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为期63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黑鲷幼鱼的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清蛋白水平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8±1)℃下,将体质量7 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室内微流水小型水泥网箱池中,分别投喂添加了0、0.025%、0.05%和0.1%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饲料。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0.0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摄食含解淀粉芽孢杆菌饲料的黑鲷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02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0.1%解淀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肠道中淀粉酶、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黑鲷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饲料中脂肪及乳化剂含量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1,在11.5—21.5℃水温下,将体质量平均为2.71g的仿刺参放养在容量为50L的水槽(45cm×31cm×30cm)中,投喂以鱼粉和玉米蛋白为蛋白源,深海鱼油为脂肪源的膏状饲料(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19.8%,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0%、3.65%、4.50%、5.35%、6.20%和7.05%)。经60d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的质量分数为6.20%时,幼参的特殊生长率、表观脂肪消化率与脂肪含量的乘积及体内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二次回归拟合曲线表明,幼参饲料中脂肪的适宜质量分数为5.35%-7.05%,最适为5.88%。试验2,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24%和5.0%(大豆油作为脂肪源),在脂肪中分别加入0、5%、10%和15%的大豆卵磷脂作为脂肪乳化剂,饲养体质量平均为5.48g的仿刺参。经45d饲养,结果表明,10%的乳化剂组幼参的特殊生长率和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该浓度的乳化剂对幼参肠道萎缩的抑制性效果较好。本研究表明: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能有效地促进仿刺参的生长,提高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特别是在适宜的温度下);饲料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仿刺参生长,增强其体质。  相似文献   

6.
以体长(5.09±0.71)cm、体质量(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试验法,在水温(28.8±1.6)℃,pH 8.24条件下,开展了Zn^2+、Cr^6+、Cu^2+、Hg^2+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Zn^2+对黑鲷幼鱼的24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11.53 mg/L、10.15 mg/L、6.56 mg/L、6.09 mg/L;Cr^6+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1.48 mg/L、24.31 mg/L、23.01 mg/L、23.01 mg/L;Cu^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2.75 mg/L、1.55 mg/L、1.30 mg/L、1.06 mg/L;Hg^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0.098 8 mg/L、0.098 1 mg/L、0.089 2 mg/L,0.0742 mg/L。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u^2+、Zn^2+、Cr^6+。最后还就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致毒特征、对黑鲷幼鱼早期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评价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设计配制蛋白水平为30%~50%的5种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养平均体重约4.7g的5组3重复的泥鳅鱼种8周,以探究泥鳅鱼种饲料中蛋白最适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蛋白质水从30%逐渐升高至40%,鱼体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不断提高,而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升高反而下降(P〈0.05);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泥鳅摄食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后,各试验组之间的鱼体存活率、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30%的试验组泥鳅其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蛋白水平为40%、45%和50%的试验组(P〈O.05),但与饲料蛋白水平为35%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蛋白水平(X)和鱼体增重率(y)呈二次曲线的关系,得出抛物线回归方程:y=0.1187x2+9.3896x-109.9(R2=0.9481),求出饲料中蛋白水平为39.55%(占干物质)时试验泥鳅获得最大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9.
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0.
以体长(5.09±0.71)cm、体重(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8.8±1.6)℃条件下,开展了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其中乙酰甲胺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11mg/L,21.83mg/L,17.30mg/L,14.07mg/L;辛硫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0m马,L,0.49mg/L,0.34mg/L,0.30mg/L;三唑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68mg,L,0.060mg/L,0.054mg/L,0.051mg/L。最后,还就黑鲷幼鱼对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及其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纯的影响,在18个200L圆形流水水槽中各放养体重大小接近的红鳍东方鲍幼鱼20尾,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5.77%、7.71%、8.93%、11.89%、13.75%、16.42%的饲料,每个脂肪梯度设3个重复。56d饲养试验结束后,结果显示,东方纯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脂肪水平为5.77%~13.75%时,饵料系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脂肪水平的进一步升高,饵料系数保持平稳,高脂肪组和低脂肪组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都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肥满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93%组,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都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各组间显著升高(P〈0.05)。8.93%脂肪组血糖含量最高。各组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脂肪水平为8.93%的配合饲料对红鳍东方纯幼鱼的生长代谢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在盐度26.5~27.0、温度(24.0±0.8)℃条件下,研究了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试验鱼的平均体重为118 g(110.5~126.8 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照组C连续喂食40 d,4个处理组S1F4、S2F8、S4F16、S8F32分别为饥饿1 d喂食4 d(共8个周期)、饥饿2 d喂食8 d(共4个周期)、饥饿4 d喂食16 d(共2个周期)、饥饿8 d喂食32d(共1个周期)。主要结果为:(1)黑鲷经过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S1F4、S2F8、S4F16、S8F32各处理组均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2)经过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本实验结果可为黑鲷养殖中高效投饵技术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新型饲料添加剂脱脂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DFKM)添加到以大豆浓缩蛋白(SPC)或玉米蛋白粉(CGM)替代鱼粉的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饲料中,经过8周的养殖,研究其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1在SPC全替代鱼粉饲料试验中,以鱼粉含量为60%的饲料为正对照组(FM1),以SPC全部替代鱼粉蛋白为负对照组(SPC),以SPC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添加5%DFKM、10%DFKM、5%DFKM+0.5%牛磺酸、10%DFKM+0.5%牛磺酸,依次标记为D5T-、D10T-、D5T+和D10T+。2在CGM替代45%鱼粉蛋白饲料试验中,以鱼粉含量为63.5%的饲料为正对照组(FM2),以CGM替代FM2组45%鱼粉蛋白为负对照组(D0),以D0为基础饲料,分别添加2.5%、5.0%、7.5%和10.0%DFKM,依次标记为D2.5、D5、D7.5和D10。结果表明:1与FM1组相比,其他各组黑鲷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而添加5%DFKM+0.5%牛磺酸组增重率显著高于SPC组。添加DFKM各组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FM1组相比虽无显著差异,但与SPC组相比,黑鲷幼鱼的饲料利用效果并未得到显著提升。2各组中黑鲷幼鱼生长性能未出现显著变化。与FM2组和D0组相比,添加2.5%~7.5%DFKM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略有提高,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稍有优化,但效果并不显著。综合而言,DFKM在以植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饲料中添加效果并不明显,对黑鲷幼鱼摄食、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方法]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18%、29.81%、34.31%、39.68%、44.81%的5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g的泥鳅幼鱼,经50d饲养后,对其特定生长率、饲料壶5率、成活率和鱼体肌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在蛋白质办平达39.6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24.18%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槌组,但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泥鲫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4.31%-39.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运输过程中水温和摇晃因素对增殖放流种类幼体存活率的影响,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不同水温和摇晃频率条件下运输水体氨氮质量浓度、黑鲷幼鱼肌肉乳酸浓度和糖元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实验水温的升高,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上升,黑鲷幼鱼肌肉乳酸浓度先上升后下降,肌肉糖元质量分数先下降后上升,黑鲷幼鱼存活率随之下降,21~25℃是适宜的水温。随实验摇晃频率的增加,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上升,黑鲷幼鱼肌肉乳酸浓度和糖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和降低,黑鲷幼鱼存活率随之下降。建议规格为5 cm左右的黑鲷幼鱼在运输前对其进行拉网锻炼,以及进行水温和摇晃等胁迫因子耐受性训练,运输时水温不宜超过其室内培育条件下的水温,以21~25℃为宜,可以低于其室内培育条件下的水温,但温差不宜超过4℃,同时运输时的摇晃频率不宜超过105 r/min。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自制蚯蚓粉的营养成分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蚯蚓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到69.52%.共检出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值为36.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为61.62%,符合蛋白质理想模式.蚯蚓粉贮藏28 d后,酸价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水分和湿度越大,酸价升高越快.在20、30℃和湿度50%条件下,样品在贮藏28 d后的酸价为3.61~5.84 mg/g;过氧化值均呈现贮藏初期先下降随后上升的趋势;蚯蚓粉在所设条件下贮藏28 d后,胃蛋白酶消化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均在88%以上,符合饲用鱼粉一级品86%的国家标准.在试验温度和湿度范围内贮藏28 d后,蚯蚓粉仍保持较好的品质,表明蚯蚓粉可作为优质的饲料蛋白.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2.5%以上,其中17~29℃的存活率为100%;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95%.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1130%,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初重(11.07±2.42)g大鳞纪幼鱼(Barbus capito)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设7个梯度:30.24%(G1)、33.22%(G2)、36.23%(G3)、39.33%(G4)、42.15%(G5)、45.33%(G6)和48.12%(G7),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G5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和G7(P〈0.05);G4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G6和G7(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后肠蛋白酶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各处理组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的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降低:G7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3和G6(P〈0.05);G7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和G4(P〈0.05);G7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G7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G2、G3和G4(P〈0.05)。从而得出结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大鳞鱼巴幼鱼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33%时,大鳞鱼巴幼鱼的消化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宽体金线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宽体金线蛭的生长的影响,为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在不同温度(15、20、25、30℃)下养殖20d,每组2d测1次体重,比较各组宽体金线蛭的日增重。[结果]15、20、25、30℃条件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4%、2.99%、3.23%、0.62%。在15~2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长明显加快(P〈0.05);20~25℃平均日增重率最高,达到2.99%~3.23%,差异不显著(P〉0.05);超过30℃则宽体金线蛭生长显著下降,存活率为55%。[结论]宽体金线蛭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25℃。  相似文献   

20.
异育银鲫饲料中适宜脂肪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和8%的鱼油,配制成5组饲料。对平均体质量每尾(17.00±0.15)g的异育银鲫进行为期4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脂肪含量6.04%的试验组饵料系数最低(2.00)、蛋白质效率最高(1.19)、其增重率与饲料中脂肪水平为4.08%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以添加6.04%试验组最高,且粗脂肪、钠及饲料总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脂肪水平为4.08%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异育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4.08%-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