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贮存时间六堡茶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贮存时间六堡茶品质的变化,以2010、2007和2004年生产的六堡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六堡茶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理化成分分析可知,六堡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咖啡碱和茶褐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茶红素含量呈减少趋势;茶黄素含量则变化不明显。通过对样品香气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类和杂氧化合物为主;2007和2004年六堡茶则以醇类、酯类和碳氢类物质为主。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六堡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较明显的有α-法尼烯、水杨酸甲酯、乙酸苯甲酯等,其中上升最显著的是α-法尼烯;而α-萜品醇、1,2,3-三甲氧基苯、茴香脑等挥发性成分下降显著。因此,可以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条途径对六堡茶贮存时间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存环境对六堡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六堡茶分别置于广西桂林和广西梧州2种环境下贮存,研究不同贮存环境对茶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梧州贮存六堡茶与桂林贮存六堡茶的感官品质相比较,外形颜色较深,茶汤色更浓,茶汤滋味更浓醇,叶底颜色较深。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两者的咖啡碱含量差异不大,桂林贮存六堡茶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于梧州贮存六堡茶,而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较低。由此表明,贮存条件可显著影响六堡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德昂族酸茶储藏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为其加工与储藏工艺的改进和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储藏2年、储藏4年、储藏5年、储藏7年和储藏8年德昂族酸茶的德昂族酸茶样品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德昂族酸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呈下降趋势,水分含量与儿茶素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中,除儿茶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外,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储藏时间德昂族酸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1.14%~29.61%、2.46%~2.69%、3.11%~3.28%、42.28%~46.24%、3.59%~5.30%和7.37%~8.37%;没食子酸(GA)、EGC、EC、EGCG、ECG、+C和儿茶素总量分别为0.66%~1.32%、2.58%~4.93%、4.03%~7.08%、3.19%~7.41%、1.86%~3.41%、1.86%~2.52%和15.06%~22.47%,感官评价综合得为87.20~90.25分,依次为储藏2年>储藏8年>储藏5年>储藏7年>储藏4年。【结论】在自然仓储过程中德昂族酸茶的理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适当延长储藏时间,有利于提升其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摘期对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信阳毛尖茶不同采摘期鲜叶样品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和成品茶感官审评,分析了不同采摘期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含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期信阳毛尖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审评存在差异,即随着采摘时间的推迟,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含量表现第二批﹥第一批﹥第三批,儿茶素含量表现第一批﹥第三批﹥第二批;信阳毛尖茶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和综合品质呈逐渐下降趋势;三个批次采摘的信阳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3.02%~45.53%、16.24%~18.78%、3.87%~4.32%,均在名优绿茶规定的范围内,氨基酸的含量范围在2.20%~3.45%之间,这一范围与名优绿茶的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5.
不同工艺六堡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工艺六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差别显著,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氨基酸含量、茶多酚总量、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均比现代工艺六堡茶高;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咖啡碱、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共检出4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共有成分,其中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芳樟醇、β-紫罗酮、苯甲醛、3,5-辛二烯-2-酮、十四酸等;现代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紫罗酮、3,5-辛二烯-2-酮、水杨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相似文献   

6.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光润—黑褐—灰褐色转变,茶叶条索逐渐松散;茶叶汤色呈橙黄—橙红—红—红浓的变化趋势;茶叶最初的栗香消退,逐渐呈现陈香、参香;茶叶滋味最初的苦涩味消退,由浓厚转变为浓醇;叶底颜色由嫩绿—红褐—棕褐转变。9年陈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化学成分比1年陈的水浸出物降低16.2%,茶多酚含量降低34.1%,咖啡碱含量增加10.5%,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74.1%,茶氨酸含量降低98.9%,茶红素含量降低17.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248.2%,茶黄素变化不大。3年陈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组成种类比1年陈明显下降,从56种下降到45种。1年陈、9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化合物为主,3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碳氢化合物为主,6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酮类、碳氢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选用凌云白毫茶品种鲜叶加工的红茶、绿茶为原料(绿茶1号、绿茶2号、红茶1号、红茶2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不同的"渥堆"时间、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黑茶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分析,研究"渥堆"过程的"渥堆"叶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情况及对六堡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红茶为原料加工黑茶,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黑茶品质要求,且减少了杀青工序、缩短了黑茶加工的渥堆时间及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提高黑茶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外形、年份六堡茶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外形、年份的六堡茶进行产品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跟踪监测,以期为六堡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六堡茶随陈化年份的推移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及茶红素等物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褐素随着陈化年份的递增得到积累,呈上升趋势;咖啡碱在陈化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变化不大;品质综合得分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外形、年份对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变化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影响(p0.01),外形对茶色素含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年份对茶黄素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茶红素、茶褐素及最终综合品质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传统干燥方式和热风干燥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干燥样具有“槟榔香”香韵,滋味浓醇回甘;热风干燥样香气纯正陈香显露,滋味醇厚.通过理化成分分析可知,相比于传统干燥方式,热风干燥样中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较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可知,在两种六堡茶样中香气种类均以碳氢化合物、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8种,均为共有香气成分,但各成分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与热风干燥样相比较,传统干燥样中β-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9种化合物相对含量高,α-萜品醇、苯甲醛、藏红花醛等10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不同干燥方式制成的六堡茶品质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丰富了六堡茶种类,适应市场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历年来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相比无性系缺陷大.采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做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这几个新品种进行人工后发酵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适制六堡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发酵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蒸双压、冷发酵2种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六堡茶,考察其对六堡成品茶品质及内含物质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感官和理化成分都表现出不同的产品特点,双蒸双压处理的六堡茶发酵程度、物质转化程度均低于冷发酵处理。[结论]研究可为丰富六堡茶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料级别和储藏时间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不同原料级别、不同贮藏时间的9个普洱茶样品,分别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对色度值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贮藏时间与普洱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成负相关,与没食子酸等含量成正相关,对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原料等级与氨基酸含量、干茶红度、茶汤亮度和红度、叶底亮度以及茶叶品质成正相关,且原料等级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大于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选取了自然存放条件下,相同存放地,不同存放时间的9个普洱茶茶样,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呈减少趋势;普洱生茶咖啡碱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普洱熟茶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变化随普洱茶年份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通过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对普洱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腊肉炒豇豆和笋子烧牛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及微生物指标筛选出最优辐照剂量,并以25℃储藏0、2、4周为采样条件,分析辐照对2种方便食品在贮藏0、2、4周时感官品质、粗脂肪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及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期中,2种食品的菌落总数和霉菌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始终低于检测限;2种食品的TBA值总体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储藏4周时TBA值明显低于CK及储藏0周样品组(P0.05);辐照后腊肉炒豇豆粗脂肪含量升高,笋子烧牛肉粗脂肪含量降低且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整个储藏期中,2种食品的感官品质均无明显变化,感官接受度较高。因此,5.00 kGy的辐照剂量适用于这2种方便食品的辐照保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工艺共4种不同加工工艺试制茶叶,分析比较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及儿茶素等生化品质成分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结果】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物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4.98%,咖啡碱含量2.43%~3.36%,氨基酸总量2.19%~5.35%,可溶性总糖在4.50%~6.58%,酚氨比6.54~14.64。各主要品质成分大致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的趋势,感官审评得分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工艺制作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较协调地保留了生化品质成分;绿茶创新工艺制作的茶样茶香气最好,且各品质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仅次于绿茶工艺。【结论】蟠龙镇古茶树主要适制绿茶,初步确定绿茶工艺为古茶树的最佳加工工艺;绿茶创新工艺也适合蟠龙镇古茶树的加工。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广西六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特点是“红、浓、陈、醇”,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由此形成了六堡茶特有的的品质风格。六堡茶加工品质的高低与茶树品种的内含生物化学成分及适制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六堡茶品质及加工工艺特点,阐述了适制六堡茶的主要品种特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六堡茶的陈化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六堡茶半成品散茶进行充氧辐照快速陈化处理,并测定处理样及对照样(不充氧气而充空气)茶叶中水浸出物、水分、粗纤维和茶多酚的含量。[结果]充氧量为100%、辐照剂量为12kGy时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样高7.25%),粗纤维含量最低(比对照样低37.06%),水分含量(6.52%)和茶多酚含量(9.25%)较理想;适当充氧辐照可提高六堡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降低其水分、茶多酚和粗纤维含量,有效改善其品质,使茶叶达到成品《DB45/T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结论]充氧量为100%、辐照剂量为12kGy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六堡茶的陈化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铜仁市夏秋绿茶品质,提高夏秋茶原料利用率,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从铜仁市主栽茶树品种中筛选出香山早1号、浙农113及中茶108,通过分析其农艺性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进行夏秋茶适制性研究。结果表明:中茶108、浙农113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农艺性状优于福鼎大白茶;中茶108及浙农113制作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以《贵州绿茶第2部分:卷曲形茶》(DB52/T 442.2—2017)为品质判定依据,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在内含成分上,3个供试品种加工的夏秋绿茶生化成分指标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尤其是中茶108,加工得到的夏秋绿茶均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酚氨比、低儿茶素的生化特性,且配比适当。综合分析,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达到一级及以上优质绿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