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等农产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重大的农业经济损失。【目的】在前期明确我国黄曲霉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的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为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以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源头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我国东北早熟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及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等花生主产区分离出的黄曲霉中挑选出不产毒(ND)、中低产毒(0—1 500 μg·kg-1)和高产毒(>1 500 μg·kg-1)黄曲霉102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泡法接种花生种子,进行黄曲霉侵染等级和侵染指数鉴定,分析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的侵染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02株黄曲霉对花生侵染指数分布范围为3.89%—67.50%,侵染指数在31%以上(侵染等级为3级、4级)的中高侵染力菌株占比达54.90%,中高侵染力且高产毒菌株占比为18.63%,主要来自江西樟树和广东湛江;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产毒量与侵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上产毒菌株的侵染水平显著高于不产毒菌株,中低产毒和高产毒菌株的侵染指数分别在4级和3级的占比最高;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侵染力研究表明,菌株间侵染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南方和长江流域产区的花生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46.59%、36.12%,侵染指数在3级和4级的占比最高。东北和北方产区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15.72%、27.52%,侵染指数主要分布在1级和2级。其中,南方产区广东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高,为51.89%,东北产区辽宁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低,为15.72%。【结论】明确了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及其与产毒力、地理来源的关系,发现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不同产毒力等级、不同地区菌株侵染力差异显著,高侵染力菌株在南方和长江流域的占比最高。研究结果可对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精准防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最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油作物之一,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介绍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与特点,分析了黄曲霉毒素侵染途径和影响因素,并从品种培育、土壤处理、田间管理、收获、干燥、贮藏以及产毒后去除等方面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弯曲乳酸杆菌HB02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厌氧培养法对1株具霉菌抑制活性的弯曲乳酸杆菌(HB02)进行了培养,用气相色谱和比色法测定了培养物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酸的含量,并通过共培养法检测了该菌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在双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37℃培养48h后培养液中乙酸51.75mmol·L^-1、丙酸0.77mmol·L^-1、丁酸0.37mmol·L^-1、乳酸28.06mmol·L^-1。乳酸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乳酸越多,培养基pH值越低,黄曲霉菌丝产量越低,而黄曲霉毒素B1的产量则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乳酸所致低pH值只能抑制黄曲霉生长而不能抑制其产毒。当HB02与黄曲霉共培养时,黄曲霉菌丝产量和黄曲霉毒素B,产量均比黄曲霉单独培养时低(P〈0.01)。结论:HB02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许艳丽  鲍蕾  梁成珠  雷质文  林修光  汪东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10-10212,10228
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检测方法,并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作用筛选出能抑制产毒黄曲霉生长的菌株,由此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从根源上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黄曲霉侵染作物的几率。[方法]结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状况,选择耕作措施、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为影响因子,研究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玉米田间黄曲霉种群侵染的效果。[结果]耕作措施能明显减少土壤中黄曲霉种群数量,与连作相比,轮作能降低土壤中黄曲霉数量。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土壤中黄曲霉数量没有影响。连作田间的黄曲霉平均菌落数大于轮作田间。灌溉状况对减少玉米黄曲霉侵染的效应优于其他因素。检测到黄曲霉的土壤含水量在5%~13%,当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13%时,应及时灌溉。[结论]在田间管理中实施合理轮作和适时灌溉,可预防黄曲霉侵染。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侵染花生、玉米等作物后产生的有毒代谢物,目前已知的重要致癌物之一。由于种植者和加工者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致使我国出口花生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退货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我国花生生产和出口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之一。研究表明,黄曲霉毒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其他真菌毒素一样,是产毒真菌在基质中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之一。鸭如果中了此病毒,会显现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特征,临床表现为逐渐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本文主要对黄曲霉毒素病原特性、鸭感染黄曲霉毒素后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花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人或动物得肝癌甚至死亡。在花生生长后期,如遭遇干旱天气、土壤缺水,会导致花生荚果含水量降低,自身代谢能力减弱,易感染黄曲霉菌,收获时引起的机械损伤和病虫害导致花生荚果破裂均可增加侵染几率。花生在收获季节遇高温多雨、晾晒不及时或通风不畅,也易被黄曲霉菌侵染。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RFLP方法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e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及其启动子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进行鉴别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验证PCR-RFLP方法对产毒菌株区分结果,利用大豆培养基对上述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菌株产毒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的aflR高度同源, 但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部分碱基出现了规律性变异,并导致了限制性酶切图谱中的NheⅠ、PvuⅡ和HincⅡ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改变;通过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aflR和启动子序列片段,测序得知片段长度分别为798 bp和 515bp;PCR-RFLP鉴定结果表明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aflR启动子片段经NheⅠ酶切后得到176 bp和339 bp 2个片段,不产毒菌株无该限制性酶切位点;试验进一步对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aflR结构基因的分析发现,利用Hinc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的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3个片段(387、250和161 bp)和2个片段(548、250 bp);利用Pvu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2个片段(652、146 bp)和3个片段(413、239和146 bp);产毒试验表明,米曲霉菌和酱油曲霉菌不产生黄曲霉毒素,PCR-RFLP分析表明不产毒的黄曲霉菌的确丧失了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产生黄曲霉毒素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显著,不但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总量高低相差几十倍,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组分也不尽相同。【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在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关键基因aflR序列中存在的差异,通过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黄曲霉菌株产毒与否,并且对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两种曲霉进行了区分。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株鉴定方法的开发,将为粮油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粮食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监测提供基于分子水平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产毒真菌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并产生真菌毒素,尤其是谷物在生长及加工过程中,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为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黄曲霉毒素毒害的有力手段.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饲料等农副产品中重要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是一类强致癌性、剧毒性真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危害巨大。该研究对黄曲霉毒素污染拮抗菌开展研究,为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从河北迁安、迁西、遵化、玉田及丰南饲用玉米或饲料中分离细菌,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得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拮抗力的菌株B45和B6。经分子生物学及理化性质鉴定,菌株B45和B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进一步开展了B45和B6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的消减作用及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显著抑制产毒黄曲霉菌丝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消除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2.
油茶籽及其饼粕对黄曲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油茶籽及其饼粕中筛选出对黄曲霉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的粗提物,并掌握其提取工艺与条件。[方法]以油茶籽及其饼粕为试材,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对所得粗提物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油茶籽、油茶粕都具有一定的抗黄曲霉生长与产毒作用。用不同溶剂提取油茶籽、油茶粕中的粗提物,其得率是有明显差异的,用乙醚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最高,达57.74%;其次是用纯净水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可达38.90%;最低的是用乙醚作为提取剂提取的油茶粕粗提物,其得率仅为0.27%。粗提物不同,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也不同,其中,油茶籽、油茶粕的水提物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抑菌率分别达到88.87%和87.96%;油茶籽的乙醚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可达61.11%;而油茶籽、油茶粕的乙醇提取物,以及油茶粕的乙醚提取物对黄曲霉的生长都没有抑制效果。[结论]研究可为油茶生产与加工利用中更好地预防黄曲霉的污染,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是一种高度致癌性物质,它不是危害畜禽的生长,健康和生育,而且还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内,影响人的健康,现在是雨水较多的季节。容易诱发黄曲霉毒素的生长,本文阐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来源,理化性质及产生原因,并详细介绍了防治和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对猪生长性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0头质量28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组)和基础日粮+0.1 mg/kg黄曲霉毒素(AF组),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研究黄曲霉毒素对猪生长性能、内脏器官相对质量、血清和肝脏酶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AF)显著降低了试验猪的生长性能,AF组猪日增重降低了12.90%(P<0.01),料重比提高了7.54%(P<0.01);AF显著影响试验猪内脏器官的相对质量,AF组猪肝脏、肾脏、脾脏、胰脏的相对质量分别较C组提高了8.24%(P<0.05)、27.27%(P<0.01)、41.18%(P<0.01)、42.86%(P<0.01);AF使试验猪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胞内酶大量释放到血液中,AF组猪血清酶活性指标显著升高,肝脏酶活性指标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日粮诱发了猪黄曲霉毒素的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曲霉野生型产毒株及LaeA缺陷型无毒株在以小麦、玉米为培养基质中生长时的胞外差异蛋白,为进一步明确LaeA因子在黄曲霉产毒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小麦及玉米籽粒粉碎后灭菌并加水配制成培养黄曲霉菌的基质,在产毒株(黄曲霉CA14野生型)及无毒株(LaeA缺陷型)培养0、48和72 h时取样,采用SDS-PAGE分别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及胞外差异蛋白,并采用液质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LC-MS-MS (Q-TOF)]对获得的胞外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黄曲霉野生型及LaeA缺陷型菌株均能将小麦和玉米基质中的小分子蛋白迅速转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LaeA缺陷型菌株的胞外蛋白较野生型菌株略少,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株及无毒株胞外差异蛋白条带共有7个,主要为淀粉酶A、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F3和亮氨酸氨基肽酶A等生理酶类。【结论】黄曲霉产毒株与无毒株的胞外差异蛋白为生理酶类蛋白,该类酶蛋白主要与营养摄入有关,且影响黄曲霉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被黄曲霉菌污染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从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去除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对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黑曲霉或溜曲霉产生的一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已被WHO列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目前已确认的黄曲霉毒素有两大类型17种,花生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B2,G1,G2,其中以B1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花生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有效提高花生等农产品抗黄曲霉毒素污染能力的生物防腐剂,对已分离获得的一株生防细菌Hitwh-B05进行16S rDNA鉴定,并研究其防霉抑毒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生抗黄曲霉毒素有效成分的能力不受传代次数影响,可在广温度范围内产生抑毒活性成分,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6,抑毒活性成分产生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 d,菌株发酵上清液经甲醇提取获得的抑毒活性/mL时,对降散盘衣酸(norsolorinic acid,NA)积累抑制率均达到84%以上,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双乙酸钠,对花生的防霉抑毒处理起到良好的作用,结果对提高农产品的防霉抑毒能力,从污染源头有效阻止霉菌侵染,降低毒素产生,并减少化学防腐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抑菌实验、薄层层析法以及ELISA法,检测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增大,绿色木霉向黄曲霉扩张逐渐形成包围趋势,拮抗带宽度5.5 mm;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浓度的绿色木霉发酵液对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能抑制毒素的产生并降解黄曲霉毒素B_1,当发酵液浓度为5%时,降解率达95%;大田试验发现该发酵液能显著降低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降低率达97%,同时能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中黄曲霉的生长。绿色木霉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抗菌活性物质,此研究可为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