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各生育期对土壤不同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为控制灌水的条件下,采用将15N标记到不同土壤层次的土柱试验,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土壤不同深度硝态氮的利用。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扬花、成熟4个生育时期,小麦对不同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吸收量及利用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拔节期对10~20、40~50和70~80 cm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15.7%、3.4%和1.2%,孕穗期对3个标记深度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30.6%、10.7%和3.9%,扬花期分别为33.1%、13.1%和5.1%,成熟期分别为32.5%、12.4%和4.7%;小麦对10~20 cm深度标记15N的吸收利用在孕穗期基本接近最高值,40~50、70~80 cm中下层标记硝态氮吸收峰值出现较10~20 cm标记处理推迟,至扬花期达最高值;不同层次土壤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与相应土层的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室内降雨方法就河北内邱县岗底坡地褐土酶活性流失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单位土体酶活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除脲酶外流失泥沙均高于土壤中酶活性,有明显富集,呈现出高肥力土壤高流失,低肥力土壤低流失的基本规律;土壤酶流失总量与坡度呈指数变化关系,符合MC=atb预测模型;流失四种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土流失引起酶总体的损失;土壤酶和养分流失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可作为土壤侵蚀度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英砂培养方法并去除或保留分蘖,研究了旗叶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干物质和磷在体内分配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旗叶期缺磷一段时间后降低小麦旗叶的光合和蒸腾速率。不同供磷水平下,去蘖使小麦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大都高于同期未去蘖的;⑵旗叶期缺磷几乎导致两品种所有器官和整株干物质和磷的积累降低,去蘖的小麦籽粒干物质和磷总量占整株的比例均高于未去蘖的,说明缺磷促进小麦各营养器官的磷向籽粒转移;⑶主茎干物质和磷的积累以CA9325高于JM2,而JM2则以分蘖占优势,这与JM2分蘖数较多有关;⑷ 不论供磷还是缺磷,未去蘖的CA9325籽粒产量低于JM2,而去蘖后则相反。不同库容量的CA9325千粒重和籽粒磷含量均高于JM2。全生育期供磷条件下的磷吸收效率,以未去蘖的CA9325显著高于JM2,去蘖后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沟垄覆膜聚水改土耕作措施对小南瓜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冀西北高原砂质栗钙土干旱、粗骨、土层薄等限制农业稳产和高产的障碍因子,该文通过田间试验,以稀植经济作物小南瓜为试材,研究了沟、垄不同覆膜方式和积聚不同厚度熟土(聚土)措施的聚水保墒与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沟覆膜方式聚集降水和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好于垄膜处理,收获后1 m土体贮水量比播前盈余56.79 mm。与垄膜处理相比,沟膜平均少耗水51.61 mm,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高16.42 kg·mm-1·hm-2。垄膜条件下,聚土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沟膜条件下,聚土40 cm与60 cm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沟膜+积聚40 cm厚度熟土+N60P45处理产量最高,达到9812.5 kg/hm2。该技术可作为冀西北高原旱砂地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铜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对2个品种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及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几内亚凤仙红花和紫花品种对不同铜浓度供应的反应不同。当营养液中铜浓度为3.2×10-7mol/L时,2个品种植株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花色素苷的含量高且花色深,紫花品种开花数多且花朵直径大;铜浓度为3.2×10-6mol/L时,2个品种植株的根活力和生物量最大,红花品种开花数和花朵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李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石早生李和黑宝石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较高的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李果的产量和单果重,但适宜的氮磷钾肥配比更有利于改善李果的糖度和提高果实中的营养元素的含量.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大石早生李的较合理氮磷钾比例为处理2(N∶P2O5∶K2O =1∶0.5∶1)和处理6(N∶P2O5∶K2O =0.5∶0.2∶1);黑宝石李较佳的比例为处理6(N∶P2O5∶K2O=0.5∶0.2∶1)和处理4(N∶P2O5∶K2O=1∶0.2∶1).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单因素重金属污染时,不同的重金属种类及其土壤浓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植物对金属的吸收量随着土壤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复合污染时,植物产量及对重金属吸收量与重金属浓度间表现出复合污染效应,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植物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0.005mol/LDTPA-TEA,Mehlich3(M3),1mol/LNH4OAC作为浸提剂,研究了不同浸提剂对根际与非根际潮褐土有效态Pb、Cd的浸提效果,从浸提剂的提取率、提取量与作物体内Pb、Cd积累量间的相关性方面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无论Pb还是Cd,在供试根际、非根际土壤上其有效性均存在显著差异;3种浸提剂对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的提取率结果均为M3〉DTPA-TEA〉NH4OAC;对有效Cd,3种浸提剂提取量与作物Cd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于有效Pb,DTPA提取结果与作物积累量相关性最佳。因此,认为DTPA是最适合供试土壤有效性Pb、Cd提取的浸提剂。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农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在该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并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 ,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根表无铁氧化物膜形成的情况下,苗期水稻对生长介质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的基因型差异。水稻植株分别暴露在含20(M五价砷和含五价砷、三价砷各10(M的营养介质中14d,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6个水稻基因型中,砷处理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地上部的正常生长,只有基因型94D-22除外,2周的砷暴露对其生长虽然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不同程度的砷暴露并没有对根中砷浓度、地上部砷浓度产生明显影响(94D-22除外),但基因型之间砷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有铁膜形成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营养液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共存时,基因型94D-22茎叶中砷浓度最高(69.5mg/kg),是其他基因型的1.8~3.1倍,并且94D-22对砷的吸收能力和转移能力也最大,KY1360和94D-64对砷的转移能力最弱,这与有铁膜形成且经过整个生长季的水稻对砷吸收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