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 ,也是民族间相融合的时期 ,南北人民的融合、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各地区民族频繁接触 ,为音乐上的大融合准备了有利条件。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等以其独立的面貌出现 ,一些外族乐器也为中原人所采用。本文试从歌舞伎乐的交流、乐器的交流、佛教音乐文化的交流、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等几个方面阐述魏晋南北朝音乐的交流及对隋唐燕乐的影响。一、歌舞伎乐的交流及对隋唐燕乐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域的中国部分和中国的西凉地区 ,是西方少数民族、汉族及外国的音乐文化初步融合的地带 ,后西北各民族内迁 ,…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姓经历长时间战乱,开始将精神寄托转向宗教,佛教、玄学等,因此,寺庙园林在这一时期兴盛起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背景、寺庙园林特点及其影响三方面介绍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漕粮转运在黄淮地区及河北平原呈现出的兴盛面貌,阐述了该时期北方地区粮食的水次仓储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中的胡食及其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张艳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86-2488
《齐民要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饮食及其制作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胡食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胡食,主要包括乳酪制品、饼食制品和菜肴制品等。《齐民要术》的这些内容,既反映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情况,又从一侧面展现了这一时期民族交流、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南疆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先民居住。两汉时期,新疆南疆地区多元民族分布格局就已正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至辽宋金元时期多元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至明清时期,近代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已成定型,说明今天新疆南疆统一多民族格局是在古西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时间演变、发展和融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二旺 《农业考古》2016,(4):190-19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姜的种植和食用逐渐普及。姜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江南、巴蜀和渭川一带是几个重要的产地。姜的烹饪方法在《齐民要术》中有很多记载,不仅可以用姜制作酒和茶,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酱、齑、羹到等调味品,干肉和腊肉等食物。在蒸煮、炙烤以及在制作素食的过程中也往往用姜作为辅料。在这一时期,以清廉、勤俭为主要特征的姜文化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令史的职责不像汉代仅限于掌文书和参与礼仪活动,而是扩展到参与司法事务、参议政策、检查户籍、进行经济营生、协助选举等领域。尚书令史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举产生了很大影响,它自己是“小选”的对象,又在官员选举中制造滥选案件。尚书令史职责扩展、政治影响扩大的原因与尚书台职权扩大有关,也是当时士风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现象多见于南方,饮茶并没有被北朝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所认可。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茶文化,皇室、王公大臣、儒士文人、僧侣、道士、普通民众都尚饮茶。在唐人看来,饮茶仍然被认为是节俭的表现,饮茶可以解困、清神、得道、破烦闷、解渴生津、润心田、驱孤寂、清肌骨、发文思、除不平。唐人的饮茶观念及茶文化是对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陈登原、唐长孺两位先生关于唐代文化"南朝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唐代茶诗选析(之七)──饮茶修身育德江西省上饶茶厂吕维新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开始和文化界、宗教界结缘,由药理功能、生理功能升华为精神功能,形成茶文化雏型。入唐,茶事继往开来,繁荣昌盛,发展成为一个里程碑。儒释道三教经过长期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11.
胡以存 《农业考古》2020,(1):173-176
自古以来,大豆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秦汉时作为主食,至魏晋时常常被制成豉、豉汁等调味品,唐宋时又有进一步的改良,豉汁已退出调味品行列。相传为曹植所作《七步诗》中,"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描述的正是魏晋时人制作豉汁的工序,但至唐时已不为人熟悉。《七步诗》的流传衍化,除诗歌内部规律外,与中国古代饮食习惯的变化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9-16461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中国农书。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6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进行整理和概括。归纳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程、规律、类型及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经历了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4个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诗歌索引研究及其咏农诗检索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秦诗歌索引为主,包括汉魏晋南北朝诗在内跨代作品集的索引,评介中国古代诗歌索引研究成就,讨论先秦诗歌索引的编纂及其咏农内容的检索.为利用古代诗歌等文学资料研究农史提供便利,为中国古代诗词索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齐民要术》《魏书》中的史料为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对北魏社会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魏在政治方面奴隶制与封建制并存;经济方面重视经济作物与贸易;文化方面凸显"胡汉共融",尤其在饮食习惯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艺术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插花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就有了原始意念和雏形。魏晋南北朝时开始有了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隋唐时期形成一门专艺,此后广泛普及,迅速发展。至明朝,形成了完备的插花艺术体系,专著问世。但到清朝便停滞不前,中后期以后更衰落不振。在艺术风格上,各代虽有差异,但形式活泼自然,内涵丰富,善用木本花材,注重完整性与和谐统一性则是共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方位词“边”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词"边"是由国之边(边疆、边境)到一般名称之边(旁边、侧畔)再到方位词之"边"的,方位词"边"始见于西汉,从东汉起开始在口语中迅速发展,在佛教文献中大量出现,作为方位词的各种功能已大体具备,到魏晋南北朝时,在文学语言中大量使用,使方位词"边"趋向成熟,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总体而言,方位词"边"是从名词"边"转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316-2317
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在战国时期开始兴起,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保墒、选种和播种技术,同时还出现了代田法、区田法等先进的耕作技术。这些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在今天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