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省斑潜蝇种类及其天敌资源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危害贵州省蔬菜的斑潜蝇种类、寄主作物、受害叶率、受害株率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贵州省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是美洲斑潜蝇,其次是南美斑潜蝇;受害蔬菜主要是豇豆、丝瓜和扁豆等;优势寄生性天敌种类为甘蓝潜蝇茧蜂。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调查豇豆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白粉病、病毒病、斑潜蝇、豆荚螟、蚜虫)的发生情况,初步发现不同的物理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害方面的作用存在差异,同时结合豇豆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物理防治在控制豇豆病虫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网防区与自然控制区相比,对斑潜蝇的防效达83.9%,对豆荚螟、蚜虫的防效高达100%,并且有效地预防了病毒病的发生,防效达95.5%,但由于网防区的增湿增温作用,白粉病危害较黄板区、灯防区严重;黄板区与灯防区在降低成虫虫口基数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天黄板诱虫71.8头/块、杀虫灯80.5 g/台(金龟子和夜蛾分别占62.5%、34.3%),并且有效地保护了各种天敌,在豇豆上的防效也较为理想.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相比,网防区(39 537元/hm2)>黄板区(33 270.0元/hm2)>灯防区(30 567.0元/hm2)>常规区(24 640.5元/hm2).  相似文献   

3.
水稻多品种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稻品种的各种性状,选配了4个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稻瘟病有较明显的控制效果,防效在11.36%~46.6%间,其中常规高秆感病品种表现突出,防效在19.4%~46.6%间,杂交矮秆品种防效在11.36%~37.6%间。混合间栽同时还有一定的抗倒伏与增产效果,每公顷可增产231.6~954.0kg,增产幅度为2.1%~9.3%。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点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豇豆田间生态系统中斑潜蝇及其天敌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豇豆田间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生态系统中(complex ecosystem)昆虫种类有8种,优势种群为美洲斑潜蝇.在豇豆整个生育期,美洲斑潜蝇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复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经主成份分析表明对复合生态系统作用最大的是寄生蜂.对各时期复合程度的评价发现,前期的复合程度高,而后期的复合程度低.  相似文献   

5.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种植对玉米病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对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的控病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间不同的种植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2.15%~20.12%;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效达10.93%~21.12%;试验还证明,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或马铃薯,其土地当量比在1.19~1.2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追求高产栽培,提早种植,推广早熟、矮秆、多蘖的感病品种、重施氮肥等造成水稻稻瘟病严重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水稻一生,都会遭受稻瘟病的侵害,受害损失最重的是穗稻瘟,严重时可颗粒无收.经过多年试验,选出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一些药剂,防效达到70%-90%,增产幅度达到15%。  相似文献   

7.
陕西杨凌国家区试玉米品种病虫害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方法]于2017年8—9月,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站对72个供试玉米品种的病虫害抗性进行调查。[结论]72个供试品种对玉米病虫害的抗性程度差异很大,且在玉米灌浆初期和乳熟期,不同品种之间抗性程度的排序变化较大。2号品种受害最轻,危害率仅为8.33%,是所有供试品种中唯一受害株率小于10%的品种。[结论]初步明确了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程度,为优良抗病虫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棚与露地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设施大棚与露地栽培条件下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设施大棚病虫害防治及其在海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冬季和2011年春夏季,分别进行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栽培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季节大棚及露地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叶螨、白粉病、锈病、轮纹病、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大棚内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等虫口数略低于露地,其中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虫口数较高,是危害豇豆的主要害虫;豇豆病害以锈病和轮纹病为主,其中2011年春夏季种植的豇豆锈病和轮纹病明显比2010~2011年冬季重。【结论】设施大棚对豇豆害虫有一定的隔离作用,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基数的目的;但对于病害,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病害总体未见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设施大棚与露地栽培条件下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设施大棚病虫害防治及其在海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冬季和2011年春夏季,分别进行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栽培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季节大棚及露地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叶螨、白粉病、锈病、轮纹病、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大棚内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等虫口数略低于露地,其中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虫口数较高,是危害豇豆的主要害虫;豇豆病害以锈病和轮纹病为主,其中2011年春夏季种植的豇豆锈病和轮纹病明显比2010~2011年冬季重.[结论]设施大棚对豇豆害虫有一定的隔离作用,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基数的目的;但对于病害,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病害总体未见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光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婶比法进行了水稻高光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与农艺措施管理的情况下,高光效栽培可以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及每穗实粒数。各处理中以行向为南偏西23.5°宽窄行种植处理效果最佳,增产幅度可达8.8%。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及天敌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干扰控制指数(ⅡPC)的方法评价了几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几种杀虫剂中,控制效果较好的有48%毒死蜱、18%杀虫双及阿维菌素类的绿宝,ⅡPC值分别是0.111,0.119和0.124;而24%灭多威对美洲斑潜蝇控制效果较差,ⅡPC值为0.434.对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排除控制指数(EIPC)分析表明,几种杀虫剂中以使用绿宝对天敌的EIPC值为最大,以杀虫双及毒死蜱次之,而以灭多威最小,亦即绿宝对天敌最为安全,其使用区内天敌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灭多威对天敌的杀伤力最大.经室内毒力测定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杀虫剂处理对安徽沿淮中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1号为供试水稻品种,BtWP、25%杀虫双、18%锐劲特EC和5%高效氯氰菊酯EC为供试药剂,通过大田小区防治试验研究这几种杀虫剂处理对安徽沿淮中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结果]锐劲特处理对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最好,对稻田天敌影响较小。Bt,Bt+杀虫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治效果,对稻田蜘蛛较安全,有利于保护天敌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仅有短期防效,且对稻田天敌杀伤力很大,不宜在稻田继续使用。[结论]该研究为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s a globally important crop that is often damaged by pests and diseases. Current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management is dependent on chemical pesticides. Although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usually effectiv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these pesticides often leads to increase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pests, fewer natural enemies, reduced natural control, and a degrade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the control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using biological means like intercropping is increasingly receiving attention. Intercropping of cotton with other crops can often boost the total yield and output of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and provide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without sacrificing cotton quality. Intercropping also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natural enemies, and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by altering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fields.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reduc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tton and grain or other economic crops for arable l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the populations of natural enemies in cotton fiel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sts and diseases. However, inappropriate intercropping can also increase labor requirements and even result in inadequate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mechanisms of intercropping for reducing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 as well as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e risks and limitations, as well as the study approaches needed and the prospects of intercropping for the control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to aid researchers and growers in designing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ecologically friendly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will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s and the cost of cotto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甘蓝与大蒜不同比例间作对春甘蓝田主要害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间作可以降低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发生程度,提高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与甘蓝单作相比,1行甘蓝+1行大蒜间作,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的种群数量分别下降了48.9%和35.6%,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分别上升了17.9%和61.8%,减轻了采用其他措施包括药剂防治甘蓝害虫的压力,提高了防治效果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00%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相似文献   

16.
保定地区菊花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保定市菊花病虫害的主要种类.结果表明: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黑斑病、锈病、花叶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潜叶蝇等,并记录了受害症状.  相似文献   

17.
2000-2001年在新疆喀什叶城县研究了转Bt基因棉MD-80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转Bt基因棉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2个抗性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底,抗虫性分别为94.5%和83.3%,8月份抗性最低(22.7%),而河南的研究表明8月份正是第2个抗性高峰,抗虫效果高达93.8%;2)7月上旬棉株不同器官抗棉铃虫的强弱依次为:棉苞叶(96.7%),棉蕾(74.2%),花瓣(60%),棉叶(50.2%),棉铃(30%),花蕊(26.8%);3)转Bt基因棉对不同龄期棉铃虫抗性随着龄期的增大而降低;4)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顺序依次为普通棉对照田(不进行任何防治,0.7706和0.1883),Bt棉药防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0.3968和0.0931),Bt棉自控田(仅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0.2211和0.0549),优势集中性依次为Bt棉自控田(0.9264),Bt棉药防田(0.8625),普通棉对照田(0.6881),表明普通棉对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Bt棉药防田次之,Bt棉田自控田最差。  相似文献   

18.
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菜田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控区;对田间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对优势害虫、捕食性天敌等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菜田主要害虫优势集中性指数降低,天敌数量和作用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绿色防控区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每667 m2每季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别为2 9791,8063,1 0429元,明显优于常规防控区。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菜田节肢动物的类群结构与数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表明 ,菜田节肢动物类群包括昆虫 13目 6 5科 16 7种 ,其中害虫 8目 2 3科 79种 ;天敌 6目 18科 4 6种 ;中性昆虫 9目 2 4科 4 2种 ;螨类 2目 3科 4种 ,其中螨类天敌 1种 ;蜘蛛 8科 18种 .不同蔬菜种类上的优势害虫、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的种类数量、多样性以及优势度的变化差异较大 ,决定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素为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物种均匀性的变化 .因此 ,限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逐步恢复菜田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 ,尤其是天敌的控制能力 ,在害虫生态控制中取着重要的作用 .  相似文献   

20.
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明确果园生草对果园病虫害的影响,调查了生草苹果园不同时期苹果主要害虫及其天敌自然种群的数量,从而获得各期害虫与害虫、害虫与天敌、天敌与天敌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分析了它们彼此在空间及时间维度上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害虫优势种为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天敌资源丰富,优势种为大草蛉;在空间维度上害虫之间存在较大竞争,主要天敌之间种间竞争也很激烈,天敌与主要害虫在空间上相遇机率较大;生草果园天敌对主要害虫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在时间维度上有较强的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