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正交试验表明 ,苦丁茶组培苗基内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生长素 NAA,其次是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含量 ,其合适的生根配方是 1/ 4 MS+2 %蔗糖 +NAA 0 .1~ 0 .2 mg· L-1。加入活性炭反而抵消了 MAA的作用。蛭石是良好的扦插基质 ,用高浓度 NAA短时间处理切口 ,生根又快又好。苦丁茶生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是杀菌防病并遮阴保湿。以健壮无根苗直接一步移栽入土更简化了快繁工艺。 相似文献
3.
4.
苦丁茶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常绿乔木,分布广,数量多,生长快,耐病虫害,适应性广,种植技术简单,易于管理,是一种生态、经济效益俱佳,能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理想树种。阐述了苦丁茶的水保功能、经济效益及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6.
7.
对钙果的组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传统的MS培养基基础上简化了配方,设计了新的WM培养基,利用不同浓度的6-BA和IAA研究了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采用了瓶外生根技术.结果表明,这些办法是可行的,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8.
9.
用热分析方法对苦丁茶掺杂葡萄糖后热分解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鉴别苦丁茶掺杂的新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静态空气气氛下对纯苦丁茶及掺入5%、10%、15%、20%、25%、30%质量分数葡萄糖的苦丁茶TG-DTG和DSC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其图谱的特征差异进行鉴别。研究发现,在DTG曲线上苦丁茶311℃左右时逐渐热解炭化, 456℃以上开始燃烧;在DSC曲线上332℃左右和476℃左右有明显放热峰,纯苦丁茶和掺杂葡萄糖的苦丁茶的DTG曲线或DSC曲线都有明显差别,从峰的位置和焓值可快速简便的鉴别纯苦丁茶和掺杂苦丁茶。 相似文献
10.
虎头兰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虎头兰杂交种“黄色热带”为材料,应用组培技术对原球茎的诱导、继代增殖和芽的分化、原球茎的切割方式、试管苗生根及移栽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一套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MS 6-BA0.5mg/L NAA0.2mg/L利于继代增殖,繁殖系数高达4.5,有50%原球茎直接分化成完整植株,既可保持较高的繁殖系数又可直接获得生根苗用于移栽;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MS NAA1.0mg/L AC0.5%,生根率为95%;第一、二代继代培养添加香蕉匀浆汁天然复合物对虎头兰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作用;采用纵切方式切割原球茎,有利于提高原球茎的增殖;活性炭对试管苗的生根有促进作用;苔藓是虎头兰移栽较好的基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筛选了两种能快速诱导甘草疯长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5和MS7,用微波法提取甘草愈伤组织和野生甘草根中总黄酮。测定结果显示:三年生野生型胀果甘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6.02%,培养3~4周的胀果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1.1%。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生产黄酮在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避免季节限制、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及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本研究可为从甘草中提取总黄酮提供一条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鹤顶兰的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原球茎诱导,MS+BA2mg/L 2,4-D0.4mg/L;(2)丛芽分化、继代,MS+BA2-3mg/L NAA0.2-0.3mg/L;(3)生根,MS+BA3mg/L NAA0.3mg/L。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无蔓一号南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比较消毒时间、外植体来源、激素组合等因素的因素,建立了适于生产上应用的无蔓一号南瓜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无蔓一号南瓜最佳的消毒方法为70%乙醇表面消毒30s,然后HgCl2消毒15min;顶芽的芽诱导率比子叶高;适于试管苗生长的培养基为2/3MS+BA0.5mg/L,月增殖系数为3.3。1/2MS对无蔓一号南瓜不定根的形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仔猪睾丸组织块生精细胞爬片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应用溴脱氧核苷尿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 BrdU)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生精细胞体外增殖分化情况;采用HE染色鉴定体外培养生精细胞分化程度。结果: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第3天支持细胞开始游出睾丸组织块并贴壁;体外培养第4~8天睾丸组织块周围可见生精细胞,但未见明显增殖分化情况;体外培养第9~20天可明显观察到生精细胞增殖分化,间桥连接(gap junction)的生精细胞集落呈葡萄串或串珠状,并有精子细胞形成。结论:本培养体系能够提供睾丸组织块生精细胞增殖分化所需要的条件,在没有添加睾酮的情况下能够使非精子细胞分化为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16.
刘福平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14,(4):910-915
本文以自行研发抗菌剂组合为例介绍抗菌组培(也称开放组培)中抗菌剂应用的研究方法。该抗菌剂与MS培养基组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较好相容性。抗菌剂使用的推荐浓度依具体情况而异,一定的培养基分装量,培养瓶容积越大,抗菌剂的剂量也越大,夏天使用剂量比冬天高得多,培养基添加生香蕉泥,抗菌剂使用量大幅增加。该抗菌剂对油麦菜种子萌发生长、苋菜和蝴蝶兰不定芽壮苗生根、紫花苜蓿体细胞胚的壮苗生根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还就抗菌组培的概念、影响抗菌剂使用适宜浓度的因素、抗菌组培在植物组培不同阶段的效用和将来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木薯良种"GR911"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R911"木薯的腋芽为外植体,研究木薯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方案中,MS 6-BA 1.0 mg/L是较适合的初代诱导培养基;MS 6-BA 1.5 mg/L是较适合的增殖继代培养基;1/2 MS NAA 0.1 mg/L是较好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19.
方勇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3):265-268
采用盆栽玫瑰海棠的叶片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用0.1%HgC l2对叶片表面灭菌10 m in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较低,接种于3/4 M S 6-BA 2.5 m g/L NAA 1.0 m g/L 琼脂7.8 g/L 蔗糖25g/L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新生芽,在3/4 M S 6-BA 1.0 m g/L NAA 0.2 m g/L 琼脂7.8 g/L 蔗糖25 g/L的培养基上,增殖系数可达6~8;在1/2M S KT 2.0 m g/L NAA 0.3 m g/L 琼脂7.8 g/L 蔗糖25 g/L的培养基上培养25 d左右,可形成6~9条粗壮的根和2.0~3.0 cm高的完整植株,试管小苗带培养基移栽到泥炭 泥沙 锯屑(1∶1∶1)的基质上,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