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寻找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用于农作物秸秆、园林枯枝落叶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的降解利用,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重庆市缙云山林地腐殖质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YMB2.该菌株24h发酵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达到峰值,其CMC酶活为159.25U/mL,滤纸酶活(FPase)为152.13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多个菌体串联成链状;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及V-P试验呈现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与登录号为KF010349的蜡状芽孢杆菌处于同一最小分枝,且与多株芽孢杆菌属菌株相似度达到98%以上.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JYMB2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命名为B.cereus JYMB2.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高产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夷山森林腐烂枯叶及附近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CS-7。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对菌株CS-7所产纤维素酶的相关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CMC酶活为7.91 U/m L,FPA酶活为2.40 U/m 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 H分别为60℃和6;在40~50℃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在p H 5.0~7.0范围内p H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CS-7菌株是能产生耐高温中性纤维素酶的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从畜禽养殖场土壤中分离到细菌菌株87株,初筛到26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通过复筛,获得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好的菌株。根据形态特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产酶细菌L2、L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5.
对从海南大学薯蓣种质资源圃的不同大薯根部土壤中分离的产纤维素酶细菌X-6进行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采用细胞学染色、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测定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培养时间、温度、pH值和碳氮比等因素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组合.菌株X-6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菌株芽孢着生在细菌中部位置,淀粉酶、明胶水解酶阳性.GenBank中X-6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HQ844479 Bacillus cereus strain JSYM28相似性最高(99%).菌株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碳氮比为2:4,pH 7.0,42℃培养72 h,在此条件下CMC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分别为137.10、171.07 U/mL.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耐热性纤维素降解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酶学特性。[方法]采用刚果红法从腐烂秸秆与腐殖质土壤样品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与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对该纤维素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筛选到1株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NP29,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生物。对该菌所产纤维素酶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酶反应的最适pH为4.5,最佳反应温度为65℃,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37℃、pH7.0的条件下,该菌株在发酵36 h后纤维素酶活性可达1.8 U/ml,且产酶量与细菌生长密切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除臭效果菌株中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同时具有除臭和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采用滤纸崩解试验初筛筛选到6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通过用DNS法测定其滤纸酶、内切葡聚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到具有较高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G2,其酶活力分别为1.737、3.179、1.232 IU/m L。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从而为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制备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土壤中筛选到8株有机磷细菌和7株无机磷细菌,根据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有机磷细菌菌株PO1、PO3、PO4、PO5鉴定为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菌株PO2、PO6和PO7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菌株PO8为Bacillus badius(栗褐芽孢杆菌),而本试验筛选到的无机磷细菌菌株均为Pseudomonas sp.(荧光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腐乳样品中产生物胺的菌株,以24种市售腐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胺初筛培养基显色反应进行初筛,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其产胺能力,获得61株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的菌株。选取产生物胺总量较高的20株菌,经16S rDNA分析,这20株菌均为芽孢杆菌属,其中包括6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5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3株长形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2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4株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还分析了温度、氨基酸浓度、NaCl浓度、乙醇浓度、pH值对产胺量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芽孢杆菌产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8%和乙醇浓度10%对生物胺的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腐乳生产中,能有效控制腐乳中生物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从枯树叶及其覆盖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并进行16S rRNA鉴定,优化其发酵条件。采用CMC-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分解纤维素的菌株,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用16S rRNA序列分析其系统分类地位。单因素试验确定氮源、碳源、pH值和温度对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滤纸酶(FPA)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SKX-1,鉴定SKX-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最优发酵条件为以蛋白胨为氮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温度37℃,pH值为7,发酵培养后,CMC酶活力达到173.3 U/mL,FPA酶活力达到210.5 U/mL。该试验为菌株Bacillus cereus SKX-1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2株重寄生菌的分离和对靶标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选择性培养基和诱捕分离法获得温室番茄叶片上发生的重寄生菌F46,从被条锈菌感染的小麦叶片上分离获得重寄生菌PR。本研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2种重寄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F46属于链霉菌(Streptomtyces sp.)金色类群;PR归属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轮生类群。F46和PR对除禾顶囊壳以外的其他8种供试靶标病原真菌(胶孢炭疽病、灰葡萄孢、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褐孢霉、粉红聚端孢、梨状毛霉、扩展青霉)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梨状毛霉的抑制效果最好;PR对所有致病菌的作用优于F46。40%五氯硝基苯、50%腐霉利和链霉素对2种重寄生主菌均无抑制作用。F46对70%代森锰锌和25%甲霜灵都非常敏感,PR仅对50%多菌灵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长后期从江苏省各地采集小麦叶斑病病叶标本420份,分离到580个菌株,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lana(Sacc)Shoem〕、链格孢〔Ahernaria alternala(Fr)Keissler〕、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Link〕依次各占43%、46%及10%,偶尔分离到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rechsiera teresSacc.〕Shoem〕和双色平脐蠕孢〔B.bicolor(Mitra)Shoem〕,二者合计仅占1%。从小麦的黑胚、黑尾种子分离到229个菌株,其中链格孢、麦根腐平脐蠕孢、黑附球菌、双色平脐蠕孢、大麦网斑内脐蠕孢、长孢平脐蠕孢〔B.urochloae(Putterill)Shoem〕及狗牙根平脐蠕孢〔B.cynodonlis(Marig)Shocm〕依次各占54.1%、33.2%、4.4%、3.5%、1.3%、1.3%及0.9%,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rostratum(Drechsl.)Shoem〕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Shear)Boedijin〕和画眉弯孢〔C.eragrotidis(P.Henn.)J.A.Meyer〕各占0.4%.双色平脐蠕孢和长孢平脐蠕孢在国内首次从小麦上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法,对10株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进行调查,并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的影响。首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6538为模式菌株,确定了亲水性细胞培养板、培养48 h为适宜的菌膜体外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定了10株分离株的菌膜形成量,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25~46℃)和不同营养条件(葡萄糖和氯化钠)对菌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可以形成菌膜,10株菌中仅1株为菌膜阴性,不同菌株菌膜形成能力差异较大;较高的培养温度有利于菌膜的形成,有3株菌在46℃时菌膜形成量达到最大;0.5%葡萄糖和1%氯化钠的添加可显著改变各菌株的菌膜形成,葡萄糖倾向于促进临床分离株菌膜形成量的增加,而氯化钠倾向于促进食品分离株菌膜形成量的增加。这一结果,可以为实际环境中菌膜的预防及控制提供指导和方向,同时也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膜形成存在着不同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四川西部山区茄子黄萎病菌种类鉴定及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四川西部山区雅安5县(区)茄子黄萎病株上分离到轮枝菌64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物特性,以及运用PCR技术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用其中46个大丽轮枝菌单孢菌株,对眉州茄苗期根部接种,测定致病性,根据接种21 d的病株率、30 d的病情指数和45 d的枯死率,将供试菌株的致病性类型划分为II、I和III型,表明供试菌株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15.
从飞龙斩血内分离得到一株广谱、高活性抑菌内生真菌F-46/2,其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24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形态特征表明,该菌株与木霉属Trichoderma中的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的特征基本一致。ITS序列分析显示,本菌株与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同源性高达98%,因此将菌株F-46/2命名为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F-46/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与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以冈型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及其保持系G46B为材料,分别取处于第一苞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的叶片及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的幼穗进行酯酶同工酶(EST)、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电泳分析。[结果]在叶片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COD、POD酶谱除在染色深度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目及分布未见差异;EST酶带的分布及数目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开始出现差异,并持续到三核期,且不育系酶带数目及活性要低于保持系。在幼穗中,不育系与保持系相比,EST酶谱带分布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出现差异,单核期更加明显,COD、POD酶谱带分布、强度、数目差异均从单核期呈现;不育系中3种同工酶带数目均低于保持系,且随着发育时期的深入表现的更明显。这与细胞学观察G46A单核期孢子体败育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可以将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征酶带的缺失作为胞质雄性不育系败育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K326(B2F))陈化烟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培养出46株活体纯培养物,依次编号为CHJ1~CHJ46,纯化菌株通过蛋白酶和淀粉酶鉴别培养基筛选培养,鉴别筛出CHJ3和CHJ9两株菌具有淀粉酶水解活性,CHJ5、CHJ28和CHJ36三株菌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CHJ3、CHJ5、CHJ9、CHJ28和CHJ36五株菌菌悬液烟叶发酵试验表明,CHJ5菌株促进烟叶的发酵效果最好,发酵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合理,评吸得分达到91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菌株CHJ5的多相鉴定结果表明,CHJ5隶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暂命名为Microbacterium sp. CHJ5。菌株CHJ5作为烟叶发酵微生物制剂开发的备用菌株,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跟踪法及色谱分离技术从红树植物苦郎树叶中分离获得2种抗菌化合物KLS -46和KLS-54,测定苦郎树甲醇提取物及2种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菌、芒果叶枯病菌、甘蔗凤梨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郎树叶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茎提取物和果提取物,10 g/L叶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抑菌率为22.37%~100.00%.KLS-46对后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9.79×10-3~7.88×10-2 g/L,KLS-54的EC50值为9.26×10-3~9.75×10-2g/L,2种活性成分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相似.活性成分对甘蔗凤梨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0.25 g/L时,KLS -46的抑制率分别为98.31%、100.00%和98.15%,KLS-54的抑制率分别为99.83%、100.00%和99.33%.  相似文献   

19.
部分玉米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12个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基因型对幼胚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浓度为3 mg.L-1时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0.5%;不同基因型差异显著,郑58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96.3%,地方种质东46未诱导出愈伤组织;基因型是影响愈伤组织状态以及分化的重要因素;1.0 mg.L-1 BA和0.5 mg.L-1 IBA有利于再生苗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血清型、耐药状况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从规模化鸭场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利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试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析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核心基因组遗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168株,血清1、2、3、5、6、7、8、10型均有流行,血清1型的菌株高达54.17%(91/168),其次为2型,占27.97%(47/168)。48株代表性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盐酸环丙沙星表现高度耐药,耐药率均超过80%;对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低于30%。受试菌株对5~12种药物耐药,共有44种耐药谱型。成功获得46株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共检出6种耐药基因,其中,耐药基因erm(F)和tet(X)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3.91%(34/46)和82.60%(38/46),同时携带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95.6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