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李属主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构成特点,为李品种资源品质性状的科学评价、挖掘优异种质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李属8个主要种、3份新疆野生欧洲李和4份李杏杂交种等共57份代表品种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蔗糖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nrhart)、美洲李(P.americana Marsh)、黑刺李(P.spinosa L.)和野生欧洲李(Wild type of P.domestica L.)不含蔗糖,欧洲李(P.domestica L.)、加拿大李(P.nigra Ait.)和李杏杂交种蔗糖含量居中(12.78—20.25 mg·g-1 FW),而杏李(P.simonii Carr)、中国李(P.salicina Lindl.)和乌苏里李(P.ussuriensis Kov.et Kost.)蔗糖含量较高(37.55—57.83 mg·g-1 FW);欧洲李、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果实糖组成共同特点是葡萄糖为主,山梨醇次之;供试种中,杏李总糖含量最高,其次是中国李、乌苏里李和欧洲李,樱桃李最低。(2)欧洲李果实中以奎宁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93.12%,而其他种均以苹果酸为主,占总酸的比例在63.24%—96.05%,其中樱桃李、美洲李、加拿大李、黑刺李和野生欧洲李等果实中除苹果酸外还有较高含量的奎宁酸;供试种中樱桃李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野生欧洲李和黑刺李,乌苏里李最低。(3)供试李果实糖酸含量的前3个主成分(PCs)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26%,直观反映了各品种和类型果实糖酸含量的构成特点。【结论】供试李属栽培种类型(欧洲李除外)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有机酸。野生种类型不含蔗糖,以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主,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奎宁酸次之。主栽类型中欧洲李果实糖酸组成有别于其他种/类型,以葡萄糖和山梨醇为主,奎宁酸和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而中国李糖组分以蔗糖为主,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由此形成二者不同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新疆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甘肃酒泉市3个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生育期糖酸含量的差异,研究果实生育期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香梨的品质调控和合理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花后100~150 d(2次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库尔勒香梨果实,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和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糖和苹果酸、丁二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5种有机酸的含量,并分析其随果实生长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果实不断的生长成熟,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呈逐渐增长趋势,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市的香梨在花后140 d(酒泉为150 d),果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库尔勒市的香梨在花后120 d(阿克苏和酒泉为130 d),葡萄糖含量达到最大值;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主要有机酸呈逐渐下降趋势,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市的香梨在花后140 d(酒泉为150 d)时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小值;糖酸比由花后100 d时的29增至140 d的57。成熟库尔勒香梨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分别为51.1、51.0、0.83 mg/g;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酒石酸、富马酸的含量分别为0.68、0.20、0.17、0.15和0.04 mg/g。【结论】 库尔勒香梨3种糖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两者占3种糖含量的99%。有机酸主要以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和酒石酸为主,四者占5种有机酸含量的97%。花后140 d香梨糖酸比达到最佳比例,新疆库尔勒市和阿克苏市的香梨采收时间在花后140 d,甘肃酒泉市的香梨在花后150 d。  相似文献   

3.
以靖安椪柑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发育阶段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其次为果糖和葡萄糖。果实总糖和蔗糖含量均随发育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并在盛花后200 d(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伴随着果实成熟呈现迅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上升的态势,且在后期略有下降。靖安椪柑果实有机酸含量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在发育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后第120天达到最大值,且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呈递减的趋势,而苹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阶段含量均低于0.052 mg/g,变化不明显。此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靖安椪柑果实发育阶段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靖安椪柑糖酸代谢机制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 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很低并随果实发育降低,在成熟果实中含量极微。供试高丛和半高丛越橘成熟果实总酸平均含量为7.10 mg•g-1 FW,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76.94%,随果实发育先上升后下降,奎宁酸和苹果酸在幼果期占较大比重,随果实成熟含量下降。供试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酸组成及变化趋势相似,即奎宁酸是成熟果实的主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且随果实发育持续下降,其次是柠檬酸和酒石酸。叶片中山梨醇占叶片总糖含量的67.28%,花后42 d(成熟前15 d)达到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结论】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有机酸构成特点区别于供试的高丛品种和半高丛品种‘北蓝’;山梨醇是越橘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形式;越橘成熟前15 d是果实膨大、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主栽3个莲雾品种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果实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61.95~79.95 g和5.04%~8.68%。果糖和葡萄糖是莲雾果实中所积累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糖的比例差异显著。总酸和有机酸含量较低,总酸含量变化范围为1.52~5.11 g/kg,且不同品种间的含量和比例存在差异,‘飞弹’、‘新世纪’以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黑珍珠’以富马酸为主,酒石酸则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26-1429
以鲜食葡萄极早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葡萄盛花20,40,70,100 d后喷施不同浓度(0,1,3,5 mmol/L)的水杨酸,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极早蜜成熟果实总酸含量为19.15 mg/g,以酒石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48.41%;酒石酸含量随极早蜜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苹果酸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叶面喷施3个浓度水杨酸导致果实中总酸分别比对照增加5.36%,0.55%,6.05%,但差异不显著。3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60 d酒石酸降低15.05%,苹果酸降低18.09%;5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80 d酒石酸增加17.07%,花后100 d苹果酸增加30.06%。  相似文献   

9.
设施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油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糖分积累以还原糖即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还原糖含量下降,蔗糖含量迅速升高。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苹果酸含量与有机酸变化趋势相似,柠檬酸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果实成熟有所降低。果实成熟期苹果酸与柠檬酸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有机酸是葡萄果实中重要的风味化合物。在浆果发育过程中,环境温度会影响有机酸的积累。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马瑟兰’为试材,比较了新疆鄯善为代表的的炎热气候与山西乡宁地区为代表的冷凉气候两种栽培条件下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乡宁葡萄果实更大,果粒百粒质量、横纵径均高于鄯善产区;鄯善地区葡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乡宁,pH则高于乡宁。转色前有机酸持续积累,包括酒石酸、苹果酸及少量柠檬酸;转色后鄯善和乡宁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分别降低84.8%和78.5%,其中以苹果酸的降解尤为显著。鄯善地区成熟葡萄果实酒石酸含量保持在7.23~8.96 mg/粒,乡宁葡萄果实酒石酸含量显著高于鄯善,达到9.06~10.75 mg/粒;在葡萄发育的整个周期,乡宁葡萄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鄯善,两个供试品种表现趋势一致。此外,相较于苹果酸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液泡膜质子泵基因VvVHP在响应高温转运苹果酸并改变可滴定酸含量中可能发挥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厂形叶幕形赤霞珠葡萄果实苹果酸的积累代谢规律,为葡萄有机酸代谢调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厂形树形的基础上,设置对照直立形叶幕及2种高度的厂形叶幕,检测赤霞珠果实成熟过程苹果酸等有机酸的变化及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厂形叶幕与直立形叶幕相比,降低了果域环境温度0.8℃与1.5℃.厂形叶幕在...  相似文献   

12.
砂梨品种资源有机酸含量及发育期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70份砂梨品种资源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特点(包括47个地方品种和23个选育品种)及其在果实发育期的动态变化(4个品种)进行研究,比较砂梨品种资源间的差异和特点。【方法】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糖组分的测定。【结果】(1)砂梨果实中有机酸主要由苹果酸、柠檬酸组成,可明显分为苹果酸优势型和柠檬酸优势型两类。(2)苹果酸含量变化范围在1.30~4.16 mg?ml-1,平均值为2.32 mg?ml-1,选育品种的苹果酸含量与比率变化幅度较地方品种小,且含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在0.43~6.20 mg?ml-1,平均值为2.03 mg?ml-1,选育品种的含量与比率都显著低于地方品种。成熟砂梨果实中奎宁酸含量较少,平均0.74 mg?ml-1,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无明显差异。(3)总有机酸含量随果实增长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奎宁酸下降幅度很大;苹果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所测的两类含酸优势型品种中,初期柠檬酸含量低且没有差异,柠檬酸优势型品种从花后8周开始迅速积累并维持在较高的含量,苹果酸型品种则升幅极少,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两类品种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差异明显。【结论】砂梨果实存在苹果酸型和柠檬酸型两类品种;选育品种基本上是苹果酸型的,柠檬酸型的基本是地方品种;柠檬酸在苹果酸开始下降时上升。  相似文献   

13.
枸杞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美  张宁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4):19-20,2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和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含量呈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果实成熟时其含量为0.59%.枸杞果实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草酸.随着枸杞果实的成熟,苹果酸、草酸、柠檬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柠檬酸在果实成熟时占主要优势,果实成熟时苹果酸的含量为0.60mg/gFW,柠檬酸为4.23mg/gFW,草酸为0.28mg/gFW.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夏果和冬果的香气成分,为提高该品种的芳香品质及促进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年生一年两收栽培的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于始转色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采集夏果和冬果。采用HS-SPME-GC-MS方法,分别对夏果和冬果3个时期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监控不同发育期持续天数、气象指标和浆果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一年两收栽培夏黑葡萄从萌芽到成熟过程中,夏果的每日气温逐渐上升,而冬果的每日气温逐渐降低,冬果较夏果转色期更早,成熟期持续的时间更长。成熟期冬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夏果;夏果和冬果于始转色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分别检测到48、51、47种和52、56、56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酮类、萜烯类和酸类。冬果3个时期的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为472.83、1020.27和836.43 μg/L,均显著高于夏果的459.39、638.57和659.20 μg/L(P<0.05,下同)。成熟期夏黑葡萄中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夏果和冬果中醛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446.34和600.18 μg/L,醇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20.21和163.44 μg/L。成熟期夏黑葡萄中单体类香气成分以C6化合物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青草及苹果香味的己醛,其后依次是草本香和果香型的2-己烯醛、(Z)-3-己烯醛和己醇,冬果中上述单体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果。成熟期夏果和冬果中最具代表性的8个差异香气化合物为2-己烯醛、乙酸乙酯、香茅醇、苯乙醇、橙花醇、(Z)-3-己烯醛、香叶醇和辛酸乙酯,冬果中上述差异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果。通过对气候条件的分析,与夏果相比,夏黑葡萄冬果生长季后期冷凉的环境和更为干燥的气候是其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夏果的主要原因。【结论】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两季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是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冬果生长季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葡萄芳香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刺梨有机酸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华明  刘明  杨曼  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0):2094-2100
 【目的】明确刺梨有机酸各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方法】以‘贵农5号’为材料,采用HPLC方法分析刺梨有机酸组分以及不同器官内、果实发育和采后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各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梨果实中主要含有苹果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和琥珀酸6种有机酸组分和较高含量的抗坏血酸;不同器官有机酸含量分析发现,根主要含乳酸和酒石酸,茎和叶中乳酸含量较高,而花中主要积累琥珀酸。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机酸组分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抗坏血酸含量则一直呈增加态势;成熟果实内,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任一种有机酸组分,约占总酸量的67%;6种有机酸组分中,苹果酸含量最高(约占有机酸总量的53%)。研究还发现,不同贮藏温度对刺梨果实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结论】从有机酸组分分析,刺梨是一种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果实类型,但抗坏血酸的含量高于所有有机酸组分的总量。这种高抗坏血酸含量特点是刺梨果实独特的营养标志。  相似文献   

17.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