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针对4个香菇主栽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品种。[方法]通对过韩香1号、釜山1号、香菇VED与L808等4个香菇品种间的对比试验和DUS测试,获取各品种菌丝生长速度和性状特征的差异,并对其产量进行比较。[结果]香菇VED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釜山1号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品种间性状对比DUS测试结果,釜山1号同L8082个品种的母种菌丝生活力差异较大,但其子实体各性状指标均比较接近;前三潮菇产量对比试验,L808品种产量最高。[结论]可为香菇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添加最优的化学稳定剂提高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水剂的贮藏稳定性,并研究温度、空气、光照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粉剂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水剂的贮藏稳定性研究中,通过在不同温度下优化化学稳定剂的组成,筛选出3种提高酶稳定性的化合物明胶、甘油、聚乙二醇400,最佳配比为20%甘油(v/v)、5%聚乙二醇400(v/v)、0.5%明胶(w/v),使酶制剂水剂的活力经40℃储存30 d后基本不降低;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粉剂贮藏条件的研究发现,在4℃、真空、避光条件下,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粉剂的贮藏半衰期可达300 d,且经过模拟胃肠液处理后该酶制剂仍具有较好的降解活性。本研究为该酶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为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饲料的安全脱毒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5个茶树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茶与其他4个品种拮抗明显,亲缘关系较远;出菇产量最高为茶树菇F2,单棒产菇为161.12 g;多糖含量最高品种为白茶,其含量达2.9%。在大连地区适宜栽培茶树菇品种为早熟2号和茶树菇F2。  相似文献   
4.
3种天然矿物型吸附材料对赖氨酸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氨基酸类有机污水的处理以及资源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近年来富含氨基酸类的有机污水污染程度日益加剧,试验选用3种天然矿物型吸附材料对赖氨酸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恒温震荡吸附批处理、茚三酮比色测定赖氨酸以及差减法计算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3种天然矿物型吸附材料对赖氨酸的最大吸附量(Qm)表现为沸石>膨润土>硅藻土;对赖氨酸的吸附结合能(K值)表现为硅藻土>膨润土>沸石;1/N值表现为沸石>膨润土>硅藻土;对赖氨酸解吸率表现为沸石>硅藻土>膨润土,滞后程度则相反。因此,若以吸附数量多并解吸后再利用为目标的处理,选用沸石为好;而若以吸附数量尚好但保持相对稳定不易再度污染为目标的处理,选用膨润土为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RFLP方法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e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及其启动子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进行鉴别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验证PCR-RFLP方法对产毒菌株区分结果,利用大豆培养基对上述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菌株产毒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的aflR高度同源, 但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部分碱基出现了规律性变异,并导致了限制性酶切图谱中的NheⅠ、PvuⅡ和HincⅡ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改变;通过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aflR和启动子序列片段,测序得知片段长度分别为798 bp和 515bp;PCR-RFLP鉴定结果表明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aflR启动子片段经NheⅠ酶切后得到176 bp和339 bp 2个片段,不产毒菌株无该限制性酶切位点;试验进一步对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aflR结构基因的分析发现,利用Hinc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的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3个片段(387、250和161 bp)和2个片段(548、250 bp);利用Pvu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2个片段(652、146 bp)和3个片段(413、239和146 bp);产毒试验表明,米曲霉菌和酱油曲霉菌不产生黄曲霉毒素,PCR-RFLP分析表明不产毒的黄曲霉菌的确丧失了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产生黄曲霉毒素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显著,不但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总量高低相差几十倍,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组分也不尽相同。【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在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关键基因aflR序列中存在的差异,通过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黄曲霉菌株产毒与否,并且对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两种曲霉进行了区分。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株鉴定方法的开发,将为粮油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粮食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监测提供基于分子水平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