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唐时期,位于关中中部的长安城(今西安)此间先后为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惠帝、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王朝立为国都。这里自古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且土地肥沃,有着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先秦时期这里的传统农业已有了初步发展,西汉起立都长安的多数王朝较为重视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明与农耕经济密不可分,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加工技术也不断提高。隋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发展农业,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文章主要以河南博物院收藏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陶质模型明器磨、碓、碾和执铲、执箕劳作女俑组成的粮食加工场景为例,结合同时期其他墓葬粮食加工工具,探讨当时的粮食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绘制的大量农作图,虽然是为迎合弥勒经变"一种七收"的内容所作,但画工却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体现当时农作的真实状况。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性与可观赏性,而且直观地展现了当时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农作图中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如曲辕犁、三脚耧犁、锄、镰刀、连枷、杈、木锨、簸箕、扫帚、牛车等,是研究唐五代农业发展史的重要形象资料。通过唐五代弥勒经变中的农作图的内容,可窥见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大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唐五代时期之前,茶叶市场以官府对其的放任管理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商业化发展模式。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茶叶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直至唐五代时期,茶叶市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官府也开始逐渐重视对茶叶市场的管理。官府对茶叶市场的管理主要以法律管理的模式进行。本文就唐五代时期官府对茶叶市场的法律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古代官府对茶叶市场的法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行业,农业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民从新技术中受益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农业推广活动,因此,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构建新型农业科技需求的主体等,充分发挥农业技术 的价值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新时期农业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业与工业建设活动在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之后,均出现许多积极性变化,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我国原本就是农业生产大国,多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规模均在新型生产技术的影响之下有所扩大,因此农业生产者想要保持农业生产活动的合理性就必须要保证应用最为先进且合适的生产技术,国家也给农民的生产技术提升工作带去一些支持,农民自己也必须要对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技术进行推广,本文根据对技术推广工作的了解,对农业生产技术在新的农业发展时期的推广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陕西古代蚕桑业起步早,发展快,势头好。从西周公刘算起,陕西兴桑养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陕西蚕桑业发展迅速,至汉武帝时,臻于极盛,蚕桑生产和缫丝织绸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隋、唐、宋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陕西蚕桑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元、明时期,发展缓慢,几于停顿。清康、乾年间,陕西蚕桑业复兴很快,发展迅速,规模空前。  相似文献   

8.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1-4832
从农业生产工具、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76-377
总结了桐乡市崇福镇农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分析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崇福镇农业发展的对策,确立了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兴特色农业,为崇福镇现代农业提出了发展方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为崇福镇新时期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拾遗记》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农业资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魏晋时期农学著作的阙略。通过《拾遗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掌握魏晋农业发展的一些信息,如粮食作物品种日益丰富,作物栽培技术和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境外引进了许多蔬菜、瓜果新品种,新土地的开发等。由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农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唐朝建国之初,以李世民为代表的唐初统治集团,面对由于隋朝末年连年战乱而导致的人口流亡,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残破局面,为了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经济,实行的一系列鼓励垦荒,舒缓民力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世居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建立金朝后,把发展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肇兴之地黑龙江流域金源内地为粮仓,特别重视黑龙江流域农业的发展。黑龙江流域出土大量全备的铁制农具,说明女真族已把黑龙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进宋朝的先进农耕技术,农业生产力空前发展。土地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超过金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金代黑龙江流域农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堪称黑龙江流域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宋代茶叶生产在唐五代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茶叶产地空间分布广阔;茶叶产量的提高;专业化生产的加强;名茶名品的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雕版印刷,肇端于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宋代是中国版印发展的黄金时代,南北两宋刻书机构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内容之赡、数量之多以及图书贸易之盛、流通之广堪称前世所未有,后世之楷模。宋代版印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宋代右文崇儒政策的实施,科举和教育大兴,读书和学术之风盛行以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交通发展的视野下,中古时期西域食物的东传大概可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阶段。丝路初兴的汉代是西域食物的初传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的农林作物在北方推广种植,饮食结构与烹饪方法也受到内迁少数民族的影响,呈现出胡汉融合的特点。唐代海陆交通发达,品种繁多的西域食物不仅从陆路输入长安,也从海上传入广州,胡食的兴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胡风文化影响,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呈现出南北融合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秦王朝之建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由此跨入整体发展时期。秦统一,推动了中国农学的哲理化趋势;加强了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远播。秦农业是秦、汉帝国之兴盛与建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夏宇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79-8780
辽代农业科学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辽代农业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唐代江西粮食生产与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长。随着秦汉以来江西农业开发的逐步展开,江西粮食产业不断加强,六朝隋唐时期江西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稻作区、粮食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特别是唐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包括江西在内的江淮成为唐朝经济命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三长制、均田制和府兵制是隋唐国强大的密码,但是这一体系之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国家一定要有着充分的土地去支配,否则就会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国家税收制度的失效。中唐以来,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及大量浮逃户的出现,建立在土地公有制上的租庸调也随之失灵,李唐王朝只有日益缩小的税基。故中唐以来,"两税法"逐渐代替"租庸调"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农业税收制度,但两税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只能"救时之弊"。两税法的实施至多在税收项目和征收手续上有所简化,但是对剥削量而言并没有减少,所以也并未减轻农民负担,更没有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问题,最终导致李唐王朝的税收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20.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