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工艺六堡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工艺六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差别显著,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氨基酸含量、茶多酚总量、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均比现代工艺六堡茶高;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咖啡碱、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共检出4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共有成分,其中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芳樟醇、β-紫罗酮、苯甲醛、3,5-辛二烯-2-酮、十四酸等;现代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紫罗酮、3,5-辛二烯-2-酮、水杨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存环境对六堡茶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六堡茶分别置于广西桂林和广西梧州2种环境下贮存,研究不同贮存环境对茶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梧州贮存六堡茶与桂林贮存六堡茶的感官品质相比较,外形颜色较深,茶汤色更浓,茶汤滋味更浓醇,叶底颜色较深。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两者的咖啡碱含量差异不大,桂林贮存六堡茶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于梧州贮存六堡茶,而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较低。由此表明,贮存条件可显著影响六堡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3.
储藏陈化过程中,六堡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及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及口感。为研究六堡茶储藏时间与品质的关系,以2012、2009和2006年生产的六堡茶为材料,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六堡茶的品质及口感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六堡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茶多酚和灰分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成上升趋势。因此,可以通过这两种途径对六堡茶贮存时间进行初步判定,为科学评判六堡茶的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传统干燥方式和热风干燥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干燥样具有“槟榔香”香韵,滋味浓醇回甘;热风干燥样香气纯正陈香显露,滋味醇厚.通过理化成分分析可知,相比于传统干燥方式,热风干燥样中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较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可知,在两种六堡茶样中香气种类均以碳氢化合物、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8种,均为共有香气成分,但各成分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与热风干燥样相比较,传统干燥样中β-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9种化合物相对含量高,α-萜品醇、苯甲醛、藏红花醛等10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不同干燥方式制成的六堡茶品质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丰富了六堡茶种类,适应市场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2012年及1984年3个不同年份生产的安化茯砖茶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茯砖茶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GC-MS测定,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对不同年份安化茯砖茶的典型香气成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个不同年份的茯砖茶共有44个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醇类7个、醛类10个、酮类7个、酸1个、酯类4个、烷烃11个及其他类4个,主要以醇类、醛类、酮类和烷烃类为主;不同年份的茯砖茶香气物质差异较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醇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烷烃类和醛类物质含量呈降低趋势;有典型木香的1984年产茯砖茶,其醇类物质明显高于其他年份茶,尤其是α-雪松醇、α-萜品醇,以及烷烃类的α-雪松烯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份茶。  相似文献   

6.
富士苹果浓红色芽变品种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果实常规品质测定与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长富2号富士苹果及其浓红色芽变品系美乐的果实常规品质和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美乐是以酯类香气成分为主的酯香型苹果品种;与长富2号相比,美乐平均单果重高出13.6 g,果实片状着色,苹果摘袋后,上色期平均为4.5天;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明显,美乐果实中检测出香气物质45种,香气成分总量为118.044μg/g,香气物质种类较长富2号少6种,但总含量高出7.485μg/g;美乐中含量最高的香气物质为α-法尼烯,含量为21.012μg/g,占香气总量的17.80%,而在长富2号中,α-法尼烯含量仅为11.519μg/g,是含量变化最大的香气成分;α-法尼烯含量的增加有可能会影响美乐品种贮藏期对果实虎皮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寻了茶鲜叶水洗工艺对干茶感官品质、内合成分以及清洗水样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和浑浊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水洗对干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不过在茶鲜叶水洗过程中,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2%,咖啡碱、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变化不明显,而氨基酸含量基本没变化;未洗鲜叶与水洗流程的清洗、甩干、热风除水前3个阶段的鲜叶香气组分相对含量无明显的差异,鲜叶水洗后摊放阶段的苯甲醛、香叶醇、L-柠檬烯、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壬醛、水杨酸甲酯、反-2-癸烯醛、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α-法尼烯、δ-杜松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顺-3-己烯醇、苯乙醇、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则有所下降.清洗后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物含量上升了21.6%,浑浊度是对照的11.5倍.  相似文献   

8.
米仓山茶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特色产品,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十大名茶之一。为解决米仓山茶干茶色泽较黄泛灰、欠绿润,香气欠高,滋味欠鲜等问题,比较了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的感官品质和香气组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外形更扁直绿润、栗香更浓郁、滋味更浓醇,具有更佳的感官品质;米仓山茶样中均检出香气成分50种,其中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中醇类、烯类和酮类香气组分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传统工艺,且具有花香、果香的香气成分含量均高于传统工艺。可见,新工艺改善了米仓山茶的茶叶品质,所制绿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顶空(ITEX)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提取50批六堡茶样品(分为槟榔香组和非槟榔香组)中的挥发性物质。用NIST2014谱库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判定,利用MPP软件对2组六堡茶进行差异化分析,得到40种槟榔香成分。通过分析各成分特点,结合出现频率、相对含量及是否为共有组分等,初步确定槟榔香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α-雪松醇、β-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酸甲酯、α-雪松烯、萘和甲氧基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宜昌市主要红茶产区4个红茶茶样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106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香气化合物63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了宜昌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类、醛类、酮类为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9%、16.38%、13.49%、5.61%、4.47%。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氧化物、苯乙醇、苯甲醇、β-荜澄茄烯、顺-茉莉酮、苯甲醛、β-紫罗酮、香叶酸、己酸叶醇酯、橙花叔醇这12种成分的含量达到了64.82%,是宜昌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了宜昌红茶的花果甜香特征性香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摊青6h、10h、14h和18h后加工的茶样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摊青茶样中共鉴定出110种成分,其中有壬醛、罗汉柏烯、己酸-4-己烯酯、己酸酐、甜瓜醛、二丁基羟基甲苯、顺-茉莉酮,2,3-二氢-1,1,3-三甲基-3-苯基-1H-茆、3-(2、环戊烯基)-2、甲基、1,1-二苯基-1-丙烯、苯乙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4-联苯基-4-甲基-2(E)-戊烯和吲哚等13种相同成分;摊青14h后加工的茶样中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为59种,芳香物质萜烯类、醇类、9类、醛类、酯类总数和相对含量最多,分别为38种和66.11%,绿茶香气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授粉品种授粉后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以不同果树的花粉对富士授粉后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授粉后富士果实风味成分及含量的研究,结合相关果实品质指标,综合分析出适宜富士苹果的授粉品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分析了不同授粉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7个授粉品种对富士苹果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果实共检测出46种香气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分属于酯类、醇类、醛类,其中,以酯类含量最多。实生海棠品种与栽培品种相比,其香气物质酯类含量相差不大,但醇类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品种。综合分析来看,17个品种对富士授粉后果实挥发性成分不同,其主要香气物质由2-甲基-1-丁醇乙酸酯、己酸己酯、α-法尼烯、2-甲基丁醇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等组成,其中酯类物质对这些授粉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和抑制α-淀粉酶、脂肪酶效应的影响,选取自然贮存1~5a的同系列茯砖茶为材料,分别进行内含成分测定、感官审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茯砖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的含量随之减少,茶多糖、茶褐素的含量随之增加,经过4a陈化的茯砖茶感官品质最佳。茯砖茶浸提液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而减弱,对脂肪酶的抑制能力则随之增强。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与抑制α淀粉酶活性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7、0.980),茶褐素、茶多糖的含量与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r=0.998、0.939)。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花香和清香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及与品种的相关性,以福云品系730408,鸠坑品系730206和香菇寮品系XGL16-12为材料,分别采制了其花香和清香茶样,测定香气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同一茶树品种采制的绿茶呈现清香和花香两种不同香气类型时的香气特征及其与品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香型绿茶茶样的酯类物质含量高,而醇类物质和烯烃类物质含量低,清香型绿茶茶样的醇类物质和烯烃类物质含量高,酯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清香型和花香型茶样中存在显著差异的香气物质有顺-己酸-3-己烯酯、β-紫罗酮、苯甲醛、萘、3,5-辛二烯-2-酮、α-雪松烯、吲哚和茉莉内酯共8种成分。同一品种采制的不同香型茶样香气组分和相对含量相差较远,不同品种采制的相同香型的茶样,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比较相近,聚类分析没有按照茶树品种来源聚类,而是按照感官审评的香气香型聚类。  相似文献   

16.
云大淡绿红碎茶香气化合物组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云大淡绿红碎茶香气化合物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大淡绿红碎茶的香气化学物有醇、醛、酮、酯、内酯及未知物等6类40种,在已鉴定的35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香气总物质的72.31%,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反)-2-乙烯醛、水杨酸甲酯、正己醛、苯甲醇、正壬醇、橙花叔醇、2-苯乙醇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成分,与云南大叶相比,香气特征总趋势相似,但对红茶花香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含量较高,比例协调,香气指数差异大,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检测福州茉莉红茶香气成分,研究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品质的相关性。以福州市茶王赛茉莉红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茉莉红茶香气组分,通过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香气成分组成,利用MPP和SPSS软件分析茉莉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福州茉莉红茶中共鉴定出36种香气物质,包括6种醇类、7种酯类、3种含N化合物、15种萜烯类化合物和5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13.51%~22.94%)、苯甲醇(7.25%~19.22%)、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12.34%~22.49%)、乙酸卞酯(12.54%~19.64%)、α-法呢烯(8.66%~15.61%)和氨茴酸甲酯(7.21%~9.89%)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与前3个主成分呈较大相关(载荷量0.6或-0.6)的香气成分分别有27、7和3种,筛选出茉莉红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δ-杜松烯、α-法呢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和氨茴酸甲酯,其中前5种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的品质成正相关,后4种香气与茉莉红茶的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茶树品种三花1951制作白茶,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以及气味活度值(OAV),对比自然萎凋,系统研究发光二极管(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对白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蓝光、红光萎凋均可显著提高三花1951白茶的香气得分,且3种光质间差异显著(P<0.05),黄光组香气得分最高,蓝光次之。4个处理的样品中共检测出69种香气成分,其中各处理共有成分56种,主要是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以及酯类化合物。黄光组白茶香气类型为花香,香气物质数量和含量均为最高,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醇、香叶醇、异香叶醇、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罗勒烯、长叶烯和柠檬烯等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蓝光组和红光组的白茶香气呈现清香,与自然萎凋相比,其香气总量均有提高。共检测到14种OAV>1的关键香气物质,其中β-紫罗酮OAV最大,芳樟醇OAV次之,故所有茶样均具有清香或花香香气,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综合认为,黄光萎凋对三花1951白茶的香气提高最有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速溶茶等茶饮料的兴起,茶香气回收技术也成为现阶段研究的一个热点。香气的富集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冷凝回流的方式富集其中的香气成分,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技术对所富集的香气成分进行解析。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NaCl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在响应面试验数据中筛选出31种被检出率大于50%的香气化合物,并获得普洱茶冷凝回流茶香水最优前处理条件。使用最优萃取条件检测普洱茶茶叶和从茶叶中提取出的冷凝回流茶香水,结果显示提取出的茶香水中挥发性化合物比茶叶原料多52种,且其主要香气物质与茶叶基本一致,含量最高的物质均为甲氧基苯类,在茶香水中以花香和果香为主的酮类物质与其他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9.01倍,使回收的普洱茶香水具有陈香、药香、木香、花香、果香等特征香气。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普洱茶冷凝回流茶香水的萃取条件、茶叶香气富集技术以及普洱茶冷凝回流茶香水的香气成分,为普洱茶香气回收应用以及后期普洱茶香气释放规律及香气释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提供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宜的摊凉时间和提香温度,为茶叶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采用理化成分测定法、感官审评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了不同提香处理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珠形茶茶样含水量、茶多酚含量、香气和滋味呈显著差异,个别处理茶样的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摊凉8h提香,茶样(P2)的香气和滋味得分最高,分别为93分和91.5分;分离鉴定出6种醛类、13种酮类、11种烷烃类、13种烯烃类、15种酯类、4种酸类、12种醇类、2种酚类、5种奈类、2种苯类和10种杂环类及其他,共计93种化合物。摊凉8h再提香,温度控制在110~120℃,有利于形成贵州珠形茶滋味醇正、栗香较显和香气持久的独特品质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