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汪庆华  刘新 《茶叶》2006,32(2):66-69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楠 《福建茶叶》2016,(4):243-244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我国茶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探讨茶叶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人性化管理分析企业质量管控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业已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共识,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和国际竞争的有效措施。农业部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力争通过8~10年的努力,通过对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一般认为,无公害茶叶是指不含污染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或者污染物质符合有关标准并不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类茶叶产品。但是,实际上无公害茶叶具有比以上表述更为广泛的含义,笔者在参与无公害茶叶系列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形成了对无公害茶…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茶园是指以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和农药等。没有有害物质污染的茶园,其生产的茶叶是一种无污染、卫生、安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优质茶叶或茶叶绿色食品。一、建立无公害茶园的意义茶叶是我国的主要饮料,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意识的增强,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污染、清除公害,愈来愈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茶园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茶园农事活动,即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大量施用,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理化性状变劣,有害物质残留,破坏了茶园生…  相似文献   

5.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重金属残留等。研究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灌溉水、土壤、采摘部位、生长周期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监测不同采摘季节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茶园生产中灌溉水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和茶园管理措施,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随同采摘季节变化规律,降低茶叶重金属污染,减少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6):18-19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茶叶中各种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我国各级相关检测单位和茶叶企业也开展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内最早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他领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在今年5月欧盟组织的10个国家27家实验室的茶叶农残检测技术考核中获第一名。为了使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机构更好地掌握检测技术,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编辑部从本期起约请陈宗懋院士等撰写“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讲座”,并分期刊出。本讲座将从农药残留毒性与残留分析特点、样品采集、标样配制、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纯化、农药残留检测具体方法、茶叶中农药残留多检出技术及主要农药残留测定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6):18-19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茶叶中各种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我国各级相关检测单位和茶叶企业也开展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内最早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他领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在今年5月欧盟组织的10个国家27家实验室的茶叶农残检测技术考核中第一名。为了使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机构更好地掌握检测技术,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编辑部从本期起约请陈宗懋院士撰写“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讲座”,并分期刊出。本讲座将从农药残留毒性与残留分析特点、样品采集、标样配制、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纯化、农药残留检测具体方法、茶叶中农药残留多检出技术及主要农药残留测定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国家标准GB 2763.1—2018作为增补标准于20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新增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百草枯和乙螨唑分别是我国茶园中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不允许在茶园中使用。然而,百草枯曾是我国茶园草害防治的主要化学农药之一,由于其理化特性与环境行为,导致茶叶中仍存在百草枯残留的风险隐患。尽管乙螨唑未在我国茶树上登记使用,但由于茶树害螨发生以及乙螨唑的防治效果,茶叶中存在违规使用未登记农药的潜在风险。因此,国家标准新增两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应引起业界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实时监测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的残留水平,确保茶叶农药残留低于限量标准,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叶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9.
林成业 《福建茶叶》2013,35(4):39-41
主要内容:安溪县的茶叶虫害防治过去主要依赖农药,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偏高而成为茶叶销售和贸易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安全。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对虫害进行生态控制和农药残留控制的新经验,主张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控制因素和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茶叶产品的安全无污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来增强对害虫的自然调控能力,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从而达到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加入WTO已把日可待。长达十三年的复关谈判即将获得解决。在进入WTO后 ,我国面临着的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 ,但竞争压力也随着增大。茶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出口农产品 ,但也是一种供略大于需的产品。因此对产品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以茶叶出口而言 ,当前最大的障碍是茶叶的卫生质量问题。茶叶的卫生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农药残留 ;(2 )重金属 ;(3)有害细菌。1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当前茶叶出口和内销中遇到的最大的卫生质量问题 ,特别是 1995年来针对我国即将入关在欧盟颁布的农产品中农药的新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滨海稻区排水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毛渠能降低地下水位10cm以上,增加田间渗漏约2mm/昼夜。有效地改善了耕层土壤环境,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2.
软体排结构在河道险工治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稳定性计算非常重要。本文对软体排稳定性计算做一 简要介绍,以使其经济合理,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5.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的基本做法和效果。一是深化改革,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加强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二是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不断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三是加强对科技产业的规范管理,提高科技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稻草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从1998-2005年在桃江进行了稻草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不仅能提高稻谷产量,早晚稻平均增产7.4%,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