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美茹  乔洁  李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94-17495
[目的]研究聚马来酸(PMA)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的影响。[方法]设4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清水对照,处理2施用130g/m^2PMA.处理3施用260g/m^2PMA.处理4施用B、Zn、Fe复合微肥1g/m^2,3次重复,随机区纽设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处理3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影响最大,EC值为2.6mS/cm,其次为处理2,EC值为3.0ms/cm;处理2SO4^2-含量最低,达3.688g/kg,其次为处理4,为7.024g/kg;处理3Na^+浓度最低,为11.81g/kg,其次为处理2,为15.13g/kg;处理3Mg^2+浓度最低,为1.943g/kg,其次为处理2,为2.254g/kg。[结论]PMA可以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甜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棚室甜瓜的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260 g/m2PMA)对甜瓜的Vc含量有较大影响,该组的Vc含量最高,达131.195μg/g,其次为处理②(130 g/m2PMA),Vc含量为114.565μg/g;处理③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达319.416 mg/kg,其次为处理④(B、Zn、Fe复合微肥1 g/m2),为292.942 mg/kg;处理④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达9.66%,其次为处理②,为9.44%。[结论]PMA对甜瓜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提高甜瓜的Vc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宁夏三个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利用对宁夏三个类型盐碱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改良处理比对照处理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5%~76.67%、6.45%~19.9%、19.15%~62.5%。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类型盐碱地间表现为西大滩碱化土壤惠农盐化红寺堡次生盐渍化土壤,转化酶活性则表现为红寺堡次生盐渍化西大滩碱化土壤惠农盐化土壤。三个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后0~20 cm深度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的幅度依次为西大滩碱化土壤惠农盐化土壤红寺堡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显著,0~20 cm深度土壤总孔隙度增加的幅度依次为惠农盐化土壤红寺堡次生盐渍化土壤西大滩碱化土壤,增加的幅度在0.61%~27.23%。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是一类草腐类食用菌,种植面积较为广泛.覆土对生产双孢蘑菇至关重要,但关于双孢蘑菇覆土后土壤酶活性和基质酶活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该研究采集覆土后发菌期、出菇初期、采收期3个时期的双孢蘑菇的基质和土样,检测土壤和基质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覆土后发菌期,土壤和基质的转化酶活性最高,磷酸酶活性最低,脲酶活性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基质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适中;出菇初期,土壤和基质的转化酶活性最低,磷酸酶活性适中,土壤中脲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适中,基质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采收期,土壤和基质中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转化酶活性适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样区内棉田、林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了解其在人为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棉田的脲酶活性较高,林地、荒草地的土壤酶活性基本大于盐碱和沙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可以表现为上层土壤酶活性较高,中间下降,下层又有所上升的趋势.[结论]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土壤质量评价和预警模型、合理进行区域土地规划、优化作物栽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贡献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割龄胶园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B、C和D4种割龄的橡胶园为试验样地,取0~20和20~40cm土层土样进行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指标的测定。[结果]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多酚氧化酶除外)均以旺产期(B、C割龄)的最高,初产期(A割龄)次高,降产衰老期(D割龄)最低;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中性和酸性磷酸酶与土壤肥力因子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胶园土壤各项养分含量与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除外)的垂直分布均以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结论]在不同制龄胶园中,可以用不同的酶活性表征胶园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土培试验研究腐植酸复合肥对油菜品质和生理指标影响的同时,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腐植酸复合肥较等养分无机肥增加油菜鲜、干重和氮利用率;②腐植酸复合肥增加土壤碱解N和速效P含量,促进土壤K的消耗;③腐植酸复合肥降低土壤pH值,提高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脲酶活性,说明腐植酸可作为脲酶抑制剂。HA复合肥中以4号(HA-NPK-Zn)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④各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之一,探讨林地质量和调控措施对飞播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于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 000株/hm2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 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共5个处理。5年后,通过比较不同季节0~20 cm土壤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作为筛选间伐强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峰值出现在10月份,转化酶出现在4月份;②5种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响应不同,弱度间伐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中度间伐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③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可能是限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④土壤酶较土壤理化性质对间伐响应敏感,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作为飞播油松林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9年生初植密度8 00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4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锦灯笼的快繁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锦灯笼茎尖为外植体,NAA浓度分别为0.1、0.3、0.5mg/L,研究不同浓度NAA对锦灯笼诱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AA对锦灯笼诱导成活率的影响不同,以处理③(MS+NAA0.5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的诱导效果最佳,诱导成活率达93.3%;其次为处理②(Ms+NAA0.3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诱导率为63.3%;处理①(Ms+NAA0.1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的诱导率最低,仅43.3%。[结论]处理③是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氧化乐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氧化乐果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上施用的主要农药之一,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大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降低等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开展其土壤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氧化乐果污染浓度(0.0、0.5、1.0、5.0、10.0 g a.i.•kg-1)下,土壤中影响碳、氮、磷循环的三大水解酶(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氧化乐果可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关系达到显著或极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监测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模型U=A/(1+B×C)的较好拟合揭示出氧化乐果对土壤脲酶机理为完全抑制作用;从土壤脲酶角度计算获得土壤受氧化乐果轻微、中度和严重污染的临界含量分别为0.32、2.88和11.43 g a.i.•kg-1;而在供试氧化乐果浓度下,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变幅分别不超过18.61%和8.36%,揭示出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对氧化乐果不敏感。【结论】在表征土壤氧化乐果的污染程度方面土壤脲酶最适;土壤酶与农药之间关系受到酶种类、农药品种、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及林缘不同距离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边缘土壤酶活性.[方法]对河北围场县八英庄林场6种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标准地抽样调查,分析不同密度及林分边缘不同距离的土壤酶活性.[结果]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从距林分边缘0~30 m处,土壤中蔗糖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他土壤活性酶与距林分边缘距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林缘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最能反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效应,该研究可为华北落叶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扬  王允白  黄瑾  高华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4-14686
[目的]为全面提高广西百色地区烟叶产量和质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即:处理①、②、③、④(CK),每小区100m^2,3次重复,随机排列。测定各处理组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质量指标。[结果]以处理①、②、③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处理②的经济性状较好,均优于其他各组;各处理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不大;处理②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总体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③;处理②各部位烟叶评吸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①和③,CK最差。[结论]处理②可提高烤烟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比较适合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生土为对照,设6个处理:①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②椰糠+草炭土+农家肥、③椰糠+园土+农家肥、④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⑤椰糠+珍珠岩+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⑥园土,研究6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④的植株生长最好,与处理⑥和对照差异极显著。处理③、④的平均株高分别为22.90和21.64 cm;处理④、⑤的平均茎基分别为0.69和0.66 cm;处理③、④的平均叶片数分别为24.53和24.13;处理④的单株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分别达86.3和25.9 g。[结论]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1∶1∶1∶1)为海巴戟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6.
施用垃圾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垃圾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小白菜盆栽试验中,以不施垃圾肥为对照、施垃圾肥(1.5、3.0、4.5和6.0 g/1.5 kg土)为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施垃圾肥以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且随着垃圾肥用量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真菌数量一直增加,当垃圾肥用量为3.0 g/盆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分别比对照高6和2倍。施用垃圾肥可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当垃圾肥用量为3.0g/盆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较高。[结论]施用垃圾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在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设6组处理,分别为:03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倍液;(至)25%灰克超微可湿粉剂10130倍液;③爱可2000倍液;(砚%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⑤36%粉霉灵悬浮剂500倍液;⑥cK。观察6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除CK外,其余各组处理均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处理②、④的防效较好,分别为92.1%、85.4%,①、③、⑤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7%、79.4%、77.8%;与CK相比。各处理对番茄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处理②的产量最高,达15941.30ks/hm2,其次为处理④,而处理①的产量最低,仅14162.63ks/hm2。[结论]处理②、④是最佳防治药荆,且对番茄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旱后复水促进玉米补偿生长的生理机制。[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不同水分处理(①充足供水;②干旱胁迫;③旱后复水)对玉米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①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处理②、③;处理②可提高玉米的根冠比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但明显降低了玉米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处理③可促进玉米的补偿性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却明显降低了玉米的根冠比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复水前处理②、③玉米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处理①,但复水后处理③玉米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处理②。[结论]复水前玉米积累的较大根系生物量和较高可溶性糖含量是其复水后表现出补偿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