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戊聚糖是影响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将17份软质小麦品种进行了两年多点试验,分析了水溶性戊聚糖、非水溶性戊聚糖和总戊聚糖含量的遗传变异和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其影响;同时研究了3种戊聚糖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软质小麦品种3种戊聚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溶性戊聚糖、非水溶性戊聚糖和总戊聚糖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54%~1.07%、0.87%~1.43%和1.51%~2.47%。基因型和环境对3种戊聚糖含量的影响均达1%显著水平,且基因型是影响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其影响未达显著水平。3种戊聚糖含量与粉质仪吸水率呈5%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55和0.66;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峰值时间之间的相关均达1%显著水平,r值分别为-0.72、-0.72、-0.66和-0.70;水溶性戊聚糖和总戊聚糖含量与饼干直径的相关皆达1%的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9。因此,在软质小麦育种中应注意选择戊聚糖含量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点播期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至2002年分别在河北保定、江苏徐州和姜堰3个不同的生态点,研究了播期(适播和晚播)对小麦(徐州26、皖麦38和徐州25)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能极显著提高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在播期、环境与基因犁凼子中,以环境对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最大。保定点和姜堰点的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徐州点。播期与生态点间、生态点与品种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播期相同,环境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大于基因型。随着纬度的升高,播期对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下降。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以花后气象因子的效应大。  相似文献   

3.
68份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和戊聚糖含量的测定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戊聚糖是影响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选用68个小麦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籽粒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LOX活性和3种戊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35 nkat·g-1、4.49%、0.90%和3.59%,变幅分别为4.50~19.40 nkat·g-1、2.93%~5.95%、0.49%~1.35%和1.92%~5.01%。采用最长距离法对参试的68个小麦品种籽粒的LOX活性、总戊聚糖、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  相似文献   

4.
选取豫麦50号、豫麦34号和河北8901三个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研究了灌浆期小麦籽粒水溶性戊聚糖(WSP)含量、水溶性戊聚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比值(Ara/Xyl)以及籽粒提取液粘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小麦籽粒WSP与籽粒提取液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WSP含量变幅为1.51%~5.91%,呈现先降后略升的变化趋势。Ara/Xyl比值和籽粒提取液粘度均表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籽粒提取液粘度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Ara/Xyl比值呈正相关关系。在供试3个品种中,豫麦34号的粘度值和Ara/Xyl比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戊聚糖是小麦面粉加工和食品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测定了安徽麦区28个品种(系)籽粒中的戊聚糖含量和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等性状.结果表明,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变幅分别在6.10%~9.54%、0.62%~1.24%、5.19%~8.38%;总戊聚糖含量与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硬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为了筛选不同用途的专用小麦品种(系),采用最长距离法对参试的28个小麦品种(系)籽粒的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  相似文献   

6.
戊聚糖是小麦籽粒中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戊聚糖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较低,但它对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戊聚糖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小麦品种间戊聚糖含量的变异、戊聚糖的影响因素和遗传特性、戊聚糖与农艺性状关系及戊聚糖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等,旨在为中国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互作)对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种植在3个生态条件迥异的地区,测定其籽粒酚酸含量,并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所分析的各酚酸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型,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香草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因型,环境的影响最小;对羟基苯甲酸、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和总酚酸含量,环境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阿魏酸和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含量,基因型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环境的影响最小.[结论]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大麦籽粒中主要酚酸成分含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麦子粒戊聚糖含量及与蛋白质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有代表性的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品种小麦子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品种间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采用最远距离法对参试的18个小麦品种子粒的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以及蛋白质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三类。  相似文献   

9.
戊聚糖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研究与利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戊聚糖是小麦等谷类作物籽粒中非淀粉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戊聚糖的分类、戊聚糖的影响因素和含量测定、戊聚糖影响小麦品质的机理及其与小麦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戊聚糖在我国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施肥水平对玉米杂交种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肥水平可以提高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但施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杂交种及地点不同而异;玉米杂交种耔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受杂交种的遗传特性、栽培因素及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应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选用适宜杂交种,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面筋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春  李增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11-6713
[目的]为提高冬小麦面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6份冬小麦品种在山东省6个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连续2年的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环境、年份间差异,探讨基因型、环境、年份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筋指数的影响,同时分析面筋指数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各影响因子(基因型、环境、年份)及其互作对面筋指数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型占总作用的46.24%;在相关关系中,面筋指数与蛋白质品质呈正相关,与淀粉品质(除膨胀势)呈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遗传育种途径改良小麦面筋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代谢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细胞壁代谢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及其调控,为解决果实品质下降及迅速软化问题提供依据。【方法】用0℃、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利处理‘京白梨’果实,测定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效应。【结果】随着‘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果实细胞壁物质(CWM)、共价结合果胶(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减少,离子结合果胶(ISP)和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果胶甲酯酶(PM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采后3 d 后开始升高,分别在第9天和第12天出现活性高峰,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f)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在采收时就开始升高,并持续到贮藏末期,但纤维素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半纤维素、ISP和CSP呈极显著相关,与WSP和纤维素呈显著相关;而β-Gal和α-L-Af不仅与硬度呈极显著相关,且与细胞壁组分的相关度均大于其它细胞壁降解酶,但纤维素酶未表现出相关性。0℃和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京白梨’果实纤维素、半纤维素与CSP含量的下降和ISP与WSP含量的增加,降低了α-L-Af、β-Gal、PME和PG活性,推迟果实软化;乙烯利的作用不大。【结论】采后‘京白梨’果实软化与细胞壁组分变化密切相关,细胞壁降解酶中,β-Gal和α-L-Af可能是果实早期软化的主要因子,PME和PG促进了果实后期软化,但纤维素酶作用不大。0℃和1-MCP能显著抑制‘京白梨’果实细胞壁代谢,延缓果实软化;乙烯利未显著促进果实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采收期、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超甜(sh_2)、普通甜(su_t)和加强甜(su_1se)玉米杂交种以及大田玉米杂交种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水溶多糖(WSP)含量以及水分含量等进行分析发现,在甜玉米类型中 sh_2杂交种在各个采收期总糖含量都是最高,su_1se次之,su_1最低。但 su_1的 wsp 含量最高,su_1se 与之接近,sh_2最低,与普通玉米相同。以糖分和水分为根据,认为普通甜玉米的合适采收期为授粉后18~26天,积温为306.2℃~420.2℃,加强甜玉米可以适当放宽,但超甜玉米合适采收期应在授粉20天之后。三种甜玉米在28℃下贮藏,糖分和水分含量都迅速降低,但超甜玉米有较强的保鲜能力。在4℃条件下贮藏一周,普通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糖分含量只降低10%,超甜玉米虽然降低了25.8%,但含糖量还保持在35%以上,说明低温贮藏对保持甜玉米的优良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近年在植物育种中提出的对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分析的固定因子回归、降级因子回归和混合因子回归3类15种模型,以期建立结合附加信息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这些模型的构建、分析,为育种实践提供较多的遗传信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山东省1994年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材料,用Tai法对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了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繁茂型中穗中粒基因型品种比大穗大粒基因型品种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各品种都有显著影响,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繁茂型中穗中粒基因型品种比大穗大粒基因型品种增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仙人掌多糖组分和结构,并研究其抗凝血活性。[方法]以米邦塔仙人掌为试验材料,通过热水浸提、醇沉制得粗多糖CP,经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纯化,研究其单糖组成和重均分子质量分布与主链结构,并对多糖组分抗凝血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对仙人掌粗多糖分离纯化后共得到3个多糖组分WSP1、WSP2a和WSP3,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32×106、1.24×106和7.92×106。对氨基苯甲酸(PMP)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表明,WSP1主要成分为半乳糖;WSP2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含量分别为6.3%、32.3%、12.9%、1.5%、4.8%、37.1%、0.64%和4.4%;WSP3主要成分为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以及少量鼠李糖、甘露糖、糖醛酸。WSP2能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而对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其是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发挥抗凝血作用。纤维蛋白原转化纤维蛋白的抑制试验初步表明WSP2a和WSP3具有抗凝血活性。甲基化分析显示WSP2a含有1,4-连接的半乳糖酸,1,2-连接的鼠李糖和1,2,4-连接的鼠李糖构成的主链。[结论]该研究为仙人掌多糖资源优化和深度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