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是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导致陕西岚皋县魔芋(Amorphophallus)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陕西省岚皋县魔芋患病组织中分离、纯化致病菌,通过培养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结果】从魔芋软腐病病植体中共分离得到27株菌,其中9株菌(M1~M9)可使健康植株致病,菌株M8致病性最强。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确定M8果胶杆菌是魔芋致病的主要病原菌。其16SrDNA基因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PC1)菌株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8.64%。【结论】导致岚皋县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3.
2020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青浦区设施栽培黄瓜上发现一种能导致黄瓜茎基部腐烂并伴有茎秆流胶、最终整株死亡症状的病害。经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病原菌分离物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灰白色,有很浓烈的臭味,无荧光反应,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经BLASTn比对,其16S rRNA序列和RNA聚合酶β基因(rpoB)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相似性分别为99.86%和97.14%;基于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类群聚在一族;又经特异性引物鉴定,确定该分离物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病害进行有效防控,采集陕西省镇巴县有软腐病发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进行病原细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软腐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中分离获得了不同形态的15株细菌,致病性试验发现其中的ZYH1菌株可使珠芽黄魔芋、花魔芋、胡萝卜和白菜离体组织表现出软腐症状,并导致珠芽黄魔芋和花魔芋植株发病。分离的ZYH1菌株单菌落圆形突起,乳黄色,边沿光滑整齐,杆状菌体,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已报道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这是陕南地区首次报道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湖北省十堰市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及重要致病菌,调查了十堰市不同地点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研究了不同地区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优势菌种类及致病性。结果表明,魔芋发病率和发病症状因地点而异,可分为茎基环状软腐型、黄化茎基黑烂型、黄化茎黑裂型、黄化茎干软型、黄化茎基外黑内红型、茎上部或整株黒烂型六大类症状。柳陂基地魔芋发病率最高,茎基环状软腐型和黄化茎基黑烂型发病率分别为13.0%和26.9%;郧西乡魔芋发病率最低,为4.8%。从28个样品中共分离到2种真菌和11种细菌,其中真菌为齐整小核菌和镰刀菌,优势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分离频率分别为27.6%、17.6%和12.1%。致病性测定表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为魔芋软腐病的致病菌。利用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特异性引物仅从被鉴定为该种的B12、B16、B17菌株中扩增出特异DNA条带。上述结果表明:魔芋腐烂病存在复合侵染,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重要致病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细菌杆状决定蛋白mreB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并进行了相关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ccS1相比,缺失突变株ΔmreB菌体形态由杆状变为球形;对黄花马蹄莲和大白菜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尽管分泌胞外纤维素酶的能力、抗氧化压力和菌体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但蛋白酶活性、果胶酶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游动性及产生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互补菌株的表型得到了部分或全部恢复。qRT-PCR结果也显示:ΔmreB中几种相关致病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表明:mreB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的菌体形态、生长能力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这是首次报道mreB与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分离鉴定山西温室蔬菜西葫芦根茎部软腐病害。[方法]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DNA系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0个菌株经人工接种后,CY39导致西葫芦茎基部软腐,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鞭毛,革兰氏阴性。CY39菌株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AB680280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100%。[结论]西葫芦茎基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8.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软腐病,提高萝卜产量和质量,从江苏徐州、浙江萧山和湖北利川3个萝卜主产区分别采集萝卜软腐病病样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通过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3株病原菌属于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的2个亚种,其中2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另1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致病力测定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杨树湿心材病发病心材组织中分离到10个优势菌株,将菌株分别回接健康杨树实生苗,通过侵染症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等测定致病性,结果发现2-16号菌株能引起典型的湿心材症状,即心材变色并腐烂。对2-16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了分析,2-16菌株16SrDNA基因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subsp.carotovorum)NBRC 14082菌株报告的序列相似度为99%。采用Mega5.0软件以相近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中,2-16菌株和NBRC 14082菌株聚在同一进化枝上。鉴定2-16号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以温室栽培的当年生中石7杨树实生苗为接种材料,将2-16号致病菌分别通过4种方式进行侵染接种,结果表明:茎刻伤和茎注射2-16致病菌株均能引起杨树植株发病,茎注射法发病率、病斑扩散长度和发病指数均高于茎刻伤法,而叶接和灌根接种2-16致病菌株均不能使杨树感病,表明茎部伤口感染是该致病菌侵染杨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南京种植的彩色马蹄莲软腐病发生严重,从不同品种的彩色马蹄莲不同部位病组织中分离到6个菌株,经形态特征与培养性状比较、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P.c.c).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产生并释放出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利用PCR技术扩增土壤根癌农杆菌中的attM基因,其编码的AttM解酯酶可以显著降解AHLs,在离体条件下可有效地减弱该病原菌的致病性,这为有效控制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夏振远  莫笑晗  雷丽萍  刘勇  祝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0-17521,17544
[目的]对一种在烟草漂浮苗上发现的病害的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Biolog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和其他生理生化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经柯赫氏法则试验证明分离得到的3—3菌株是引起该漂浮苗病害的病原菌,经Biolog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符合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3-3与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菌株Kun28213相似程度最高,达99.9%。[结论]综合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引起烟草漂浮苗病害的病原为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该痛害是在国内首次报道.根据英文的名称,将该病害命名为烟草黑脚病。  相似文献   

13.
通过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与黄花马蹄莲组织的离体互作,运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及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GE)软件对互作过程中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个蛋白点在互作中存在表达差异,占蛋白点总数的18.13%。通过质谱分析发现:2个特异表达蛋白分子伴侣DnaK和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均为代谢类蛋白;3个显著上调表达蛋白中ATP合酶α亚基和半胱氨酸合酶为代谢类蛋白,而β-内酰胺酶为抗生素类蛋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肃天祝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有3个细菌菌株能够引起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2个菌株被鉴定为Erwinia persicinus,1个菌株为Microbacterium phyllosphaerae.3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贮藏期的马铃薯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能引起马铃薯的腐烂.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最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冯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05-2314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菌分类一直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除了传统的属被拆分成若干个属以外,新属也不断增加,植物病原细菌属的数量已增至近40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传统的欧文氏菌属(Erwinia)又分出了4个属: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迪基氏菌属(Dickeya)、泛菌属(Pantoea)和布伦纳氏属(Brenneria),导致作物软腐病的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黑腐果胶杆菌(P.atrosepticum)最初分别归在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黑腐亚种(subsp.atroseptica);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分出了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噬酸菌属(Acidovorax)。新种的命名更是层出不穷,迪基氏菌属中已陆续增至8个种,导致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菌现名为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有些亚种或致病变种上升为种,导致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变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很多病原菌的学名经历了数次变更,棉花角斑病的病原原名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和柑橘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citri pv.malvacearum),现为地毯草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xonopodis pv.malvacearum)。革兰氏阳性细菌家族的成员也在不断壮大。国内学者在学名使用上存在落伍和不规范现象。论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类体系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呈现了新老拉丁文学名的变化过程。关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采自中国10个省(区)的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采用结合生物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特点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的Streptomyces 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 scabies标准菌株ATCC 49173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但中国的菌株不能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对10 IU·ml-1青霉素不敏感,能产生硫化氢。而中国的S. acidi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 acidiscabies标准菌株ATCC 49003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但能以棉子糖为单一碳源,对苯酚(0.1%)和结晶紫(0.5 ?g·ml-1)敏感,不产生硫化氢。另有一种病原链霉菌与所知的链霉菌种均不能归为一类,可能为一个新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至少有3种,分别为S. scabies、S. acidiscabies和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