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6,(6):36-40
植物雄性不育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雄性不育包括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生产中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为主。雄性不育系选育应重视提高发芽出土能力、柱头的外露率和生命力以及自身的产量能力;降低自交结实率,减少败育率。文中对作物雄性不育类型、优良不育系应具备的条件、不育系选育应重视的问题以及选育利用等方面进行评述,供杂优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介绍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及“三系”杂种棉的选育进展,不育系花药的细胞学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细胞质雄性不育产生的分子机理,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遗传效应。详细阐明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类型,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育性恢复基因与育性增强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文中对“三系”杂种棉选育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利用新的胞质不育类型选育优良不育系,聚合多个恢复基因和育性增强基因选育强恢复系,优化以蜜蜂为媒介的传粉体系等方面,探讨了“三系”杂种棉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温敏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上特别具有优越性。迄今,已在许多植物中发现温敏雄性不育系,并广泛用于两系法杂交育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已从分子水平揭示温敏雄性不育的本质,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从基因分子定位、基因差异表达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分子机理,并深入探讨了导致温敏雄性不育的基因差异表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研究,不仅能够从分子水平解释CMS小麦不育机理及其棱质互作的关系,而且对促进小麦的杂种优势生产利用上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主要从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来源和几类主要的胞质不育系的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小麦CMS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杂种小麦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以及光敏雄性不育基因、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和反向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以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付伟  马小军  唐其  兰金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51-8853,8858
目前我国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与定位、基因表达、调控及克隆、转基因、生产应用和常规育种等。对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展望。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根据花粉败育的原理,利用花药细胞绒毡层、绒毡层线粒体、胼胝质壁、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等花粉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取外源细胞毒素基因、分子伴侣、反义RNA技术、提早降解胼胝质、扰乱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细菌影响花粉小孢子发育等策略,使花粉不能正常形成,从而产生不育花粉,达到产生雄性不育的目的。并提出了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近等不育系是指除对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存在差异外,其他遗传背景与不育系完全相同的水稻品系,培育近等不育系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不育系。介绍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选育途径和育种实践,指出并分析了水稻近等不育系在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近等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和加快不育系育种进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植物雄性不育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经典遗传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及不育基因的定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是由控制花粉正常育性的核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不育系,因具有败育彻底、恢复源广泛、易于筛选高优势杂交组合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生产。但是,对棉花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却不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等方面综述了棉花核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核雄性不育杂交棉应用状况;并提出了棉花核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分子机制、细胞学和恢复性机理三方面对C型胞质互作雄性不育系进行了阐述,以期全面总结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C型不育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提出研究的的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的发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白菜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的发现过程,以及"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的验证试验结果。提出了不育系的应用模式,介绍了品种、变种和亚种间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结果,以及不育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及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从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2个方面概述水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及导致不育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5.
 红麻不育系的选育为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红麻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可用于优良不育系或保持系的选择。采用单株选择回交的方法进行不育系的选择,用BSA法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红麻育种课题组在海南三亚发现的红麻不育株AT-1做母本分别与15-4,04K1做杂交,再用父本回交4次,选育出2个高度不育的不育系。用CTAB法提取红麻单株DNA,利用BSA法构建近等基因池—不育池和可育池,以近等基因池DNA为模板,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筛选出一条能在不育池和可育池间产生稳定差异带的ISSR引物U859。对不育系鉴定表明,不育系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通过不育和可育单株对ISSR引物的鉴定表明,U859是与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ISS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植物雄性不育在很多农作物中可以省去人工去雄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加以利用,目前我国生产上普遍种植的杂交高梁、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的明显事例,目前除杂交高梁、杂交水稻外,世界各国利用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的作物还有玉米、洋葱、甜菜、油菜、大麦等。其他还有很多植物都已发现了雄性不育,正在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水稻和玉米、小麦、大麦、烟草等植物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雄性不育性。从产生雄性不育的原因来说,有生理性的不育,有遗传性的不育。生理性的不育是受低温或药物等异常条件引起的暂时的不育性,不能一代一代遗传下去。遗传性的不育是遗传结构和功能上有了变化,这种雄性不育性能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蓝雄性不育系PM、QM及其保持系PF、QF的开花结实特性。[方法]以甘蓝雄性不育系PM、QM及其保持系PF、QF作为材料,从其物候期、枝干数量及形态、开花结实方面进行调查比较。[结果]甘蓝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物候期基本一致,能与之配套。不育系与保持系在枝干数量及形态、花器官结构形态方面均表现出差异明显的特点,不育系表现出来了雄性不育的特点,结实情况良好。[结论]PM、QM可作为甘蓝雄性不育育种的新材料。该研究可为人工合成保持系或者合理利用雄性不育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研究与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的理论、稳定性、多因子互作及不育机理几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在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综述了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和细胞质雄性不育优点和缺点基础上提出了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细胞核十细胞质雄性不育,根据细胞核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稳定性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稳定性不同,可以将该途径进一步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不育+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质不育+生态型细胞核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