号、鲁烟1号、豫烟13号和中烟100为材料,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烤烟品种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特征。【结果】不同烤烟品种的干物质及养分吸收规律存在差异。豫烟13号、中烟100和鲁烟1号的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均早于川烟1号,干物质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均短于川烟1号。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豫烟13号最高,川烟1号次之,鲁烟1号最低。整个生育期烤烟对养分的积累量依次为氮>钾>磷。成熟期除氮素积累量最低外,磷、钾素积累量均以豫烟13号最高,分别为1.04 g/m2和7.74 g/m2。豫烟13号、鲁烟1号和川烟1号的氮、磷、钾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早于干物质,中烟100的氮、磷、钾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稍晚于干物质。【结论】养分吸收是烟株干物质积累的前提;豫烟13号和中烟100对干物质及养分的吸收积累能力强,川烟1号长势及对养分的吸收较弱,在生产中可对不同烤烟品种进行差异化施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烤烟打叶工序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差异及分类,为打叶后不同品质片烟的差异化复烤及醇化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均质化和纯净化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云南昆明云烟87 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生产稳定的条件下,对各风分口(四级打叶单元共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制成粉末后利用色差计测定其CIE-L~*a~*b~*色空间值(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总色差值ΔE)。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风分口片烟色度值的差异,并基于标准化的色度值矩阵,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11个打叶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分类。【结果】(1)同一等级初烤烟叶在打叶过程中,从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在第1级和第2级打叶单元,随着风分口级数的增加,片烟的L~*值逐渐降低,a~*、b~*及ΔE值逐渐升高;在第3级和第4级打叶单元,随着风分口级数的增加,L*值总体呈升高的趋势,a*、b*及ΔE值总体呈降低的趋势。(3)基于片烟色度值的变化,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将11个打叶风分口按顺序划分为4段,段间的片烟色度值总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口的片烟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工艺改造,将各段片烟分别存贮并进行差异化复烤和调配利用,对调控烟叶品质、控制卷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苹果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烘烤前、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54℃)及烘烤结束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并对总有机酸、苹果酸含量与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的MDH、PEPC和SDH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烘烤过程中,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48℃达到最大值;PEPC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8℃之后SDH活性持续下降,54℃降至最低;烘烤过程中,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54℃时达到最大值。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的苹果酸和总有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分别在54,48和42℃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烤烟M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云烟87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云烟87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烤烟间苹果酸含量差异较大。SDH对苹果酸积累的作用大于MDH和PEPC,相对较高的MDH和PEPC活性与相对较低的SDH活性均能够促进苹果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苹果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为进一步探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烘烤前、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54 ℃)及烘烤结束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并对总有机酸、苹果酸含量与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的MDH、PEPC和SDH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烘烤过程中,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48 ℃达到最大值;PEPC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8 ℃之后SDH活性持续下降,54 ℃降至最低;烘烤过程中,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54 ℃时达到最大值。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的苹果酸和总有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分别在54,48和42 ℃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烤烟M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云烟87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云烟87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烤烟间苹果酸含量差异较大。SDH对苹果酸积累的作用大于MDH和PEPC,相对较高的MDH和PEPC活性与相对较低的SDH活性均能够促进苹果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云南烤烟种植分布广泛,纬度和海拔的分布可能导致烟叶品质的差异,为了探讨烤烟随纬度、海拔的梯度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调查对比云南北纬23°~27°、海拔1200~2200 m烤烟种植区域内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分析烟叶化学成分与纬度、海拔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纬度变化差异显著,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纬度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北纬25°~26°的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其余纬度带;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与纬度和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主要受土壤环境与施氮量影响;烟叶钾和氯含量随海拔变化差异显著,随海拔升高烟叶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烟叶氯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综合研究表明,云南烟区北纬25°~26°,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高,总氮和烟碱含量低,钾和氯含量中等,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