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利用微波萃取-醇提取法提取蓝树莓叶与黄树莓叶总黄酮,比较蓝树莓叶与黄树莓叶中总黄酮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微波强度与提取时间影响较小,固液比对提取率影响最小。微波萃取树莓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0%乙醇、微波7 min、固液比1∶25、中火微波。蓝树莓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4.470%,黄树莓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8.26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套提取、检测树莓酮的有效方法,探究夏果型、秋果型树莓果实树莓酮含量差异以及茉莉酸甲酯对树莓酮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树莓酮的化学性质,设置4种萃取方法、5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树莓酮提取、检测方法筛选,对4个树莓品种不同果期的果实进行树莓酮含量检测,再分别对树莓酮含量最大的果期果实进行不同时间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结果】树莓酮提取过程中液氮磨样、氯仿萃取48 h、55℃旋蒸,树莓酮提取效果最好。0%~30%甲醇10 min,维持30%甲醇洗脱20 min,30%~0%甲醇梯度洗脱5 min,树莓酮峰与其他杂质峰分离效果较好、基线较平稳。托拉蜜半熟果期果实树莓酮含量最高,其余在青果期果实树莓酮含量最高,黄树莓含量高于红树莓。1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0.1%吐温20)喷洒15 min时树莓果实树莓酮表达量达到峰值。【结论】树莓酮属于易挥发的化合物,适合低温提取,茉莉酸甲酯在一定时间内可促进树莓酮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法提取蓝树莓叶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提取蓝树莓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超声波法提取蓝树莓叶中的总黄酮,研究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3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蓝树莓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70min,乙醇浓度50.0%,料液比1∶20,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3.178%。说明,该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可以用于测定蓝树莓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杨李  吴中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06-13507,13523
[目的]研究撒尼黑树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W/V)、提取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撒尼黑树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在80℃条件下,用16倍于树莓体积的80%乙醇回流提取4 h,撒尼黑树莓中总黄酮提取效果最好,得率达0.173 2%。[结论]研究结果为撒尼黑树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红树莓果实花色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红树莓浆果为原料,对红树莓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树莓花色素苷提取的最佳条件:提取剂为85%乙醇溶液,按1 g :15 mL的料液比,浸提温度30 ℃,浸提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红树莓花色素苷的浸提率为98.80%.  相似文献   

6.
市场行情     
《农家致富》2005,(12):12-12
南京蛋价上涨快,树莓市场前景看好;色素椒前景广阔;糖价小幅下跌  相似文献   

7.
红树莓果实中黄酮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艳 《特产研究》2006,28(2):40-43
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红树莓果实中黄酮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红树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80℃的条件下,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3h、料液比为1∶10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云南食用小浆果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树莓、越桔等食用小浆果是具有独特保健作用、生食加工皆宜的新兴经济作物,在医药、化妆、天然香料、食用色素、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树莓、越桔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概述,并对云南省发展树莓和越桔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树莓嫩叶为材料,进行树莓基因组总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TAB法、SDS法、改良CTAB法均可成功提取树莓DNA,但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改良CTAB法都优于常规CTAB法和SDS法,所提取的DNA大多呈现无色透明状,A260/ A280值多数介于1.65~1.90,完全可以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黄树莓叶中的总黄酮,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树莓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High档位,超声时间70min,乙醇浓度60.0%,料液比1∶25,总黄酮的得率为9.517%。该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可以用于测定黄树莓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从石榴皮中提取得到了一种鞣花酸类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测试了光、热、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呈酸性,在λm ax=365nm存在最大吸收,其颜色随着碱性的增大而加深,对热、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以及Na+、K+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茄子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色素,并研究该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茄子皮色素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为水溶性色素,在pH≤3时稳定,适合在酸性条件下使用。色素经高温处理后其吸光度值无明显改变;经自然光、紫外线照射后,吸光度值略有下降,颜色没有明显变化。除Al3+、Pb2+、Cu2+、Fe3+、Fe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没有不良影响;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对色素稳定性也没有不良影响;K2S2O8、Vc对其具有护色作用,NaClO、H2O2、Na2S2O3和高浓度的苯甲酸钠可使色素颜色发生改变。茄子皮红色素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天然黄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及香蕉皮废弃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提法提取香蕉皮中的黄色素,研究其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及稳定性。[结果]香蕉皮黄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易溶于乙醚和丙酮,光照、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对其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光照对香蕉皮中黄色素的影响较大。黄色素在70℃以下及在中性溶液中都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一定浓度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条件下,有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Fe3+、Ba2+对黄色素有一定的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醇萃取法从红蓝草(Peristrophe roxburghiana)中提取紫色素,研究了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蓝草紫色素具有较高的耐光性和耐热性;其在pH 5~13时比较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耐氧化性较差,还原剂对紫色素有保护作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山梨酸钾对紫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柠檬酸和维生素C会与紫色素发生作用或造成紫色素的降解;Na+、Zn2+、K+、Mg2+和Ca2+5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及色泽无太大影响,而Cu2+、Al3+和Fe3+3种金属离子会导致紫色素变色和(或)吸光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试剂提取酸浆的天然色素,并且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丙酮中提取效果最好,其最大吸收峰在420nm处,pH值对色素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食品添加剂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色素在不同温度下稳定性良好,太阳光照对色素有减色作用。低浓度维生素C和Na2SO3对色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金属离子Na 、Ca2 、Mg2 、Zn2 、K 、Mn2 对色素无不良影响,而Fe3 、Al3 、Cu2 对色素则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花楸树这一资源。[方法]以东北花楸树果实为原料,用pH值为3的乙醇于50℃下提取红色素,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温度、光和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酸化乙醇是提取花楸树果实红色素的最佳溶剂。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和提取时一样鲜艳;在70℃以下比较稳定,高温下容易分解。室内自然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食盐、蔗糖等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很明显的影响。[结论]花楸树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化学合成红色素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付莉  王丽颖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67-8169
[目的]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方法]以紫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紫茄皮红色素。[结果]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最佳提取溶剂为4.5%柠檬酸,最佳提取温度为60℃,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00。紫茄皮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对光、高温、Al3+、Fe3+稳定性差,pH值、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蔗糖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紫茄皮红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药桑红色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药桑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室外阳光直射下,3 d保存率仍在90%以上,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3 d衰减50%;对高温不稳定,在100℃时,放置8 h保存率即降低了40%,但在低温条件下较为稳定。色素对氧化剂不稳定,而在一定的还原剂条件下保存率仅略有降低;苯甲酸钠防腐剂对色素有护色作用;Fe3+、Fe2+和Ca2+可破坏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而其它金属离子对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H值增大至碱性范围会使色素稳定性降低,而在酸性条件下保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红叶黄栌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叶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cinerea)叶片红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这种天然色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用0.1%的HCl提取剂在31℃恒温条件下提取4 h,提取效果最好,红叶黄栌红色素属于花青素类色素,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此色素热稳定性较好;抗氧化能力较差,色素溶液加入H2O2后,迅速退色;金属离子Na+、K+、Ca2+、Zn2+、Fe2+、Cu2+、Mn2+对红叶黄栌红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Fe3+能使色素出现异常混浊,呈现黄色。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落叶松树皮为原料,采用含水乙醇提取、分离、干燥等步骤,制备了醇溶性红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色素的产率为6.29%,色素溶 液具有原花色素的UV特征吸收光谱,分别在紫外光谱λmax为225~278 nm范围内有强吸收,在550、577 nm处有可见吸收峰.该色素的色价大于250,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以及它们的含水溶剂.色素溶液在含水乙醇中稳定,在pH 3~8的酸性与弱碱性环境中较为稳定,日光照射不会引起色素溶液褪色,在低于100℃下、加热1 h之内,色素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常见的无机离子如Ca2+、Ba2+、Na+、Mg2+、Cl-、SO42-等对色素溶液影响不明显,但Fe2+、Fe3+、Al3+会引起颜色发生较大改变.添加糖或浓度低于5%的酸和食盐等常用食品成分后,色素溶液颜色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