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主要研究了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幼体的毒性作用。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半致死浓度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显著(F〉F0.05),随着浓度的增加,各期幼体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对各期幼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无节幼体对两种毒性物质的耐受性强于蚤状幼体,但是小于糠虾幼体和仔虾的耐受性。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95,0.0430;0.724,0.0553;1.072,0.0705mg/L。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H3-N和NO2^-N对凡纳对虾与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获得了NH3-N和NO2^-H对两种幼体的24h,48h,72h,96h和LC50值,以及安全浓度(Cs),NH3-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078和0.047,M:0.077和0.066,P:0.048和0.138mg/L:NO^--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56和1.08,M:0.77和0.45,P:2.57和2.06mg/L。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盐和氨对凡纳对虾和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NH3-N和NO2^-N对凡纳对虾与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获得了NH3-N和NO2^-H对两种幼体的24h,48h,72h,96h和LC50值,以及安全浓度(Cs),NH3-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078和0.047,M:0.077和0.066,P:0.048和0.138mg/L:NO^--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56和1.08,M:0.77和0.45,P:2.57和2.06mg/L。  相似文献   

4.
氟乐灵对斑节对虾卵和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氟乐灵对斑节对虾卵和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乐灵对斑节对我节本,蚤养纪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24hLC50/×10^-6分别是1.68,0.83,1.84和2.09;48hLC50/×10^-6分别是0.76,0.53,1.09和1.51。5.01×10^-6氟 浸浴受精卵12h,50%的受精卵可孵化。第22天仔虾用10×10^-6氟乐灵浸浴5min,对其存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离子铵和非离子氨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温度(20±1)℃,盐度22 ̄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pH适应性试验和不同pH下氨氮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生活的pH范围为7 ̄9,最适pH范围为7.5 ̄8.5,在此pH范围内,不仅非离子氨具有毒性,离子铵在浓度高时亦具有毒性。对于螅状幼体,此毒性倍数约为117 ̄220。  相似文献   

6.
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u^2+、Zn^2+和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为对虾人工育苗用水的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Cu^2+、Zn^2+ 2种重金属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720尾凡纳滨对虾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4、0.028、0.320、0.800ms/L。[结论]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均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Hg2+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生物法、充气和恒温法研究Hg2+对克氏原螯虾(Porcambams darkia Girard)、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中华绣皱鱼(Rhodem sinemis)3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Hg2+对中华鲚鲮鱼毒性相对较强,对克氏原螯虾毒性相对较弱;24h对中华螃皱鱼、麦穗鱼、克氏原螫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22mg/L、0.300mg/L、18.390mg/L,96h对中华螃皱鱼、麦穗鱼、克氏原螯虾的半致死浓度较低,分别为0.193mg/L、0.244mg/L、1.430mg/L。安全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O.00193mg/L、0.00244mg/L、0.01430mg/L;克氏原螯虾对水中H矿离子的耐受性超过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28倍多。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幼体摄食和饥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对罗氏沼虾各期蚤状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及早期饥饿对蚤幼发育变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从ZⅠ开始摄食,ZⅡ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为19个,随着蜕皮变态,日摄食量逐渐增大,到ZⅪ日摄食量达90个,但在蜕变皮间期内日摄食量差别不大,从ZⅠ发育到P1平均每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总量为1094个。饥饿对罗氏沼虾幼体早期的变态或成活有明显影响,罗氏沼虾幼体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流水实验法,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确定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毒性作用明显,甲醛浓度越大,幼体死亡率越高。其中Z1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029和29.300 mg/L,安全浓度为2.79 mg/L。Z2的24和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6.323和50.892 mg/L,安全浓度为6.79 mg/L。Z3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8.947和67.693 mg/L,安全浓度为7.84 mg/L。Z4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1.414和75.480 mg/L,安全浓度为8.75 mg/L。Z5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8.546和89.312 mg/L,安全浓度为12.934 mg/L。  相似文献   

10.
口虾蛄幼体的早期形态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6℃、盐度为36的条件下,口虾蛄从Z1期假蚤状幼体开始,历时33d出现第1期仔虾;大连沿海口虾蛄Z1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Z4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及尾节侧小齿、中间小齿、亚中间小齿数及头胸甲长与日本口虾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pH7.85、水温8℃条件下,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白斑狗鱼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强,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5.85、35.26、27.24、24.92mg/L,安全浓度为2.492mg/L;非离子氨对白斑狗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13、0.471、0.364ms/L、0.333mg/L,安全浓度为O.033m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磷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硝酸盐对广东鲂仔鱼进行毒性试验,分析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当磷酸盐浓度高于0.4 mg/L、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07 mg/L、氨氮浓度高于0.15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逐渐增大.当硝酸盐浓度为0— 22 mg/L时,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不明显,在0— 22 mg/L浓度范围内广东鲂仔鱼的致死率不会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高氮磷营养盐浓度会影响广东鲂仔鱼的存活.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仔虾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69 mg/L、22.69 mg/L、18.92 mg/L、15.19 mg/L,安全浓度为1.52 mg/L.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育苗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8.20~8.30、水温为21.5~2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3.089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194mg/L),最大毒物允许浓度(MATC)为0.86~1.80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054~0.113 mg/L);在pH为7.95~8.10、水温为23~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浮游期幼虫(2日龄)存活的48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7.801 mg/L(NH_3-N=0.342 mg/L),96 h LC_(50)为2.445 mg/L(NH_3-N=0.107mg/L),144 h LC_(50)为1.294 mg/L(NH_3-N=0.057 mg/L);对浮游期生长的144 h EC_(50)为2.023 mg/L(NH_3-N=0.089 mg/L);浮游期的MATC为0.37~0.66 mg/L(NH_3-N=0.016~0.029 mg/L);总氨态氮浓度≤2.03 mg/L(NH_3-N≤0.089 mg/L)时,均有幼体变态为稚贝;变态期(眼点出现至变态成稚贝)幼体眼点出现率的192 h EC_(50)为1.460 mg/L(NH_3-N=0.064 mg/L),变态率的408 h EC_(50)为1.927 mg/L(NH_3-N=0.085 mg/L)。研究表明,根据各个时期的EC5推测,海湾扇贝育苗期间,在pH为7.95~8.10条件下总氨态氮浓度控制在0.40 mg/L(NH_3-N=0.018 mg/L)以下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海湾扇贝生态学及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氨氮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氨氮对体长3.2cm、体质量0.356g(n=10)与体长1.6cm、体质量0.036g(n=15)两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血氨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血氨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氨氮的升高而下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体长3.2cm稚虾的游离态氨24hLG。为2.068mg/L、48hLC5。为1.654mg/L、96hLG。为1.395mg/L,生存安全浓度sc为0.3969mg/L;体长1.6em稚虾的游离态氨24hLGo为1.577mg/L、48hLG0为1.042mg/L、96hL氏为1.012mg/L,生存安全浓度Sc为0.2065mg/L。  相似文献   

16.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采用换水式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氨态氮对不同规格(体长4.37、4.88、5.83、7.46 mm)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5~10.0℃、pH为7.96~8.14、溶氧为7.0~8.0 mg/L、盐度为29~30条件下,水中总氨态氮对不同日龄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毒性不同;对于4、15、22和35日龄的太平洋鳕仔稚鱼,水中总总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518、9.576、1.982、0.959 mg/L,对应非离子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19、0.182、0.038、0.018 mg/L。研究表明,随着太平洋鳕仔稚鱼个体的发育,其对水中总氨态氮的耐受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来水对电渗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电渗析工艺处理联碱工业高浓度氨氮废水.结果发现,当电压为50 V、进水流量为25 L/h时,水样中导电率达到最佳;高浓度氨氮废水进水电导率为2 980 μ,s/cm,氨氮浓度为648.23 mg/L;出水室浓水和淡水各占总出水的14%和86%,浓水和淡水的电导率分别为15 000.0和12.1 μs/cm;氨氮含量分别为3400.0和11.5 mg/L.  相似文献   

19.
将废弃生物质核桃壳改性后用于处理氨氮废水,比较了废水pH、改性核桃壳用量、废水中氨氮的初始浓度、接触时间等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3~9时,改性核桃壳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比较合适,最大去除率可达81%;改性核桃壳处理氨氮废水(100 mg/L)采用10 g/L的用量比较合适;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初始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有较大影响,当氨氮浓度增加到300 mg/L后,吸附量增加不再明显,吸附量可达9.3 mg/g;改性核桃壳处理氨氮废水的接触时间选择6.0 h比较合适。改性核桃壳处理氨氮废水主要以吸附为主,同时还有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