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遗传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美两国所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GK— 1 2、新棉 33B分别进行了 Bt基因的连锁测验。分析表明两个品种的试验结果相似 ,Bt基因未整合在棉花第 I、II、III、IV、V、VI、VII、IX、X、XI、XII、XIII、XVII连锁群及 cu、pg、gl1等基因所涉及的染色体上。阐明了 Bt基因染色体图谱定位的复杂性 ,并提出以原位杂交技术实现 Bt基因在棉花染色体组上的物理标图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亚红株突变的质量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的淡红叶性状与当日红花性状的质量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淡红叶性状是受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连锁分析表明:淡红叶性状与当日红花性状完全连锁,是受同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淡红叶与棕絮性状符合两对性状完全独立分离规律,不存在连锁遗传关系。等位性测定显示,淡红叶性状与经典红叶性状杂交后代,符合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独立分离理论比例,表明控制亚红株突变的基因与控制经典红叶的R1基因不在同一基因位点。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推定陆地棉亚红株突变是一个新的质量突变性状,暂将它的基因符号定为RS。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江苏淮北地区杂交棉皮棉产量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和缩节胺用量三个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对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密度>钾肥>化控,并得到了1900~2000kg·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移栽密度344万株·hm-2,氯化钾用量2229kg·hm-2,缩节胺用量4845g·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GGE双标图和比强度选择的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的前提,而区域试验中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探索和利用试验环境在鉴别基因型遗传差异和对品种在目标环境中的平均表现代表性方面的作用以辅助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植物育种家和农技推广人员的高度关注。我们采用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长江流域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目标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基于棉纤维比强度选择的品种生态区进行探索与划分,并对品种生态区划分结果进行信息比(IR)校正,以提高品种生态区划分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基于纤维比强度选择的GGE双标图分析的总体有效拟合度为68.4%,其中有13次出现过度拟合或拟合不充分现象,总体拟合可靠性一般。而基于IR-GGE模型的总体拟合度为73.7%,比GGE双标图的有效拟合度提高6.0%,说明采用IR对双标图分析的结果进行优化和校正可以提高品种生态区划分的可靠性。(2)根据GGE双标图分析结果,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大致可划分为4个基于纤维比强度选择的品种生态区,第1个品种生态区包括安庆、襄樊、南通和岳阳,第2个品种生态区包括常德、九江和武汉,第3个品种生态区包括慈溪、南京、黄冈、荆州和盐城,第4个品种生态区包括南阳、简阳和射洪。而基于IR较正的GGE模型则可划分为3个品种生态区:第1个为主体品种生态区,包括安庆、武汉、九江、襄樊、南阳、岳阳、常德、黄冈、荆州、南京和慈溪11个试验点,第2个品种生态区包括南通和简阳,第3个品种生态区包括盐城和射洪。IR校正后长江流域棉区的品种生态区划分更准确可靠,地理区域特性也更明显,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对纤维比强度的选择效果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四川盆地棉区和江苏沿海棉区并不适宜开展针对整个长江流域棉区的广适性棉花纤维比强度选择,从而为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比强度的选择和推荐策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杂6号(原名苏抗2102),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  相似文献   
6.
棉种DNA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基于DNA变异的新型分子标记,从而带动了DNA指纹图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此技术已在棉花品种鉴定、种子纯度检测和品种亲缘关系及分类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7.
棉花无腺体性状的遗传及低酚棉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综述了棉花无腺体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无腺体性状的低酚棉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选育转基因或具有生化抗病虫的显性低酚棉品种(或杂交棉)是低酚棉品种进入市场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强纤维双价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强纤维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的品种特性,结果显示:①苏杂3号纤维强力高、品质优,HVICC纤维长度30.3 mm、比强度34.3 cN/tex、整齐度85.2%、伸长率7.1%、马克隆值4.6、反射率77%、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8;②苏杂3号综合抗病虫性能好,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高耐枯萎病、耐黄萎病;③苏杂3号产量水平高,子棉单产3 359.4 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5.14%;皮棉单产1 304.7 kg/hm2,比对照增产0.37%。苏杂3号集高强纤维、高产、抗虫于一体,是新一类型的高品质国产双价抗虫杂交棉。抗虫蛋白试剂条检测显示,苏杂3号具有B t毒蛋白的高阳性表达。PCR检测结果表明,苏杂3号含有中国合成构建的外源B t CpTI双价杀虫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历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中通过国审的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探索棉花品种类型和特征的演化趋势。[方法]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指数构建。采用GGE双标图分析1981~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53个国审棉花品种主要目标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区域试验历年采用的对照品种,将区域试验数据分为5个时期,分析各时期内审定品种类型的比例和总体评价指数的变化动态。[结果]棉花育种目标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必要采用评价指数方法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品种类型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Ⅱ型品种开始于泗棉3号时期,其后呈下降趋势;Ⅲ型品种在各个时期均有一定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Ⅳ型品种为1993年前审定品种的主要类型,在泗棉3号时期以后占比例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评价指数的动态变化表明,2003年前品种都在目前合格线以下;2004~2008年期间审定品种总体评分较高;2009年后审定品种的总体评分仅略高于合格线。[结论]长江流域的棉花育种和品种审定中应更注重对马克隆值的改良和评价,以引导棉花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49在西北内陆棉区的稳定性与丰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及其双标图分析了中棉所49在2002-2003年和2008-2013年共8年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2年西北内陆国家棉花区试早中熟组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优劣顺序依次为:中棉所49〉98—60〉K31〉中棉所35〉9—2005〉E3—8—12〉新创1号〉SGK9688〉SGK1779。(2)中棉所49在8年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在5年试验中表现居第一位、1年试验中表现居第二位、2年试验中居第三位,其稳定性综合表现优良。(3)中棉所49的皮棉产量水平在8年区域试验中总体上稳中有升,体现了较好的丰产性能。可见,中棉所49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