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荥经枇杷茶种质资源生长情况,在四川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自然分布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枇杷茶类型(依次编号Ⅰ、Ⅱ、Ⅲ、Ⅳ、Ⅴ类)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主栽品种荥经大黑茶为对照,对Ⅰ~Ⅴ类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生物学性状、新梢生育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荥经枇杷茶野生大茶树树型以乔木型为主,树姿多高大直立;Ⅱ、Ⅲ和Ⅴ类茶树属于早生种,而Ⅰ和Ⅳ类茶树则相对较晚;各类型茶树春梢长度和重量变化综合以Ⅲ和Ⅴ类新梢生长势较好,具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叶片多为大叶,叶尖为急尖向渐尖进化。花大,花柱开裂数为3~4裂,果实多为三角形,种籽多为似肾形。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茶组植物的发源中心,拥有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大理茶是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普洱茶的栽培驯化,被认为是大叶茶的野生基源之一。主要概述大理茶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与分布状况、遗传演化特征、生态适应机制、生化特性与茶叶品质风味以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为大理茶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及地方品种变异类型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茶树资源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的重要材料年口依据.对贵州历史上所发现的野生茶亚属Thea(L.)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驯化、栽培的地方群体品种的续存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收集并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和地方品种的变异类型,是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业科技》2010,(2):71-71
近日,三明市茶叶技术推广站与梅列农业局种植业推广中心组织对三明市仙人谷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野生茶树进行考察,在瀑布群沿溪两边中发现了十多处野生茶,每处少则1~3株,多则10多株,分布的范围在N26°13′~N26°43′,E117°38′38″~E117°38′73″,海拔355~450m。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叶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技术》2013,(2):28-29
1、茶树的种类山茶属植物分为20个组。其中茶亚属的茶组Scet.Thea,目前全世界共发现49种3变种。在52种茶组植物中,只有茶系中的普洱茶C.assamica和小叶茶C.sinensis两种久经栽培,其余的种均为野生或半野生状态。2、茶树的植物学特征茶树是由根、茎、叶、芽、花、果等不同的器官构成的一个整体。地下部为根系,地上部为树冠,包括茎、芽、叶、花、果等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省13个产地野生远志的分布、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学性状进行实地考察,初步了解了山西野生远志的分布状况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山西野生远志资源主要分布于34°41′54″~40°24′12.68″N,110°22′0.55″~114°7′40.25″E,海拔391~1526 m,生长区域年均降水量在392~770 mm,年均温度6.4~14.1℃;群落组成较为单一,其周围主要分布有狼毒、野豌豆、太行菊、酸枣等;山西野生远志主要生长在半山腰及山顶的阳面山坡,山底很少分布。研究可为山西野生远志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奠定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省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主要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乔木型较多,占50%,小乔木型较少,仅占0.03%,灌木型为49.97%;水平分布范围104°58′~108°36′E、24°58′~29°07′N,垂直分布范围是海拔615~1 900 m,基本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伴生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少;野生茶树分布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主要伴生植物数量、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呈显著正相关。部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能够在极端气候下长期存活,对极端气候有独特的适应性。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已经改变,因此,要加强对贵州野生茶树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保护与利用昭平县野生突肋茶树资源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昭平县野生突肋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对野生突肋茶树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突肋茶主要分布于山区区域,主要形态特征为小乔木,其茶多酚含量23. 4%~28. 7%、咖啡碱含量0. 2%~0. 42%,是茶组植物中少有的低咖啡碱、高茶多酚的特异资源。【建议】对野生突肋茶保护与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引言野生大茶树是茶树资源中的“明星”。研究这些大茶树,不仅可以发掘新的优良品种或难得的育种材料,而且可以了解不同茶树类型的地理分布、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为研究茶树变种和品种分类,以及茶树起源、演变规律等提供科学依据。我国饮用茶叶和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茶叶祖国。目前世界所有产茶国家的栽茶和制茶技术都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连“茶”或“茶叶”的语音,也来自我国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茶树感染茶白星病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以不同品种染病茶树健康叶片、感病叶片及未感病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固样后测定叶片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染病茶树叶片相比,茶树病株的健叶、病叶茶多酚含量下降;病株健叶咖啡碱含量下降,病株病叶咖啡碱含量小幅上升;病株健叶的水浸出物趋势不明显;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所上升。茶树感染白星病会对茶叶品质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云南部分地区野生茶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5个民族自治州(市)7个县16个自然村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这些地区的野生茶树资源现状,以为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合理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茶花、茶籽、茶梗、茶灰、废茶渣等副产品的利用,对茶树资源是一大浪费。本文综述了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期为茶叶生产拓宽出路,并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枇杷主要种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应用14个10聚体随机引物对解放钟、森尾早生、旱钟6号、贵州野生、台湾枇杷、栋叶枇杷、乌脐、白梨、洛阳青、俨糖枇杷、湖北六二等11个枇杷品种或种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130条扩增带,其中33条为非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程度为74.62%。进行聚类分析,以D1=0.599进行划分时,可将枇杷的11个遗传资源分成栽培和非栽培两个类群。以D2=0.649进行划分时,8个普通种可分为两个类群,即白肉类群和红肉类群,并在DNA分子水平上说明枇杷果肉色泽可作为分类的一个指标。运用RAPD技术为枇杷遗传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贵州贞丰野生茶树资源代表性绿芽和紫芽株系的生理特征,为筛选综合抗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的贵州野生茶树群体种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号为对照,观测野生茶树芽宽、叶面积、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厚度等22项形态学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评价野生茶树紫芽、绿芽株系的遗传多样性、综合抗性和内含物质。【结果】贞丰野生茶树芽头肥壮、茸毛密度大;叶面积为40.27~52.87 cm2,为大叶种,叶色多样,包含紫色、紫绿色和深绿色,叶质柔软有光泽;节间最长可达5.14 cm ,叶脉对数介于10~12。贞丰野生茶树与抗性和内含物质相关的代表性指标主脉厚度为704.71~740.02 μm、上表皮厚度为20.33~21.72 μm、芽宽为0.30~0.36 cm、海绵组织厚度为81.05~84.31 μm,这些代表性指标值均大于栽培型茶树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贞丰野生茶树绿芽株系与紫芽株系遗传距离近,与栽培型茶树遗传距离较远。隶属函数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和内含物质代表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排序均为绿芽株系>紫芽株系>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野生茶树绿芽株系综合抗性指数和内含物质指数分别为0.4743和0.4599,紫芽株系综合抗性指数和内含物质指数分别为0.4618和0.4325,均高于栽培型茶树。【结论】贞丰野生茶树综合抗性、内含物质和适制性优于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号。绿芽株系综合性状优于紫芽株系,可作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或遗传改良的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选择地处草原和森林过渡地带的上库力农场作为研究区(E120°36'50.48″~120°52'56.53″,N50°21'11.08″~50°24'32″),由机载激光雷达Leica ALS60采集实验数据,对Terra Solid分类获取的地形点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IDL编译一次样条有限元内插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分析生产DEM的精度。结果表明:1.0、1.5、2.0 m三种不同分辨率的DEM精度,分别为0.034、0.078、0.096 m。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掘新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陕西省10个地区88份茶树资源的特征性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平均变异系数为28.00%,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1.96~2.08,均值为2.01。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15时,88份资源可分为4大类复合组,无独立组存在。根据生化成分含量,可以从中初步筛选出高咖啡碱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和低茶多酚资源1份,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杀青条件对安溪油柿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鲜叶不切,直接以炒青机炒青有利于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等主成分的保留;杀青温度150℃、杀青叶量0.60kg、杀青时间2或3min的杀青条件能较好地保持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等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