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索(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 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 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 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为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它的危害性在饮用水中的存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工作原理简单易行、分析速度快、灵敏度较高的统一的检测方法,以便对水体中特别是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类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以及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尚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黄连对鲢鱼消化酶和去毒酶活力以及铜绿微囊液MC-LR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黄连水提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喂鲢鱼,检测鲢鱼的肠道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和肝脏去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s GST及其底物谷胱甘肽GSH)活力以及铜绿微囊藻受到抑制后藻毒素MC-LR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普通水体中饲养,喂药组和对照组各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入铜绿微囊藻藻液饲养24 h后,脂肪酶活力升高,淀粉酶活力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但胃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喂药组与对照组肠道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喂药组鲢鱼肝脏GSH和s GST活力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120 h,黄连水提液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含量降低了82.4%,空白组的铜绿微囊藻细胞内MC-LR含量增加了39.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黄连鲢鱼在铜绿微囊藻环境下,黄连可诱导显著增强鲢鱼肝脏去毒酶活力,在富含铜绿微囊藻的水体中饲料中添加黄连鲢鱼的生存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蓝藻和超声波脱毒蓝藻对草金鱼生长、体色和微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响,分别用添加0(对照组)、50%蓝藻藻泥、50%脱毒蓝藻藻泥、67%蓝藻藻泥和67%脱毒蓝藻藻泥饲料饲喂草金鱼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蓝藻藻泥能够显著促进草金鱼生长(P0.05),而经超声脱毒蓝藻未表现出促生长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67%蓝藻藻泥饲料组草金鱼皮肤a~*红度值、b~*黄度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67%蓝藻藻泥增色效果最佳。对照组草金鱼内脏和肌肉内均未检测到微囊藻毒素RR(MC-RR)和微囊藻毒素LR(MC-LR)存在。饲喂添加蓝藻藻泥饲料或脱毒蓝藻藻泥饲料后,草金鱼肌肉和内脏内均有MC-RR蓄积,且蓝藻藻泥添加组和脱毒蓝藻藻泥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草金鱼内脏内检测到MC-LR蓄积,二者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仅在饲喂添加67%蓝藻藻泥草金鱼肌肉内检测到MC-LR蓄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3种主要消化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消化道不同部位(肝胰脏、胃、肠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比活力大小为胃>肠>肝胰脏,胃极显著高于肠、肝胰脏(P<0.01);淀粉酶比活力大小为肝胰脏>胃>肠,胃和肠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和肝胰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酶比活力大小为肠>胃>肝胰脏,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04尾草鱼幼鱼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尾鱼。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值(POV):9.07 mmol·kg-1]与氧化鱼油(POV:49.72、144.64和345.45 mmol·kg-1)为脂肪源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含量31%)等能(16 MJ·kg-1)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30.0±2.6)g的草鱼幼鱼8周。[结果]与新鲜鱼油组相比,POV为345.45 mmol·kg-1的氧化鱼油处理组试验鱼血清、肝胰脏、肾脏、肠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肠道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肝胰脏、肌肉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各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草鱼幼鱼不同组织中各抗氧化酶活性从大到小分布:SOD活性: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CAT活性:肝胰脏、肾脏、血清、肠道、肌肉,GSH-PX活性:肝胰脏、血清、肾脏、肠道;MDA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血清、肠道、肌肉、肝胰脏、肾脏;T-AO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血清、肠道、肾脏、肌肉。[结论]氧化鱼油能引起草鱼幼鱼脂质过氧化,降低组织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诱导氧化应激;鱼类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性,肝胰脏中抗氧化酶活性较高且对氧化鱼油诱导的氧化应激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本文综述了MCs在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养殖动物机体内的积累特征、MCs对养殖动物的毒害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养殖池塘中MCs的科学防控技术等,并针对当前养殖池塘中MCs危害及科学防控研究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构建多营养层级的淡水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建立兼具吸收氮磷营养及降解MCs功能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水)处理模式、加强利用MCs高效降解菌(群)或高效降解酶对MCs危害的应急处置、结合MCs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发靶向药物等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降低蓝藻水华对淡水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且随着水体污染的加剧而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积聚的蓝藻毒素之一,对多种生物有着严重的毒性作用。MCs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近些年,MCs对陆生植物的毒害作用及累积研究尤为引人关注,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MC-LR(L为亮氨酸)和MC-RR(R为精氨酸)是淡水水体中普遍存在且危害较大的两种MCs异构体。针对这两种毒素,重点介绍其对陆生植物的污染途径、毒性作用及其在作物体内的累积量,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s)鳃、肝胰脏和肾脏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活性变化。试验中高效氯氰菊酯浓度设5组(0、0.5、1.0、3.0和5.0μg/L),每组分别于1、5和12 d时取样,测定鳃、肝胰脏和肾脏组织中AKP的活性。结果表明,0.5μg/L高效氯氰菊酯暴露1 d时,鳃中AKP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胰脏和肾脏中的AK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暴露5 d时,鳃和肾脏中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肝胰脏中AK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暴露12 d时,鳃和肾脏中AKP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肝胰脏中AK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1.0μg/L高效氯氰菊酯暴露1 d,肝胰脏和肾脏中AK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鳃中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暴露5 d时,肾脏中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肝胰脏中AK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暴露12 d,鳃、肝胰脏和肾脏中AKP活性显著下降(P0.01)。3.0μg/L和5.0μg/L高效氯氰菊酯显露1、5和12 d,所测定组织中AKP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生殖季节雌鱼卵巢、肌肉和肝胰脏内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雌鱼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脂肪酸种类不同;雌鱼卵巢和肌肉中C18:1n-9含量最高,分别为32.65%和34.99%;肝胰脏中DHA含量最高(18.54%);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42.66%);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67%和44.07%;肝胰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n-3系列脂肪酸含量最高、达27.94%.因此,给大刺鳅投喂DHA及ARA含量高的饲料原料有助于n-3PUFA在其肝胰脏中作为营养物质储存.  相似文献   

11.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草鱼、鲤、鲢、鱅和尼罗非鲫淀粉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鲤、鲢、鳙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鳙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的低(P<0.005)。5种鱼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鲤>尼罗非鲫>鲢>鳙。草鱼和鲤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尼罗非鲫、鲢、鳙的2.6和7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尼罗非鲫>草鱼>鲤>鲢>鳙。尼罗非鲫肠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草鱼、鲤、鲢、鳙的1.11、1.72、1.93、2.41倍。草鱼和鲤肠淀粉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逐渐升高,鲢、鳙和尼罗非鲫中肠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前肠和后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主要评估茵陈汤对饥饿鲤物质代谢及健康的作用,为鲤的健康高效养殖以及饲料开发提供依据。将210尾鲤(平均体质量19.90 g±2.65 g)以每箱35尾随机投放于6个室内网箱,分为对照组和茵陈汤组,饲以分别添加0%、0.9%茵陈汤的试验饲料56 d,然后每箱随机选取8尾体格健壮的鲤进行为期30 d的饥饿试验。饥饿试验前后进行鱼体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饲养试验中,鲤的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常规成分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粗灰分含量、血清ALT水平茵陈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饥饿后茵陈汤组的减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胰脏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阶段间,茵陈汤组鲤饥饿后脾脏指数显著高于饲喂后(P0.05),肥满度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其他生物学指标两组均分别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饥饿后两组均分别显著高于饲喂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茵陈汤组肝胰脏变化趋势与肌肉相符。饥饿后血清HDL、LDL、CHOL水平显著高于饲喂后(P0.05),其他血清指标两组均分别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从饥饿前后鲤体质量、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说明茵陈汤对鲤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脂肪的利用,并减缓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快速消耗,有利于体质量的维持。同时,茵陈汤有助于鲤的健康养殖,对鲤的肝胰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草鱼、鲤、鲢、鳙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55℃和45℃,45℃,50℃,5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6℃,54℃,62℃,61℃和54℃,57℃,61℃,6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35℃,35℃和30℃,30℃,35℃,3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3℃,46℃,52℃,49℃和50℃,47℃,50℃,52℃。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25℃和30℃,30℃,30℃,3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5℃,38℃,38℃,38℃和45℃,38℃,38℃,38℃和42℃,40℃,40℃,40℃。草鱼、鲤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比肠的低,而鲢、鳙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则比肠高。四种鱼最适温度下肝胰脏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肠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鲢<鳙<草鱼;肠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肠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鳙<鲢<草鱼<鲤。说明消化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特性之一活化能高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眼Si鲈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池塘养地大眼Si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眼Si钙含肉率为68.41%;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9.80%,脂肪为0.93%,水分为77.04%,灰分为1.0%。  相似文献   

17.
鱼油在鲤饲料中的适宜用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蛋白半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30,50,70,90g/kg的未加抗氧化剂的新鲜鱼油,投喂58g左右2龄鲤(Cyprinus carpio)鱼种46d , 结果表明,添加新鲜鱼油量为30g/kg时,鲤生产性能最佳,鲤肝体比(HSI),肝胰脏脂肪含量,肌肉营养不良症和肌肉渗出性损失随着钎油添加量的增加而持续上升,而肌肉和肾脏氧化稳定性则随着鱼油添加量的增中而持续下降,当添加鱼油量升至30,70,70,50,70,70g/kg时,上述6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未添加抗氧化剂的新鲜鱼油在高蛋白质鲤饲料中适宜用量以不超过3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8.
5种淡水鱼的肌肉及肝脏营养成分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常见淡水鱼优质鱼肉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配合饲料养殖的鲢、鳙、鲫、草鱼和团头鲂等5种淡水鱼肌肉、肝脏的常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种鱼肉中水分含量鳙最高,为80.5%,鲫最低,为78.06%;粗蛋白含量鲫最高,为17.54%,鳙最低,为15.57%;粗脂肪含量鲢最高,为4.40%,团头鲂最低,为1.53%;粗灰分含量草鱼最高,为1.26%,鳙最低,为1.01%;无氮浸出物含量团头鲂最高,为0.46%,鲢最低,为0.25%。鲫肌肉中K、Mg、Na、Zn、Cu、Ca、Mn等7种矿物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7%、0.94%、0.66%、7.78mg/g、5.01mg/g、27.83mg/g和5.16mg/g;团头鲂肌肉中Fe含量最高,为19.96mg/g。鱼体肝脏中粗脂肪与Zn、Cu、Fe等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肌肉。鲫、团头鲂尤其是鲫肌肉和肝脏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静水高产精养食用鱼池塘中各种规格鲢鳙日增重率与水温、贮存量、浮游动物及易消化浮游植物生物量等多种因素的关系,经微机运算分析,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以下简称回归方程),确认贮存量和水温是影响日增重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并确定鲢、鳙的最适贮存量。为定量分析高产精养池塘中诸生态因素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作用和确定其作用程度(主次关系)建立了有效的现代分析方法,对研究提高池塘鱼产量及拟定科学放养和生产模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机取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鳙鱼、鲢鱼和鲤鱼各8条,分别测定各鱼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占鲜鱼重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水库与池塘养殖方式3种鱼的粗蛋白含量由高至低均为,鲢鱼、鳙鱼、鲤鱼,鲢鱼高于鲤鱼(P<0.05);2种养殖模式3种鱼的粗脂肪含量由高至低均为,鲤鱼、鳙鱼、鲢鱼,鲤鱼高于鲢鱼(P<0.01);2种养殖方式3种鱼的粗灰分、磷、钙含量的高低趋势却不同。2种养殖模式中,同品种鱼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池塘养殖模式鱼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水库养殖模式的鱼。3种鱼的粗灰分含量,池塘养殖模式均显著低于水库养殖模式(P<0.01),而磷、钙的含量3种鱼在2种养殖模式下表现的高低趋势却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